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富矿 第390章 以矿换厂

《富矿》第390章 以矿换厂

作者:总是觉得累 字数:1795 书籍:富矿

  瓜州电视台、《瓜州日报》那些记者比杨东升手下这些人还不如。

  而且这个年代再搞报纸,那是1911年进宫当太监。

  电视台倒是正红火,而且还能红火多年,但电视台不是谁都能搞起来的,何况杨东升也没有野鸡卫视那个本事进入大陆。

  如果不能进入大陆,留在香港跟tvb厮杀?再过两年,连邵大亨都准备卖盘了!

  报纸、电视都不行,能够做的那就只有网站了。

  既然做网站,那就不用仅局限于新闻一块了,新闻、博客、论坛一起上。

  香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没,随着美国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互联网会很快普及。

  既然想到了互联网这一块,沪上也要同步做起,说起来如果不是这事,杨东升险些把这么大的一块利益忘了!

  与其让那几个吃着中国人的饭,私底下阴测测算计中国的家伙发财,不如杨东升来做。

  最起码他没有双重国籍,也没有身在中国,心向美利坚!

  想法很好,但是叫谁来做?后世某互联网大佬,其公司市值还不如他们的办公大楼值钱,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笑话,其他几个最早搞互联网的大佬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技术上的问题只是一部分,内容上谁来把控?

  想了半夜,杨东升也没想起谁能挑的了这个重担。

  如果杨槐能大几岁,早一些上大学就好了!

  “你还睡不睡了?”周影蹬了蹬了杨东升。

  “睡,睡!”

  杨东升正想闭眼,忽然就听哇的一声,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传来!

  “都是你吵的!”周影没好气的下了床。

  周影下去哄孩子,杨东升倒是很快睡着了!

  通过卖设备,最近资金会较为充足,杨东升准备对东升一矿、二矿进行一次大的技术改造,改造后将会重合核定产能。

  杨马村铁矿的承包年限眼看到期了,杨东升与村里商讨了一下提前续约的问题。

  杨东升还参加了市里的路段工程招标会。

  让杨东升比较失望的是,除了詹姆斯·惠斯勒,杨东升再没有从其他人身上看到金色,连杨佳运身上都没有。

  一中打来电话,自从杨日初考上电影学院后,上课就再也没有以前认真了,课堂上经常睡觉,也不知道一天到晚在干什么。

  班主任说了也没用

  在美国的分公司发来消息,大金毛再次找上门,各种死缠烂打,跟个苍蝇似的。

  大金毛发财的秘籍就是没脸没皮,能骗就骗,死不认账,并且以此为荣。

  很多人说大金毛多次破产,又能多次崛起,是励志的典范,其实大金毛本身从来没破过产,破产的只是他的各个公司,而且破产之后他就搞债转股,倒霉的只是那些投资者。

  杨东升敢打赌,只要他同意合作,大金毛就会拿着他的地皮去发垃圾债,或者抵押贷款,大金毛一分钱都不会投入。

  杨东升让乔治·威尔逊去跟大金毛谈,想合作就拿实实在在的资产出来——梦湖庄园,纽约的那几栋大楼、豪宅,全美各处的高尔夫球场,还有长公主……不然就滚蛋。

  杨槐找到了高纯度石英砂资源,加拿大、挪威都可以提供纯度在99%以上的高纯度石英砂原矿。

  杨槐拿到了部分样品,经杨东升调整,纯度可以调到%以上,虽然还达不到制造石英坩埚的%的纯度要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产业已经足够了。

  杨东升准备趁机建立两座工厂,一座放在沪上,满足国内需要;另外准备建立在境外。

  高纯度石英砂用途非常广泛,以前的工艺只能用水晶做原材料,随着水晶资源耗尽,全世界都缺乏货。

  境外的工厂,打破尤尼明一家垄断的状况,抢尤尼明的生意。

  如果能逼的尤尼明转卖原矿,杨东升说不准能调整出纯度%以上的高纯度石英砂。

  杨东升让杨槐去跟供应商谈价,进口这些优质的石英砂原矿也得用外汇。

  抵达沪上,办公大楼完成结构设计,拿到了各项批文,正式开工建设。

  第一步就是打地基,在沪上这个烂泥地里建楼,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尤其还是建高层建筑,沪上很多摩天大楼建设过程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打地基!

  虽然杨东升通过调整土地成分,可以搞出花岗岩地基,但是也不敢调整的太过分,一点地基不大,何况还要建地下停车场不是?

  沪上刚刚过了一个暖冬,虽然沪上施工不像北方那样,要躲避冬季的严寒,但是雨季就快来了,势必会拖慢施工进度。

  杨东升去新成立的金融部门,看了股票收购的情况,他指定了几家公司,都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那几家。

  正准备再细看,理查德·威廉姆斯发来消息,丹霞市希望用他们的矿来换工厂!

  杨东升一时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湘省什么的地方,听了介绍才知道是粤省的。

  “粤省还有这样的一个市吗?”

  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杨东升抵达丹霞。

  看着道路两边的建筑,杨东升有点难以置信,我们国家第一经济大省下面,还有这样一个地级市。

  说起粤省的城市,很多人张口就能说出粤城、特区两大一线城市,还有黄师傅的老家等多个城市,但是再让你说,你恐怕就想不起来几个了。

  不像苏省,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很多人想一想,至少能说出十个。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粤省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

  相比于一马平川的苏省,粤省几乎只有珠三角那一点平原,如果连海都不靠,想发展那就困难了!

  丹霞市就是这样的情况。

  好在丹霞还有点煤矿、铁矿,借此发展起了钢铁产业,钢铁业也是丹霞的支柱产业。

  他们也想扩大钢铁产业规模,但是没有钱买设备,以地换厂也轮不到他们,便想出了个办法——以矿换厂。

  除了煤、铁,丹霞的铜、钨、钼、铅、锌储量也比较丰富,此外还有稀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