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帝国的涅盘 第60章

《大帝国的涅盘》第60章

作者:江上苇 字数:3018 书籍:大帝国的涅盘

  内心相当受伤英国鬼子归心似箭,开足马力,只用了三十三个小时就回到了上海。路上他们再次遭到太平军莫名其妙的炮击,受够了的文翰总算找到了发泄的对象,立刻下令开炮还击。

  从此,大英帝国将太平天国定性为邪教组织,而误听谣言以为文翰和太平军共同进餐的清朝官员,则长舒了一口气。

  在英国绅士们返回上海后,法国鬼子不甘落后,也阴谋要进行一次类似的访问。“加西尼”担负的巡逻任务很重,这条战舰要保护上海和宁波湾沿岸的天主教社团,还要常常去香港和澳门巡逻或修理,忙得不亦乐乎,所以一时分身乏术。在英国人返回上海的六个月后,法国人才得以进行这次形同探险的访问。

  一八五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法国人乘坐“加西尼”号启程前往天京。他们的运气很不好,一启程就遇上大雾,被迫停航抛锚,然后又因为不熟悉航道,慢得像蜗牛爬——英国人只走了三十多个小时的航程,法国人足足走了六天,直到十二月六日才爬到天京。

  法国人直率地向前来接待的太平天国官员表示了交流的意愿,他们没有像英国人那样为礼节纠缠不清(很可能是忘记了这茬)——但即便是这样,对方也还是花了一整天来作决定。但最终太平天国方面同意接见他们,这让法国人相当高兴。

  第一次接见法国人的,是天王的大舅子赖汉英和石达开的老丈人黄玉昆,双方随便说了些客套话。十二月十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获准与太平天国的大人物秦日纲会面,但秦将军坐在高台上的唯一一把椅子上,轻慢地示意法国代表团坐到他下面的一排椅子上去。

  这让法国人怒不可遏,放眼当今世界,除了英国佬(这个法国人不得不承认),还有谁敢看不起咱们拿破仑皇帝的子民?布公使拒绝就座,坚决要求对方给他提供一把同样高的椅子。

  双方差点当场翻脸。幸亏中国人素有急智,提出折中方案:大家各呆一间屋,爱咋坐咋坐,让翻译跑腿传话。法国人接受了,秦将军既然尊严无损,自也不在话下。

  在这次非正式的会晤中,布公使一开口就惹了麻烦——他居然胆敢尊称清妖头子为“咸丰皇帝”。是可忍,孰不可忍?太平天国方面没好意思对公使动粗,但把公使的翻译官葛必达教士拉出来痛骂了一顿。双方不欢而散。

  事儿还没完,几天后,法国人又收到一封北王的亲笔信,很不客气地命令他们到王府官邸去接受训话,遭到布公使拒绝。事已至此,法国人只得驾着船溜走了。

  虽然满心的不高兴,但布公使还是对太平天国的道德力量和组织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对其前景未表示乐观。“加西尼”号的船长在给他母亲的信中称:“只有上帝知道将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生活在这个国度的天主教徒将会怎样。”

  美国牛仔也一直在策划天京之游,事实上他们的计划比法国人启动得早,只不过因为技术欠佳,搁浅在了长江中的沙洲上。“色斯奎哈那”是一条蒸汽明轮护卫舰,于一八五零年下水,排水量二千四百五十吨,搭载火炮九门,船员三百人。和载炮六门,船员一百二十人的法国炮舰“加西尼”比起来,确实是个笨重的大家伙。

  美国公使马歇尔先生总结教训,发誓要找条吃水浅点的船,以实现天京之旅。但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就被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准将给搅黄了——这件事大大有名,史称“黑船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中世纪,有威尼斯夷人马可波罗远游东方,来朝我国。该夷人于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回国后竟盛赞日本乃是黄金之国,遂使西方蛮夷诸国无不敬仰心仪,颇生向往之心。“黑船事件”前半个多世纪中,西方诸夷雄起,遂屡向日本要求启关通商,前后达五十次之多——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都被万恶的德川幕府拒绝了。

  美夷这位东印度水师提督佩里,素来艳羡大和国风土人情,加之年前又被其“邦长”菲尔莫尔(据曾任太平天国国务总理的干王洪仁称,美利坚夷人之首称为“邦长”,任期“五年”——没错,干王说的就是五年)任为遣日大使,深感重任在肩,不得不公忠谋国,夙夜匪懈。

  一八五三年,佩里提督为“敦睦”友邦计,召集了远东地区的美国战舰四艘,以“色斯奎哈那”号为旗舰,出访大和国。美夷水师泊于江户湾相州浦贺海面,为表敦睦之意,鸣放礼炮。岸上日人大为恐慌,武士们纷纷磨刀备战,和尚们则祈祷神灵求“神风”再降,以摧毁“黑船”,攘除夷类。奈何“神风”不至,管事儿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反倒吓得忧病而死,日人只得屈服,在炮口下和美国人“敦睦”了。

