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年匪王 第63章

《百年匪王》第63章

作者:王金年 字数:2687 书籍:百年匪王

  年龄不能超过60岁!他说是这么说,实际还是专捡年轻漂亮的。

  “是你刘奶奶,好了,别操我的心了……”

  噢,是那位刘奶奶。以前听我爷爷在信中介绍过,说她是位小学教师,老伴病故,年龄是53岁!

  “过得还好吧你们……”我总是想多问问。

  “好不好的全在我,告诉你。好着哩。”我爷爷有点不耐烦,“快猜呀你……”

  我被憋极了,大声吼道:“行,我猜。台湾解放了!国民党完蛋了!”

  没想他高兴地大叫一声:“好,离题不远了!”

  离题不远了?这叫什么事?我反而再也猜不下去了:“爷爷呀……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怎么回事?哼哼,‘国民党’回来了!”他吼道,说不上是气,还是爱。

  “什么?您说什么?”我一时如坠云雾之中,当年驻守厦门前线,防的就是国民党回来呀。

  “是国民党,也就是咱们家的‘国民党’,你叔叔,王续荫大部长,这个王八羔子,一走40多年啊……”老人家放声大哭起来。

  终于我明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发展,两岸关系有所松动。双方开始了互找亲人的活动。

  于是,我也不由自主地大哭起来:“爷爷,您老别激动,这是好事呀……”

  我爷爷仍在语无伦次地骂着:“……这个王八羔子,他还活着,这40多年来,谁知道我心里……是多么想他呀,想他还又不敢说,只好说他打仗死了……可谁想到,这个王八羔子还活着,来了信,也来了电话。呜……”伤心的哭声更大了,“这个王八羔子还活着,这个王八羔子也长得最像我……”

  为了止住老人的哭嚎,我只好想法子逗他:“爷爷,您别骂我叔叔,他要是王八羔子,那他是不是也有小王八羔子……”

  这一下,终于让老人不哭了:“有有有,在那边我还有两个龟孙,一个男龟孙,一个女龟孙,哈哈,都是大学生……”

  噢,我知道了,叔叔有两个孩子。哈,我有堂兄妹了:“好呀,爷爷,您一共有五个龟孙孙了……”

  扑哧一声,我爷爷笑了:“龟孙,不愧是作家,会逗爷爷我开心。”

  第六部分

  第59章

  托到蒋经国(1)

  你能托到蒋经国,我却见不上邓小平

  骨肉分离40多年,理应立即团聚,以诉相思之苦,以享重逢之乐。但此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海峡两岸民众的往来,远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和便捷。

  结果是理应的团聚,最终泡汤。我爷爷还差点被气了个半死。

  大约是在上个电话后的第三四天,我爷爷又来了个电话,语气挺急的,让我无论如何回趟老家,说要商量件重要的事:你叔约我在香港见面。你来帮我拿拿主意,办办有关手续。

  我一听就挺生气:“我叔也真是,哪有老子去见儿子,他要来看你,为什么不能直接回大陆。”

  我爷爷耐心地解释说:“你又外行了不是?那不是台湾方面不允许吗?你叔要不是已从军界退了休,他连跟我通信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就不错了。据说,这还要托得蒋经国的后门呢。”

  “托蒋经国的后门,吹吧?”

  “放肆,哪有这么说你叔的。”老人袒护起了他的儿子,“你叔生性憨厚朴实,不是那种瞎吹的人。他寄来的照片里有和蒋经国合影的……”

  我一听这话,马上肃然起敬:“哟,那我叔还真是个人物。”

  什么也别说了,立马回家。那时交通还不是很方便,但走临沂,再向北拐,当天还是能够到沂蒙的。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天傍黑的时候,我终于到了爷爷在县政协大院的新家,新家在三楼,为的是照顾他(当地顺口溜:一楼脏,二楼乱,三楼住的是高干)。

  一进门,我爷爷信中所介绍到的刘奶奶(那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哟,不要搞错呀)已经给我做好了晚饭。刘奶奶中等个,一身的书卷气,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对我特别亲,就好像我是她的亲孙子,她给我准备的晚饭很丰盛,其中就有煮好的老鹰崮的土鸡蛋。捣好的蒜泥也用香油和醋拌好了(自然又被我爷爷放了姜)。我照样是只吃蛋白不吃黄。

  饭还没吃,老头子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叔叔给他寄来的信与照片抱到了我面前,很是自豪地让我欣赏。

  叔叔的几张照片挺吸引人,有他和蒋经国在总统府前的合影,有他身着戎装视察桃园机场的单身照,有叔叔的全家福,叔叔、婶婶(台南人,已在1980年因胃癌去世)、我的堂哥、堂妹。还有堂哥在美国佛罗里达海边的留影,有堂妹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门前的留影。

