当前位置 首页 窃唐 第172节:深藏功与名

《窃唐》第172节:深藏功与名

作者:营候鼓 字数:2648 书籍:窃唐

  说时迟,那时快,娄无畏已是身随剑走,剑随敌转,烂银剑寒光闪闪,把岳君雄圈在剑光之中。

  岳君雄学过袁公剑法,袁公剑法以轻灵迅捷见长,原也是江湖上罕见的剑法,但岳君雄却学得并不很精,他初时还以为凭这套剑法,定可制服娄无畏,不料一施展开来,才知自己比不上别人。他迅捷,娄无畏比他更迅捷;他轻灵,娄无畏比他更轻灵。只见娄无畏运剑如风,鹰翔隼刺,使到疾处,一片青光挥霍,只见剑光闪闪,连人影也没在剑光中了!

  剑光挥霍,剑风虎虎,剑法纵横,娄无畏和岳君雄在擂台上风驰电擎地大战起来。拆了三十多招,岳君雄已渐渐觉得自己这口剑,递出招去,往往给敌人剑式封住,无法进招。而娄无畏则越斗越勇,太极奇门十三剑中,又夹杂着飞鹰回旋剑法,吞吐抽撤,时如鹰隼飞天;击刺截斩,时如猛虎伏地。岳君雄气焰全消,方知自己本领,真不是人家对手。但幸岳君雄的袁公剑法,虽未炉火纯青,也有相当火候;他拼死命只守不攻,娄无畏暂时还不能得手。但台下群雄,已全都看出,只要再战下去一些时候,岳君雄必定有血溅擂台的危险。岳君雄这边的人,全部紧张起来,已渐渐移近擂台边了。擂台规矩,周围十丈方圆之地,不许有人,而岳君雄这边的人,已站在“禁区”的边缘了。

  正在台上拼死忘生,台下紧张万倍之际,忽地大校场中,数万看擂的人,齐都听得远方好似有闷雷之声,一连几响。仰观头顶,却又是阳光耀眼,万里无云的睛空,这天气哪里有些儿雨意?哪里会有雷声?但几万人的耳朵,不会同时作怪,再听一听,那雷声已越来越明显了!

  变生不测,万众惊疑。正当其时,突地有几骑健马,飞奔而来,铁蹄翻腾,尘沙荡起。这几个马上人骑术精绝,一入场中,就立刻绕过人群,策马进入跑道,(跑道是不许人站在里面的,那是练马射箭的地方。)加鞭如飞,瞬息之间已冲到李来中的面前。为首的一下马和李来中说了几句,李来中立刻面色大变,赶忙站起,向裁判台上的卓不凡,杨广达摇手示意。

  这时擂台上也有了激烈的变化,岳君雄已是在生死俄顷之间!他使了一招“寒鸡拜佛”,剑往外展,正取娄无畏的中盘,却给娄无畏剑柄微提,剑尖下垂,刷的便往左猛“挂”他的兵刃,他正待变招,娄无畏已是身形略俯,左手剑诀上指,指尖直抵岳君雄额角,右腕倏翻,烂银剑“白鹤亮翅”,猛然一撩,刷地截斩岳君雄脉门!

  岳君雄看看就要血溅擂台,便正当娄无畏展剑去截斩他的脉门时,却蓦地有几缕寒星,自台下飞上,敌方竟不怕冒犯打擂台的大禁,在台下发出暗器,干出卑鄙之行。

  在擂台上相打的人,当然不会注意到台下的暗器。娄无畏猝遇偷袭,若是他人,非受伤不可。但娄无畏轻功超卓,又曾跟云中奇习“听风辨器”之术,他百忙中,腾身涌起,斜身下落,避过了台下打来的三枝凤尾镖,一支甩手箭。而岳君雄也早趁娄无畏躲闪暗器之际,急急纵下台去了。

  娄无畏大怒,使开烂银剑防身,便待下台追赶,丁晓也一掠数丈,迫近禁区,钱镖疾发,但因距离过远,竟射不着岳君雄,这时台下暗器乱飞,台上钟声大作。

  义和团总头目李来中不顾危险,纵上擂台,须眉皆张,大喝停手!卓不凡、杨广达两位老英雄,也解开防身软鞭,跳到擂台上护卫。

  李来中舌绽春雷,大声喝道:“停!停!洋鬼子都快打来啦!据报,洋兵现距离北京不足三十里,已与我先锋部队接触,刚才大家所听到的,就是洋鬼子的大炮声。”李来中这一大喝,如迅雷贯耳,顿时间暗器停飞,人声静下。原来当时六国联军(奥、意两军未到)约四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通州大本营,因李来中主力撤离,清军不战而退,一路退一路焚掠,等于替联军扫清道路。通州离北京仅四十多里,联军一入通州,把房屋焚毁一空,立刻就向北京进发。联军突入通州之时,也正是开始打擂之时。

  李来中报告了通州失守的消息,又报告了另一个惊人的消息,西太后、光绪帝已逃出京城,御林军现在也逃散了。到紧要关头,口口声声请义和团来“扶清灭洋”的清廷,丢下义和团不理了,这还不打紧,据报告,还有清军联同洋兵打义和团的。李来中怒嚷道:“妈巴子的,咱们给慈禧(即西太后)这老妖妇卖了!弟兄们,立即回营,擂台之事,以后再说。”

  李来中话声一完,突有一条人影,捷如猿猴,盘跃上大校场中的旗杆,那旗杆高五丈余,比擂台高得多了。那人瞬息之间就到杆顶,单足一立,众人一看,正是丁晓,只见他大声喝道:

  “稍停一停,我们要打洋鬼子,也要肃清内奸,免得他们在里面捣乱,谁是内奸,就是岳君雄他们。他们是要‘保清’的,你看现在清廷对我们怎么样?”

