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二嫁:法医小妾 棋差一着

《二嫁:法医小妾》棋差一着

作者:一溪明月 字数:1532 书籍:二嫁:法医小妾

  陈家洛身子略偏,柳枝向她后心挥去。李沅芷一击不中,

  右脚在石墩上一点,“凤点头”让过挥来柳枝,斜刺抢上另一个

  石墩,使招“玉带围腰”,长剑绕身挥动,连绵不尽,正是柔云剑

  术的精要,跟着和身纵前,心想这一下非把你逼到左边石墩去

  不可。陈家洛竟然不退,待她扑到,身子突然拔高,半空转身,

  头下脚上,柳枝当头挥下。李沅芷举剑上撩,哪知柳枝顺着剑

  身弯了下来,在她脸上一拂,登时吃了一记,虽不甚痛,却热辣

  辣的十分难受,不暇思索,低头又窜上左边石墩,待得站定,见

  陈家洛也已落下,衣襟当风,柳枝轻摇,显得十分潇洒。

  李沅芷大怒,剑交左手,右手从囊中掏出一把芙蓉金针,

  连挥三挥,三批金针分上中下三路向他打去。陈家洛在石墩上

  无处可避,双腿外挺,身子临空平卧湖面,左臂平伸,手掌按于

  石墩之顶,三批金针从他臂上掠过,嗤嗤声响落入湖中。他左

  掌一使劲,人已跃起,身上居然没溅着一点湖水,李沅芷三招

  没将他逼离石墩,知道自己决非敌手,叫道:“后会有期,再见

  吧!”就要窜入小瀛洲亭中。

  陈家洛叫道:“你也接我一招。”语声甫毕,人已跃起,柳枝

  向她脸上拂来。李沅芷吃过苦头,举剑在面前挽个平花,想削

  断他的柳枝。哪知这柳枝待剑削到,已随着变势,裹住剑身,只

  感到一股大力要将她长剑夺去,同时对方左手也向自己胸部

  捺来,李沅芷又惊又羞,右手只得松开剑柄,左掌一挡,与他左

  掌相抵,借着他一捺之劲,跳上右边石墩。她长剑飞上天空,落

  下来时,陈家洛伸手接住。李沅芷羞骂:“还亏你是总舵主呢,

  使这般下流招数!”陈家洛一怔,说道:“胡说八道,哪里下流?”

  李沅芷一想,对方又不知自己是女子,使这一招出于无

  心,当下不打话,一提气便纵向小瀛洲亭子。陈家洛见她身子

  一动,已知其意,他身法更快,随着纵去。李沅芷跳到时,已见

  陈家洛站在身前,双手托住长剑,脸色温和,把剑递了过来。李

  沅芷鼓起了腮帮,接过了还剑入鞘,掉头便走。

  其时天已微明,陈家洛将襟上红花取下,放入袋中,缓步

  走向城东候潮门。到城边时,城门已开,守门的清兵向陈家洛

  凝视一下,突然双手交叉胸前,俯身致敬,原来他是红花会中

  人。陈家洛点点头,出了城门。那清兵道:“总舵主出城,可要

  一匹坐骑?”陈家洛道:“好吧!”那清兵欢天喜地的去了,不一

  刻牵了一匹马来,后面跟着两名小官,齐向陈家洛弯腰致敬。

  他们得有机会向总舵主效劳,都感甚是荣幸。

  陈家洛上马奔驰,八十多里快马两个多时辰也就到了,巳

  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戍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

  见景色依旧,自己幼时在上嬉游的城墙也毫无变动,青草沙

  石,似乎均是昔日所曾抚弄。他怕撞见熟人,掉过马头向北郊

  走了五六里路,找一家农家歇了,吃过中饭,放头便睡。折腾了

  一夜,此时睡得十分香甜。

  那农家夫妇见他是公子打扮,说的又是本乡土话,招呼得

  甚是殷勤,傍晚杀只鸡款待。陈家洛问起近年情形,那农人说:

  “皇上最近下旨免了海宁全县三年钱粮,那都是瞧着陈阁老的

  面子。”陈家洛心想父亲逝世多年,实是猜不透皇帝何以对他

  家近年忽然特加恩宠。吃过晚饭,拿三两银子谢了农家,纵马

  入城。

  先到南门,坐在海塘上望海,回忆儿时母亲多次携了他的

  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在回疆十年,每日所见尽

  是无垠黄沙,此刻重见海波,心胸爽朗,披襟当风,望着大海。

  儿时旧事,一一涌上心来。眼见天色渐黑,海中白色泡沫都变

  成模糊一片,将马匹系上海塘柳树,向城西北自己家里奔去。

  陈家洛到得家门,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园”,这时原

  匾已除,换上了一个新匾,写着“安澜园”三字,笔致圆柔,认得

  是乾隆御笔亲题。旧居之旁,又盖着一大片新屋,亭台楼阁,不

  计其数。心中一怔,跳进围墙。

  一进去便见到一座亭子,亭中有块大石碑。走进亭去,月

  光照在碑上,见碑文俱新,刻着六首五言律诗,题目是“御制驻

  陈氏安澜园即事杂咏”,碑文字迹也是乾隆所书,心想:“原来

  皇帝到我家来过了。”月光上读碑上御诗:

