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唐德云社 第43章

《盛唐德云社》第43章

作者:树上胖猴 字数:2929 书籍:盛唐德云社

  “哇,”可就在她们接过水粉的一瞬间,玉娘的身子突然一颤,伸手捂着嘴巴向门外跑去。

  哇,哇,哇,倚在门口,玉娘吐了好几下,也没有吐出什么来,只是觉得肚子离一阵反胃而已。

  难道我生病了吗?就在她紧皱眉头之际,从屋内走出的柳银环呵呵一笑,指着她的肚子说道:“妹妹,恭喜你啦,你要做妈妈啦。”

  “真的,”自己跟了相公八九个月了,一直都想给他生个儿子,因为没有子嗣的事情,玉娘还曾经去娘娘庙叩拜过,现在听柳小姐说她怀孕了,顿时惊喜的说道。

  “没错,你的确是身怀有孕啦,哎,玉娘妹妹,你和柳家妹妹都很幸运,可惜我……”王茂生的夫人用手一指柳银环微微隆起的肚子,又指了指自己平平的小腹叹息的说道。

  暂时安顿下来后,王茂生告别众人去附近村镇送豆腐,李云则跟着薛仁贵向山上的竹林而来。

  “李兄弟,你做这几样东西有什么用意吗?”薛仁贵射了几只野鸡后,回来见李云砍了一颗毛竹,忙活了半个时辰,只做了用绳子穿起来的几片竹板,和一块四指宽的小木头,就费解的问道。

  “哦,大哥,你说这个吗?这是我以后吃饭的家伙,他叫醒木,”说话间,李云把左手的木头在薛仁贵眼前一晃。

  待他好奇的接过去后,又把做好的竹板拿在手中道:“大哥,这个嘛,它叫竹板,是我以后最常用的伴奏乐器,要不我先给你唱一段。”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若问老僧的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五百年轻清一澄,一共四千五百冬。老僧倒有八个徒弟,八个徒弟,都有法名。大徒弟名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三徒弟名叫僧三点,四徒弟名叫点三僧……”,看到薛仁贵拿着小木头“费解”的眼神后,李云便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的竹板打了起来,给他唱了一段高难度的绕口令“玲珑塔。”

  咦,原来这个李兄弟还有这种能耐,当李云唱到精彩处时,他好几次都忍不住想要给他鼓掌,但又怕打搅了他,就这样,在竹林中,李云卖力的唱,薛仁贵则在仔细聆听。

  “……霎时间,只刮得,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鹰飞,僧走,经翻,灯灭,钉掉,弓崩,这么一段绕口令。”啪,一甩竹板,唱完后的李云一笑,看着面前的薛仁贵。

  “好,唱得好,李兄弟,大哥真的佩服你的嘴皮子,改天有空的话你一定要教教我,”薛仁贵一边鼓掌,一边很感兴趣的说道。

  “是,大哥你要是想学的话,我一定会教你的,但大哥你也要教我练武,”李云一笑说道,虽然从心里来说不想吃苦练武,但他却怕因为自己的出现,再把薛仁贵给“带沟里”去了,所以才要求薛仁贵也要教他练武。

  “没问题,只要你想学,我一定会毫无保留的,”薛仁贵一笑,随即两兄弟拿着竹板,提着山鸡向家中走来。

  薛仁贵家住的寒窑就在王茂生家不远处,两人刚回到家里,李云就发现玉娘和往日有些不同了,粉面羞红,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

  “李兄弟,恭喜你,你要做爹了,”就在他纳闷之际,被嫂子柳银环一语道破了天机。

  “真的吗玉娘,你真的怀上了,谢天谢地,我李家终于有后了,”李云一激动就要上前抱她,吓得玉娘慌忙躲开啦。

  自从李云和玉娘在丁山安顿下来,一切都相安无事,知道娘子怀孕后,李云更是确定了要在这里长期住下去的打算。

  他们来时带的米粮,足够三家六人四五个月食用了,所以不用为生活犯愁的兄弟二人,每天除了在竹林中相互“传艺”外,就是回家陪妻子“胎教,”当然了,这是在李云的理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两个幼小生命的“读物”无外乎是四书五经这类的,不过李云也偶尔会给他们唱些代入感比较强的流行歌曲,真不知道在这种胎教下生出的薛丁山会是什么样子的。

  日子越是平淡,便过的越快,一晃,李云和玉娘在丁山住了一月有余,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初,此时柳银环的肚子已经慢慢显形了,不过李云判断她应该不会超过五个月,想见到丁山侄儿的话,恐怕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这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隆冬时节难得有这样暖和的冬日。

  “大哥,你是不是想去县城把猎物卖掉,小弟陪你去吧,如果可以的话,我打算每天去龙门县说书赚些银两,咱们兄弟正好一路通行,你看可好。”

