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黄河古道2:活人禁地 【第二卷·龟葬之城下】 第十章|血鼎尸煞…

《黄河古道2:活人禁地》【第二卷·龟葬之城下】 第十章|血鼎尸煞…

作者:李达 字数:6324 书籍:黄河古道2:活人禁地

  “我在老坟圈子里等你。”

  这句很短的话,让我激动得浑身战抖起来:我父亲,他终于回来了!

  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几乎要把我逼疯了,三门峡黄河鬼窟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父亲为何要在古鼎下刻那行古怪的字?我爷爷为何要让黄七爷告诉我黄河大王不是人?猴子和黄晓丽又去了哪里?

  这些天里,这些事情一直在我脑海里翻腾着,折腾得我吃不好、睡不好。现在我父亲回来就太好了,一切终于要水落石出了。

  放下信,我兴奋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渐渐冷静下来,又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不是说我父亲在黄河勘探时失踪了吗,他怎么又回来了?还有,他为什么不直接回家,反倒这样神神秘秘地让我去见他?

  老坟圈子在一片荒凉的黄河滩上,一座古老的大石桥下,那里从前是枪毙犯人的法场。小时候放学路过大桥,我们常被远远地拦在桥边,说桥底下在行刑,待几声枪响后才放我们过去。每次我自己走过石桥,都觉得后背凉飕飕的。听老人讲,老石桥下都通着灵。水是阴的,地是阳的,桥就沟通了阴阳两界。在古时候,桥梁落成后要杀几个犯人祭桥(枪毙犯人一般也在大桥下),这桥才结实,能抗住水的阴气。大石桥下长满了一人高的灌木,杂草丛生,阴森森的。上小学那会儿,有胆大的孩子结伴去桥下探险,说桥底下堆了一层腐烂的骨头,上面盘着白花花一层蛇皮,邪乎得很。看来父亲这次一定是秘密回来的,所以才选了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

  考虑了半天,我还是决定先不告诉母亲,等见了父亲再说。匆匆赶到老坟圈子,来回转悠了好几圈,石桥下光溜溜的,连只老鼠都没有。我等了半天也没个人影,只好先回去,等晚上再来。

  晚上,母亲将那条鱼红烧了,絮絮叨叨地跟我扯东扯西。我因为心里藏着事儿,晚饭吃得七上八下,在那儿含糊应付着。吃完饭,我将剩下的半条鱼收好,又烤了几个土豆,用袋子小心包好了,随便跟母亲扯了个谎,找了个元宵节时用纸糊的灯笼,紧走慢走地往河滩上赶。

  天上挂了个毛乎乎的红月亮,半遮半掩在雾蒙蒙的天上。黄河也映着点点血光,像是流血了。周围静得可怕,只听见老鸹子鬼笑一般的叫声。远远传来几声狗叫,黄河水古怪地咕嘟咕嘟响着。

  我爷爷曾说过,月亮红、黄河叫、老鸹哭、黑狗叫、蛤蟆笑,这是五鬼抬棺夜,为大凶之兆。从前黄河手艺人行事时,遇到这样的凶象都会紧闭房门,避过这天。我不由得暗骂了一句,想着大爷我难得晚上出来一次,还遇上这样的狗屁天象,看来最近运气真是太差,回家得烧炷香才行。咬咬牙,我提着油纸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河滩上。冷风呜呜刮着,我浑身上下都被吹透了。河滩上黑黝黝的,我用灯笼照着前面,使劲儿睁大了眼睛,拼命寻找老坟圈子上那棵枯死的歪脖子柳树,却怎么也找不到。

  我死死攥着手中的纸条,纸条湿漉漉的,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准——事情是如此离奇,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灯笼下,我再一次展开纸条。没错呀,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在老坟圈子等他!那独特的瘦金体,苍劲有力,绝对出自父亲的手笔。

  我有点儿吃不准了,即便父亲像黄七爷说的,懂驱鱼秘术,能让鱼顺利找到我,他又怎么确定我什么时候能收到信呢?要是我一直在家里不出门,那可能永远也收不到纸条。所以我父亲可能在这老坟圈子里等了很久,也许都失望了,觉得我没收到纸条,不会来了。

