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美学 第232章

《美学》第232章

作者:黑格尔 字数:2516 书籍:美学

  关于意大利绘画直到成熟阶段以前的几个主要的历史发 展阶段,就在这里只约略指出以下几点,以便界定意大利绘 画基本要素和表现方式的特征。

  1)在早期流行过一阵粗野风格之后,意大利画家们抛开 了过去拜占廷人所奠定的带有匠气的类型,掀起了一种新的 跃进。他们所表现的题材范围还不很广,主要的风格特点还 是严峻,肃穆,和宗教的崇高。但是西厄那派画家杜契阿和

  ① 据希腊神话,心灵女神 (Psyche)长着蝴蝶的翅膀。

  -----------------------------------------------

  8 2 3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佛 罗棱斯派画家契玛布伊 ① (象对这个绘画早期研究有素的 权威学者吕慕尔所指出的)就已企图学习根据透视学和解剖 学的少量古代素描作品遗迹 (由于早期基督教艺术特别是晚 期希腊绘画的机械式摹仿,这种古代素描方式获得了保存), 并且尽量按照他们自己所特有的精神对它们加以革新。他们 “感觉到这类素描的价值,但是力求减轻它们的呆板僵硬,拿 其中原来没有理解得透彻的面貌特征和实际生活来对照。从 他们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应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 这些还只是 艺术摆脱传统定型而走向生动活泼和富于个性的表现方式的 初步努力。

  2)向前进展的·第·二·步在于摆脱上述希腊的蓝本,在全部 构思和艺术施工上走进凡人的和个性的领域,使人的性格和 形状与所要表现的宗教内容意蕴之间的契合更完善更深刻。

  2a)首先应该提到的是觉陀 ③ 和他的流派所产生的影响。 觉陀既变更了已往的调制颜色的方法,又革新了描绘方式的 理解和方向。从化学分析的结果来看,晚期希腊画像是用蜡 作为凝固颜色的材料和画面的光泽,因而产生了一种“黯淡

  杜契阿(Duccio,1260—1320左右),意大利西厄那画派的始祖;契玛布 伊 (Cimabue),十三世纪佛罗棱斯画家,首先抛弃了拜占廷传统,使绘画逐渐接 近自然。 原注:见 《意大利研究》,第二卷,4页。

  ③ 觉陀 (Giotto,1267—1337),意大利名画家,契玛布伊的徒弟,在画艺 技巧上做出很多的革新,他是第一个人使意大利画抛开拜占廷传统,转向现实主 义,尽管他的一些最著名的壁画仍用宗教的题材。

  ①

  ②

  -----------------------------------------------

  第一章 绘 画

  9 2 3

  的青黄色调”,这种色调是不能完全说是由于灯光效果的。 ① 觉陀完全抛弃了希腊画家们所用的这种胶状的凝固颜色的材 料,他在调制颜色时用的是嫩芽和未成熟的无花果的滤净的 汁水以及中世纪早期意大利画家们在拘谨地摹仿拜占廷绘画 以前也许就已采用的一些含油质较少的胶料 ② 。这些凝固颜 色的材料不至使颜色变暗,能使颜色保持原有的鲜明。不过 觉陀在意大利绘画中所作的更重要的革新还在于题材的·选·择 和·表·现·方·式方面。基伯尔蒂

  ③ 就已赞扬觉陀抛弃了希腊画家 的粗疏风格,并且在运用自然本色和秀美方面做得也不过 分 ④ 。薄迦丘谈到觉陀时说过自然没有造出觉陀所不能摹拟 得唯妙唯肖的东西 ⑤ 。从拜占廷绘画里看不出观察自然的痕 迹;觉陀才把绘画指引到现实生活,拿自己所描绘的人物形 象和情感和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相对照。和这个方向密切相 关的还有一个情况,这就是在觉陀时代,人情风俗一般变得 比以前较自由,生活变得较热闹欢乐,而且新近开始崇拜的 许多基督教徒和画家们在时代上很接近。觉陀在走向现实之 中特别爱选这些新圣徒作为绘画的题材,因此内容本身就带 来一种要求,要画出肉体现象的自然本色以及明确具体的人 物性格,动作,情欲,情境,姿势和运动。不过在觉陀的这

  原注:见吕慕尔的 《意大利研究》,卷一,312页。 原注:见吕慕尔的 《意大利研究》,卷二,43页;卷一,312页。 基伯尔蒂 (Ghiberti,1378—1455),意大利名雕刻家,特别长于青铜建 筑物的铸造。 原注:见 《意大利研究》,卷二,42页。