  在家消停了一段时间后,李云发现大哥薛仁贵这几天有些心烦意乱,今天早上见他扛着一只小型的麋鹿回来后,便心念一动提议道,反正龙门县离此不过几里的路程,如果能够赚些银两的话,每日从家里来回也不成问题。

  “好,我正有这个打算,”薛仁贵一笑,吃吧早饭后,两兄弟迈步向龙门县而来。

  第四十一章 开书场

  李云每日清晨都跟薛仁贵在竹林中一边练武,一边教他相声的基本功了,一个月过去后,他也觉得自己的身体强壮了不少,去龙门县的这点路程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也就没有再骑被王茂生改成“拉磨驴”的那匹战马。

  日上三竿,龙门县的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各色人等,鱼龙混杂在喧嚣的人群中,李云和薛仁贵来到龙门县后,便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向一家酒楼的后厨而来,他们要先把猎物处理掉再说。

  “老板,你也太抠门了,这可是极其稀有的北方麋鹿,它的肉鲜美赛过咱们当地盛产的鲤鱼,劲道更是没的说,还是纯天然的滋补营养品,而且它的鹿茸还是难得的药材,你只给五两银子,大哥我们走吧,去另外一家最少也能卖二十两。”

  “等等,等等,这位兄台,冲你这么能说,我多加五两银子,十两,你们兄弟要是同意的话,我就收下它,要是不愿意就请离开吧。”

  李云见老板想要压价,他眼中可不揉沙子,冲大哥一眨眼,薛仁贵便心领神会的答应一声扛起麋鹿就要离开,老板见他们要走,没办法只好追上来又加了五两银子。

  呵呵一笑,兄弟二人收起银两,在路边吃了顿早餐后,便向当地一家比较有名的茶馆而来。

  在来龙门县的路上,李云就想好了,现在已经是冬天,即使要说书的话,也不能露天表演了,在寒冷的大街上自己受不了还不说,根本就不会有听众的。

  现在最好是在茶馆里表演,既能够为老板多吸引些茶客,又能够赚些银两,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大哥后,薛仁贵欣然的同意。

  浮生茶馆的老板叫于浮生,今年四十多岁,十分的精明能干,在李云提出要在他的茶楼里开书场后,于浮生稍微思索了一会儿,便爽快的应允下来。

  经过和他讨价还价,李云跟浮生茶馆达成协议,今天不算,让大家白听一天书,当作是义务宣传了。

  从第二天开始,将按李云的建议,浮生茶馆投入人力物力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就是到街上发传单,在门外张贴海报。),具体的盈余分红将依照当天的“上座率”(也就是有多少人来喝茶)来分配。

  具体说,李云如若真能够让浮生茶馆,每天都高朋满座爆满的话,不算“粉丝”们给他的“小费”,每日从“营业额”中分给他五分之一做报酬,大概每日都会有好几两银子。

  当然了,这些从设想到成为书面文字,都是李云一手操办的,旁边的于浮生和薛仁贵听着都新鲜,他们更不可能想到了,不过这种利益关系不难理解,经过李云解释后,精明的于浮生欣然同意,合约便立即生效。

  跟于浮生签完“合同”后,已经接近中午十分,正是人们喝茶吃点心的高峰时期,趁热打铁,于浮生按李云的要求,将茶馆大厅简单的布置了一下,在正当中最显眼的地方给他腾出一张桌子。

  啪,李云准备停当后,将面前的醒木一拍,大厅内喝茶的众人听到响动,便立刻静下来瞩目向这里观望。

  冲旁边柜台处向自己挤眉弄眼的薛仁贵,和于浮生点了点头后,李云一笑,先念了一首定场诗:“天上冷飕飕,地上滚绣球;有馅的包子,没馅的窝头;”

  “好,好诗!”还真有捧臭脚的,在李云刚念完后,便有一人大声的叫好,被他一带头鼓掌叫好,大厅内立刻有人开始跟着附和道,接着便掌声雷动。

  李云见于浮生在笑着冲他眨眼,心中就明白了,看来自己安排的“托”还真有效,至少先来了个满堂彩,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掌声停下后,李云先弯腰给大家鞠了个躬,然后一笑说道:“小生初来咋到,先送上一首定场诗给大伙品评品评,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你究竟是何许人也,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无缘无故的要当众念诗。”

  李云对这门艺术已经轻车熟路了,所以他先用话套住他们,把大家听书的兴趣慢慢勾起来,等在这里混个脸熟后,以后不论说长篇大书也好,还是说短篇单口相声都会事半功倍的。

  果然,他话音刚落,对面便有一个穿稠裹缎的中年人,饶有兴趣的开口问道:“朋友,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你究竟要干什么不妨说给我们听听。”

  “各位父老乡亲,小可李云的确不是本地人士,我是从老家山东逃荒到你们山西绛州的,小可自幼身子单薄,肩不能担的,为了养家活口,只有把我的老本行拾起来,承蒙于大掌柜的抬爱,从今天开始我将在此给大家说书唱曲,还望各位乡亲多多捧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