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和 180 第一百八十章

《清和》180 第一百八十章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4112 书籍:清和

  永乐五年三月,浔州贼首王十七等,纠集贼寇两千五百余人,过钦州,犯思明府。( 起笔屋最快更新)

  彼时,钦州未设立都司衙门及卫所,有不少安南庶人定居于此。征讨安南大军克东都消息传来,安南人纷纷避走。境内只余明朝边民和流放于此的犯官罪人,由土司所管。

  贼寇过时,土司派人火速至南宁府和思明府求援,却迟了一步。王十七等贼寇斩杀土司及边民三十余人,未多停留,过十万山,目标直指着思明府。

  有贼寇随身带着抢来的布帛粮食,拖慢了行进的速度,被令扔下,当即鼓噪不前。

  贼首王十七砍翻一个叫嚷到最厉害的贼寇,高声道:“这些都算什么?!想想被咱们得手的商队,整车的丝绸金银!”

  众贼寇不再鼓噪,纷纷看向王十七。

  “凭祥县城里,金银堆成了山!盐巴,丝绸,茶叶,还有从安南送回的财宝!”

  王十七瞪大一双鼠眼,黝黑的面孔,狰狞的表情,带着无尽的贪婪。

  “除了金银财宝,还有女人!只要得手,这辈子,下辈子,享用不尽!”

  “朝廷军队都去打安南了,城里的守军不足惧!”

  “凭祥不过是个边境小县,连护城河都没有,城墙能被枪头扎穿,怕什么!”

  “咱们落草为寇,命都不要了,为的是什么?用不尽的财宝金银,漂亮的女人!”

  “抢了凭祥,咱们就去老挝,去暹罗,去真腊,朝廷军队再厉害,还能将这些番邦都打下来?”

  王十七的话相当有-煽-动-性,随着一句又一句高喊,贼寇的表情渐渐变了,变得同他一样贪婪,甚至还多了一分-狂-热。

  在钦州抢来的粮食和布帛都被丢下,有了凭祥的金银财宝,还要这些做什么!

  队伍中的“军师”提醒王十七,“朝廷军队虽入安南,凭祥仍有百余卫军驻扎,又有天子敕封的成国公和兴宁伯,不可大意。”

  王十七狡诈一笑,压低了声音,“军师说的某都清楚。军师也应晓得,此去凭祥,为的不是攻下县城,而是金银财宝!”

  “首领是说?”

  “这么多人,就是给官军杀,也要杀上两三个时辰吧?”王十七的表情愈发狰狞,“某知道自己的斤两,进城是死路一条,鼓噪起声势,趁着这些人去送死,发笔横财,立刻带着亲信遁入老挝!”

  军师眼珠子一转,明白了王十七的意图。

  什么金山银山,都是画下的大饼。

  官军再少,两千多乌合之众也不可能攻下县城。王十七的目的是从城里出来的商队!

  “某可是听说了,官军在安南占了盐井,还和番商做生意,每日-进-出县城的商队,盐巴和香料都是成车的往外运。能捞到金银固然好,没金银,多抢几袋盐巴香料,到了番人的地盘,照样能换来大把的金银。养活两三百人不成问题!到时,那些番人还得供着咱们!”

  “首领果然高明!”

  王十七得意的笑了,仿佛看见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

  军师却背过身,阴沉了面容。

  永乐五年三月中旬,两千多贼寇终于进入思明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沿途遇上的卫所官军并未拦截,也未主动出击。这种情况很不寻常,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该想想,前方是不是有陷阱在等着自己。

  但被金银财宝冲昏了头的贼寇压根没空去想这些,只以为是挑密林和小路走的计策生了效,丝毫没意识到,就算人能藏进林子里,被惊飞的鸟禽和四散的走兽,会被常年驻守边境的官军忽略?

  军师最先发现事情不对,却来不及劝说王十七。便是王十七愿意听他的,两千多贼寇也未必肯放弃到嘴边的肉。

  过了石西州,凭祥县城近眼在眼前。

  城门外,排成长龙的商队正等着进城,另有载满货物的车队从城里出来。一辆大车似不堪重负,向一侧倾倒,没系紧的袋子松开了口,火红的珊瑚和大块的银子滚落出来,看得混在队伍里的贼寇双眼发红。趁着混乱,匆匆离开,给躲在林子里的同伙报信。

  听完谈资的讲述,众贼寇都是不停的咽着唾沫,一辆车就有这么多宝贝,凭祥县城里说不定真有金山。

  王十七恶狠狠道,“等着入夜,咱们就动手!”

  他改主意了,放着眼前这座宝山,只抢几袋盐巴,是傻子才干的事!

  “老五也说了,城墙不到两个人高,趁着晚上,咱们摸进去放火,狠狠抢他一把!”

