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载琵琶 第15章

《千载琵琶》第15章

作者:大房子 字数:2926 书籍:千载琵琶

  八成他早就忘了小时候的事了。”

  骆珈道:“别伤心啊!也许长生哥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过两天会好的。反正我们要在这里呆到不知什么时候,他既是画师,你每天都可以见到他啊!”

  红云道:“哎!不知画完了像,他会去哪里?我但愿皇上不要看上我才好。”

  第二天,元极殿的画师没有进宫,说是病了。

  第三天,所有女子的画像均已呈送御览。皇帝刘奭大失所望,所有画像,均不是那日木屋中所见的女子。派人到南郡暗访,知王穰两女均已入宫,难道那木屋中的女子已于正月十三日被掠?还是她根本就不是王穰之女?那冯焕也并非王穰的内侄?天下间又有谁敢抗拒皇家选美、匿女不报呢?

  思前想后,皇帝深悔当日没有叫王穰直接送女进京,本想再次见面,给那女子一个惊喜,却不料无缘再见。唉,想朕贵为天子,得到一个心爱的女子竟然如此之难?

  石显深知皇上心病,见刘奭这几天神思恹恹,便劝道:“皇上,既知那女子是王穰之女,何不直接宣进宫来?”

  刘奭道:“朕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只是天下同名同姓的人甚多,朕也不敢肯定那个王穰的侄儿冯焕是不是我们在木屋中所见之人。况且这世上万般,或可以权势得之,唯独这男女之情不可。那日在木屋中,她与同行的男子是何等的亲密无间,就是在朕看来,也是一对璧人,如今皇家选美,她若已入宫,必是畏于皇家之威,顾虑家人安危,不得不从,朕若再以势逼之,还有何趣味!”

  石显道:“是臣愚鲁。只是臣有一事不明,这女子既在宫中,为何所呈画像并无此人?”

  刘奭道:“朕也正疑惑此事,你可缓缓查之,左右这选美之事也不过是顺太后的意思而行,既于年前选了傅、冯二妃,这民间所选女子便暂时由班婕妤安顿,交由皇后分派各宫便是。若那女子与朕有缘,自会再见。”

  君臣二人正自闲话,忽听外边小太监高声传报:

  “太后驾到!”

  皇帝刘奭连忙往外迎接。沈玉儿一边携了刘奭的手,一边细细的端详他的脸色,“皇上啊,是这些日子国事过于劳顿了吧,怎么脸色这样不好?”

  刘奭道:“是啊,母后。边关传报匈奴袭扰,甘大将军已然下令开战。这一仗,虽胜算在握,然而免不了生灵涂炭,朕心中甚是不安。”

  沈玉儿道:“皇上宅心仁厚,实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你父皇在泉下也该放心了。只是这两千多女子入宫已将近两月,不知可有皇上中意的?虽说皇上不喜女色,可是皇家规矩,三宫六院是不可少的。”

  刘奭道:“此事但凭母后做主就是。”

  沈玉儿道:“话是这么说,可母后也希望你能挑一个称心满意的,不然,岂不是委屈了皇上。你虽不是我的亲生,可你母与我亲如姐妹。从你十岁起我亲加抚育,二十多年来见你少有欢笑,母后心中又何尝欢喜……”说着不禁流下泪来。

  刘奭听了,心头更是一酸。

  身为帝王,在别的事上,或可称心满意,唯独此事却万万不能。那相中了他帝王身份的,必为他所不喜;那不爱皇家权势的,又必不喜他。如此一来,怎能称心满意?想当初为太子时,那司马媛媛乃是与他结发于少年之时,他笃好儒学为先帝所不喜,太子之位几次不保,司马媛媛曾言:“妾深爱殿下,非为太子之位,既便将来不得储位,不能登基,甚或断头流血,妾亦甘心相随。”有此深情,故她去后,他曾发愿不娶。奈何帝王虽尊,却身不由己!他恩礼皇后王政君,宠幸傅、冯二妃,一则是为平衡朝中局势,二则是因这三人虽为后妃,却无一点奴颜婢膝,更非热衷于权势,恩爱之间,皆是敬重多于情爱。正所谓齐眉案举,却不是情爱所致两意相投,所以内心深处,总是无所依托。

  想到此处,不禁黯然道:“母后,朕于情爱之事,早已看开,如今所为,皆为汉家天下,请母后尽管放心做主就是。”

  当日晚,皇帝刘奭在含元殿批阅奏折,其中一封署名居延守将冯焕的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冯焕可是当日木屋中的男子?但见奏折中写道:“臣据范夫人城,匈奴乌珠留若部已退回王庭。另有一部新崛起的匈奴人控制了整个祁连山南麓,首领是乌禅幕,此人是当年老屠耆堂的右日逐王,希望借助汉朝兵力统一匈奴,世代与汉朝修好。乌禅幕多次遣使前来,臣此次具表,附上乌禅幕的通好文书,请陛下定夺。”

  翌日早朝,皇帝刘奭将冯焕奏折遍示群臣,询问道:“诸位爱卿,据朕所知,边关守将之中并无冯焕此人,这冯焕是不是甘大将军新近起用的将领?”

