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草地龙虎 第51章

《草地龙虎》第51章

作者:陈宇 字数:2806 书籍:草地龙虎

  “哎呀!主席,我这里的猪肉怎么办?”警卫员陈昌奉急忙向毛泽东请示。原来他知道 毛泽东很喜欢吃猪肉,便在通渭县城买了一些猪肉,为了便于携带就炸制成食品装在布袋 里,准备路上给毛泽东吃。

  “你这里有猪肉!你藏在了哪里?”毛泽东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

  “在这,在布袋里。”

  “赶快处理掉!我们现在就行进在回民区了。你们几个怎么搞的,中革军委的《回民地 区守则》你们没有看,真是瞎胡闹。这样会出大事的!”毛泽东的话很严厉。

  陈昌奉感到委屈,但他清楚毛泽东所说话的重要性,撅着嘴说:“主席现在就吃了吧, 我们又不能扔掉。”

  “同志哟!这是我们红军的纪律。我们不能吃!红军在回民区不能吃猪肉,这是规矩, 我们要严格遵守。”

  “那怎么办?”

  “送给当地的汉族群众吧。”毛泽东说。他又耐心地做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幽默地讲 道:“我是很喜欢吃红烧猪肉,可在这里就不能不克服。我们心要诚,背着人家吃猪肉能说 是心诚吗?吃了猪肉,满嘴流油,一张口说话,人家就会闻到味的。”

  这天傍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宿营在兴隆镇以南3公里的单家集,这是一个较大的村 庄。1个多月前,红25军北上路过这里,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召集 当地阿訇和知名人士开座谈会,宣传中共抗日救国主张和民族政策。军领导人还带领红军战 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军乐队欢快的奏鸣曲中,抬着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8个大字的 锦匾,到兴隆镇清真寺进行慰问,并送上了6个大元宝和6只大肥羊。第二天,阿訇也带领 回族群众,拿着礼品,进行回拜。红军宿营后,帮助群众扫院子、担水、干农活,模范地执 行民族政策。这一切活动,都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中央红军来到这里后,回族群众像欢迎老朋友一样热情,纷纷走出家门,在街道两旁摆 上桌子,在桌子上放满水果和食品,招待中央红军。这一切在刚开始时都使红军指战员们感 到十分意外。

  几位头戴白色帽子,留着白胡子的老者走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面前,双手捧着小瓷 碗,恭恭敬敬地献茶水。

  毛泽东等人的眼眶湿润了,感激万分,急忙行鞠躬礼,有些不解地问道:“老人家,你 们这里有共产党的组织?”

  “没有。前几天吴政委的红军从这哒哒通过,我们知道你们红军是好人。”几位老者明 白了毛泽东的问话,说出了红25军从这里经过时军民团结的感人场面。

  毛泽东明白了事情的原由,感慨万千,对身后的红军将士们说道:“大家看到了吧,这 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威力。红25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我们应该向他们 好好学习!”

  在几位老者的引路下,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人首先到单南村清真大寺拜访 阿訇。清真大寺门前,一位白胡须老人在恭迎着,他就是这清真大寺的阿訇。

  “老人家,你贵姓呀?”毛泽东热情地大步走上前去,问道。

  “鄙人姓查,欢迎红军大驾光临。”

  阿訇把毛泽东等人礼让进清真寺,当得知毛泽东是红军的最高领导人时,心情非常激 动,连呼:“色俩目!色俩目!”这是穆斯林相见时问好的阿拉伯话语,表示对毛泽东的欢 迎和敬意。

  毛泽东等人在阿訇的带路下,绕寺一周参观。寺院很宽敞,进大门楼后是大殿和厢房。 阿訇介绍说,这座清真寺是当地有名的古建筑之一,砖木结构,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在光 绪年间又曾扩建。整座建筑既有穆斯林建筑艺术特征,又有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这寺院中怎么没有神像?”博古见大殿内只铺了一些拜垫和拜毡,而没有神像,不解 地问。

  “伊斯兰教徒只信仰真主,不崇拜偶像。真主就在我们心中,因此寺内没有供奉神 像。”阿訇解释道。

  “真主就在心中,好##!”毛泽东瞧着阿訇颌下飘动的白胡子,若有所思地说。他边 走边看,观察最细致的地方还是那些有文字的地方,并请人解释文字之意:“这单南清真大 寺为什么又叫陕义堂清真寺呢?”

