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号被核弹损毁了半面的武器,并且有部分船体受损,好在都不是大的损坏。傀儡蚁后的帮助下,逍遥岛全盘接收了蜘蛛人留在火星地下世界的遗产。逍遥岛利用这些遗产修复火星号,在火星改造计划完成的时候,火星号已经恢复如初。
火卫战舰是指那五艘小号的母舰,它们被分别冠以火卫一、二、三、四、五的名号。火卫战舰当初被摧毁得很严重,如果不是粒子崩解引擎在损坏后崩解反应自动停止,不会发生爆炸的话,恐怕会损坏得更严重。
当初五艘战舰几乎被动能弹打成了筛子,并且还有大量反物质弹、高爆弹在其内部爆炸,把里面的内部结构和仪器设备摧毁得一塌糊涂。当时打的时候你死我活,哪里还顾得上适可而止,现在修复的时候就挠头了。
火星号坏的还都是皮毛,利用留下的遗产就可以修复,但是火卫号很多关键设备都损坏了,这些东西就是不轻易能够修好的了。就好像键盘坏了修起来容易,但是如果主板甚至CPU坏了,就必须得返厂维修一样。
这些战舰是科技文明战舰,而地球的科技文明照着‘力加’文明,也就是蜘蛛人文明差距甚大,中间几乎差着几个时代。这让修复工作遇到重大障碍,相当于需要把人类的科技文明短期内提升到同等水平上,否则修复很难实现。
就像一辆奔驰车在穿越到明朝的时候坏了,如果想修好奔驰车,从金属工艺、机加工能力、基本公差体系等领域全部要提升到二十一世纪的水平,才能有望修好奔驰车。
火卫战舰的修复就面临类似的问题,难点卡在这了,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老板!我觉得我们思路不对。”
“怎么讲?”
“我们科技文明提升缓慢,但是人类不只有科技文明,我们还有生物文明。我们没必要原样复原,我们应该将其改造成生物战舰。”
“你是说我们将‘力加’的科技全部融入生物文明里,然后用生物文明来修复?”
“是的!”
朱一鸣来得非常及时,现在科学院正在讨论火卫战舰的修复方案,因为各种方案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修复工作迟迟无法开始。
现在朱一鸣的建议被提出来之后,就把修复工作撇开,将其放到吸收‘力加’科技的大背景中。科学院从火星之战后就一直致力于将‘力加’科技融入到生物文明中,虽然成果喜人,但是距离全面融合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按照朱一鸣的提议,火卫的修复将会跟随科技融入的进程,同步完成修复,这样也许就不必为此专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要在融入的同时,派一个小组专门负责火卫的生物化研究就行了。
科学院集中讨论了一下,决定采纳这个建议,因为目前逍遥岛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尽快壮大自身。逍遥岛现在是在跟时间赛跑,必须在地球爆炸之前,具备让全人类实现跨星系长途旅行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实在不宜因为其他事情分散过多研究力量。
01-0821:33:29295.第295章太空战规范
01-0821:33:29295.第295章太空战规范
火星之战对逍遥岛太空军的震动非常大,通过对战例的解析,形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军事理论。
一个方向是强调大舰巨炮理论,这个方向的例证就是火卫号全员被击毁,而火星号因为体积优势扛住了炮弹洪流的攻击。
大舰巨炮理论认为,在达到能量科技,战舰具备防护罩的情况下,太空站就是攻击力和防御力的竞赛。当自己的防御力高于对方的攻击力时,自己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同样的,当自己的攻击力高于对方的防御力时,自己就可以战胜对手。
而无论防御力还是攻击力,都需要更大尺寸的主炮,更大功率的引擎,而这一切都需要更大的战舰体积来支撑。
而另外一个方向认为,大舰巨炮理论在二战时就已经被证明失败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攻击力会急剧上升。面对攻击力过剩的局面,太大体积的战舰会像战列舰一样,成为飞机的靶子。
这一理论的例证同样是火星之战,他们认为,火星舰队凭借低于蜘蛛人几个时代的科技,最终击沉了体积远大于己方,总吨位远高于己方的五艘母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攻击力过剩。
这还是在科技差了几个时代的情况下,如果当初火星舰队能够拥有与蜘蛛人相当的科技水平,绝对可以完虐那些蜘蛛人母舰。
这两方围绕着火星之战,从不同方向解读战例。都认为自己是未来宇宙战的主体理论,因为这直接牵扯到太空军以后的建军方向,所以军方非常谨慎,任由这种争论在持续扩大。军方是希望通过这种争论,通过这种类似于百家争鸣的方式,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为以后太空军指明发展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朱一鸣提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战争形态是随着科技发展,随着作战武器的发展,随时在改变的,不能僵化的抱持某一种固定的观点。
