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 41 章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 41 章

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 字数:7200 书籍:老身聊发少年狂

  顾卿倚老卖老,仗势欺人的一番话,说的项城王的子‘女’无言以对。

  对于这种比他们还不讲理,后台比他们还要硬的‘妇’人,他们又是小辈,还能说什么?楚应元觉得自己这二十年来的脸都在这一天被丢的‘精’光了。

  楚四娘更是觉得难过,她一个姑娘家,报了自己的身份求助,结果被人家老太太不咸不淡的顶了回来,直接就把他们定义为“仗势欺人还没欺成的京城土包子”。

  她不比哥哥,她还没定亲呢!

  顾卿话已经放了出去,楚应元也不得不退让。齐邵做了个中人,还是把那盏荷‘花’灯给了楚四娘,也没有收钱,权当馈赠,给小姑娘压惊。项城王府上还站着的家丁搀扶起地上躺倒的同伴们,灰溜溜的跟着自己的主子走了。

  这一场风‘波’这才算平息。

  事了后,灯谜场的书生们齐齐来向顾卿道谢,看着一排学子站在自己的面前躬身,顾卿的心中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她再也不用埋怨老天爷坑她了,好歹她曾让一群帅哥为她折过腰啦!

  只是……

  “项城王刚入京,这位世子怕是一时半会找不到你们麻烦,但日后各位有可能都会身处朝堂,怕老‘妇’人今天把事情惹大,反倒成了各位将来的麻烦。应该是老夫人向你们致歉才是。”顾卿福了福身。她见多了小人得志,落井下石之事,不由得有些担心。

  “太夫人宽厚,今日之事,无论能不能善了,矛盾都已经结下,大不了日后在慢慢开解就是。我等日后就算为官,也是勤于王事,忠于圣上,按太夫人的说法,这天下最大的势,无非就是圣上了,实在不成,我们到时候也去‘仗势欺人’去……”

  书生们齐齐笑了起来。

  齐邵又笑着说道,“倒是打扰了老夫人游玩的兴致。”

  西市的人颇多,猜灯谜的更是不少,即使刚才打架时有许多人跑了,但也有胆子大的过来围观。这一来,整个西市的人都知道了信国公府的邱老太君带着两个孙子出来赏灯,顺便惩治了一位“仗势欺人”的宗室之事。

  没过一会儿人围得越来越多,眼看着就要走不出去了。他们祖孙三个西市之逛了一半,确实是有些可惜。

  不过,顾卿既然已经见识过了古代的中秋节,也赏过了灯,还摆了一次“老太君”的威风,她表示对这趟出府之旅还是很满意的。

  临分别前,顾卿执着齐邵的手,反复唠叨地让他一定要常去府中玩,他叔父任课的微霜堂为他敞开。这让李锐和李铭都非常吃味,更是让国子监的众学生表现出各种羡慕嫉妒恨来。

  顾卿看着国子监的学生们一脸羡慕的表情,大手一挥,表示家中读书的微霜堂随时欢迎各位国子监学子的拜访,家中两个孙子也很憧憬国子监的生活云云,直说的这些学子两眼放光,连看着李铭和李锐的表情,都散发着慈爱的光芒。

  信国公府的“微霜堂”,原本是信国公世子李‘蒙’招待各种名士大儒,翰林好友的地方。老国公李硕当年从龙四处征讨,除了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物,还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孤本和名人字画,微霜堂里就收藏着不少,专供府里家人和府中的朋友们阅览。

  顾卿邀请他们去“微霜堂”,齐邵惊喜不已。自从信国公府继而连三的有人去世,“微霜堂”的藏库已经很久没有人再去过,如今邱老太君应承了可以让学子们去,对于这些家中并无太多藏书的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称得上是半师之恩了。

  顾卿见这群学子差点喜极而泣的样子,觉得自己到了古代一定是获得了极高的“魅力”加成。不然怎么她邀请别人到她家常玩,他们都是一副恨不得“肝脑涂地”的表情呢?就连那个小帅哥齐邵,都是那种感动不已的样子嘛!

