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头到脚说健康 第4章

《从头到脚说健康》第4章

作者:曲黎敏 字数:2997 书籍:从头到脚说健康

  像张飞那样两边咋开的胡须,中医讲这是生发过度之象,比较粗矿豪放,比较情绪化却没有太强的理性。关羽的胡子是美“髯”,他的性格特点是忠厚、义气、善良,这样的人不会争强好胜,却文人可靠。还有一种男人天生不长胡须,叫“天宦”。从象上看,这种人收敛的气机很强,属于心机比较多、老谋深算、藏而不露的人。(视频2完)

  (四)头发的养护与保健

  前面说了不少头发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免哪些常犯的错误呢?1. 给生活减压。自古我们的头发就有一个别称,叫做烦恼丝,就是说头发的病都跟烦恼有关。|奇-_-书^_^网|佛教认为人的身心被贪欲所困扰,就会产生烦恼。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xié”部,凡是从“页”部都是跟头有关。那么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着,生出烦恼。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所以我们要想做头发和头部的养护和保健,就首先要去除烦恼。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遇事不会向外攀比;那幺小人正相反,重身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烦恼。所以,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要做君子或淑女,就是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这样就会减少烦恼,修身养性。具体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烦恼,少得疾病。现代人太重科技,而轻文化,这就容易产生烦恼。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简单单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十分强大,疾病就无从入体,自己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浓密的亮发,何乐而不为呢!2. 做头部按摩。我们日常要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那么按摩就有按摩的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一定要先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捋,捋的时候手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3. 春天散发,睡觉散头卧。在春天的时候,我们不要约束头发,比如不去梳马尾辫,一定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让它的生发之机起来。再有,睡觉的时候要注意,要散头卧,就是把头发披散开来,不要把头发再梳紧,这也是对头发的一种很好的养护。4. 不湿卧。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注意的一点是湿卧,洗完头发或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就马上去睡觉。这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闷、两眼发花,乃至脱发、脸也发黑,甚至会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有时还会头上生白屑。一定不要湿着头发睡觉,这样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头风痛、眩闷眼花、发秃、生白屑等,甚至造成脸发黑、齿痛、耳聋等问题。所以,要特别注意湿卧的问题,洗完头以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再有,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那样会造成头发的干燥,最好让它自然晾干。

  第三篇 从头到脚话健康——养脑篇

  一、脑,奇恒之腑,髓之海人的脊髓属先天,而人的大脑属于后天。“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而且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脑具有精神、意识、思维功能。头脑是精明之府,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都归于脑。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五脏功能旺盛,精髓充盈,清阳升发,窍系通畅,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二、养脑的方式。以学习的方式养脑。中国文化思想认为,学习可以克服本能,解除烦恼。怎样学习呢?(1)学《诗》。指《诗经》。 学《诗》可以兴,培养人的想象力;学《诗》可以观,培养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先贤强调人一定要学习,不仅为了学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皇帝内经》的开篇中多提到春夏秋冬、东西南北,就是认为人身体的这个小宇宙和天地之大宇宙是相和的。如何看不清自己,你可以通过看天地万物,比如春天里小树发芽的过程,你就懂得人体的气机,在春天里是怎么一点点升起来的。这也是洞察里的培养过程;学《诗》可以群,培养人的沟通能力,学习与他人长久相处;学《诗》可以怨,指讽刺、有情致的抱怨,不是招人讨厌的抱怨。就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诗》可以言志,有利于志向的表达,了解心的动向。(2)学礼,即学会对自己的感官机能进行制约和调养。《史记》记载,礼由人生,人生有欲,制礼以养人欲。意思就是说,学礼是可以正确疏导人的欲念,如同五味养口、芳香养鼻、美景美文养目(而非美女养目)、音乐养神一样。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其中真正能作用于神的,只有音乐。古人究竟怎样用音乐来养神的呢?《史记》中特别记载,钟鼓、管罄、琴瑟、竽笙,养耳也。鼓,主生发。从古代传统文化中了解到,大战前一定要擂鼓出发,振奋士气;之后以鸣金收兵表示结束打仗。可以看出,金,主肃降。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小孩子的脾先天是比较弱的。脾弱就会造成脾湿重,小孩就会老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怎样治疗呢?就是用一个小小的拨浪鼓,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气机慢慢地生发起来。敲鼓也要注意时间,不要在晚上敲鼓,该睡觉的时候应该选用有肃降作用的音乐。

  三、眼系入于脑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是随眼系入于脑的,因此眼睛是脑力最外散的以一个部分。像现代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实际上这是最耗神的。

  四、与入脑的六条经脉密切先关1、督脉。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阴精入脑的途径,通过十四经经气的循环,将脏腑之精气向上转输于脑,以奉元神。脑为髓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等脑部病变。2、膀胱经主阳气。健忘症就是膀胱经大虚的症,阳气虚弱,便不能上于脑。3、肝经主血。从经脉的角度讲,肝经是脑部供血的经络。4、阴跷脉与阳跷脉入后脑,与人体的协调性有关。决定体态是否匀称,动作是否协调。5、胃经。我们吃的营养物质通过胃经上输到心、肺,同时也要上输于脑。胃经也是循目系入络脑的。

  五、头部的疾病。一、头痛。头上的疾病首推头痛。头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经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症下药。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经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头痛而重为太阴脾经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经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头顶痛为厥阴肝经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