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所以对黑格尔 《美学》 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观点与黑格尔 《美学》渊源关系的清理工作仍有待于今后的马克思主义者。 希望这部《美学》的中译本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
译者在本书第一卷译文出版后,即着手编写《西方美学 史》,其中第十五章专门介绍了黑格尔的美学基本观点,也试 图进行一些粗浅的不完全正确的批判。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
① 普列汉诺夫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过注释。李夫习兹 编过《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与文学》,有中译本。多列斯编选过法文本《马克思恩 格斯论文艺》,附有长篇序文。路卡契写过长文评介黑格尔的《美学》,作为东德 出的一卷本《美学》全书的序论。柯赫著有《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五十年代柏林 出版。
-----------------------------------------------
6 6 3 美学 第三卷
这方面的问题,日益认识到这项批判工作的迫切必要性和艰 巨性。但自量思想水平和暮年精力,都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在这篇译后记中,为一般读者方便起见,只能提供一些掌握 黑格尔美学概要的线索。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和 历史辩证发展的矛盾
《美学》和黑格尔的其它著作一样,最突出的一点是历 史发展观点,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给以高度评价的一 点。《反杜林论》里有一段评语说:
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把整个自然的、历
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
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
系。
较晚的更为人所熟知的论断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里:
……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
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 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
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串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
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
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贯串这些领域的
-----------------------------------------------
译 后 记
7 6 3
发展线索”就是辩证法的线索。黑格尔辩证法的出发点是任 何事物都含有本身的对立面或内在矛盾,就是这种内在矛盾 在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个出发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的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用黑格尔的逻辑术语来说,事 物本身和它所含的对立面是“正”“反”的关系。由于正和反 各有片面性,有片面性就不真实。正本身含着反,要为反所 否定,反也有片面性,不能静止于反,也要为正所否定。否 定不等于消灭,只有消除两对立面的片面性,使正与反统一 于较高一级的肯定,这种“否定的否定”就是“合”,又叫做 “对立面的统一”,这比原来各有片面性的正与反就较为真实, 就有了发展。但是发展还不静止于此,这低一级的合又变为 高一级的正,又有它的内在矛盾或对立面,又要经过否定和 否定的否定,上升到更高一层的统一,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过程是理应不断地进行下去的。
这种辩证法主要有四个优点。第一,它否定了形而上学 的静止观点和永恒不变观点,肯定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其次, 它肯定了发展的推动力是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亦即内因,明 确地提出了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有发展。第三,它肯 定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 就是说,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灭都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因为都是符合辩证规律的。这也就是肯定了凡是合理的就必 然变成现实,不合理的现实也必然终归灭亡。第四,它肯定 了世界历史发展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上升,永远是在向上前 进的。这种乐观的看法实际上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前的 社会进化论。
-----------------------------------------------
8 6 3 美学 第三卷
不过黑格尔在哲学思思上是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他虽然 有进步的甚至革命的一面,旧时代的保守思想在他身上毕竟 留下很深的烙印。这两对立面在他思想上经常在互相矛盾而 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单就他的辩证法来说,就有很多这样 没有解决的矛盾。第一,他虽承认矛盾冲突斗争是历史发展 的推动力,却特别强调妥协调和在解决矛盾中的作用。他从 来不承认两对立面斗争中有甲消灭乙或乙消灭甲的可能,而 是认为甲和乙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截长补短才有上升的发 展。他所谓“否定的否定”实际上是对各有片面性的两对立 面各打五十大板。各有所“弃”,各有所“扬”,然后才能达 到较高一级的统一或较高一级的真理。他明确地说过矛盾的 解决就是调和,他在悲剧论里曾不厌其烦地企图说明这个道 理。所以他的辩证法是以“一分为二”(事物本身包含否定自 己的对立面)开始,以“合二而一”(两对立面由互相否定而 达到妥协性的统一)告终的。其次,他既肯定事物不断发展, 却又承认有所谓“永恒正义”和“普遍人性”。第三,他既强 调一切现实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却在这个借口之下歌颂 当时普鲁士君主专制。这一切矛盾都是由黑格尔的市民阶级 地位和政治态度决定的。他热情地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实际上他的思想从这次革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到了雅 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受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 实就足以说明他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 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没有摆脱当时德国 “庸俗市民”的习气。
黑格尔辩证法的最大矛盾还在于他在肯定事物不断向前
-----------------------------------------------
译 后 记
9 6 3
发展这个基本原则上发生了摇摆。这个基本原则本是黑格尔 辩证法的基本合理内核。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里曾这样肯定了它:
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
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
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
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
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
这是不断发展这个大前提所应得出的结论,这也是马克思主 义所得出的结论。但是黑格尔本人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他的著作中 (包括《美学》在内)到处讲的正是所谓“绝对 真理”或“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他一方面肯定事物的 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发展达到“绝对”便算达到 止境,因为“绝对”就不再有和它相对的对立面,就不能再 有辩证发展了。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人类精神的发展终止于 哲学所认识到的涵盖一切的“绝对”,也就是终止于他本人的 哲学体系;在绝对精神表现于艺术的发展终止于浪漫型艺术, 也就是终止于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中所流行的那种艺术; 在绝对精神表现于社会政治的发展终止于启蒙运动所吹嘘的 “理性王国”,也就是终止于德国威廉二世的“开明专制”。一 句话,世界历史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黑格尔时代的德国就已 达到了顶峰和终点。
黑格尔何以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呢?这是理解乃至批判
-----------------------------------------------
0 7 3 美学 第三卷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关键要害所在。一语道破这个关键要害所 在的还是恩格斯,他的话是这样说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
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
这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体系要求一种涵盖一切的“绝对”作 为认识的最高峰和终止点,也就是作为历史发展的终止点,就 是这个“绝对”或终止点扼杀了黑格尔辩证法本来应有的革 命因素,这就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辩证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 盾。
所谓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黑格尔所特有的一种客观唯心 主义体系。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亦即精神与 物质或思维主体上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在于:这两个对立 面,究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 还是存在产生思维呢?对这个基本问题过去有各种不同的答 案,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哲学派别。最主要的派别实际上就 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家,前者认为“心”或“精神”是 第一性的,而后者则认为“物”,“存在”或客观世界是第一 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