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拿破仑的东方元帅 第九章 393 归程 (六)

《拿破仑的东方元帅》第九章 393 归程 (六)

作者:急速战隼 字数:1803 书籍:拿破仑的东方元帅

  第二日一大早,林远枫和林远松,就背着竹篓去了后山。

  两人前几天就去过一回,看到许多野柿子已经黄了,这会儿过去采摘正正好。

  从家里去山上,大概一个多时辰就能走个来回,一天下来,走个三、四趟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两人下山时,还特地割了野草盖在上头,免得被人瞧到背篓里的野柿子。

  而林大柱兄弟三人,则架着长木梯,把后院柿子树上已经黄了的果子采摘了下来。

  柿子树的枝杆特别松脆,摘柿子时,人可不能爬到树上去,所以每次摘柿子,都特别的费劲。

  不过这回可不一样,因为现下树上的柿子还是硬邦邦的,且做柿饼的果子本就不用担心会伤了外皮,所以,没多会儿,兄弟三人就摘了不少的柿子下来。

  老林头和吴氏找出晒席,这是家里晒稻谷用的,这会儿拿它们晒柿饼刚刚好。

  先用笤帚扫去上头的灰,再用热水一遍遍擦了,都是吃进嘴的东西,可得弄得干净些,不然到时准跑了生意。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林大柱兄弟几个,还有林远枫和林远松,都在忙着做柿饼的事。

  家里几个小的也时不时会加入进去,这不,就连四岁的春燕和春草,也常帮着给柿饼翻个呢。

  周氏刘氏,还有冯氏跟春梅,她们四人依旧忙着手里的绣活,这段时间,带翻盖的笔袋和扇套卖的不错。

  上次林三柱送货过去时,高掌柜特地叮嘱多做一些,周氏几人当然乐意,都是差不多的绣活,可比起荷包帕子,扇套和笔袋的价格可要多出好几文呢。

  这段时日,老林头和吴氏包下了做饭的事,老夫妻俩一个烧火,一个煮饭烧菜,两人有说有笑,仿佛回到了刚分家的那会儿。

  如今整个家里,最没参与感的怕就是林远秋了。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这里念书可不比现代,每个星期能休息上两天,这边除了每半个月放一天的旬假,别的长一些的假期,除了农忙假,怕就是年假了。

  其余时候,林远秋每日都得早早起床去族学晨读,晨读结束,给半个时辰的早饭时间,然后再回班舍继续上课,再之后半个时辰的中饭时间,而后差不多到了酉时才能下学了,每日就跟个小陀螺似的。

  林远秋觉得,在古代,小孩子念书还挺不容易的,就拿自己来说,六岁的年纪,这在现代还是幼儿园的年龄,到了这里就是正正式式的读书人了,听王师母说,那些大户人家的男孩子,大多四岁就开始启蒙,自此想睡个懒觉都难。

  想想都可怕。

  最让林远秋佩服的还是王夫子,居然一人可以同时教好几门课业,除了先前的蒙养教学和明字,以及如今的四书,现下又增加了算学,真是样样都拿手。

  且有一日林远秋去找王夫子时,居然还看到他抱了一把九弦琴出来,想来正准备抚上一抚呢。

  当时看到林远秋诧异的目光,王师母笑道,“这有啥,除了抚九弦琴,你家夫子还会骑射呢。”

  说这话时,林远秋看到,王师母看向王夫子的眼光里,满满的都是崇拜。

  ......

  农忙假过后,族学又多出了九名新生,都是十岁上下的年纪。

  原先十五人,加上如今的九人,二十四名学生同坐在一个班舍里,顿时拥挤了不少。

  新来的学生才开始蒙学,课业进程自然与林远秋他们不同。

  王夫子把娃儿们分开两批授学,先是林远秋他们的四书,等讲学小半个时辰之后,接下来就轮换到了九名新生,由王夫子领着跟读三字经。

  而林远秋他们十五人,则开始习字。

  离着族学不远,有好几棵大樟树种着,这会儿樟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给此刻念着书的孩童们,打着拍子。

  林远秋从书袋里拿了毛边纸出来,这是他特地让爹帮他买来练字的,比起宣纸,毛边纸要便宜许多。

  此外,毛边纸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涩行效果好,且纸质温润写起来也顺手,不会洇墨,这也是林远秋前世练习书法时的首选用纸,特别是写篆书,老辣的笔法,再配上质朴的纸张,拙味就出来了。

  打开毛边纸,铺在课桌上,而后再拿出小陶碗和装墨汁的瓷瓶,虽已有了砚台,可林远秋还是喜欢带着磨好的墨汁,省得又是砚台又是墨条,还有水,装在书袋里实在不方便。

  如今磨墨的事,都是林远秋亲力亲为,每晚睡觉之前,他会先磨上两砚台的墨汁,等倒进瓷瓶装好后,才上炕睡觉。

  倒出一小半的墨汁在陶碗里后,林远秋拿出毛笔,沾墨调锋,而后运笔于纸上。

  许是年纪还小,使出的笔力还不够,在王夫子眼里觉得林远秋写的不错的字,在林远秋自己看来,还有些稚嫩,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王夫子说好,那是对一个六岁孩童而言,而林远秋,心理年纪已过而立,再对比前世自己的书法,自然有些看不上眼了。