  这时候,黑黝黝的河滩上突然冒出了一点儿亮光。

  亮光?我使劲儿揉了揉眼,就看见石桥底下灌木丛中突然冒出了一点儿绿莹莹的亮光,又是一点儿……很快水里出现了一线光点,像是一块黑色的天幕上面挂了一串绿莹莹的星星,断断续续指向前方。那光亮竟然是从黑黝黝的河底发出的,光亮很微弱,要不是我现在正在河滩上,肯定看不到。

  我大吃一惊,这五鬼抬棺夜果然不是闹着玩的,这河底下竟出来了鬼火!我“哎呀”一声,转身就跑,跑了几步,脚下一滑,跌倒在河滩上。接着,河滩上突然伸出来一只手,一把将我的脚脖子死死抓住了。

  像我这样打小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都是听着黄河鬼故事长大的。那冰冷的手一掐住我的脚脖子,我吓得魂都丢出去了大半。这家伙,一准儿是黄河里的红毛鬼要抓我喂大王八啦!

  我咧开嘴刚要叫,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喝道:“别叫,是我!”

  我一下子傻眼了,这是我父亲的声音。

  我回头看看,水边堆着厚厚一层水草,水草里趴着一个人,浑身都是泥,只露出两只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

  那人竟然是我父亲!

  我慌忙爬起来,伸手就要拽他上来:“爹!”

  他低喝道:“别动!有人在盯着你!”

  我更迷糊了:“有人盯着我?”

  父亲说:“别说话,灭了灯笼,跟着水下的光走。”

  熄灭灯笼,水下那条金线更加清晰。我跟着金线顺着河湾走去,转了几个弯,到了一处茂密的小树林中。那些亮点渐渐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火盆大小的亮光,那光刚好将周围一点儿地方照亮。灌木丛挡住了亮光,外面一点儿也看不到。

  走近一看,我简直不敢相信,在水下一块大石头上,竟然附着一群晶莹剔透的小鱼!小鱼大约有指头粗细,身子竟然是透明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半透明的身子向外发散出淡黄色的冷光。原来爷爷说过,黄河河底有一种会发光的鱼,竟然是真的。

  灌木丛中哗啦哗啦响了几声,我警惕地回过头,看见一个人穿着身脏兮兮的旧军装,从水里走了过来。我激动地站起来,喊:“爹!”父亲点了点头,坐在一块石头上,问我:“你妈还好吧?”我说:“好,好,都好!”我心里很激动,有一大堆话要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结结巴巴地指着水下说:“这鱼……鱼能发光?”父亲轻描淡写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他身上湿淋淋的,头上还有不少杂草,脸颊上有明显的几块伤疤。这段时间,父亲恐怕一直躲在桥下,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我心中一阵酸楚,赶紧将吃的给他,问他这些天去哪儿了,说我们都担心死了。父亲狼吞虎咽地吃着,并不回答我的问话,却反问我这些天怎么样:“没出什么事吧?”我抹抹眼泪,上次父亲回家奔丧太急,也没顾得上跟他说什么,就告诉他我前段时间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活动,去了三门峡的上河村……

  父亲狼吞虎咽地吃着,听到上河村这个名字,一下子噎住了。他使劲儿咳嗽着,脸色都变了,瞪着眼问我:“你说啥?上河村?你怎么能去上河村?谁他娘的带你去的上河村?”

  谁带我去的上河村,这个问题还真说不清楚。按理说我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上山下乡,但是知青办却说他们从来没有安排过。到底是谁带我去的呢?对,这还真是个问题!他娘的究竟是谁把我弄过去的?

  我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父亲一下子打断我,问我:“跟你一起去的人,有没有姓‘粟’‘朱’‘黄’‘宋’的?”

  我说:“姓黄的没有,其他的都有。”

  父亲面色一沉,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又转回来,严肃地问我:“石头,你爷爷身上裹的牛皮,是不是你从那儿拿回来的?”

  我说:“是,是我拿的。那里有个人脸怪山,底下有一个黄河鬼窟。”

  我还想跟父亲详细说一下深渊大鼎的事情,他却并不感兴趣,只是死死盯住我:“石头,你要说实话,那个牛皮不是别人给你的?”我赌咒发誓说:“绝不是!那是我从山洞里拿出来的,它在一个大鼎里。我本来用它包了一些金砂的,想着给爷爷打个金烟嘴……”父亲听我这样解释,点点头,脸色稍缓,没有再问什么。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爹,我在山洞一个古鼎上看见你写的字了……”

  父亲沉着脸说:“你进鬼窟了?是朱家丫头带你进去的?”我摇摇头,说不是。

  我父亲冷哼:“那是宋家那个鬼丫头?”我还是摇摇头。

  父亲咦了一声,问:“难道是粟家?”