  于是心满意足的顾卿终于带着两个孙子打道回府。

  她出来一番十分疲累,回房没多久就睡了,擎苍院里两个小孩却是‘激’动的一晚上都睡不着。李铭得意与今晚自己的口才了得,有谋士之风,不停的向哥哥吹嘘自己,李锐一边敷衍地听着,一边站在房间里比划,他觉得自己那一记“黑虎掏心”用的极好,明日可以和师父再切磋一番。

  西园里灯火通明到四更天,两个孩子才睡下。好在这几日都是休沐,也不怕要早起。

  顾卿和两个孙子玩的痛快,却不知道“信国公府”的声望,居然渐渐在百姓和士林中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先是仿造那“邱氏‘射’玦”的老板被说书先生请去,好酒好菜的伺候了一番。第二天,京城里各大酒楼和茶馆,甚至青楼中,都纷纷流传了那段“中秋灯节义释摊主”的故事。

  这有关那木匠生计是如何困难,如何不得不做扳指维生,如何假冒信国公府名义兜售,如何被国公府嫡孙少爷们戳破,以及最后那“邱老太君”不但没有追究,还勉励安慰了一番摊主,并赠送真正的“‘射’玦”的故事,一下子广为流传。

  这故事原本噱头就多,而妙在此事太过具体,无需再添油加醋,反倒显得更为真实。众多说书先生只是照实把当时的情况一一说来,再加重了木匠因“休养山林”的政策而无法以制弓为生,以及邱老太君阐述自己府上也是贫寒出身这段,直‘激’的那些听书的百姓热血澎湃,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信国公府如何从贫寒起身,最终一步步走向大楚朝堂最顶端的那段奋斗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励志的戏码总是受欢迎的,邱老太君这一番话,也算是正和时宜。

  至于青楼里传颂此事,只是因为邱老太君是个‘女’人。

  现在民风虽开放,但一介‘女’流能做到人人称颂,那是极少的事情。再联想到邱老太君如此慷慨仁厚,又有一番侠义心肠,能让老国公几十年来对她不离不弃,夫妻鸾凤和鸣,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说古代青楼的‘女’子,虽是身处风尘,但也有许多自诩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这些姑娘纷纷把邱老太君当做自己的偶像,恨不得能觅上一个老信国公那样的男人,哪怕陪着吃苦受罪也心甘情愿。

  若说邱老太君和西市摊贩的故事只是在平民百姓之中产生的影响,那邱老太君‘逼’退“项城王世子”和向国子监学生开放“微霜堂”一事,无疑在朝堂和士林中引起了一次地震。

  世家大族不比平民百姓,只会对痛快之事拍手称好,这些人中不乏足智多谋,连旁人放个屁都要想想是不是对方在讽刺自己的货。邱老太君此番恨恨地拂了宗亲的面子,让这些人不得不做深想。

  这项城王多年形同遗忘,如今突然被调入回京,明眼人都看得出是要来做什么的。

  可此时邱老太君直接不顾宗亲的脸面,呵斥项城王子弟“仗势欺人,罔顾君恩”,信国公府的两位嫡孙对项城王的世子大打出手(注,还打输了),极少在外面路面的邱老太君,甚至亲自出面,骂退了想要以势压人,试图以身份‘逼’迫差吏带走孙子的楚应元。

  信国公府这般高调,从老国公起,就从未有过。

  这不禁让世族联想到,是不是身为“孤臣”一派的勋贵们,也不希望宗亲进京再立一派,搅和的朝堂水更深,所以才如此故意为之。

  这猜想越猜越像,这些世族的族长大都身居高位,“世族派”一直对以李茂为首的“孤臣派”那是虎视眈眈,各种摩擦、暗地里使绊子下套那是层出不穷,可那几日里,这些世族的高官对着李茂一派那叫一个和颜悦‘色’,甚至还屡有示好,真是让李茂百思不得其解,晚上回家连觉都睡不安,生怕有什么‘阴’谋。

  其实楚应元只是‘性’子莽直,个‘性’粗暴,在接人待物上蛮横了一点,这些特点在权贵官宦之家的子嗣里是非常常见的,没看到就连李锐也被刘尚书家的儿子揍过吗?