  岳君雄这边的人现听得李来中报告洋兵向北京进发时,已纷纷向后面退,(他们也还不知洋兵会来得这么快,以致满清的贵族官僚逃走时,也顾不了他们这批奴才了。)这时丁晓厉声大喝,他们就拉兵器,哗啦啦地往外奔逃,大校场中数万人同时呐喊,有的已往前追。李来中急又鸣钟喝停!喝道;

  “弟兄们!冷静!冷静!他们逃出去就算了。咱们来不及理他们了,抵抗外敌紧要。军令要你们赶快回营!”

  丁晓也喝道:

  “我拥护总头目的主张,现在总算认清内奸的面目了,他们终逃不掉的,事情紧急,先打外敌,慢慢再和他们算帐。”丁晓是为了顾全大局,他目的已达——敌我已划分明,毒疮不至在里面溃发了。也就把个人的仇恨暂时搁开了。

  这时擂台的虎斗龙争,暂时结束,另外展开了中国老百姓抵抗侵略的惊天动地的壮烈战斗,义和团以原始刀矛武器,在北京抗击了八国联军!

  中国在咆哮,大地在震撼。中国朴素的农民,第一次在全国范围之内,拿着大刀、长矛、木棒、锄头,展开了对外来侵略者的抗击。是的,他们简陋的原始武器,抵挡不了八国联军的枪炮,然而他们的行动,表现了中国老百姓的精神,他们不能忍受任何人骑在他们的头上,谁敢欺侮他们,他们就要和谁拼下去。经过了义和团的事件,西方列强,也感到中国人是不容易“对付”的了,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当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也不能不震撼于中国民气的不可轻侮了。

  义和团失败了,但这失败却是另一成功的起点,他们退出了城市,退入了乡村,不再是几十万人的大集团,而是结合着数十数百人的小部队,火种没有熄灭,火种埋在民间。

  在李来中退出了北京时,他才感觉到柳剑吟以前劝他不要入北京的话是对的。他们还没有条件进入大城市,他们应该做的是生根在广阔的农村。

  京津失陷之后,混入义和团中的坏分子都完全清洗出去了,而满清政府,也完全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对外谄媚,对内“镇压”的面目。它竟然和联军一起“会剿围匪”,中国老百姓,又受了一次大教训:封建的统治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信赖的。

  娄无畏在群众的激流中,对他以前的消极颓唐深深惭愧。他和丁晓随一部分义和团流散东南,他应了他自己以前所说过的话“我这一生将在江湖飘泊终老了”,然而有一点不“应”的是,他不能算是“飘泊”,因为到处有人欢迎他们。他和丁晓在东南的帮会组织上,很做了些工作。他没有结婚,丁晓每逢劝他结婚时,他就在弹剑长啸。

  至于柳梦蝶呢?她没有和娄无畏在一道。她的情绪很是复杂,她心痛父仇,又伤左含英之死。她虽尊敬她的大师兄,却不愿和大师兄在一起。娄无畏也默然无语,没有劝她。这一来是他也不愿挑起心里的创伤,不愿让情感的葛藤,给他不必要的烦恼。二来也是想火种能在四方点起,会好过聚在一处。

  读者或者会问,柳梦蝶为什么不和娄无畏结婚呢。这一问,是我们这一代的想法。在他们那一代,柳梦蝶的想法是:她已经是左含英的人,而且她曾付给左含英以最真挚的情感,她不愿再度卷入情感的漩涡。

  她到山西省母,服侍到她的母亲死后,就飘然来到塞外,在大络河畔,承继了心如神尼的古刹。那时慧修尼姑也已经老了。在柳梦蝶到后不几年,她也死了。

  从此柳梦蝶就在塞外削发为尼,她虽做了尼姑,然而这个尼姑却与众不同,她常常在塞外独自去来,遇到不平之事,一样伸手去管。她和塞外牧民建立了友谊,常常给他们说义和团的事迹。塞外的牧民,常在皑皑的盐湖之滨,茫茫的草原之上,看见她的青钢剑,寒辉映日,还似当年。他们不知这个美貌尼姑,曾经历过那么多沧桑世变。正是: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

  尾声 月冷京华 卅年一觉江湖梦 秋寒塞外 万里西风瀚海沙

  天苍苍,野茫茫,自柳梦蝶“遁入”空门,寄身塞外之后,她的踪迹已隐没于草原荒漠之中。可是江湖上还没有忘记她,时时谈起她的事迹,她的牟尼珠绝技,还似神话一样在江湖上流传。

  北京保清派的首领,害死柳剑吟的岳君雄,在八国联军入北京之后,也已不知所终,可是据江湖上的传说,他的同党,曾参加暗算柳剑吟夫妇和左含英的人,却一个个死得很是离奇,头一天还好端端的,第二天就暴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