  “哎,哎,你说,你堂哥、堂妹放着台湾的大学不读,跑到美国和澳大利亚读大学干么?”老头子很有点愤愤不平。

  “那是因为人家的大学办得好。没见我们现在也派留学生去美国留学吗。”我却为我的堂哥、堂妹感到自豪。照片中的堂哥细高挑,戴一副宽边眼镜,长得很像我叔叔。堂哥名叫王制衡,是叔叔亲自起的,想必有一定寓意。如今他已毕业,在纽约的一家电脑公司做中层主管,早已买了汽车洋房,还娶了个美国姑娘做媳妇。

  “行,有种,娶一个美国娘们。”我爷爷对这倒是十分赞成,“给咱王家争了气。”

  但对于堂妹王雯颖(也是叔叔起的)谈了个澳大利亚小伙做朋友,他却有点咬牙切齿:“这叫什么事,你叔也不管,那个熊外国人,浑身是毛,跟猴子差不多,生个孩子也是一身毛……”

  我马上反对:“噢,只许你孙子娶外国姑娘,不许你孙女找外国小伙,你这是男女不平等。”

  “你熊我干吗?我不过说说。”他哼哼两声作罢。

  接着,是我叔叔的那封感情至深、催人泪下的家书:

  父亲大人台鉴:

  您老人家安好?

  儿自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随国民党50军撤离青岛赴台,转瞬四十余年。不肖犬儿,偏隅海岛,思念之情,寄语云天。几无一时一刻不念及父母,不念及兄长,不念及老鹰崮的一草一木。常常噩梦缠身,一惊虚汗。

  惊闻母亲大人已于早年活活饿毙,更令不孝之子悲恨从头起。且叠闻兄长不幸于“文革”中被屈斗,至今生死不明,更令我百感交集,儿时的生活追忆更时时萦绕心头。为弟我时时乞求上帝,保佑我兄早日平安归来……

  虽是“古色古香”的文言书体,但我读来并不感到艰涩,而是出奇的顺畅,我读着读着,竟至流出了一腔热泪。我虽然没见过我叔叔,但血缘的无形亲和力,使我感到我远在台湾的叔叔就在眼前,他已一如多年所愿,已经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沂蒙大地,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老鹰崮,回到了亲人们的身边……

  信的最后是这样两行字:跪请金安,儿顶礼。

  问了我爷爷才知“跪请金安”,是旧时儿子给父母写信的一种结束方式,以示尊重。至于“儿顶礼”则比较容易理解了。还有信封,也较别致,长方形,黄裱纸做成,字从左往右写,在收信人后边,还专门写上“亲启”。爷爷解释说,这是强调要收信人亲自收启。可惜,这些优秀的礼节统统已在大陆完全绝断!

  “我叔叔太不容易了……”良久,我的心情仍不能平静。

  我爷爷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收拾起叔叔寄来的照片书信。过了一会,才说:“所以嘛,他约我去香港。大陆他是进不来的嘛。”

  原来,不久前,台国民党“财政次长”、“代部长”杜均衡去世,其在大陆的儿子杜九森申请赴台奔丧,遭台湾当局拒绝(台担心大陆一贯的“统战阴谋”)。最后,他不得不以自杀抗议,只身闯关,未果,终酿成惊心动魄、血泪交织的“9•28”事件,震动海内外媒体(香港报纸首先披露)。至此,台湾当局稍微放宽了有关人士(当然不是平民)与大陆亲属会面的规定:只准在香港会见,时间为一周。

  “你叔叔说,他托到了蒋经国那儿,蒋总统为了照顾他,给他安排在第一批。”

  “那是什么时间呀?”我关心的是具体时间。

  我爷爷说:“今年9月底。”

  我掐指一算:“这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恐怕还来得及。”事实上,我判断错了。

  “就是不知要办什么手续……”我爷爷面带难色,“所以我这才叫你来嘛,你年轻,又有文化,帮我跑跑呗。”

  ......

  第六部分

  第59章

  托到蒋经国(2)

  沂蒙我毕竟不熟。我现打长途到枣庄市委统战部的朋友那儿,一问才知,这事办起来可不容易:现政策规定,部分人员(如60岁以上,非公职、军队人员等)已被允同台湾亲属见面。但是,手续很烦琐,相当烦人。

  按照朋友的指点,我第二天便去了沂蒙县公安局。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外事科,只有一个对外关系科分管这事。一位姓王的科长接待了我。我把情况一说,他倒很客气,因为他知道我爷爷的大名,并眼熟面花的算认识。他立即对我说:“需要本人户口本,免冠二寸彩照八张……”

  “八张?”我伸出手指做了个“八”字。

  “对,八张。”王科长倒很耐心,“然后,填完这些表格,一式三份,一定要填清,填错了要重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