  京兆府的差役常见那些公子哥们一言不合,拉出几十个家人打群架,都已经看惯了。

  他倒霉就倒霉在先惹的是齐邵的场子,后又踢了信国公府的铁板,就被活活安上了各种不好的名声。

  这齐邵在各大世家中的口碑极好,其父又是清流,在世族和寒‘门’中人缘都极佳,俨然已经是世族里这一代青年俊彦的代表。齐邵想尽办法‘欲’要成就好事,结果差点摊子都被这楚应元砸了,能有什么好气?

  齐邵回去就将带着众书生将此事完完全全的写了下来,他是国子监太学生中的“掌议”,相当于学生会的会长,可以直接走另外的渠道“条呈面圣”。这一下,楚应元算是彻底在皇帝那里留了案底。

  只可惜那楚四娘,项城王此番会带着‘女’儿和妻子入京,本就是为了她。他这‘女’儿已经到了成婚的适龄,可他的居地在南方穷困之地,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人家,这次借上京的机会,也是为了‘女’儿相看人家的。结果此事一闹,这几年这县主怕是要耽搁了。

  此是过后不久,当今圣上连下两道谕旨,一道是开放山林,允许每年的秋冬猎户进山打猎,‘春’夏休猎以养生机。二是项城王虽然回了京,也任了职,但是却领的是“太常寺卿”的职位。

  这职位看起来清贵,掌管着宗室祭司、医卜礼仪等事宜,但是大楚的宗室没地位,封地又荒蛮是公认的。所谓医卜礼仪,也都是闲差。

  这位置一直是给宗室宿老养老用的,项城郡王进了太常寺,如果没有意外,这辈子再无进入朝廷中枢的可能。项城王教子不严,其世子尚未得势就如此嚣张,敢说出“仗势欺人”的话来,也确实让皇帝恼怒不已,蠢到这种地步,实在让皇帝质疑项城王用人的能力。

  若说这两道钧旨没有受到邱老太君的影响,那是谁也不信的。就连信国公李茂也被皇帝嘉奖“忠心体国,亲民爱民”,那几日里,他走路都带风,只觉得看什么都好,对方氏也特别温柔体贴。阖府上下,无不欢喜。

  而开放“微霜堂”一事所造成的影响,那就不只是震动朝堂了。这一举措,至少让未来两代朝臣里,都跟信国公有了牵连。

  顾卿愿意开放“微霜堂”,就连国子监的祭酒,齐邵的父亲齐煜都‘激’动万分。

  当年他还只是一位翰林,是没有资格进入“微霜堂”和众多大儒谈书论道的,听闻堂弟弃“微霜堂”不住,反而去了一个什么水榭睡窗台,早就被他骂的狗血淋头,直称暴殄天物。齐耀连上‘门’看望两个侄儿,都只敢绕着堂兄走。

  现如今儿子和国子监中的太学生均可以去“微霜堂”抄阅典籍,瞻仰李‘蒙’当年和当世诸多大儒论道的手稿,这使得有些不愿入国子监为官的名士们,都纷纷投了名帖,居然愿意屈尊在国子监中做个荫生或者博士,就为了能获得国子监的名牌去“微霜堂”看书。

  这“微霜堂”一事,当时顾卿只是随口一说,只因齐邵的叔叔平日里都在微霜堂上课,所以她才说让齐邵随时去微霜堂玩儿,顺便看望叔叔嘛。后来让学子们都去微霜堂玩儿,一是她被众多青葱滴绿的少年们‘迷’了心窍,二是也没意识到“微霜堂”究竟有何重要。

  这只能怪邱老太君的原身原本就是不读诗书的‘妇’人,对于丈夫搜刮了一堆书放在微霜堂,她是完全无感的。这府上哪里没有书?微霜堂不过是书特别多而已。

  而她对儿子老是带着一帮不着边际的怪朋友在微霜堂一住好几天,不是喝醉了酒‘吟’诗,就是静坐几天瞎耍嘴皮子,还说是“谈玄”,那真是有着一肚子意见的。

  所以顾卿继承了邱老太君的记忆之后,对“微霜堂”的概念就是——“布置的非常文雅,里面有好多书的客房,专供读书多的客人使用”的居所。

  等她回了府,李铭问自己的‘奶’‘奶’为什么要把府里微霜堂的“书苑”对外开放,顾卿才意识到好像有什么出现了偏差。待知道这“微霜堂”的意义后,顾卿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那些学子们都是一副‘激’动万分的表情了。

  妈蛋,原来不是因为可以随时见到她而欣喜若狂啊!