  “黑船事件”大大干扰了马公使的天京旅游计划,直到一八五四年他卸任,仍未成行。新任公使麦莲认真汲取了英、法两国鬼子经验教训,于一八五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启程,二十七日抵达天京。麦公使并不比英国佬的运气好,他在路上也遭到警告性炮击,经联系,对方声称从没见过,也不认识美国国旗,麦公使气得方寸大乱:一面威胁说要返航,一面又称将去天京告状。最后以送上一份美国国旗图案备识别了事。

  美国人抵达天京后,麦公使要求“与杨秀清阁下交流”,但被驳回,理由是擅用照会,且没有遵照礼制“跪具禀奏”。美国《奇》人要求上岸参观游《书》玩的要求也不了《网》了之,因为他们当中没有能说中国话、写中国字、通晓天国礼仪的家伙。

  太平天国也给了一个答复,内中称:“尔等果能敬天识主,我天朝视天下为一家,合万国之体,自必念尔等之悃忱,准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方得为天国之臣民,永沐天朝之恩泽。”但说实在的,这样的措辞对美国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那时候的美国牛仔和现在差不多,天不怕地不怕。有八个愣小子偷偷溜到岸上游玩,但各个城门的守军都把他们往外撵。他们见入城无望,只得绕着城墙转圈,自行参观了报恩寺琉璃塔,有个别不法分子居然企图盗走塔顶的金球。这八个人被值勤的太平军扣押,审讯到半夜,最后被遣送回船,太平军还通报了其所属单位领导。美国鬼子遭此打击,颜面尽失,颇为沮丧,第二天也灰溜溜地撤退了。

  和惨遭“黑船”蹂躏的日本人比起来,那时候的中国子民还算是相当牛气的。

  七、天京事变

  公元一八五六年九月初,长江下游的清军,突然发现江中出现许多不明漂浮物。经查,均为太平天国各色人等尸首,多系军人及其家属,内中不乏穿黄衣黄褂的高级头目。清军一头雾水,但迅即将敌情上报。经情报部门判断,通报为:太平天国内讧!

  此事件,史称“天京事变”。

  一八五六年秋,杨秀清借口天父下凡附身,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天王假意同意,但托辞在两月后杨秀清生日时兑现。然后,洪天王密召在江西南昌的韦昌辉、湖北武昌的石达开、江苏丹阳的秦日纲三人回京诛逆。

  秦日纲先抵达天京,但未敢轻动。九月一日午夜,韦昌辉率战舰二百余艘,精锐将士三千余人自南门入天京,随即与秦日纲、赖汉英、胡以晃等人开了个短会,据说他们也向天王洪秀全做了请示。次日凌晨,韦昌辉等人先控制住城中险要,并切断了所有通往东王府的道路,然后突入东王府中,斩杀了杨秀清,并将其首级砍下,悬挂在街市中的一根木杆上。东王府中侍从卫士家属人等仓促应战,全部被杀。

  由于城中的当事人均先后被杀,故传世的具体文献大多描述得模糊不清,反倒是几个时在城中的外国雇佣兵,颇能道其详。

  有个绰号“肯能”的爱尔兰文盲,仰慕我天朝上国风土人情,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来中国支持各种捣乱事业。他先在上海滩鬼混,在清军中混过饭吃,后来又参加了“小刀会”起义。清军夺回上海后,他沿江西上,来到镇江参加了太平军,因精通枪械,屡战有功,先后蒙秦日纲、杨秀清召见,被调往天京,任东王府闲职。

  他住在东王的妻舅家中,经常和主人一块搞酒喝——而太平天国其实是禁酒的。他最后一次看见活着的杨秀清时,他正在训斥三千名两广老兄弟,说他们有厌战情绪。

  九月二日凌晨四点多,酣睡中的肯能被炮火声惊醒,他和另一个洋朋友冲到大门口想探寻究竟,但被韦昌辉、秦日纲布置的警戒哨赶回屋里。直到拂晓,他们才溜出房子,跑到东王府去查看情形。他们发现街上到处是尸体,大都是东王府的属官人等,有些还是熟人——看来韦、秦二人的部队连东王府中的乐师、书吏、仆役都没有放过。

  悲剧发生后,天王总算露面了。在天王府前,宫女们张贴出了一份用朱砂书写的足有两米多长的黄绸布告,严厉谴责了韦、秦两人在杨家的滥杀和抢劫,宣布重责两人各五百杖。所有疑似的“东王余党”,都被招去观看行刑,刑场就设在天王府的院子里。

  杨秀清虽然跋扈,但毕竟是太平天国开创的元勋功臣,他执政期间,日开疆百里,多少还是有些人望的。他被残杀灭门,天京城中的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情和哀悼,因此到场观看韦、秦受刑的不在少数——而这些人,并不见得都是杨秀清的党羽。

  由于刑场设在天王府,入场的人都自觉地交出了携带的武器——到天王府看热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