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面俏蛮妃 第十六章 识破女儿身

《千面俏蛮妃》第十六章 识破女儿身

作者:越凌溪 字数:1717 书籍:千面俏蛮妃

  其实书致跟两个小伙伴说的都是心里话, 前后两世加起来他已经独自生活了普通人一辈子的时间,很难想象再去迁就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和她分享私人空间, 为她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更何况书致还曾经见过大量发过一作SCI、上过《柳叶刀》,生活中人美心善文艺范, 被一个已经死了八百年的容若感动得眼泪汪汪;手术台上指挥若定、被鲜血喷脸而面不改色;实验室里辣手摧花、让每一只小白鼠的生命在她们手中升华;用实力摘掉了自己名头前面那个“女”字、即便是在国家级的医学会议上也会被人用“姓氏+医生”来尊称的女性。

  虽然因为身体缘故,这些喜欢都止步于欣赏, 但有了师姐师妹们珠玉在前,书致便觉得古代女子过于温驯浅薄,即便被人千古称颂的谢道韫、李清照等“才女”, 也只是有才情,而不是对社会有贡献,所以只能对她们抱有同情, 却很难发自内心地喜爱。

  目前他采取的策略就是拖字决, 如果拖不下去了, 他会仔细挑选一个并不把爱情当做生活必需品的女孩,给予她这个年代所能获取的一切物质精神需求, 换取她为自己孝顺父母、哄明珠夫妇开心。

  当然这样的话是不能给曹寅、雅布二人说的——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是古诗词里的“五陵年少”, 正是好鲜衣怒马、好精舍美婢、好华灯烟火的年纪, 哪里能懂这些曲折婉转的心思。

  书致打定主意, 以温和而沉默的微笑应对两个小伙伴的“审问”, 直到下衙回家的父亲打发人来找,这才把他救了出去。

  今天明珠的心情似乎格外不错,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 先对书致说:“你那医馆不错, 可以扩建一下, 收治收治正黄旗的百姓。”

  “当真?”书致觉得意外而惊喜。

  行医也是一门技术活,也有三天不练手生这个说法。在纳兰成德把太医院所有御医的号都挂了个遍之后,书致渐渐开始对太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些不满意。

  一方面是因为太医院自持身份,大夫成为太医后通常只为王公贵族看诊,导致每个太医接触到的病例远远低于民间大夫,遇到问题只能在故纸堆里找病例,个个都是纸上谈兵的大师。

  一方面也是因为政治原因,太医院给人治病向来以求稳为主,遇到棘手的病例,优先避免责任保全自己,其次才是治疗病人。

  所以当初书致一力主张从江南请了叶朝采回来,坚持要在后巷开一家医馆,让后者过去坐馆。明珠夫妇都不能理解这种明明有专属医生不要、非得分出去和平民百姓共享的行为,以至于第一笔经费还是纳兰成德的稿费赞助。

  现在明府上人口滋长,明珠夫妇逐渐上了年纪,两个小儿子又嗷嗷待哺,明珠终于逐渐体会到了把医疗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生了病只能眼巴巴地等太医上门的快乐,嘱咐小儿子:“我拨一笔银子给你,把门脸弄光鲜些。”

  书致答应了,他又转向成德:“最近朝堂上有件大事,平西王世子吴应熊携建宁公主返回云南给其父吴三桂祝寿,结果却逾期未归,这里头恐怕有大问题,你最近安心在家念书,少出去跟那些朋友聚会。”

  明朝末年,吴三桂身为宁远团练总兵,受崇祯皇帝知遇之恩,却跟多尔衮里应外合,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纵容清军入关,不仅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平西王”,还追杀先主崇祯的子嗣和明朝皇室后裔,把忘恩负义几个字书写得淋漓尽致,在顾贞观等汉族书生眼里是比清军还要坏的存在。

  在康熙九年的“千金买马骨”之后,成德身边迅速聚集起大量的清流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人。

  这些人的存在极大提高了明珠在士绅群体中的声望,现在竟然连康熙都觉得十四岁以前不识一个汉字的明珠是个大器晚成的“文化人儿”,但缺点就是他们都多多少少心系前明、暗暗盼着吴三桂被朝廷收拾。

  而吴应熊身为吴三桂的独子(次子吴应麟出继),也是他留在京城的质子,这回却以携妻回乡给老父祝寿为由,在云南滞留了一个多月,远远超过了康熙给的假期,枉顾朝廷给他下的两道“催行令”,至今没有启程回京。这无论怎么看都是要撕破脸、完犊子的节奏啊。

  成德的朋友们都幸灾乐祸、暗自称愿,就差搬出小板凳、前排售卖瓜子花生了。明珠生怕成德跟着他们吃瓜看戏,凑得太近,把血溅到自己儿子身上来,于是特意叮嘱他回避。

  回到屋里纳兰成德忍不住笑问弟弟:“市井传言,说云南多山,山中多溶洞,至大者能容纳上万人起居而不漏一丝痕迹。平西王洞藏十万精兵,只待揭竿而起,也不知是真是假。”

  “当然是假的。”书致道,“凭他再大的溶洞,换了你能在洞里住十年八年?士兵早就哗变了。况且溶洞多在山势陡峭的地方,十万人的粮草要怎么运输?”

  “但是这个流言却在京城传了很多年,很多老百姓都信以为真。”纳兰成德以扇柄敲击手心,若有所思地说。

  “你想到什么了?”

  成德笑道:“想到当年我们为救吴先生,编造的那些故事——通常来说,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老百姓是不会长期对一则政/治传闻感兴趣的。看来应熊世子这些年在京城也没白待。”

  书致摇头笑叹:“你快点进士及第吧,皇上身边很需要你这种人才。”

  现在清廷和云南的关系还相当不错,吴应熊娶的是皇太极的小女儿建宁公主、按辈分算应该是康熙的亲姑父,虽然明眼人都知道他是人质,但他们一家在京城地位相当不低。

  这些年他与建宁公主恩爱异常,接连诞下三子,经常带着老婆孩子进宫去给皇太后、太皇太后请安;又在京城里“大撒币”,一面结交王公大臣,一面扶危济困赈济穷苦百姓,完全是个效忠清廷、体贴妻子又热心公益的老好人形象。

  所以这次他返回云南参加吴三桂的六十大寿,逾期不归,朝堂上竟然还有不少人替他说话,说世子久居京城,十年间父子难得一见;建宁公主亦是头一次随丈夫到婆家归省,叙起骨肉亲情来,难免误了期限。

  书致只叹这些朝堂上为官做宰的大臣们,屁股决定脑袋,竟然还不如纳兰成德这个局外人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