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第13章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第13章

作者:刘兴旺 字数:2939 书籍: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对于最近的目标积极付出努力行进,因为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他达到这个小目标的时候,觉得有了进步,便感到很高兴,然后休息一会,又鼓起劲来,树起第二个目标,向着那里前进。如此循环下去,他就可以不断进步。这种设定目标的过程就是计划。

  你应该知道,有的时候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按照计划进行。但是,计划是提供你做事架构的优先顺序,让你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你需要做的事情。

  在一生当中,你没有办法做每一件事情,但是你必须去做对你最重要的事情,计划就是一个排列优先顺序的办法。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远景,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这就是必须要有目标和计划的原因。

  每一个努力成才的人,无疑都会有一个选择、确定目标的问题。正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那样,人生须臾不能离开目标的引导。有了目标,人们才会下定决心攻占事业高地;有了目标,深藏在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用武之地”。若没有目标,你就无法采取真正的实际行动,自然与成汪中求在他的《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中说到:“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远景,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因此,在人生和工作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严格地执行已定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

  多一盎司定律

  ---------------

  ——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

  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

  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

  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

  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100%,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一盎司定律”。

  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为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奇*书*网^_^整*理*提*供)海尔对外观、噪音等的要求特别严格。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是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海尔的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分贝,海尔的内控标准为50分贝,加强了自身的“修炼”。

  其实,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尤其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表面看来,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是如此简单,但真正做到者却为何寥寥无几?能做到“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的前提是能想到,因为想得到才会主动去做,并且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就会取得非凡成绩,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点”又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

  自发的精神。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在工作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增加的那“一点”。大到对工作、公司

  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点”,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的回报。

  “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运用这一原则,在工作中你将受益匪浅。

  ---------------

  用创新思维激活你自己

  ---------------

  ——如何保持思考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年轻人的未来是“死”是“活”,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新、创造仍是陌生而神秘的,似乎它只是少数天才的专利。熊彼得先生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曾经责怪爱因斯坦创造了

  天才的物理学理论,但没有给后人留下他如何思考问题的方法,因而后人很难向他学习。其实,创造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各不相同。

  特别是在今日的世界,创造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在实验室里的工作,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已经是人人都可以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人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都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无论是产品创新的李彦宏、技术创新的邓中翰,还是模式创新的江南春、营销创新的黄光裕,如今最有“人气”的企业家都锁定了两个字——创新,他们所介绍的经验和发表的感慨也都浓缩成了两个字——创新。

  在他们大不相同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是创新之路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其实,创新并不是大企业家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新。

  在一个世界级的牙膏公司里,总裁目光炯炯地盯着会议桌边所有的业务主管。

  为了使目前已近饱和的牙膏销售量能够再加速成长,总裁不惜重金悬赏,只要能提出足以令销售量增长的具体方案,该名业务主管便可获得高达10万美元的奖金。

  所有业务主管无不绞尽脑汁,在会议桌上提出各式各样的点子,诸如加强广告、更改包装、铺设更多销售据点,甚至于攻击对手等等,几乎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而这些陆续提出来的方案,显然不为总裁所欣赏和采纳。所以总裁冷峻的目光,仍是紧紧盯着与会的业务主管,使得每个人皆觉得自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在凝重的会议气氛当中,一位进到会议室为众人加咖啡的新加盟公司的小姐,无意间听到讨论的议题,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壶,在大伙儿沉思更佳方案的肃穆中,怯生生地问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吗?”总裁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道:“可以,不过你得保证你所说的,能令我产生兴趣。”

  这位女孩笑了笑:“我想,每个人在清晨赶着上班时,匆忙挤出的牙膏,长度早已固定成为习惯。所以,只要我们将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点,大约比原口径多40%,挤出来的牙膏重量就多了一倍。这样,原来每个月用一条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会多用一条牙膏呢?诸位不妨算算看。

  ”总裁细想了一会儿,率先鼓掌,会议室中立刻响起一片喝彩声,那位小姐也因此而获得了奖赏。许多员工由于害怕承担责任,在工作中一味地墨守成规,惧怕改变,不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做事。

  平庸的人的做事准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的人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对得起那份薪水就可以了。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充其量只能作为“垫底”的,让老板放心,但绝不会令老板欣赏。因为在这个以新求胜、以新求发展的世界,员工创新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高低。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内在潜能,普通人与天才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惠能和尚说,“下下人有上上智。”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发展的。它是人类共有的可开发的财富,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

  如何保持思考创新,直接关系到一个年轻人的未来是“死”是“活”,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这就要求及时注入“创新因子”。

  谁要抓住创新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的习惯,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青年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创新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你拥有无数的梦想,让你渴望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同,鼓励你去尝试做一些事情,从而把一切变得更美妙、更有效、更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