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子风流 44

《公子风流》44

作者:秋水伊人 字数:3033 书籍:公子风流

  衙门里卷宗堆积如山,孟明远有时看卷宗看得头昏脑涨的。

  可是,他得赶时间。

  赶时间还不能忙中出错,否则殆害大矣。

  这些日子,他时不时地便不知不觉地在衙门留宿了,因为时间太晚了,内城已经关闭,回不去。

  回家后,基本也是倒头就睡。

  偶有兴致,也会去两个妻子房中和她们滚上一两次床单,闺怨这东西还是要顾忌一下的,绿帽子什么的他虽然不是那么介意,但名声到底不是多好听。

  “大人,喝杯参茶休息一下吧。”衙门的庶仆端了茶盘进来,摆放到桌案之上。

  孟明远向来是不喜欢亏待自己的,将手上的典藉合上,拿过茶去呷饮。

  眼眸半合,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的孟明远身上透着一股闲雅清淡,仿佛他不是置身于枯燥忙乱的公务中,而是明媚午后的回廊下、花园中,清风徐来,悠闲呷饮。

  这叫同在殿中处理公文的属官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似乎中丞大人永远是那副公子如玉的模样,就没见过他有不修边幅的时候。

  大人,您在朝堂上得多招那些年过半百或比您年长大臣的恨呐,就是咱们的太子爷只怕也会嫉妒的好不好。

  生了一张好皮相不够,还有颗好头脑,太招仇恨值了。

  窗外的阳光照进殿中,落在闭目养神的孟明远身上,恍似给他披上了一层光晕的外衣,让他美得如一幅画,让不少人看直了眼。

  说句犯上的话,中丞大人这个探花郎实实是男女通杀的凶残啊。

  常年对着这样一张脸,看女人的眼光必然得提升,否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难怪程小将军眼光越来越挑剔,对花楼的姑娘们百般的看不中,这是必须的!

  看看这如玉的探花郎,再看看那些蒲柳之姿的女人,是个男人都得呕出心血来,要不要这么没天理啊。

  自打中丞大人来了御史台,整个御史台的风气都变得爽利了,以往在衙内会有的邋遢荡然无存,人人开始注重修饰外表,要不跟大人走在一块太伤自尊了。

  突然有人自外走入,殿中官员下意识看过去,尔后大惊。

  来人却摆了下手,眼睛落在那个闭目养神的绯袍男子身上,这样的探花郎倒是第一次看到。

  君子美颜容,仪态风流雅致,颇有古时名士的风韵。

  来人的目光在孟明远身前堆满卷宗典藉的书案上顿了顿,嘴角微微扬起,探花郎这是忙里偷闲了。

  感觉有人在自己面前站下,孟明远睁开了眼,然后急忙起身肃衣拱手,“下臣参见太子殿下。”

  “免了,中丞大人近来也实是辛苦了。”

  “臣不敢言辛苦二字。”

  “随孤到院中走走如何?”

  “臣遵旨。”

  太子殿下驾临御史台,这是从来没有的事,看着跟随太臣出殿的中丞大人,殿中官员多有猜测。

  “安之。”走在回廊前面的太子突然唤他。

  “臣在。”

  “父皇龙体不虞,你是知道的。”

  “臣知道。”

  “卿的进度是不是再快一些?”

  孟明远便有些为难,微一沉吟,开口道:“殿下当知律法条文乃是立国之本,需慎之又慎,急进于国无益。”

  “卿还当尽力而为。”

  “臣明白。”已经很赶进度了好不好,从当官开始就没这么累过。

  太子在院中一丛花圃前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身后垂手肃立的人,微微一笑,“安之日后还是莫要蓄须了。”

  孟明远微愣,他是没打算蓄须,感觉好别扭。但,太子这么特别说一句,是什么意思?

  古时男子必蓄须是后世的错误认知,许多考古资料告诉世人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不蓄须的人,是否蓄须除与个人喜好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与地方习俗相关。

  太子看他不解,笑道:“安之这般的美仪容,若是被那劳什子的胡子掩了起来岂非是件暴殓天物的事?”

  孟明远陪着笑了笑,这话倒确实。

  “常听人言及安之棋艺不俗,不如今日陪孤对上一局?”

  “臣遵旨。”

  “安之不必过于拘束,孤又非洪水猛兽。”

  丫的,你做为下一任国君,洪水猛兽跟您比全部都得靠边站的好不好,岂不闻天子一怒,尸横遍野。

  侍从寻了棋具过来,在院中凉亭石桌摆好,然后请两人入座。

  跟上位者对奕,这其实是件苦差事。

  孟明远心中忐忑,要怎么才能不着痕迹输棋呢?只盼着太子殿下棋艺非凡不用他消耗大量脑细胞。

  希望愈美好,现实就愈残酷。

  太子殿下的棋艺——诚恳地说,要输棋真是太考验人的智慧了。

  太子一边下棋,一边观察孟明远的神情,脸上的笑一直未曾消失过,探花郎蹙眉费神思量的样子,在他看来很能让人心情舒爽。

  在传言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无所不能的探花郎其实也只是一介凡人罢了。只不过,他比一般人多了那些点文采,多了那么点风雅,多了那么点……许多的那么点让他变得与众不同,从茫茫众生中脱颖而出。