  顾卿不是笨蛋,知道若敞开来让国子监的太学生来借书,那信国公府里肯定要‘乱’了套,怕是方氏第一个就要哭诉几天,让她头疼。

  所以,她第二天给国子监里送了一封书函,言明只有微霜堂里的“书苑”才对外开放,微霜堂其他地方因为有客房,还有孙子在上课,所以太学生们不可擅闯。太学生们每个月遇双日可以凭国子监的凭证从南边的边‘门’入府,“书苑”里的书不得外借,但可以抄录,信国公府提供笔墨纸砚。

  这一规定不但合理,而且解决了许多寒‘门’子弟买不起笔墨纸砚的问题。信国公府的笔墨纸砚都不是烂大街的货,家中在文房的产地都设有专‘门’的作坊,专‘门’供应府里的主子。

  这些太学生有许多是监生,乃是各地府州选中的最优之人,保送入学的。寒‘门’读书向来勤奋,所以监生中大半都是寒‘门’子弟,虽国子监提供食宿和一点点生活费,但要再想多买纸笔,就是奢求。

  所以这些寒‘门’学子一是为了抄书,二是趁抄书好好练字,有的一到无课就来,倒把信国公府的“书苑”当成另一个家一般。

  李茂一直对哥哥能凝聚大量文人雅士的本事钦佩不已,此时他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一样的效果,虽只是学生,还是心中暗喜,不但敞开来供应纸墨等物,遇见家境实在贫寒的,还不着痕迹的资助一番,更是命人在书市中买了不少并非孤本的书籍,另放一室,供人借阅。

  他这举动确实是为了图名,可他做的实在不显山不‘露’水,谁也说不出他沽名钓誉的话来。

  府里年轻人多了,也有生气起来。有一次顾卿去“书苑”看热闹,看见一寒‘门’学子裹着薄衣,只带着两个馒头,坐在那里抄了半天书,心中实在难受。所以等她回了北园,特意从自己的‘私’库里拨银,嘱咐小厨房随时在“书苑”里备好点心与粥品,冬天要有炭盆,夏季要有解暑的酸梅汁等物,不得轻忽。

  只是看书时不得吃喝,以免污秽了书籍。天黑后炭盆要有专‘门’之人熄灭,以防走火。

  这顾卿准备让人准备的粥,大部分是‘鸡’丝粥或者五谷粥,点心也是有甜有咸,内中有馅,非常压饿。食房里有热水,隔水一温就能吃,甚是方便。

  这一善举,使得许多寒‘门’学子对邱老太君感‘激’不尽。朝堂为监生所发的生活费,他们中有许多是省着寄给了家里的,国子监的吃食又不能带出来,所以才拿一些馒头胡饼之类果腹,便宜又方便。只是他们毕竟是成年的男子,每日吃这些东西,日子久了,走路都有些飘忽。

  他们虽为寒‘门’,自尊心却比世族子弟更重。顾卿叫人做的点心,不分寒‘门’世族,谁来了都可以吃得。因点心做的‘精’致,世族出身的学生也经常拿着吃,更有齐邵这样带头吃吃喝喝的,于是时间久了,倒没有人再关心谁是顿顿都在这里蹭饭,谁是存心占信国公府便宜这样的事情了。

  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里有许多是幽默风趣之人,微霜堂人一杂,有时候笑声、朗诵声以及拍案叫绝声常会打扰两个孩子读书。李铭喜欢和小孩子玩,因他是弟弟,就特别喜欢那种“带头大哥”的感觉,对于读书的地方挤进好多“大人”非常无奈,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他就跑回东园去读书了,只是功课上有问题的时候才来“微霜堂”请教。