  只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些东西必须得经过时间的积淀,唯一可能的捷径,怕只有多写多练多花时间了。

  而现下,林远秋觉得,自己能将字写得工整清楚,就是好的。

  如今他们已学到了《论语》的颜渊篇,说起来进程也算蛮快的了。

  林远秋也算摸到了王夫子的教学步骤,应该是先带着大家把四书全部简略的浏览一遍,而后再一篇篇深入讲解。

  林远秋特地准备了一本课堂笔记,为的就是记下文章中词句的释义。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课堂笔记之后,自己在家研读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等抽了空,林远秋准备好好理一理前世好的学习方法,都说好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完全可以把好的方法用到学习中来。

  翻到论语颜渊篇,仔细把文章看过一遍后,林远秋就蘸墨提笔,一字一句写了起来。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书写时,林远秋特意没再去看书,他想试着能不能把整篇文章默写下来。

  只可惜有些繁体字自己还是缺少了熟悉,没等一张毛边纸写完,林远秋就被“宾”字给卡住了。

  前世他写书法时,虽用的也是繁体,可这个“宾”字在诗词中的出现率实在太低,所以这会儿有些记不起来,

  林远秋仔细回想了一遍,他记得“宾”字的中间位置好像是个“少”来着,对,应该就是少了一点的“少”字,然后少字的下面,是个繁体的“贝”字。

  按着记忆,林远秋终于把字给写了出来,而后照着书本对了一遍,嗯,自己没有写错。

  ......

  到了十月,柿子熟了,小高山的村民又开始日日忙于摘柿子,卖柿子。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隔三差五挑着柿子去镇上贩卖。

  之所以会隔三差五的去,实在是因为家里的新鲜柿子本就不多,若是天天都去的话,不出三天,肯定就全卖光光了。

  这不,两兄弟还一改先前不搭牛车的习惯,特地等着人最多的时候,大模大样的挑着柿子出了门,而后把柿子筐往牛车上一放。

  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有个他们家今年也卖过柿子的印象。

  这么做也是实在没办法,不然全村人都会纳闷,今年你们家怎么一个柿子都不卖啦?

  还有,你们家的柿子呢?

  所以,没法子,该造的假象必须得造。

  这不,后院的那几棵柿子树,在摘柿子做柿饼时,老林头特地让留下树顶的那些柿子,这样远远望过来,他家的柿子树看着才不会光秃秃的,引起旁人的注意。

  今年后山的野柿子,除了长在树顶实在太高的那些,其他的基本都被林远枫和林远松摘回了家。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会儿,老林头家的柿饼用“饼满为患”来形容都不为过。

  这几日,除了周氏妯娌三人依旧做着绣活,如今家里其他人,都在忙着翻晒柿饼呢。

  之所以要这么做,还是担心柿饼存的时间太久,怕长出绿毛来,好在这样的情况是有,不过没发现几个。

  对于怎么卖柿子,家里已经商量好了,是老林头拿的主意,决定还是直接拿到县城去卖。

  这样做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在县城基本不会碰到熟人,再则,自家这么多柿饼,镇上的点心铺子肯定吃不下。

  直接把柿饼卖给点心铺子,是林三柱拿的主意,用他的话说,那就是这种吃食,也只能在点心铺子才卖得出它的身价,不然布袋口打开,人往西市一蹲,怎么看怎么埋汰。

  到时就是再好吃的东西,也卖不出价格来。

  大家一听,觉得实在有理,于是卖柿子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十月二十八这日,天才破晓,就见有一辆马车驶进了村,而后直接在村西头的老林头家停了下来。

  很快,从马车厢里跳下一个人来,正是林三柱,为了雇马车,昨晚他特地歇在了镇上。

  而听到马蹄声的林大柱,很快打开了院门,紧接着,一个个装的满满的布袋被林二柱、林远枫、林远松,还有老林头,给搬了出来,林三柱也跑去帮忙。

  一刻钟后,马车掉头出了村,车厢里除了装着的十几袋柿饼,还有林大柱林二柱,以及林三柱,头一趟去县城卖柿饼,兄弟三人决定一起去,这样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马车路过村口时,林冬的牛车还没出发,车上正坐着几位准备去镇上的村人。

  看到马车过来,众人都有些好奇,刚刚看到马车进村时,他们就想看看是谁来着,可惜马车跑的太快,他们啥都没瞧见。

  这会儿,车上装着好几百斤的柿饼,加之村路有些坑洼,马车的速度自然慢下不少。

  一阵晨风吹过,掀开了车窗上的帘幔,林大柱的脸一晃而过,等村人们都反应过来后,马车已经出了村路,到了平坦的官道上了。

  车夫一扬马鞭,马车嗒嗒嗒的跑了起来,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牛车上,秦氏与有荣焉,笑道,“早与你们说过,大柱结了镇上的亲家,你们偏还不信,看吧看吧,人家镇上的亲家,一大早就上门来接大柱去镇上做客喽。”

  ......!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