  “因为这里的回民大多是从陕西迁移来的。”

  “要保护好这里的回文经典,保护好寺庙。”毛泽东向阿訇讲了中共和红军的民族政 策,说明红军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主张民族平等。

  “大军英明,必得天下。真主会保佑你们的。”阿訇听了毛泽东的话,非常高兴,立即 吩咐当地回民给红军腾房子,提供军粮,并盛情邀请毛泽东等人在寺内用餐。

  “不打扰了,谢谢你的热情接待!”毛泽东招呼着,行礼告辞,与其他人一同走出清真 寺。

  这天晚上,毛泽东住宿在清真寺北侧一位姓海的回民院子中。次日拂晓,即离开这里, 率部朝东北固原方向继续进军,准备翻越六盘山。

  六盘山西麓的军事行动,引起了时在西安的蒋介石的极度不安,尤其是当他听说毛泽东 竟然在与他谐音重名的“界石铺”驻兵时,真是火冒三丈,在派出重兵出动“围剿”后,又 命令飞机从空中先进行轰炸。国民党空军立即行动,时红军已经离开界石铺向北进军。国民 党空军的炸弹就从界石铺炸起,紧追毛泽东而来。

  就在毛泽东离开单家集5个小时后,国民党空军轰炸机飞临单家集上空投弹,毛泽东住 过的房屋和清真寺附近泥土飞扬。清真寺北厢房掉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半个多世纪后的墙壁 上还清楚地可见有20多处弹痕。

  稳坐大殿中安然不动的阿訇口中念念有词:“天下没有神,可这毛泽东真是神人!”

  行进在途中的毛泽东见头顶上数架国民党军轰炸机飞过,也猜测到了它们的为所欲为, 惦念起了刚刚离开的单家集:“愿真主保佑他们!”

  “主席也相信真主?”警卫员听到毛泽东口中念叨,好奇地问。

  “相信,我所信仰的真主,也像那清真寺中的老人,长着长胡子,而且是个大胡子。” 毛泽东用右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颌,作了个捋长胡子状,又笑着点破话题:“此人也是你们 的真主,红军的真主,他是大胡子马克思!”

  “马克思!呵,那胡子可是大得没人比的了。”“我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真主的面,但真 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说着,迈步向前走去。

  为了不惊动驻扎在隆德县城的国民党军,红军向东北绕过隆德县境。经新店子、什字 路、杨家磨、黄河湾等地,于10月6日晚到达固原县张易堡一带宿营,在这里同样受到了 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

  10月7日清晨,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山——六盘山。

  六盘山原名鹿盘山,峰高傲视西北高原,山长雄跨甘肃、宁夏,位居于今宁夏南部隆德 与固原两县交界处。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拔雄伟,真不负“关中项背、河陇咽喉” 之称。古诗即有云:“峰高太华三千丈,雄踞秦关两百重”。依山体凿建的穿山公路盘旋蜿 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上下数来共有6盘,此山由此而改名“六盘山”,当地人却 渐渐把它的本名“鹿盘山”给忘记了。

  当中央红军北进到六盘山下时,国民党第37军第24师李英部也紧追到这里;据守在 山东麓的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7师门炳岳部挡住了红军前进的道路。蒋介石发出命令:“就 此有利时机,全歼毛泽东红军于六盘山区。”

  大批的国民党军从附近蜂拥而来。

  毛泽东推测到蒋介石的企图。在离开张易堡后,径直向东,迎着太阳,飞奔六盘山而来。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路下,不走公路,而是走小路沿小水沟上山,从六 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直插海拔2900多米的顶峰。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但并不省劲哟。走,上!”毛泽东走在最前面,向山顶爬去。

  山路越来越陡峭,青灰色的石头突兀于羊肠小道旁。毛泽东抓着茅草奋力向上攀登,边 喘着粗气还边讲:“你们看,这座山是南北竖着的。我们从江西出发以来走过的其它山多是 西北、东南走向横着。”

  警卫员们扳着手指头说起了长征途中经过的大岭大山: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 岭,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 山,岷山……

  毛泽东也在扳着手指头,计算着什么。

  警卫员们从计算走过的山,又扳着手指头算起了跨过的大江大河:漳水,湘江,乌江, 赤水,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黑河,白龙江,渭河……

  “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自言自语。

  “前面还有山岭和江河呢!”

  “不远了,我们就快要到新家了。”毛泽东说道:“这座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踞大 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

  攀上主峰,毛泽东停下脚步,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招呼着警卫员等人:“休息一会儿 吧,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仲秋时节的六盘山,金风送爽,天宇澄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