  太子对自己的棋艺心知肚明,看着探花郎这般为难,他心头很是欢脱。

  孟明远觉得让他再修一部庆律都比跟未来皇帝下棋要来得容易,犹豫再三,他最终落了一子。

  太子一看,哈哈大笑,“安之,你果然不是寻常人。”

  大胆,无所畏,一让再让,最后他却还是选择赢了这局棋。

  “臣无状。”

  “不妨事,孤少有如此开怀之时。”

  没有盛怒便是万幸,即使盛怒也没办法,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不动声色地输到底,看来棋艺还是要再多练。

  自从学得棋艺,除与先生与府中的账房先生对奕,他多是自己跟自己下,从未与上位者有过对奕机会,今天着实地为难了他一把。

  当年看时看刘墉跟乾隆下棋,从年青到年老,入仕之前赢了一次,抱得人归。致仕之后又赢,乃因退休之故,当官为臣那些年他愣就一直能不赢,输得不落痕迹这就是本事。

  “安之,”太子的手按在孟明远肩头,“孤欣赏你这颗纯心,望卿勿让孤失望。”

  “臣惶恐。”

  “孤打扰多时,该还卿自在了,卿自去忙吧。”

  “臣恭送太子。”

  “免了。”

  一直到太子离开他的视线,孟明远额头的汗才沁出来,他抬头抹去,心中长叹。

  国之储相?

  那就是刀架上脖子上的差事,真不知有何可羡慕的。

  等孟明远重新回到大殿的时候,突然觉得股不对味儿,丫的,差点儿忘了,中国历史上不少皇帝多少都对男宠有那么点爱好,这位未来的皇帝该不会……哇靠,这也特么地太考验为臣者的心脏承受力了。

  呸呸呸……太子看着光风霁月的一个人,想来一定是他多想了。

  修律修律,现在修律才是迫在眉睫的事。

  几日后,朝中出大事。

  国老薨。

  这位伴着先帝开创国基的老相国,历仕两朝,一生为官兢兢业业,享年八十五岁,算是长寿福厚之人。

  元德帝下旨以国老礼厚葬,于先帝陵侧辟地建墓,以示皇恩。

  皇帝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第四日,百官上殿。

  皇帝抬手示意。

  随驾宦官上前一步,捧高手中黄封御旨,展开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老葬逝,朕失股肱,国失栋梁……钦封原御史中丞孟明擢升为丞相,位列百官之首……”

  在寂寂的大殿上,宣旨宦官的声音尖细而响亮,回荡在众人耳畔。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孟明远心情沉重地出班跪领,以为不会这么快的,到底人算不如天算。

  内侍将放着紫色朝服玉带的锦盘交至他手中。

  孟明远随内侍下去更换朝服。

  当他再次入殿时,一瞬间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

  这身紫色的官袍,穿在探花郎的身上竟然十分非常地——好看!比他那身绯色官袍更加的出色,恐怕再也找不出能把象征权臣的紫色官袍穿得这样风流雅致的人了。

  靠!

  有了探花郎这个参照物,再看穿同样色系朝服的官员,简直是不堪入目,要不要这么直观啊,皇上?

  绯系朝服的官员才松了口气,紫系官员又面临了自尊的严酷考验,站朝班实在是在磨练心志啊。

  皇帝跟太子对视一眼,均有些无奈。

  这般相貌一流的丞相,往百官首位一站,还让人的目光往哪儿看?

  皇帝咳了两声,把百官的心收回来,开口道:“丞相为百官之首,孟卿仍兼领御史台之职,望卿好自为之。”

  “臣当为陛下肝脑涂地,然,丞相之职过于重大,臣年轻识浅,恐难如老相国处理政事干练于万一,故臣请陛下减免丞相之权,以防臣职权过大,而致国事呈危。”

  此话一出,举朝震动。

  丞相素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之称,一般政务,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甚至可封驳诏书,可对帝令持保留态度,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权臣。

  历朝只有嫌官小嫌权轻的官儿,可从来没有甫一上任便要求削权的官儿,还是丞相!

  皇帝定了定神,道:“说下去。”

  “丞相任免官吏的直辖权,臣以为可改为五品以下丞相有权直接任免,五品以上须会同吏部上陈圣上。”

  “五品不妥,改为四官。”皇帝开口。

  “诺。”

  “丞相可考课纠察百官,但诛赏之权当归圣上。”

  “准。”

  “我朝六部朝官俱备,各有职所,丞相辖制百官,协助圣上管理朝事,官职可虚设,主御史监察之职……”

  “停。”皇帝抬手制止,似笑非笑地看着跪在殿中的紫色身影,“孟卿,你再将权力分发下去,丞相之职可废矣。”

  孟明远面不改色地道:“权不易集于朝臣一人手中,权大则易失控,于国无益。”关键是让皇帝不舒服,在皇权时代皇帝不舒服,大家谁也别想舒服。

  “好,卿能说出这样的话便是大善。”皇帝哈哈一笑,“但丞相职权太薄,又如何能让政令一路畅通?”

  孟明远心里叹气,知道话题到此为止了,丞相在这个时代尚没到明朝时需要为皇权殉葬的地步。

  丞相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可说是喜剧的开局,悲剧的结尾。

  但,只要在他任内不会被殉葬,那后面的事就让后人去操心吧。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