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 204 章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 204 章

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 字数:4979 书籍:老身聊发少年狂

  李茂知道只要圣上一有意立储,晋国公府一定就会来找他。

  果不其然,一下朝,就有一个江姓的京官假意和他一起出殿,极小声的和他说:“张兄请你老地方见。”

  所谓老地方,就是那处不显眼的民居。

  李茂回家换了常服,只带着两个家将,悄然的从边门出了府,来到了这处民宅。江道奇和张诺正在屋子里等着他,每次无论李茂来的有多早,这两人都会比他更早。

  这两个人到底好到什么地步呢?为何总是看到他们在一起?

  李茂看着江道奇和张诺并肩而立的样子,满心都是疑惑。

  若是想一起合作,江道奇也出仕不是对张诺帮助更大么?这样子做个影子谋士,对于江家其实并没有好处,可仅仅是因为交情,也实在说不过去。

  张诺孝期出门,若是被发现了,肯定是要被言官各种批判的,所以他也不客套,见李茂来了,直接说道:

  “李公,该是履行盟约的时候了。”

  李茂自己找了个椅子坐下,点了点头。“我就知道你找我来是为这个。若陛下询问我的意见,我会推荐大皇子的。”

  皇帝也确实是让他在关键的时候举荐大皇子为储。

  “此皇位一定是大皇子的,这点毋庸置疑。无论如何立,都轮不到贤妃之子。皇帝的顾虑我们也知道,只是如今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陛下若是要削弱外戚实力,怕是希望看到我们和刘家那边内斗。”张诺心里对皇帝的盘算清楚的很,无非就是希望两家两败俱伤,“世族不需要两个强硬的声音,自我丁忧以后,刘家这两年太过跋扈,也是该给他们一点教训的时候了。”

  李茂没来由的涌上一股疲惫。

  立储先立嫡长,这是从古到今的规矩,就是这么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了这群聪明人手里,就变得那么复杂。

  可是无论你怎么机关算尽,结果就是那一个,过程有什么好谋划的呢?只要大皇子是位合格的储君,他自己就会想办法清除掉外戚的隐患;若他自身不是个坚毅果决之人,就算陛下为他扫清了一切,他也会渐渐受制于人。

  一时间,他觉得所有聪明人都是笨蛋,只有他最清醒。可很快理智就告诉他,他自己会这么想,正说明自己才是最大的笨蛋。

  聪明人总希望掌控一切,只有笨蛋才船到桥头自然直。

  但让他疲惫的却不是这个。

  “如今北方幽州大半陷入尹朝余孽之手,此时不是再添乱局之时。大立储之事,我会支持大皇子,但我却不希望你顺应陛下的心思,打压二皇子一派。”李茂说这话,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刘家的人多任地方官员,若是刘家有所动荡,则地方不安。如今正在征战,无论是募兵募粮,地方安稳都十分重要。”

  “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是希望臣子之间内斗不断,储君能独当一面。但我们作为朝廷重臣,理应先考虑江山社稷,社稷都不稳,即使储君之位再稳,有什么用呢?生存固然重要,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才是更重要的。当初我和你结盟,便是因为如此。大楚的实力不应在内斗中被消耗,这一点,我并不认同你们的做法。”

  李茂看着张诺冰冷的表情,有些自嘲地说道:“也许是因为我们家做孤臣做惯了,无法理解站在张兄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但我真心希望立储之事能够尽量平稳的尘埃落定。也许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争斗,但那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即使我们没有先对刘家下手,刘家也不会善罢甘休的。”张诺觉得李茂的妇人之仁有些可笑。当他决心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看清未来会有这种局面。

  皇位之争,自古以来哪有不血流成河的。就算立了储君,可最后能当上皇帝的储君有多少,废太子又有多少?

