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生的忠告 第16章

《一生的忠告》第16章

作者:查斯特菲尔德 字数:3033 书籍:一生的忠告

  原来他在此之前冒过一个更大的险,这样的险境与之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这次冒险使他领悟到:一项计划失败或许会损伤财力,但不至于令自己一无所有。

  我必须承认在我一生中,有些时候也的确会冒出逃避的念头,觉得自己已有了个稳定的工作,只要考虑自己分内的事就实在很不错了。但不管如何,似乎每当境遇很不明白时,前头总还有一点光亮可寻,于是我又继续干下去。

  我有一个朋友有个点子,要把一些老字号的旧产品加以更新。有几家大公司愿意把某些不是销售得很好的产品卖给他们,他们把它们买下,重新包装,小心保留原来的商标在明显的位置,搭配耀眼的广告,以及货品目录——开始进军市场。他们新鲜的点子激发多家公司买主的兴趣,在不好卖可以退货的承诺下,订户与他们签下不少的订单,这使他们开张大吉。于是他们想,这回该稳赚了吧。他们再一次与他们往来的银行职员握手,保证一旦他们开新车、住豪宅时,决不会忘了他。

  看着一货柜的产品运向自己的客户,那种感觉真是愉快。不过,看着同一货柜又回到原来的起运点,可也真是不好受。特别是当银行经理也在一旁目睹这般惨状的时候,那更是加倍的难过。不过结果就是这么回事。

  这些冒险的经验让他学到了诸多宝贵的教训。第一、在生意场上,失败的人永远比成功的人多。所以究竟该如何试验新的冒险计划,而且一旦失败还能维持不坠?

  那些喜欢拿自己的时间、金钱、事业来冒险犯难的人很快就会学到,深思熟虑的冒险与鲁莽行事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别,不然他们就注定要失败连连了。

  一个原则就是该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持你的计划。

  然后你还要有足够的钱做后盾,以防万一计划失败,你不至于周转不灵。换句话说,只做你输得起的投资。

  我还注意到许多做得有声有色的人,他们还奉行第二条金律——分散投资于不同型态、不同的产业、不同规模的公司。保守吗?没错。但这是避免破产的最好办法。

  常常有人会在他们觉得是很好的投资上太过贪心,因而把太多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超过了他们能承受失败的程度。有时候他们压对了宝,但多数的结局是看着自己心血投资的价值一路下滑,一颗心也往下掉,五脏六腑都绞在一块儿了。

  在经商上还有一项颠扑不破的事实:不管一个新产品或服务的想法有多棒,做起来决没有一帆风顺的。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的第一个扩厂计划是经过仔细盘算的,在作计划之前的五年,工厂每年业务增加。于是他贷了一大笔钱,搬到一个全新的厂房,里头安装了全新的机器设备,就等着帐上的盈余节节攀升。

  谁知一年之内,他的五个主要客户中的三个——差不多占其业务量的50%——却不见了,虽然错并不在他。其中两个被别家公司买走了,过去他们做的东西人家转而自行生产。另一家把生产移回美国的母厂。最糟糕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碰到了通货膨胀,他们的经济、产业还有他的公司,都遭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虽幸免于难,不过差一点就遭灭顶之灾全身而

  退。

  瞧他这么一长串的败绩,他是如何还能存留下来的?这么说吧,每次失败,他都作了承受失败的准备,并让自己永远有新的策略来亡羊补牢。

  首先最重要的是在你打算进入的那一行中吸取经验。没有经验,你两三下就会被打出界外了。你切不可随便开始一个你不熟悉的新事业,除非有很老练的人在你手下。而即使是这样,要把一个事业做起来仍很不容易,这也可以推断新手要成功的机会有多小了。

  我还记得一个机灵的年轻人,想要自己开一家汽车经纪公司。他知道本身缺乏经验,所以他在一个汽车大经销商那儿找了一份工作。他不仅不用花自己的钱学经验,所犯的错误还可由雇主来承担。他很快就摸熟了这一行的窍门,不必像自学自通的人,得摸索个老半天还无法出师。三年后这个年轻人离开了那家公司,口袋里装满了抵押借据与贷款,开始他自己小小的中古车买卖事业。

  两年之内,他就成为一家很大的汽车制造商的指定代理,从此一路风发。

  他曾经告诉我,他的第一个工作不仅提供学习经验的机会,也让他确信早年所梦想的事业真的适合他自己。这一点是许多人没能事先发觉,以至于待在一个他们其实并不喜欢的事业上,痛苦多年又白浪费了好多钱。