  ⑤ 原注:见薄迦丘的 《十日谈》,第六日,十一月五日。

  ①

  ②

  ③

  ④

  -----------------------------------------------

  0 3 3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种企图中,作为前一阶段艺术基调的那种宏伟的宗教严肃风 格已相对地受到损失了。世俗性的材料获得了地位和推广的 机会,因为觉陀在当时风气影响之下,让诙谐滑稽的因素和 激情的因素并列在一起。吕慕尔先生说得很对:“在这种情况 下,我真不理解何以有些人竟竭力宣扬觉陀的方向和作品成 就标志着近代艺术的最崇高的方面。” ① 对觉陀的评价提出了 正确的观点,这是吕慕尔这位重要的学者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他同时还指出,就连在走向凡人化和接近自然这一方面,觉 陀也还只停留在一种很低的水平上。

  2b)在觉陀所激发的这种趣味的影响之下,绘画向前发 展着。《新约》里《福音书》所叙述的基督,使徒们和一些重 要的事迹的典型描绘已逐渐被挤到后台,因此,“题材的范围 转向另一方面扩充”,“所有的画家们都忙于描绘一些近代圣 徒生平中的转变,从他们早期的世俗生活,宗教意识的突然 醒觉,虔诚和苦行生活的开始,以及他们生平中所现的奇迹, 特别是他们死后的奇迹,在对这方面的描绘中,活人的表情 比起无形可见的创造奇迹的力量要占较大的比重,这是符合 当时艺术外在条件的。” ② 此外,基督生平和临刑的事迹也并 没有被忽视。基督的诞生和教育过程以及圣母抱圣婴都是特 别受欢迎的题材,放在这类描绘中较多的是宗教方面骨肉的 亲密,温柔和恳挚,是凡人的富于情感的特点;至于“在基 督临刑的课题中,着重点不再是崇高的人格和精神的胜利,而

  ①

  原注:见 《意大利研究》,卷二,73页。

  ② 原注:见 《意大利研究》,卷二,213页。

  -----------------------------------------------

  第一章 绘 画

  1 3 3

  是动人情感的方面—— 这是当时流行的对救世主尘世苦痛的 同情热潮的直接后果,对这种同情热潮,圣佛兰西斯曾用身 教和言教增添了一种新的前所未闻前鼓舞力量。” ①

  进一步发展到十五世纪中叶,应该特别提出的两个人名 是玛煞契阿和安杰里柯·达·斐厄梭勒 ② 。在绘画把宗教的 意蕴体现于人的形象和面貌中的热烈表情的生动形式这一发 展过程中,按照吕慕尔的意见,有两方面特别重要,一方面 是一切形状都逐渐画得丰满,另一方面是“对人的面貌以及 其各部分的分布和协调中的秀美以及意义的最多种多样的深 浅层次所进行的日益深入的研究。” ③ 要使这种艺术难题得到 彻底的解决在当时不是某·一·个艺术家的力量所能胜任的,玛 煞契阿和安杰里柯两人就分担了这个任务。“玛煞契阿所着手 研究的是明暗关系,把形状画得圆滚的技巧以及群像的分布 和协调;安杰里柯所探索的则是内心世界的联系以及人的面 貌特征的内在意义,他是第一个掘开这个宝藏的人。”玛煞契 阿所关心的不是追求秀美,而是宏伟的构思,大丈夫气概以 及贯串一切的统一;安杰里柯所关心的则是宗教的热忱,远 离尘俗的爱,思想方面的僧院式的纯洁以及灵魂的崇高和虔

  引文仍摘自 《意大利研究》。 玛煞契阿(Masaccio,1401—1428),佛罗棱斯派画家;安杰里柯·达· 斐厄梭勒 (Angelico da Fiesole,1337—1455),一般称为安杰里柯修道士,意 大利宗教画家。

  ③ 原注:见 《意大利研究》,卷二,243页。

  ①

  ②

  -----------------------------------------------

  2 3 3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敬,华沙里 ① 曾谈到安杰里柯从来没有事先不做热忱的祷告 就着手绘画,每逢描绘基督临刑时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② 。总 之,绘画在这一阶段的进展一方面表现于提高了生动性和自 然性(现实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于宗教情绪的深刻,灵魂的 纯洁恳挚不仅不缺乏,而且还压倒了布局,姿势,服装和着 色等方面的自由,精工,忠实于自然和美。尽管后来的发展 使得精神的内在生活获得远较崇高完满的表现,目前这个阶 段就宗教心情的纯贞和艺术构思的严肃深刻来看,却还没有 被其它时代超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