  不争?不争就只有死。

  “张兄莫以为北方的叛军只是一支汉人带着异族掠边而已。”信国公府吃岐阳王和尹朝余孽的亏太大,就连张宁那般聪明之人,也还是被玩弄于鼓掌之间,这群人有多可怕,李茂比谁都清楚。

  “这群打着‘尹朝’旗号的逆贼不是强盗,而是反贼。他们的目的不在于窃财,而是想窃国。此时立储可稳定民心,但若为了立储弄的社稷不稳,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张兄,我言尽于此,还望你多多考虑。”

  李茂知道自己的话和皇帝的想法相悖,但他还是这般做了。

  至于张诺会不会按照皇帝的想法去做,便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他不日就要启程前往幽州,他只是想后方稳定一点,再稳定一点,不要出乱子。如今正是大楚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这些人却为了储位想着如何争斗,借机消灭政敌,实在让他心灰意冷。

  爹,是不是因为你早就看穿了这一切,所以才老想着卸甲归田呢?

  可您终究还是没走成。

  李茂出了民居,江道奇和张诺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满室皆是寂静。

  “张兄……我们之前的各种部署何时发作?”

  刘家立身不稳,刘贤妃的父亲曾经接受过凉州某地方官的巨额贿赂,帮他在京中觅了一个官职;刘贤妃堂伯的儿子刘鸿渐曾公开表示过对皇帝调任他父亲的不满;刘家子弟在各地任官,有侵占良田的,也有不少贪腐的上下沆瀣一气……

  他们原想着若是皇帝开始考虑立储,立刻就发作出来,操纵御史台一一揭发刘家的*丑陋,想来刘家那边也一样,搜集了不少他们的把柄,就等着出击或还击。

  只是先声夺人总是能占尽先机的,若是见招拆招,未免落入下风了。

  张诺坐定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江道奇满心焦急,生怕张诺真被李茂的一番言辞说动,放弃了打击刘家的绝好机会。

  刘贤妃本就不受宠,若是大皇子当上太子的事一定,刘家必定会墙倒众人推。而其他在立储之事上摇摆的世族,也会因为储位定而靠到他们这一边来。

  晋国公府已经丁忧了两年,张诺只要再熬过一年重回朝廷,便可又重登宰相之位。

  如今正是战乱之时,晋国公府又是太子的舅家,张诺此时回返,那才叫一步登天,权倾朝野。到时候他是世族的执牛耳者,又与李茂互为暗盟,世族必能趁此快速的壮大……

  只是江道奇却没想到一点。

  张诺此人虽然极爱权势,却和老国公一般,也顾及大局。

  说动张诺犹豫的,并不是李茂,而是他父亲死前的遗言。

  老国公张允临死之前的叮嘱,对于张诺来说,依然还历历在目。

  “那幕后之势力极可怕,而且妄图夺取江山社稷,你要处处小心。大楚一乱,圣上若有不测,世族必遭反扑。皇后娘娘……不要太依仗她,她从小心大,不是任人摆布之人,但也不是狠戾恶毒之人。你若什么都不管,太子之位反而能早早落定。”

  “不争,就是争。平衡,平……”

  他父亲和老信国公是一路人,所以才能君臣相得几十年。

  如今陛下已经不是那位陛下,可大楚依旧是那个大楚。他父亲和先皇一起打下来的江山,决不能再落入那些反贼余孽、狼子野心者之手。

  “且等等。”张诺终是开了口。“叫我们的人不要轻举妄动。”

  “什么!可是……”江道奇诧异出声。

  这是被李茂的傻劲儿给传染了吗?

  “李茂有一点说的没错,大楚如今内忧外患,此时不是发作的时候。既然大皇子被立为太子已经是绝对没有疑问的事情,我们不妨见招拆招,静观其变吧。”张诺此话一出,江道奇的脸色顿时就有些不好看。

  张诺如今丁忧在家,许多外面的事情都是委托江家调查的。江家曾得过皇后的暗示,若是大皇子为储,他家女儿就会是太子妃,所以他才如此积极的奔走。

  张诺见江道奇的脸色便知道他心有不甘,他是何等人物,若论口才心智,十个李茂也不见得及他,当即就笑着安慰:“你莫觉得是我退缩,留下刘家弄出一些事端,才能让皇后和太子倚靠我们。若是我们早早就把刘家给拔除了,虽然太子储位稳当了,我们又能有多少好处?”