  能冒险尝试与不被失败击倒的最重要条件是:坚持到底。如果你是那种轻言放弃的人,要小心。新事业很少能一帆风顺的,你需要有很大的“打死不从”的精神,来度过工作上那段手气不顺的日子。

  虽然再也没有一个工作比自己当老板更好的,但要坐在这个位子上,你却必须要能时时承受风险。这就好像把船开进没有航道的水域,你要全力以赴,告诉自己这次不成,还要再来一次。要能在商场上的大风大浪中活下去的人,都必得通过这一关;而且大部分的人还不只经历过一次。这就叫做经验,经验是没有人能传授给你的;不管创业维艰的日子有多长,你只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你要有从头再来的决心。不然,冒险日久遂变了质,是世上最痛苦的事。

  我母亲只知道自己应该可以过好一点的日子,但她并不确定该如何达成,只不过她有勇气去尝试。她存了两千元以备失败之需。我父亲常称赞她的勇气,“比我还有种!”他这么说。

  人生每个层面多少都带着一点冒险:健康、人际关系、生意、谋职等都是。冒险并不是做了什么天大的抉择,而是咬紧牙关,不管多么困难,一心要有赢的决心。生活的趣味也缘自于此。天啊,如果没有冒险,我可能就是那个在无望的农场上讨生活的第三代农民,更糟糕的话,我的孩子可能成为农民的第四代了。

  第28封信

  尽说毫无根据的话,无法结出美好的果实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的体验而熟悉世故的人,

  和单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却不谙人情世故者,

  不但有根本上的差异,而且比后者更优秀。

  我今天好疲倦,已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起因是,一位和我有亲戚关系、学识丰富的高尚绅士来访。我们一起进餐,一起共度夜晚。这本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夜晚的,那么,我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疲倦,并且筋疲力尽?或许你会为此而纳闷。不过,我确实觉得很惨。

  这是个不懂礼貌、也不懂说话方法的人,是一个所谓的“傻瓜学者”。通常,我们都把家常话形容为“毫无根据、没有意义的话”,然而,这个人的话,却让你还要倒胃口,他的话全部都是引经据典的,真是令人厌烦。如果是无关紧要的家常话,尽管是无凭无据的闲聊,但它们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可他的这些话讲出来竞毫无味道!大概因为他长时问关在研究室里,所以养成了凡事都要仔细思考,且相当坚持己见的习惯。他对每一件事都很固执,只要我一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他会立刻怒目而视,相当愤慨。的确,他的说法都很有道理,不过,遗憾的是缺乏现实性。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那是因为他一直埋头苦读,却不和人交往所致。他对于学问了解得十分透彻,但是对于如何与人交往,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甚至当他在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时,那种不可言状的痛苦也让你吃不消。他有时会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即使想到了,也会突然中断。而且,他的谈吐很俗气,动作也很粗鲁。

  出于礼貌,我只得深深陷入沉思。

  在选择谈话对象时,我宁愿和好几个稍微懂得世事、善于闲聊的人交谈。

  以我的处世经验,在选择谈话对象时,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那些学识丰富却不谙世故者是很麻烦的

  那些不谙世故者的谈话逻辑,简直让你吃不消。比如,当他在大发“关于世界是怎样的”议论时,假如你插嘴道:“这个世界不是那样的!”话,这场对话就注定将无法结束了。如果再进一步假设,对手是一位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他便更会想尽办法与你辩驳,甚至于那些细枝末节,他也不会放过,通过非常学究式的研究、分析,形成自己的说法,总之,在这些场合,只要有人与他辩论,他是绝对不会轻易罢手的。因为这种人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因而以他自己的胜利而告终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你同这样的人争论也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对你的人生也绝无长进,因为他们并不屑于去实际观察人,也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并不切切实实地去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这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习惯与嗜好。总之,他们对于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竞全然无知。

  因此,他即使在研究室里有了“人喜欢被称赞”的“发现”,但由于他没有如何去称赞人的实践,他也有可能会胡乱地恭维一番。其效果会如何?这不难想像吧!

  赞美的话会因场合不对,没有说中要点,或时机不对……而收到相反的效果。与其那样,还不如什么都不说为好。试想想,那种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人现在是什么情况,在说什么,都不曾注意,也不想去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