  李锐现在十三四岁,正是喜欢和大孩子玩的时候,这些太学生里有十几岁的神童,也有二三十岁的老学生,李锐表示和他们打‘交’道非常快活,每次一放课,就去找他们请教,或者攀谈,他的两位师父也对此支持的很。

  久而久之,李锐和这些人‘混’熟了,原本稀烂的功课竟大有长进,而李锐的那套“三国杀”,也成了这些国子监学生们的新宠,现在除了抄书声、诵读声,偶尔也能听到“杀一下!”的声音从“书苑”小院里传来了。

  玩过了几次,有些太学生放下心中的拘谨,会对牌中不太熟悉的人物好奇,询问李锐那是何人,如“黄月英”这样的,竟是半点不知。

  此时顾卿的“三国演义”已讲到尾声,还有二十几回就要讲完,李锐每日记录不免自得,又兼是“祖父遗作”,心中早将那本《三国演义》当做宝物,有人要问,连忙拿出去“献宝”。

  这《三国演义》,是连李锐两位先生都“惊为天人”的,更何况这些太学生!

  于是李锐手里的《三国演义》成了国子监的新宠,因是手抄的孤本,李锐从不外接,就连给人家看也是看着,所以不少世家子弟甚至捧着各‘色’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求着要抄录。

  世族尚且如此疯狂,更不要说那些寒‘门’学子了,一时间,李老国公曾著成一本神作的传闻不胫而走,就连李茂都问了两个孩子是怎么回事,拿了那本《三国演义》日夜观摩。

  看完那本《三国演义》之后,李茂只有一个想法。

  他想问问自己的母亲,他是不是父母当年随便在哪里捡来的,不然为何和父亲与兄长的资质差的这般多。

  《三国演义》的影响渐渐散了出去,邱老太君的声望也越来越高,高到了有些书生特意会在府外,对着隔着两道墙的北园深揖到地的地步。

  李老国公的两个孙子,也被传的神乎其神。说书先生得不到《三国演义》的正本,就开始按照想象加工。李老国公被说成了神仙下凡,匡扶正室,事成要得道回天的。李‘蒙’也是文曲星下凡,托生到邱老太君肚子里,就为了协助下凡的李老国公成事。各种传闻沸沸扬扬,当然还不忘传个老皇帝是紫薇星托生注定成帝云云,直说的有人得了病都去‘摸’‘摸’信国公府们钱的狮子,想要沾沾仙气。

  李锐和李铭更是被传的无稽,据说书先生所言,两个孙子都得了两位神仙的真传,一个力大无穷,将来必是将帅之才,另一个足智多谋,有名士风流,绝对是名臣良相。可笑两个孩子一个才十三岁,一个才□□岁,年纪这幺小就被寄托了这样的厚望,连顾卿都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太高调,反而害了两个小孩。

  好在李铭和李锐都是厚脸皮,被如此夸奖,居然觉得人家说的没错。因常听三国,真把自己当初那样的杰出俊才,就连顾卿这般不要脸的姑娘,都甘拜下风。

  “三国杀”原本只是为了让李锐‘交’际而复录出来的桌上游戏,因为国子监的太学生们而风靡一时。“三国杀”制作出来并不麻烦,李锐又叫原本做的那些人又按他和弟弟后填的样式重新画了一些,专‘门’给太学生们玩。有些世族学生把抄好《三国演义》和借来的“三国杀”卡牌带回了家,结果连这些大人都知道了,也着了‘迷’。

  现在就连散朝了,都会有许多人邀请李茂来上一局。李茂在其他事情上只能说平平,可是玩起“三国杀”来,有如神助,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顾卿觉得这些大人们可能会喜欢玩些更复杂的样式,便教了李茂“国战”和“‘乱’战”的玩法,别说,这种明显更复杂,更需要权衡局面的玩法受到了官员的欢迎,成了官宦们常玩的模式。

  坊间有上次“邱氏‘射’玦”的故事在前,谁也没有脸面敢再拿国公府里的东西做出来卖钱,大部分学士和学生珍惜羽‘毛’,也不愿附录出来给别人。一时间,“三国杀”的卡牌倒成了稀罕之物,做的好几套被借来借去,都快玩烂了。