  他的话一说完,江道奇的脸色稍微好看了点。

  尹氏和楚氏,到底帮哪边,江家一直都在观望。

  之前他并不看好尹朝那帮子人,但也不介意偶尔提供点钱粮当做投资。前朝皇子虽然寄养在他家,但他想要捏死他也就捏死了,报个急病而亡连个水花都冒不起来。反正尹氏又不止一个孩子。什么立策拥立之功,也得成事后才能作数。

  可如今尹氏暴露出来的实力实在惊人,似乎也有问鼎中原之势。

  但江氏一族曾屡遭胡人欺凌,江道奇对尹朝这帮子人居然偷偷联系关外胡族南下十分不齿,这心中的天平对楚氏就偏倚了一点。

  他家无论帮哪边都是锦上添花,

  但他女儿若是能做皇后……

  张诺却不知道江家的这些心思,他只知道江家一直想要把女儿嫁给大皇子,以期在下一朝能够以一种荣耀的姿态登上大楚的舞台。

  江家太过高傲,完全不能接受一丁点可能失败的结局。

  不过这正好,作为他们最为坚实的盟友,江家不败,就是张家不败。

  至于他们的私心……

  谁没有私心呢?

  三日后的大朝,楚睿让朝中重臣提出可以立储的太子人选。

  七成的大臣都推举了大皇子,这些大臣大部分是中立派和保皇派,还有大半是和张家站在一边的世族。

  剩下的三成则是刘家及其身后的世族,还有一些自以为摸清圣意,认为皇帝迟迟不立储是因为不满大皇子,想要不立嫡长的投机之臣。

  宗室之首的项城王楚濂,以及身为礼部尚书的陆元皓,也是支持二皇子的。

  这两人站在这个立场也十分正常,楚濂自楚应元之事后就不可能支持大皇子了,而陆元皓与项城王府有姻亲,被说动支持二皇子也很正常。

  一时间,朝上对于立储之事争得不可开交,刘家更是把大皇子喜欢微服私访的事情拿出来说,认为他性格浮躁,不利于社稷。

  其实这就是在变相的责怪楚承宣曾经有逼死堂兄的不仁之行了。因为京中只要有些渠道的人家,都知道当年李锐顶罪是怎么回事。

  楚睿一听到这话脸色就不好,就和所有人普通的家长一样,自家孩子再不好自己打骂可以,别说说不仁不德就不行。

  虽然皇帝也很奇怪为何今天张家那帮子人一点反击的意思都没有,但作为皇帝,自然是不会眼见着朝会失控的。

  他给了前排的李茂一个眼色。

  李茂正在欣慰与晋国公听进去了他的话,突然看到了皇帝的小动作,立刻全身抖擞,往前踏了一步,开始进谏。

  李茂之前早已接到了皇帝的指示,在家中和陈轶、吴玉舟两位幕僚长拟了奏言,此时胸中已有腹稿,说起谏言来自然是有理有据,又合情合理。

  李茂站出来,剩下观望的勋贵派就如同得到了指示,立刻也纷纷拥护大皇子。

  反正几位皇子都是世家大族之后,选谁对勋贵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李国公说大皇子好,那一定是领会了圣上的某种意思,他们自然是跟着首领走。

  楚睿已经通过这次大朝看清了各方势力的站队,遂也不在啰嗦,就在这大朝上定下了太子为大皇子楚承宣继承。

  由于东宫有一套自己的属官人马,楚睿便只封了晋国公张诺为太子太师,信国公李茂为太子太傅,神策将军秦锋为太子太保,其他属官须得百官多次商讨后再定。

  东宫属官就是未来朝廷的预备役,乃是重中之重,不可随便乱定。

  既然太子已定,按规矩,二皇子和其他几个皇子十六岁后就要离开东宫,一旦封了爵位就去封地。按照大楚不待见藩王的惯例,即使是亲子,怕是一开始也封不到亲王,只能做个郡王,被封到什么穷乡僻壤去。