  我说:“都不是,要是也是金家。”话音刚落,父亲像是被毒蛇咬了,一下子从地上跳了起来,干粮咕咚咕咚滚落到了水底。

  他直勾勾地看着我:“金家?你怎么会遇上金家?”

  我吓了一跳,说:“是……金家,他说他叫死人……叫金子寒……”“金子寒?”父亲一下子跳了起来,死死抓住我的衣领,眼睛通红,问我:“他真是金子寒?”

  我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真……真叫金……金子寒!”

  父亲死死盯着我,眼神渐渐黯淡了。他放开我,神经质地在河滩上来回走着,喃喃自语:“金子寒……金子寒……不可能呀,他怎么能出来,他真出来了?”

  我忍不住问他:“爹,金子寒他到底怎么了?”父亲脸色阴沉,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后来终于下了决心,叹息了一下,坐在一块石头上,说:“唉,石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瞒着你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吧,都是前几辈人的恩怨,不想再牵扯到你身上……现在看来,不告诉你不行了……这个世道,人心都坏下去啦!你也知道,咱们白家祖上一直有规矩,白家后人要么做河兵,要么做河工,几百年来一直守着老黄河,明白许多黄河上的禁忌,也一直守护着黄河上的秘密。这件事情吧,要是说起来,得从几十年前黄河上的一件怪事开始说。”

  我一下子兴奋了,看来父亲终于要告诉我真相了!我哪儿敢放半个屁,乖乖地坐在地上听父亲讲。父亲叹了一口气,看着远处黑黝黝的黄河,听着远处咆哮的河水,极不情愿地讲起来。他说的是清朝末年时期,黄河上发生的一件怪事:那一年大旱,黄河下游断流。有一处断流的黄河出了邪,整段黄浊的黄河水变成了血水,又黏又稠,都是猩红色。水里的鱼虾全死完了,漂在水面上,远远看去分外诡异。黄河流血自然是大灾之兆,好多骗子流寇趁机散播谣言,骗取钱财,吓得黄河两岸百姓又是祭祀又是逃荒,闹得黄河上下人心惶惶。

  我一愣,这不就是黄七爷说的,他爷爷经历过的黄河流血事件吗?但是我没敢插嘴。父亲接下来说的,就和黄七爷说的人形玉棺不一样了,要比黄七爷讲的恐怖得多。

  他说,在当年,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采金行,叫作金门。我们白家的黄河手艺人,就是金门的一支。手艺人吃的是黄河饭,采的是黄河金,眼下黄河出了这等事情,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当时便派了两个得意弟子前去查看。这两个人,一个姓白,一个姓黄。为了掩人耳目,这姓白的打扮成了一个僧人,姓黄的打扮成脚夫。两人星夜赶路,连夜赶到开封,只见星月之下,黄河水上下翻腾,水质呈暗红色,恶臭难闻。血河中一个个白点,都是死在水中的臭鱼烂虾。惨淡的红月光照在上面,河床里像是滚动着鲜血,有种说不出的古怪。

  两人四下里看看,发现不仅这段黄河古怪,附近的地形也有问题。这段黄河隐藏在大山峡谷之中,绕着峡谷转了几圈,最后流入峡谷中的一段暗河。河水进入暗河前还是好好的,出来后就变成了血河。看来,问题一定是出自那段暗河里。而且这血河围绕着峡谷流淌,像是一潭死水,既不往下游走,也不往上游走。想来这峡谷下一定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血水不断灌进去,在峡谷下涌起了一个巨大的旋涡,旋涡搅动得血河水不断翻腾,出不去也进不来。恐怕要下一场大雨,雨水猛灌入黄河,才能将那暗河倒灌,冲走这一池血水。