  李茂在得到顾卿的同意后,专‘门’拨了一房,开始做各种金箔‘蒙’面、银箔‘蒙’面和木竹牙等质地的“三国杀”卡牌,放入紫檀木的匣子里,打上信国公府的徽记,用作信国公府馈赠亲朋好友的稀罕物件。

  李锐和李铭也得了不少樟木盒子装的“简装版”,到处拿出去送人。“三国杀”卡牌上未完成的人物图和锦囊牌,曾得到国子监太学生们的帮助和润‘色’,而变得更为丰满,且有了各种版本的形象。所以李锐手上新得的卡牌套盒,大部分都送了这些太学生。

  这些太学生得了馈赠,或为卡牌人物题诗,或用各种诗赋盛赞信国公府的种种善行,或以“信国公府得到神灵启示要创作《三国演义》,李老国公梦入东汉”之类的题材做了书画,回赠给信国公府。

  学子尚且知道投桃报李,那些得了李茂“套牌”匣子的大臣们更是纷纷效仿,也不回赠金银等俗物,多是手书一封或亲笔提的书画,这些人里有些是重臣,有些是文坛巨儒,不拘世族寒‘门’,勋贵武将,只要得了“三国杀”的,人人都有表示。

  “微霜堂”的存稿自李‘蒙’去后,又增添了许多,也算是意外之喜。

  现在,顾卿的院子里经常有人投书进来,还有某些官宦人家的‘女’眷拗不过夫君或儿子的意思,不得不上‘门’求见邱老太君的。这一切概因那本《三国演义》,顾卿还没说完。

  刚说到“孔明挥泪斩马谡”,结果下面没有了……真是活活把所有人急成了太监。

  现在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眼巴巴的等着顾卿把最后十几回给说完。

  此时刚刚入冬,马上就要忙年,今年又是信国公府最昌盛的时候,顾卿偏偏在入冬大寒的时候生了场病。

  这一病上下皆惊,明明只是一场风寒,宫里竟赐了三个御医来看。各家送过来的名医名方,珍稀‘药’材,那更是络绎不绝,顾卿心知自己只是普通感冒,只不过年纪大了,抵抗力差,看起来吓人一些,竟劳动这么多人来,内心里倒是不安的很。

  持云院里,三位御医进了屋,开始给顾卿看诊。

  等他们会了诊,不由得松了口气,安慰信国公府的众国公、夫人、公子们道:

  “几位放心,老夫人只是受了寒,风寒束表,喝上几帖方剂,好好调养就好。这段时间不能吃的太油腻,也不能劳神。”

  顾卿听到御医的诊断和自己的推断一样,心里才放下了心。明年开‘春’过后李锐就要十四岁了,‘春’节一过就要入宫伴读,她这时候要是有事,又是全府丁忧三年。

  人家府里好不容易出了孝,她要再有事,那不是坑爹坑祖宗坑全府吗。

  “真是劳烦御医了。请替老身拜谢君恩,老身感‘激’涕零。咳,咳咳。”顾卿最近一说话就嗓子痒,咳的‘尿’崩了几回,‘床’垫每日都换好几次,平日里除了‘花’嬷嬷和香云,真是谁都不想见,烦得很。

  “老夫人不用客气。我三人特意自荐而来,就是希望能够见老太君一面,还望老太君能够早日痊愈。”黄御医乃是医中国手,专治太后和皇帝的,愿以为他是皇帝赐下来的,想不到确是自荐而来,真是出人意料。

  李茂和方氏都‘露’出了惊奇的表情。他们府里已经让太医院都重视了吗?老国公可没有写什么医术方子啊!

  “只因我那儿子带回的‘三国演义’,现在还剩半截,不怕老太君笑话,我只盼着老太君您能早日安好,早日讲完才是。”黄御医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胡子,“那个……”

  几个御医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黄御医开了口:

  “邱老太君,你可知那华佗的‘青囊书’,最后传到了哪里?”

  “啥?咳咳咳……”顾卿快把肺给咳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啥……希望大家不要受惊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