  楚承宣从今日起就要搬出上阳殿,住进东宫的主殿“明德殿”,成为东宫之主。

  项城王楚濂和陆家这两家是大皇子的后患,楚睿已经决定不再姑息。

  项城王自从周老太君和邱老太君被刺一事后受到了极大的牵连,也彻底失了圣心。如今楚睿想要拿他们开刀,多的是人听从圣意动手。

  所谓立储,绝对不只是立个太子这么简单。一旦储位确定,大皇子就不仅仅是普通的皇子,而是有着一套新的人马聚集在身边,成为小的朝廷。

  太子甚至有自己的兵马,可以在东宫中拥有自己的典膳局、药藏局、内坊、内库,一旦当上太子,身边所有的心腹属官全部都鸡犬升天。

  比如说,身为伴读的李锐,以十六岁的年纪就领了正六品的太子舍人一职。

  要知道齐邵以二十岁的年纪得了状元,皇帝想点他做舍人,遭到满朝文武反对,最后还是方兴提出当年的状元仇靖之事作为例子,才得以任官。

  如今已经两年了,他还是只是个舍人。

  而李锐刚刚出仕就是太子舍人,未来更有可能就是天子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难怪那么多人想要辅佐储君,这一步登天的实在太快了。

  持云院里。

  顾卿乐滋滋的看着穿着一身绿色官袍的李锐,觉得自家孙子帅呆了。

  “真不错。”顾卿让李锐转了圈,“很合身嘛。这袍子穿起来挺好看的。”

  “绿衣□□刚出水,也就奶奶觉得绿袍好看。”李铭有些小心眼的摸了摸哥哥的官袍。

  不过是个六品官的朝服,用这么好的料子干嘛?

  “什么绿衣□□刚出水?太难听了!”顾卿用还能动的右手拍了孙子的脑袋一巴掌,“快和哥哥认错!”

  “对不起!”李铭只能乖乖的向哥哥认错。

  李锐傲然地看了弟弟一眼,故意做出一副“我已经是官儿了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样子,把李铭的小鼻子都气歪了。

  因为七品以下是青袍,七品以上是绿袍,所以穿着绿色官服,其实并不算什么大官。刚刚出仕的人大部分都是从青绿袍服开始的,于是便有了“绿衣□□刚出水”一说。

  李铭在国子监里听过这种说法,不知怎么的顺口就说了出来,于是就被奶奶打了一巴掌。

  “好,公服穿过了,换祭服!”顾卿看着礼部送来的一大箱衣物,兴奋的一指其中最为繁琐的祭服。

  公服是常服,是大楚官员平日穿的衣服,有宽袖和窄袖两种样式,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革履。除了鞋子自备,所有的官服都是朝中赐下的。

  由于出席的场合不同,官服还分朝服、祭服、公服、时服、戎服和丧服,再加上冠、帽、佩、簪、笏板等,零零总总的,礼部抬来了一大箱衣物。

  李钧刚刚当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程序,但李钧毕竟是成年男子,又不像李锐这样从小看到大,顾卿就没那么兴奋。

  如今听到李锐出仕了,又有了一整套官服,顾卿玩“换装游戏”的劲头突然出来了,硬要回家休假的李锐把衣服全部穿一遍给她看才成。

  可怜公服还好,祭服的冠服却是十分繁琐的,李锐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穿好。顾卿只是一句话,李锐身边几个小厮的脸都垮下来了。

  换祭服可没那么容易,如今这么暖的天,换上祭服多闷热啊?这不是在折腾自家少爷吗?

  李锐听到奶奶的要求也犯了愁。

  这才换到公服呢,祭服完了还有好几套,难不成一直换下去?

  到底该怎么遁掉才好?

  “哎呀,小姐爬箱子里去了!”站在顾卿身后的香云掩着嘴大呼出声。

  如今李湄是最调皮的年纪,上茶几钻桌底,一不留神就到了奇怪的地方。

  “怎么进箱子了,刚才还在我后面……”李铭一转头卡壳了,刚才还在他身后玩他衣角的妹妹果真不在。

  小李湄跌跌撞撞的在哥哥的衣箱里站起了身,异常兴奋的用双手抓着一个东西胡乱挥舞着。

  “不要!”

  李锐大惊失色!

  “亲亲,快放下!”

  “快抱走妹妹!”

  “啊?咦啊咦啊?”

  李湄歪着头轻轻拽了拽手中的东西。

  大人们都在说什么呢?

  吧嗒。

  “不……我……我的进贤冠……”

  李锐傻眼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李锐:叔父,我官帽坏了。

  李茂:&%&%……&##(以下省略各种训话若干)

  李锐:亲亲扯坏的。

  李茂:……明日我去礼部再弄一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