  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两人既看出问题出自峡谷中的阴洞,当时便各施所长,使出分水定金、坠山探穴等手法,设法从峡谷进入了阴洞中。进入阴洞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整座山都被人挖空了,里面被设计成了一条非常精巧的水道,一直通往山底。两人用吊索顺着水道吊进去,发现山底下竟然隐藏着一个似乎没有尽头的巨大深渊。让他们震撼的是,在这个无底深渊中,竟然用密密麻麻的铁链子锁住了一个巨大的古鼎。

  这时候,饶是他们见多识广,也有些震惊。先是黄河带血,然后是峡谷阴洞,被人凿空的大山,无穷无尽的深渊,这一切像是被安排好的一样。两人分析了一下,那段黄河水应该是流入了这个深渊中,又流出来,就带有了血水,恐怕这黄河流血的原因就出在这深渊古鼎上。考虑再三,两人决定其中一个人下去探鼎。两人计议已定,便掏出用牛毛混合着人发树皮特制成的百金绳,一头拴在上面一块巨石上,一头牢牢绑在人的腰上。上面的人紧紧把着绳索,将底下的人小心翼翼地吊到深渊下,想一探这大鼎的究竟。

  那僧人下到深渊中没多深,就觉得里面大有古怪。原来,他下去十几米后就能看见深渊底下呈一派火红色,热气逼人,那底下像是个火山口。他又下了十几米,感觉有些不对。既然下面是一个火山口,自然是越往下越热才对,但是他却明显感觉到,越往下周围的温度越低,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

  江湖人行事,必然有一套自己的法则:凡事只要不符合自然逻辑,必然大有古怪。那僧人见周围温度不对,当时止住脚步,使出一招蛛母倒盘丝的把势,双手紧紧抓住百金索,将腿脚盘在绳子上,左右绕了一圈。然后他将身子和腿脚全部张开,像只张牙舞爪的蜘蛛,在半空中做了一个悬空式,撑在了那里——这样既方便俯瞰下面,遇到什么危险也好应付。

  他从怀里掏出一把火折子,吹燃了,朝深渊下抛去。随着火折子照亮下面,他两手使劲儿一搓绳子,身子便随着绳子滴溜溜地旋转了一圈,转眼间就将这深渊周遭看了一遍。

  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到了深渊中的第一层,那脚底下全都是一道道纵横的铁链子。铁链子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独特的铁索网,将深渊上下隔开,上面的东西下不去,底下的东西也上不来。

  他又往下放了一米多绳子,试了试。铁链子很结实,人可以踩在铁链上行走。他往下看了看,下面依然是火红一片。但是铁链子上却是寒气逼人,甚至结了厚厚一层冰霜。那浸入骨髓的寒气,便是从这些大铁链子上传来的。

  往上看看,上面像只有水缸大小;往下看看,下面依旧是无底的深渊。这时候,饶是他胆大包天,也觉得这深渊古怪极了。他定了定神,开始分析这一切。

  首先,这些铁索是做什么用的?这些密密麻麻的铁索,少说也有成百上千条,手腕粗细,一道道深深打入山体内部。这工夫下得实在不小,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工夫,恐怕都完不成。古人既然下了那么大的工夫,用铁链封住这深渊,必然有他的道理。

  如果古人想封住这个深渊,大可以直接用巨石封口,不必这样大费苦心。看来这些铁链子并不像是阻挡人往里下,却像是要挡住深渊下的什么东西,不想让它出来一样。

  还有,既然底下是个火山口,必然灼热无比,为何这些铁链子如此冰冷刺骨呢?看来,这既热又寒的深渊下,一定隐藏了什么古怪至极的物件。他越想越兴奋,想着前人如此大手笔做这件事情,底下必然藏着什么古怪至极的东西。正所谓年少轻狂,那僧人本是金门数百年来的翘楚,当时意气风发,不由得起了与古人争锋之念,想要到深渊下一探究竟。

  想到这里,他便掏出金刚锯,将那铁链锯断了几根,露出一个刚好通过一个人大小的地方。他检查了一下身上的百金绳,一手擎着火折子,一手握住一把牛耳尖刀,向上打了个呼哨,便小心翼翼地将身子潜入深渊之中。

  那僧人下去一探,只觉得周围冰冷刺骨,冷风扑面而来。那铁链上已经冰冷刺骨,没想到深渊下更冷上三分。

  越往下,冷气越足。又下了差不多十几米深,感觉那深渊深处仿佛往外射出一柄柄狂舞的冰刀,直往身上脸上招呼。眼看着手脚都冻僵了,连绳子都要握不住,他想着不行就放弃了,这时脚下一顿,明显触到了什么东西。