  虎威大将军陈汤道:“此人正是甘大将军新近起用之人。冯焕原是先帝时一代名将冯唐之孙,其父冯定国当年是西海郡太守,后因病辞官。”

  皇帝道:“那众爱卿对匈奴之请有何看法?”

  众臣七嘴八舌议论不一,有说匈奴人反复无常不可与之讲和的,有说和为贵,和对边疆百姓有利的,况长期战争也会对大汉不利。

  退朝后,皇帝刘奭单留陈汤一同回到含元殿。

  陈汤道:“皇上可还记得在西海沿子的木屋中,所遇到的冯焕?”

  刘奭道:“此冯焕果是彼冯焕?”

  陈汤道:“正是。从西海回来后,臣曾细加访查,方知那日所遇冯焕正是臣的养父冯定国之养子。只是臣与他们失散之时,他尚在襁褓,而臣的养父母又是在他幼时去世,故此他不识为臣。”

  皇帝道:“那你以为对乌禅幕的请求该如何处置?”

  陈汤道:“据臣所知,当年老屠耆堂被乌珠留若所杀,乌禅幕携大王子稽候珊退隐大漠深处,此番祁连山麓崛起的这一部匈奴人虽打着乌禅幕的旗号,只怕真正的统帅应是稽候珊。稽候珊乃正统王族,手中应有匈奴三印,那么他统一匈奴该是指日可待,如果再加上我汉朝的帮助,那汉匈边境的清宁便可期待,我大汉也不必年年加兵、徒耗钱粮,百姓也可安居乐业,这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皇帝道:“朕意也是如此。如今已是三月阳春,我大军在边境已有半年之久,边关将士必盼战事早结。只是满朝文武,老迈居多,汉匈通好,谁可为使?朕有意重开集贤院,召天下才俊之士入京候选,你看如何?”

  陈汤道:“皇上所言极是。”

  万寿宫中。

  太后沈玉儿闲坐庭前,看两个宫女喂饲雀儿。那雀儿极是有趣,每每得了饮食,便在笼中窜上跳下,尖声大叫“太后千岁!”,“太后千岁!”,那声音象极了“小毛子”。沈玉儿不禁想起,毛寿昌告假已然三天,说是他的养子毛延寿染了重病。自己一直想见这个有名的丹青圣手,倒不知他的病好了没有。正好皇上对选美之事不甚热心,

  毛延寿是画师,就让他讲谈讲谈,推荐几个美女给自己过一过目,也好把这三宫六院的屋子都填满了。想着皇家帝苑,哪一代不是粉黛三千,偏偏到了刘奭手中弄得宫花寂寞,也许是刘奭的生母许皇后之死对他的打击太大,皇上害怕了宫帷之间的流血争斗?

  正想得出神,外边小太监忽报“皇后驾到!”

  只见皇后王政君带着傅香云、冯敏卿两位昭仪进了万寿宫的大门,行罢了礼,沈玉儿命她们坐了。

  皇后王政君道:“母后,昨日皇上命臣妾将所选美人分派各宫,却没有说选哪些个作各宫之主。我想请问母后,是都分派下去作仆役呢,还是由母后作主选了六院之主,奇[-]书[-]网然后再分派下去。”

  沈玉儿道:“昨日皇上也是这么说。这么着吧,把那些知书识礼、有些个家世背景的美人挑选出来,统统交由元极殿的教引女官江水清暂时管教,待我慢慢地从中选出六院之主。其他的就由你指定各宫人数,让班婕妤分派便是。”

  第九回

  三月暮春,塞外早已冰消雪融,草色青青。大漠草原上的匈奴人又将牛羊散放在牧场上,到处都是牛马成群,到处都是牧笛声声,仿佛不曾经过战争一般。汉匈边境上,马匹与丝绸的交易,盐巴与胭脂的交易依旧十分频繁。是啊!所有的仇恨与战争无非都是权力的争夺,而权力与百姓又有何干?他们只希望掌权者能够带给他们和平,让他们养儿育女,安居乐业。人们不知道这和平能维持多久,但每一个人都在享受和平带给他们的宁静与祥和、安乐与健康。于是,草原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争相传颂着一个名字,一个有关苍狼部落的传说。

  祁连山麓,一队匈奴骑兵正在策马疾行,为首的是一个体格健壮,相貌英俊的青年,坐下青骢战马,腰悬明月弯刀,身背狼牙羽箭,一身玄色铠甲在阳光下闪着乌光。与他并辔而行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披发仗剑,一身灰色衣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在他们身后,是一队训练有素的骑兵队,四十匹马的蹄声响成一个节奏,踏踏前行,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一支精壮的队伍。草原上有此骑兵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苍狼部落的稽候珊,他身边的老人,便是当年老屠耆堂的右日逐王乌禅幕,如今乌禅幕是稽候珊的左贤王,苍狼部落名义上的首领。

  这支队伍正沿着甘微河往东南行进,他们的目的地是范夫人城。他们要到那里拜会汉朝的居延统帅冯焕,还有汉朝皇帝刘奭所派的议和特使王隽。

  稽候珊已然知晓冯焕与王隽皆是自己的亲兄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