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 第123章 火控雷达系统

《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第123章 火控雷达系统

作者:七色郎 字数:2504 书籍: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

  日本人全都是疯子,张山长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别以为你有德国人为你撑腰,它就不敢打你。这样认为你就大错特错了,疯子是不可理喻的,只要它觉得有好处,一样照打不误,甚至连德国人一起打了!

  所以,跟着德国远东舰队的“埃姆登”号一起也不是很保险的,日本人这条疯狗为了要把中国海军扼杀于摇篮之中!说不定不顾一切地得罪德国人也不一定。

  说到底,张山长是出于心虚。

  1911年9月,他派特种部队打劫了日本人在上海的正金银行总部,并形成挤兑的风潮,差点让正金银行倒闭,要不是日本人政府确实少不了这个侵华的急先锋,出资求助,正金银行早倒闭了。

  接着,张山长又印制日元假钞,半年内散出去一亿日元,让日元顿时缩水30%。

  除此之外,山东重工制造的纺织机械,使中国的纺织工业风生水起,从而令日本人损失惨重。

  日本工业的支柱实际上就是轻工业,当时日本的贸易结构是,向美国出口生丝,向中国及朝鲜出口棉纱和棉布;从印度和美国进口原棉,从英国、德国、美国进口钢铁和机械。

  中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中国就直接向美国进口棉花,生产出来的棉纱和棉布又好又便宜,自产自销之余还向欧美出口,根本就没有日本人的什么事了。

  没有了中国这个巨大的棉纱和棉布市场,日本的经济就等同于给人斩掉了一条腿,成了瘸子,日本人难受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美国的进口生丝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制造丝袜。知道这点之后,山东重工又制造出了电动超薄织袜机。中国人力的低成本再加上本地生产的生丝原料,因此在中国生产的丝袜价格远远低于美国生产的丝袜,美国人在日本买生丝的钱,在中国都差不多可以买到成品的丝袜了。

  因此日本人的生丝出口又被张山长的山东重工摆了一道,再次打断了日本经济的另外一条腿中的半条腿。

  这些都是张山长的鬼主意,坏事做得多了,难免有一些惴惴,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现在他手上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在海上,海军还不能够保证他的绝对安全。

  现在抛出海底大油田的这个诱饵,让小日本这条疯狗去咬,去跟美国人去争夺以分开它的注意力,日本人如果要跟美国人争取这子乌虚有的海底大油田的话,就不会为了张山长而得罪德国这个世界海军第二强国,除非这些人真的疯了。

  美日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两国都宣称拥有这片海域的所有权,虽然还没有开打,但是已经在摩拳擦掌了。

  张山长于是觉得他安全了,他决定起程回国!

  而且,估计有一段时间内,日本人也没有精力关注中国海军的变化了。

  事实上现在的中国海军也很弱小,充其量只有两艘战列舰,就算另外两艘回来后也只有4艘而已,跟日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小日本就是看不得中国人有半点进步,张山长咬牙切齿地想。

  张山长回到烟台军港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华山”号去看看,看那些装备安装得如何了。

  张山长在舰长林永漠的带领之下,带着黑白双妞登上了华山号,刚刚走到船舷就看见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装的中年人匆忙迎了过来,这人中等身材,头发灰白,脸上布满了皱纹,戴着一副深度眼镜。俨然像一个工人老师傅。

  不过这人可不是什么工人师傅,而是大有来头之人。

  张山长急忙迎上去,握住来人的手,急切地问道:“丁总,怎么样?项目进行得如何,顺利吗?”

  中年人道:“幸不辱使命!”

  “好!就凭丁总这一句话,我就放心了!”张山长兴奋地说道。

  丁总名叫做丁泽宇,是第一批从德国回来的电子工程师,回国后张山长让他带领一群科技人员,负责雷达的研制,至今已经有一年了。

  “带我去看看!”

  丁泽宇话不多,只是点点头,在前头带路。

  中国海军想要对抗甚至打败日本海军,靠数量上是不行的,要达到日本人十三艘战列舰的数量,起码要等几年,苏门答腊岛过不了多久就要产出原油,产出的石油要运回山东的炼油厂,这几千里海路,有日本海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张山长始终觉得不放心。

  不搞掉日本海军,张山长始终寝食难安!

  要打败和抗衡日本海军,只有依靠技术上的进步,第一选择当然是飞机,即使没有航空母舰也没有关系,有陆基空军也可以,但是飞机不是那么容易搞出来的,张山长现在是有飞机的相关技术,但是没有基础的工业一样搞不出来,比如制造飞机用的铝合金,现在还没有办法大量生产。而且从造出飞机到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也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就只能够靠提高军舰上大炮的打击精度了。

  张山长因此想到雷达。

  这个时候电子管已经出现,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同年侯斯美尔发明电动镜,是利用无线电波回声探测的装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

  1906年德弗瑞斯特发明真空三极管,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放大信号的主动电子元件。

  这些发明都给雷达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张山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丁泽宇之的小组之后,丁泽宇结合张山长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了雷达。

  雷达出来之后,火控系统也相应诞生了。

  华山号上的火控系统是参照二战后期美国战舰的Mk8火控系统仿制的,其中的一些电子元件都是自己加工制作的,功能上已经达到二战时的水平。

  虽然这套火控系统只是实验室产品,但是张山长已经很满意了,有了这套东西,华山号起码抵得上四五艘日本战列舰!

  如果泰山号和即将回国的另外两艘战列舰也装备火控雷达系统的话,嘿嘿!小日本,就有你瞧的了。

  就是用这四艘战列舰拼掉日本海军的十三艘战列舰,张山长也愿意。

  张山长于是问丁泽宇,能不能在一两个月内制造四套火控雷达系统出来?

  丁泽宇思考了一下,道:“我尽量试试!“

  丁泽宇在德国多年,沾染上了德国人严谨的作风,他既然说尽量试试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去做。

  张山长又转对华山号的舰长林永漠吩咐道:“林舰长,我已经把这世界上最好的军舰、打得最准的火炮交到你手里了,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林永漠立正道:“请总长放心,我们海军不会让国家和人民失望!”

  张山长点点头,“装备安装好后,要尽快掌握它,尽快形成战斗力,抓紧训练,再好的装备也要靠人来控制,关键的时候还要靠人。”

  林永漠连连称是。

  不过原来军舰上的德国人却要想个法子好好安排,不能够让他们再上华山号了,雷达的事不能让德国人知道,最好全部打发他们回到青岛的德国人海军基地去,这个要和德国人仔细商量一下,不要让德国人认为张山长敲了钟就不要和尚。

  两个星期之后,另外两艘战列舰在德国海军的护送之下,到达烟台,张山长把它分别命名为“华山”号,“黄山”号。

  “华山”号,“黄山”号和泰山号华山号都是同一级别的战列舰,在德国称为奥斯特弗里兰级战列舰,张山长为了这四艘战列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1912年5月,海圻号终于回到上海,随即来到烟台,归于中国太平洋舰队旗下。

  海圻号由英国Armstrong厂建造,1898年完工,排水量4300吨,航速24节。舰长129.3m,宽14.2m,吃水6.1m。装备2门203mm主炮(舰首舰尾各有单联装主炮一门),10门119mm副炮,12门47mm副炮,4门37mm机关炮。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人员编制445名。

  至此,中国太平洋舰队拥有战列舰4艘,巡洋舰5艘,轻型驱逐舰3艘。鱼雷艇15艘,炮艇10艘。

  再加上火控雷达系统,张山长认为,中国海军已经有一战之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