  他心中一惊,忙连拽几下绳子,收住下放之势。他点亮几条火折子,丢到下面,再往下一看,却见那下面一片黑黝黝的虚空,几支火折子仿佛几点流星,打着旋直往下走,转眼间就消失在了永无止境的黑暗中。那冰冷的无止境的深渊,让人看了之后,便陡生荒凉孤独之感,感觉世事难料,生命深远,永无尽头,一时竟让那僧人心神恍惚,悲从心来,身形一晃,几乎要跌入深渊中。好在那僧人也是心智极强之辈,当时便回过神来,用绳子稳住身子。他觉得好像有些不对,自己走南闯北那么多年,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岂会只看一眼就陡生苍凉之感?看来这深渊大有古怪。

  他越想越害怕,这深渊像是个无底洞,仿佛能吸走人的精气神,让人不知不觉就受到它的吸引,心中产生厌世之感。定力差一些的,甚至会情不自禁跳入深渊,当场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僧人忙从身上的百宝囊中取出一块硝石,用指甲抠出一些粉末送入鼻孔,狠狠打了几个喷嚏,才感觉昏昏沉沉的脑子清爽了一些。他觉得深渊之下果然大有古怪,还是赶紧上去才是。

  刚要走,他突然想到刚才脚下好像触到一物,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忙再取一条火折子顺着脚抛下去。那火折子顺下去,正好跌到那物之上,让他将那脚下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

  那脚下之物虽然看不清全部,估计也差不多有半间屋子大小,通体浑圆,在火折子下幽幽闪着绿光。那僧人看着古怪,不知道这深渊下到底悬挂着什么东西。

  想了又想,他突然一拍脑袋,暗笑自己痴了。这浑圆之物不是别的,正是他们在上面看到的那口悬挂在大铁链下的大鼎!

  这大鼎从上面看倒没有多大,没想到真到了跟前,竟然有半间屋大小。那僧人啧啧称奇,又连抛下几条火折子,将那大鼎周身看了一遍,越看心中越惊奇。

  火光之下,古鼎呈现出一派碧绿色。这是个上了年头的铜鼎,鼎身上结满了厚厚一层铜绿,一看便是古物——没准儿还是件上古的青铜器,那事情可就大了。

  要知道,古人将鼎看作是一件非常神圣的器具,一般都是君王占卜或者祭祀时才会用,地位非常崇高。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不成熟,冶炼一个半人高的东西往往都需要几百人共同协作。这么大的一件青铜器,恐怕要倾全国之力才能制造出来,算是一件神器级别的古物了!

  但更吸引那僧人的却是,这鼎为何要被铁链子吊在这里?这鼎上还覆盖了一个盖子,鼎中会不会还装了什么东西?

  事情到了这一步,那僧人的心里已经被撩拨得像烧起了一堆火,火光熊熊,便是舍出性命来,也得亲眼看看那鼎中到底有什么才行!

  他计议已定,心中也慢慢平静,知道古人既然费了天大的劲儿将这古鼎锁在这里,定然有它的用处。说不定这鼎中关着什么上古的诅咒甚至是怪物,到时候放虎归山,闯下弥天大祸,那可就糟了。

  这样想着,他便从百宝箱中取出一支金刚爪。这金刚爪为百炼钢打造的特殊钩子,像一只攥紧的人手,上面有八个可以活动的钢齿,可以用上面连着的绳子控制住爪子的开合,十分趁手,为手艺人翻墙爬树必备的物件。

  那僧人将金刚爪在手上荡了几圈,轻轻一甩手,金刚爪便正好钩在对面一条碗口粗的铁链子上。他用绳子将爪子合紧,试了试,金刚爪已经牢牢钩住了铁链。他抓住绳子,暗暗提起一口气,身子随着绳子一荡,身悬一线,像荡秋千一般悠悠荡了过去。他荡到当中,突然一松手,坠了下去,两只脚稳稳当当正好踏在了那个巨大的铜鼎上。

  那僧人稳住身子,先用脚使劲儿踏了踏铜鼎,发现那铜鼎被铁链拴得非常结实。不管他怎么折腾,都无法撼动铜鼎一分,总算放了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