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二嫁:法医小妾 夜宿榆树林

《二嫁:法医小妾》夜宿榆树林

作者:一溪明月 字数:1493 书籍:二嫁:法医小妾

  当天县里广播电台的通讯员就赶到农贸市场采访了王卫东,第二天广播里就播出了关于王卫东的宣传稿,题目是《不等不靠在广阔天地里勇敢搏击!》

  王卫东一下子成了农贸市场里面的名人。

  王卫东一下子成了全县几千名待业青年自主就业的典型。

  按说王卫东不属于蜂山县,虽然向阳化工厂这家国营企业在蜂山县境内,可是这家企业是部属企业,工厂厂长的行政级别比县长还要高很多。

  可是现在非常需要王卫东这样的典型,而且他也是在县城农贸市场里卖菜,所以就把他作为典型进行宣传。

  又过了几天王卫东又有了新的卖菜途径,那就是每天早晨给县委食堂送菜。

  因为这个原因,王卫东每天要从红卫村带一百公斤菜去县里,由于广播的宣传王卫东成了全县的名人,红卫大队的队长对王卫东很支持,当然这也只限于容许他收购全村一百多户各家自留地里的蔬菜。

  大队由于要保障向阳化工厂的副食供应,种的蔬菜是绝对不能卖给他的。

  中国人在国际各种自行车比赛中很难获奖,可是如果举行自行车载重比赛中国人一定会名列前茅。

  王卫东每天都用二八大杠加重自行车载着一百公斤蔬菜赶往县城,先让县委食堂的人把他们需要的蔬菜挑出来,剩下的他再拉到农贸市场里卖。

  风声过去了,孔令光终于又露头了。

  他这种人胆子最小,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就跑。

  现在曲国昌已经被判刑,通过其他渠道打听到公安局并没有在抓捕他,所以孔令光又在市场露头。

  “卫东!现在你成人物了!”孔令光笑着说道。

  “只要踏踏实实的流血流汗,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组织上就不会亏待你的!”王卫东回答的光明正大。

  孔令光蹲在王卫东身边看着他卖菜,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忍不住说道:“卫东,你知不知道,就是我跟别人说你在哈市有关系,你的叔爷是哈市的领导。”

  他的意思是就是因为他的原因王卫东才能像现在这样被表扬宣传成为全县知识青年的楷模。

  孔令光的意思是你王卫东有今天要领我孔令光的人情!

  王卫东不打算领孔令光的人情,他转头看着孔令光的脸,孔令光正对着他笑。

  白净微憨的圆脸上笑容很阳光,还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

  这样的人怎么是一个骗子,而且这样的人当骗子更有欺骗性更危险!

  由于每天早上先去县委机关食堂送菜,剩下的菜不多,王卫东几乎每天中午就能卖完菜骑车往回走。

  今天中午王卫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向阳化工厂后勤亲热的叫了半天叔叔大爷然后要了几个洋灰袋子。

  洋灰就是水泥,水泥袋子坚韧结实,王卫东准备用袋子纸做一个窗户帘子。

  又到供销社买了一瓶黑色钢笔水王卫东才回到家里。

  用手大致量了一下前后窗的长宽,王卫东把水泥袋子剪开然后用针把水泥袋子纸缝成两片。

  把两片水泥袋子纸在两个窗户上比了一下,王卫东很满意。

  他把墨水刷在袋子纸上的一面,刷了几遍,纸上一片漆黑。

  等墨水干后他又用雪白的稿纸糊在水泥袋子纸的另外一面。等稿纸干后,两个刚刚做好的窗户帘子一面漆黑一面雪白。

  做这样的窗帘是工厂里下达的指示,不仅是向阳工厂整个蜂山县家家户户都要这样做,虽然是夏天,每天晚上亮灯的时候必须关上窗户放下窗帘挡住灯光。

  蜂山县离边境很近......所以才要做这样的事情。不仅是这样,在黑省普遍施行边防证制度,所有成年人都要办边防证,没有边防证的要出示单位介绍信,乘坐公共汽车和坐火车随时可能检查。

  越是靠近边境检查越严格。

  王卫东把锤子钉子和木条放在窗台上,他又搬来板凳放在窗下,登上板凳王卫东把水泥袋子做的窗帘拎起来用木条压在窗户的上沿,他想空出一只手弯腰拿锤子和钉子,可是根本不能弯腰,因为另外一只手还要按住木条。

  正在想怎么办的时候,一个板凳又放在窗下,王海富也站到板凳上弯腰拿起锤子和钉子开始钉在木条上。

  “爸,现在才下午一点,你怎么不上班啊?”王卫东纳闷的问道。

  王海富脸上出现了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从今天开始我退休了,现在我是废人。”王海富答道。

  由于接班制度,成千上万像王海富这样才五十左右岁的人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工作不得不退休。他们都年富力强,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

  王海富现在想的就是怎么打发每天五脊六兽的空闲时间。

  很快钉完两个窗户,爷俩坐在板凳上休息。

  “听说你现在成了县里的典型?”王海富问道。

  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当初介绍人把你妈介绍给我,我们见了四五次面就决定结婚。那时候我们两个就商量好了,要晚几年要孩子,乘年轻多干几年革命工作,多为国家做贡献!”王海富抬起头缓缓的说道,他的眼睛里焕发出兴奋又有些感伤的光彩。

  “后来我被当做工厂的骨干派往大西南参加三线建设,每天没日没夜的苦干,我当时心里想的就是当劳模,要当全国劳模!可是能干的人太多了,和那些人比我算什么啊。”王海富叹息接着说道。

  这就是追求进步的王海富给两个儿子起名叫先进和卫东的原因。

  “虽然现在国家鼓励自谋出路,可是将来呢?政策变了怎么办?你应该还是找一份正经工作,这才是正路!”王海富劝道。

  说到这里王海富站起来对窗户内坐在炕上的黄桂英说道:“妈,我走了。”

  王海富缓缓的向院子外面走去,他本来笔直的腰可能由于退休的原因变的有些佝偻。

  劳动让人年轻,失去劳动权利的人就开始变老,至少在自己心里觉得老了,没有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