他用人类的战争史举例,西方因为弩的缺乏,导致长矛兵发展壮大,而同时期的东方,因为弩的普及,使得长矛方阵一直无法在战争中成为核心兵种。而火枪的出现让长矛兵开始沦为护卫性质的辅助兵种,直至被刺刀火枪兵取代。
每一次新式武器的出现,都会引起军事技术的变革。弓、弩、长弓、超长矛、火枪、步枪、机枪、坦克、飞机,每个新式武器的出现都带来战争方式的巨大改变。
在能量科技的状态下,同样需要认识到类似问题。蜘蛛人采取大舰巨炮的模式,也许未必完全是因为战争需要。同时需要考虑到,蜘蛛人是星际流浪种族,大舰巨炮也许是为适应星际流浪生活而作出的改变。
毕竟小型战舰很难具备良好的跨星系航行能力,而大型战舰在跨星系航行的过程中,具备强大的续航能力,以及更多的载员能力。
所以在星系内作战,也许小型战舰更合适,但是人类毕竟最终也要走出太阳系,那么大型、超大型战舰还是会成为主流。
别人还在争论战争理论的时候,朱一鸣已经跳出这个臼槽,在更大的视角上考虑军队力量建设问题了。这个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征服了军方各派。朱一鸣俨然成为一个新晋军事理论家。
以此为契机,朱一鸣又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太空战规范》。这个东西是他根据人类已有的科技水平,以及蜘蛛人的科技水平,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太空战的理论化战术、战略论著。
他提出太空战因为其独特的战场环境,必然具备与陆域作战、海域作战、空域作战完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其特点来看,主力武器将由各种激光武器、能量武器占据。实体武器将退居辅助地位,高斯武器和导弹飞弹武器将会居于从属地位。
在面对激光武器的时候,防御力、反侦查能力、隐形能力的强弱将会成为影响战场生存能力的主要因素。
当战场被置于星系外的星空之中时,也许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如何击毁对方,而是如何发现和找到对方。
在宇宙星空中,因为其浩瀚,因为其黑暗,因为其背景辐射,只要任何一方不想暴漏自己,对于另外一方来说,想要找到对方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宇宙内,只要双方距离拉大到一光秒之外,那么战舰本身散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和电磁辐射,其强度就会小于宇宙背景辐射强度。这时战舰就相当于隐形了,主动探测雷达再经过如此遥远的距离之后,所有反射波其强度都会衰弱到无法辨识的地步。更何况人类在跨出地球之前就掌握了吸波材料,宇宙文明的吸波科技只会更发达。
基于这个考虑,在军事科技上,首要任务应该是改造防护罩科技,减弱防护罩释放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以及电磁辐射的强度,这个强度至少要降到背景辐射程度。并且最好等于背景辐射强度,而绝不能太低,因为背景辐射上出现一个辐射黑洞,等于告诉敌人自己在哪里。
其次要重点攻关引擎科技,争取将引擎的尾炎消掉,因为在宇宙战中,尾炎将会成为最主要的暴漏方式……
诸如此类的,朱一鸣在《太空战规范》中详细将宇宙背景下作战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考虑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推论。
这份规范已经推出立刻在太空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太空军这个军种出现在人类社会也在几年的时间,虽然已经经历过火星之战,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一次战争的胜负并不能代表一切。
现在不仅在太空军,在地球所有太空类军队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状态——迷茫!
宇宙军种对人类来说是个新鲜事务,人类对宇宙内的战争模式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任何判断都是基于揣测和推论。即使有了火星之战仍然没能扭转这个局面,甚至让人类对宇宙战的解读出现严重分歧。
在这个背景下,朱一鸣的《太空战规范》就显得难能可贵,在太空军内部受到相当重视。很多人将《太空战规范》誉为关于宇宙战争的《海权论》,关于宇宙战争的‘闪电战理论’。
逍遥岛的军事体系是个年青而新鲜的军事体系,其内的主体军官年龄普遍非常年青。完全没有各国军方那种论资排辈的恶习,内部气氛相当活跃,对于新鲜理论的接受能力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