  王十七眼睛红了,众贼寇眼睛也红了。

  军师尚能保持一丝清醒,刚开口叫了一声“首领”,就被王十七打断。

  “军师不必再说。”

  财帛动人心,再说什么都是无用。

  军师无奈,主动要求在城外接应。王十七点头,被军师点名留在城外的贼寇却是一脸的不情愿。

  入城的不知能抢到多少宝贝,事后分给他们,也肯定是被扯了肉的骨头。

  听着手下的抱怨,军师却没说话。

  他心里很不踏实,总觉得王十七临时改变主意不是好事。

  真进了城,恐怕就出不来了。

  凭祥城内,朱能并未着甲,而是一身便服,听斥候详报贼寇的消息。

  打死王十七等人也不会料到,自出了钦州,他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官军的监-视之中。如果不是兴宁伯惦记着修路的役夫,他们根本走不到凭祥,早被沿途的卫所收拾了。

  征讨安南大军的战绩陆续传开,一车车的财宝和粮食拉回来,让奉命驻守无缘参战的军汉们想不羡慕都难。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砍了作乱的贼寇,报上去也是战功。

  不能同征讨安南大军并肩,得些钱钞粮食,升上一级,总是可以的吧?

  贼寇们洋洋得意,将凭祥视作到嘴的肥肉。殊不知,在沿途卫军眼中,他们才是真正的五花肉,想咬却下不了嘴,着实是馋人啊!

  “贼共两千五百余人,密谋今夜攻打县城。”

  斥候一边报告,一边撇嘴。

  说贼寇也是抬举,人数不少,却是实打实的一群乌合之众。

  领头的几个还挎着腰刀,背着长枪,其余人,手中多是用火烤过的木棍和削尖的竹竿,还有不少拿的是农具,十有-八-九也是从半路抢来的。

  对付这样一群人,根本不需要劳动大军,三个总旗的兵力就能拿下,全歼都没问题。

  看国公爷和伯爷的意思,却是要生擒。

  这么一来,倒是要麻烦些。对边军而言,囫囵个的抓人似乎比砍人难度更大。

  “等了十多天,总算是来了。”朱能转向孟清和,“不过,夜里抓人总是比不得白天动手,损失的可能多些。”

  和孟清和相交时间长了,成国公考虑问题的方向也发生了些许微妙的转变。

  换成以往,这样的话绝不会出自他口。

  “损失些无妨。”孟清和道,“反正是白送上门的,抓到多少都是赚了。”

  朱能笑了,“这话在理,倒是为兄想差了。”

  成国公和兴宁伯云淡风轻,斥候突然感到头皮发麻。

  想发财哪里不成?到安南砍木头,给商队做运夫,每天赚的工钱也足够吃好喝好。干嘛想不开的做贼抢劫?还抢到这二位头上?

  有这两位在,敢打凭祥主意的,不是找死更胜找死。

  这么大的胆子,该敬佩一声猛士,还是骂一句蠢到家了?

  斥候无解。

  当夜,城头只零星燃起几处火把,城内的守军也屏气凝神,各就各位,轻易不发出声响,免得把送上门的贼寇吓跑了。

  孟清和翻开账册,拨拉起算盘,把大军缴获的册子推到朱能面前,咧嘴一笑,“国公爷,烦请帮忙。”

  看着摞成小山的册子,朱能吸气,呼气,到底认命,拿起一本翻开。

  看几行,愣住了。

  “土地?”

  大军缴获金银粮食都不稀奇,怎么会是土地?

  黎季牦父子还没抓到,天子两次下令寻找陈氏子孙,并没-露-出将安南归入大明治下的意思,这么做合适吗?

  “国公爷不必惊讶。”孟清和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偶尔停下,将数字记录在册子上,“这些都是当地人自愿卖出的。”

  朱能觉得脑袋有些不够用,当地人卖的?

  孟清和看完一本账册,取过另外一本。

  “大明的田地可以买卖,安南的自然也可以。这些田地都是商人出面购买,有安南大族做保,官军并未出面。”说着,又开始拨拉起算盘,一心二用,绰绰有余,“自宋时便有中原商人在安南等番邦定居,买卖土地十分寻常。下官已同出面的商人定了契约,这些土地都要用来种植粮食。”

  “全部种粮?”朱能快速浏览过整本册子,光是上面记录下的田地,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番邦之人未必守信。大军在时无碍,过后,若是背信无赖,抢回田亩,该当如何?”

  不是成国公小心眼,这样的事,安南绝对干得出来。

  “国公爷的顾虑有理。”孟清和停下拨打算盘,煞有介事的点头,“下官一直忽略了这点。陛下以诚推人,小国寡民却是反复无常,实难诚信。依国公爷看,此事该如何解决?以退伍卫军和边民青壮护卫如何?”

  朱能:“……”

  “为防安南人抢占,可发武器给护田之人,还可同商人再签契约。有了这样的保障,想必会有更多的商人愿意种粮。”

  朱能:“……”

  “多谢国公爷提点。”孟清和一脸的感激,“下官当真是茅塞顿开!国公爷英明,下官佩服!”