  “名园陈氏业,题额曰安澜。至止缘观海,居停暂解鞍;金

  堤筑筹固,沙渚涨希宽。总廑万民戚,非寻一己欢。”

  心想:“这皇帝口是心非,自己出来游山玩水,也就罢了,

  说甚么‘总廑万民戚,非寻一己欢。’”又读下去:

  “两世凤池边,高楼睿藻悬。渥恩赉耆硕,适性惬林泉。是

  日亭台景,秋游角征弦;观澜还返驾,供帐漫求妍。”

  他知第二句是指楼中所悬雍正皇帝御书“林泉耆硕”匾

  额。见下面四首诗都是称赏园中风物,对陈家功名勋业颇有美

  言。诗虽不佳,但对自己家里很是客气,自也不免高兴。

  由西折入长廊,经“沧波浴景之轩”而至环碧堂,见堂中悬

  了一块新匾,写着“爱日堂”三字,也是乾隆所书,寻思:“‘爱

  日’二字是指儿子孝父母,出于‘法言’:‘事父母自知不足者,

  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那是感叹奉

  事父母的日子不能长久,多一天和父母相聚,便好一天,因此

  对每一日都感眷恋。这两个字由我来写,才合道理,怎么皇帝

  亲笔写在这里?这个皇帝,学问未免欠通。”

  出得堂来,经赤栏曲桥,天香坞,北转至十二楼边,过群芳

  阁,竹深荷净轩,过桥竹荫深处,便是母亲的旧居筠香馆。只见

  馆前也换上了新匾,写着“春晖堂”三字,也是乾隆御笔,心中

  一酸,坐在山石之上,心想:“孟郊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

  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

  一首诗,真是为我写照了。”望着这三个字,想起母亲的慈爱,

  又不禁掉下泪来。

  突然之间,全身一震,跳了起来,心道:“‘春晖’二字,是儿

  子感念母恩的典故,除此之外,更无他义。皇帝写这匾挂在我

  姆妈楼上,是何用意?他再不通,也不会如此胡来。难道他料

  我必定归来省墓,特意写了这些匾额来笼络我么?”

  沉吟良久,难解其意,当下轻轻上楼,闪在楼台边一张,见

  房内无人,房内布置宛若母亲生时,红木家具、雕花大床、描金

  衣箱,仍是放在他看了十多年的地方。桌上明晃晃的点着一枝

  红烛。忽然隔房脚步声响,一人走进房来。

  他缩身躲在一隅,见进来的是个老妈妈。他一见背影,忍

  不住就要呼叫出声,原来那是他母亲的赠嫁丫环瑞芳。陈家洛

  从小由她抚育带领,直到十五岁,是下人中最亲近之人。

  瑞芳进房后,拿了抹布,把各件家具慢慢的逐一抹得干干

  净净,坐在椅上发了一阵呆,在床上枕头底下摸出一顶小孩帽

  子,不住抚摸叹气。那是一顶大红缎子的绣花帽,帽上钉着一

  块绿玉,绿玉四周是八颗大珠,正是陈家洛儿时所戴。他再也

  忍耐不住,一个箭步纵进房去,抱住了她。

  瑞芳大吃一惊,张嘴想叫,陈家洛伸手按住她嘴,低声道:

  “别嚷,是我。”瑞芳望着他脸,吓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陈家洛十

  五岁离家,十年之后,相貌神情均已大变,而五十多岁的老婆

  婆,十年间却无多大改变。

  陈家洛道:“瑞姑,我是三官呀,你不认得了吗?”瑞芳兀自

  迷迷惘惘,道:“你……你是三官,你回……回来啦?陈家洛微

  笑点头。瑞芳神智渐定,依稀在他脸上看到了三官那淘气孩子

  的容貌,突伸双臂抱住了他,放声哭了出来。

  陈家洛连忙摇手,道:“别让人知道我回来了,快别哭。”瑞

  芳道:“不碍事,他们都到新园子里去啦,这里没人。”陈家洛

  道:“那新园子是怎么回事?”瑞芳道:“今年上半年才造的,不

  知用了几十万两银子哪,也不知道有甚么用。”

  陈家洛知她这些事情不大明白,问道:“姆妈怎么去世的?

  她生了甚么病?”瑞芳掏出手帕来擦眼泪,说道:“小姐那天不

  知道为甚么,很不开心,一连三天没好好吃饭,就得了病。拖了

  十多天就过去啦。”说到这里,轻轻啜泣。原来江南世家小姐出

  嫁,例有几名丫环陪嫁,小姐虽然做了太太婆婆,陪嫁丫头到

  老仍是叫她小姐。她又泣道:“小姐过去的时候老惦记你,说:

  ‘三官呢?他还没来吗?我要三官来呀!’这样叫了两天才死。”

  陈家洛呜咽道:“我真是不孝,姆妈临死时要见我一面也

  见不着。”又问:“姆妈的坟在哪里?”瑞芳道:“在新造的海神庙

  后面。”陈家洛问:“海神庙?”瑞芳道:“是啊,那也是今年春天

  刚造的。庙大极啦,在海塘边上。”陈家洛道:“瑞姑,我去看看

  再说。”瑞芳忙道:“不,不能……”他已从窗中飞身出去。

  从家里到海塘是他最熟悉的道路,片刻间即已奔到。只见

  西首高楼临空,是几座儿时所未见之屋宇,想必是海神庙了,

  于是径向庙门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