  朱能:“……”他提点什么了?总觉得一脚踩进了兴宁伯挖好的坑里,还无知无觉,主动递锹,请填土。

  成国公一脸木然,达成目的的孟伯爷偷笑。

  地买了,粮食就有了。一年三熟的稻谷,运回国内,怎么着也能缓解一下缺粮的问题。

  以卫军和边民青壮护田,时间长了,定会形成聚居点,发展成村落甚至是县城。生活在这里的边民会越来越多,只要不出意外,这些土地都将为明朝实际占领。

  安南人想要回去?做梦去吧。

  想抢?只要脖子够硬,欢迎。

  计划很好,只是需要一个“帮手”。

  沈瑄还在富良江附近打仗,朱能成为了不二选择。

  明摆着说要占地,肯定不成,毕竟大明是天—朝-上国,吃相不能太难看。

  拐个弯,事情就好办多了。便是朝堂中的文武,也轻易挑不出其中的毛病。

  孟清和自认还算厚道,至少他是花钱买,而不是采用更加便利的手段,动手抢。

  事实上,就算他真抢了,也没什么大不了,顶多被御史喷几句。

  这是十五世纪,他是大明武官,本职工作就是护卫大明土地财产,威慑邻邦,为老朱家抢占宅基地。

  只不过,考虑到朝廷对安南的政策和天子的旨意,还是低调些,手段柔和些好。

  达到目的,孟清和立刻将账册推到一边,铺开纸张,写就奏疏,请朱能过目。

  “国公爷请看。”孟伯爷笑眯眯,“这样上奏天子,可妥当?”

  如果朱能还不明白孟清和想干什么,就是脑袋里打结了。

  “贤弟想好了?”

  “是。”孟清和道,“此战之后,寻访到陈氏子孙也好,未寻到也罢,这些土地都将为朝廷种粮。更可选粮种进上,以富我朝。”

  沉思良久,朱能才缓缓点头,“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贤弟一心为国,这封奏疏,为兄来写!”

  “下官谢国公爷!”

  朱能:“……”他好像又主动踩坑了?

  两人说话时,夜袭县城的两千多贼寇,被守株待兔的官军包了饺子。

  爬上城墙,进入城里的不论,留在城外的也没能跑了。

  黑暗之中亮起无数火把,照亮了半个夜空。

  官军的喊杀声和边民青壮的助威声,伴着溅起的鲜血和滚落在地的头颅,吓破了贼寇的胆子。

  “贼首王十七已死,放下武器,跪地者不杀!”

  一名百户举着喇叭,大声喊话,斜指地面的腰刀正不停的滴血。

  “饶命!”

  贼终究是贼。

  遇上商人和边民,穷凶极恶。

  在训练有素,杀人不眨眼的卫军面前,就成了一群绵羊。

  城外的军师带人想跑,直接被斥候一箭-射-穿肩膀,手下的贼寇也是一个没能逃脱。

  在斥候打算挥舞刀子砍人时,军师不顾肩上的疼痛,大声叫道:“别杀我,我知道胡一元的下落!”

  胡一元即是黎季牦,杀了前安南国王,灭了陈氏一族,僭取王位,骗取大明册封的主谋。

  斥候收起刀子,一把捞起军师的领子,“敢骗爷爷,活刮了你!”

  “不敢!在下……小的不敢!”

  军师颤抖着交代出自己的身份,随即被押入城内。看到王十七的尸体,更是抖得不成样子,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说谎。

  听到回报孟清和和朱能都吃了一惊。

  “他说自己是谁?”

  “回伯爷,此贼言称其为安南伪工部尚书阮希周之子,黎贼女婿。奉黎贼之命-潜-入大明境内,鼓动亡命之徒,图谋不轨。”

  亡命之徒?

  孟清和啧了一声,“如此看来,这次贼寇来犯凭祥,不只是财帛动人。”

  朱能点头,又问斥候,“此贼说他知道黎贼父子在何处?”

  “正是。”

  朱能严肃了面容,当即道:“你即刻带人将他送到定国公处。”

  “是!”

  斥候离开,孟清和迟疑道:“国公爷,万一他说谎?”

  “那也无妨。”朱能冷冷一笑,“定国公知道,这人究竟该怎么用。”

  孟清和拧紧了眉毛,旋即松开。

  军事上的事,他不懂。相信以成国公的经验,沈瑄的谋略,不会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的事。

  比起想这些,不如去清点一下抓到的劳力。

  有了这些人手,应该可以开始修路了。

  永乐五年三月乙亥,柳州浔州贼寇犯凭祥,贼首王十七等九十三人被斩,余下皆被擒。

  同月甲申,成国公的亲兵押着贼寇的“军师”追上沈瑄大军。

  彼时,大军败贼于胶水县闷海口,生擒安南伪工部尚书阮希周,斩伪翊卫将军胡射等及将卒数万人。

  军帐内,沈瑄看过朱能的亲笔信,令亲卫将“军师”同阮希周关押在一处。确认身份之后,下令军队拔营,回师咸子关。

  想擒获几番逃脱的黎贼父子,此二人,当有大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