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陈云文选 第17章

《陈云文选》第17章

作者:陈云 字数:3070 书籍:陈云文选

  这个道理好像很对,实际上,这种批评用在这件小事上未免太冤枉了人家。爱护一件纪念品,并不是不应该的事,怎么能因此断定这个人对革命没有牺牲精神呢?所以这也是一个大帽子。戴大帽子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把每个错误夸大,不适当地提到原则的高度。我们不应该机械地去看事情,一定要分出是不是错误,错误的大小轻重,不要随便乱给别人戴大帽子。

  第三,当你去批评人家错误的时候,要指出人家错误的根源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一般地说,批评的人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声势汹汹地指责人家;第二种是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只有后一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意满,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

  上级领导人对下级的批评,务必要适当和正确,千万不要戴大帽子,因为上级领导人批评下级,与同级的同志互相批评所发生的影响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同级的人,他们认为大家都差不多,即使你批评他过火一点,或不大正确,还没有什么要紧,他也不会十分在意;如果是上级给他的批评,那就不同了,因为下级对上级所说的话,都是很认真的,所以不能随便地任意地批评。假如批评得过火或不正确,那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使得被你批评的人对你解除误会,才能使别人对他不至于蔑视。当然下级也要想到上级的出发点是好意,不要只看到态度或语气的不妥,就以为不得了。

  批评的时候还要注意到: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参加共产党久不久,革命的历史长不长。因为对于老党员批评,态度和方式好不好,没有多大关系。对新党员就不同,因为他们刚刚加入,他们的意识观念与老党员有差别,所以对他们批评,宜于采取温和的方式去劝导、说服。

  总结起来,就是要使人敢说话。要人敢说话,就不能给人戴大帽子,不能把每个微小的错误都提到原则的最高度。要能善意地、诚恳地批评人,态度要好,还要指出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

  用人用得好,还要使人敢于做事。如果你有这样一个脾气,喜欢在你领导下的人遇到任何一个小问题,任何一件小事情,都要向你请教,先征求你的意见,你才觉得很快活,很舒服,觉得自己才像一个领导者,这种脾气对工作妨碍很大。一个人能有多少力量、多少时间?即使你的精力很强,“天下第一”,也要有天下第二、天下第三的人来帮助扶持,你才会成功。假使没有他们,你一个人也第一不起来。领导者犯了这种毛病,会降低干部的责任心,妨碍下面同志的工作自信力和积极性。比如一件事情做得很对,他说这是上面叫我做的,一件事情做错了,他也说这是上面叫我这样做的,他完全不负责任,事情做得对不对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的干部没有责任心,工作一定不会做好,还会降低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妨碍他们工作能力的发展。

  也许有些同志要说,你这种让下面的干部发挥主动性的领导方式不大好,恐怕要生出许多错误来。然而我看,错误虽不可免,但也不必怕。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不犯错误就不会进步。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同时也就是得到一个教训,不断地取得教训,方能不断地改进自己。正确的东西常常是从错误中得来的。科学家发明的东西,哪一件不是从试验和错误中得来的?今天流线型的汽车漂亮得很,灵活得很,但是到博物馆里去看一看最初发明的汽车,笨得要命,真不好看。由从前的不好,进步到今天这样好,这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试验和失败,才得到成功的。一个同志犯了一点小错,并没有什么关系;真的犯了错误,只要老老实实吸取教训,他的经验一定会增加,能力一定会提高。所以,不要怕下面干部犯错误,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结起来说,使干部敢说话、敢做事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干部的积极性,使干部很安心地工作。假使你说一他就一,你说二他就二,那他就等于电话机,不能发挥他的才能。一个单位,干部不要求调动工作,而且有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必定很好;如果干部都不安心,要求调动工作,领导一定有些什么毛病。以后大家出去做领导工作,能做到使下级敢说话、敢做事这六个字,工作效果一定会好的。

  最后讲第四点:爱护人。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一、使用干部不要今天拉起来,明天又放下去,好像打桩一样,这是我前面讲过的。如果你要提拔这个干部,首先就必须全面地估计他的政治品质和能力,看他各方面是否合适,要详细考虑一番。既然提拔起来,要经常留意他的工作,到他实在不能支持的时候,就要想办法,不要等他塌台以后,再来追究责任,撤换他的工作。

  二、对下面干部任何不安心问题,都要想法子去解决。我住在那个山上,有时候也烦得很,刚刚看文件,就会有人来找你,到底会不会他呢?很犹豫。可是,设身处地想一想,人家热心来找你,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所以还是应该会一会。有时候正在写一件东西,一个不速之客,事先不打招呼就跑进来了,你不能还是直挺着腰板坐在那里不睬人家,只得放下笔来,倾听他说话;谈话的时候,还要聚精会神,耐心地郑重地解答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人家的要求。如果花了几个钟点,替一个干部把事情办好,也还是值得的。做干部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不怕麻烦。除非不接受人家的要求,既然接受了,就得彻底替人家解决,花一些时间,决不是自白浪费的。

  三、当着解决一个干部的问题,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的时候,要很郑重、很谨慎、很细心地去处理它。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往往对于肉体生命并不重视,对于政治生命非常重视,他宁愿牺牲一切,却不愿被党组织开除。如果在政治上发生这种问题,他就会认为他的前途没有希望了。所以不是到了必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要开除党员的党籍。

  常常有许多被开除党籍的同志来中央组织部上诉,或者写上诉书。这里举个例子:有一个人还很年轻,因为有人的口供说他是托派(注「托派是托洛茨基派的简称,原为联共(布)党内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列宁主义的一个政治派别。这里指中国的托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投降主义者,采取了托洛茨基主义的反动立场,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结,中国无产阶级只有待到将来再去举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当时就只能进行所谓以“一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的合法运动,从而取消革命运动。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托陈取消派。”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陈独秀等人被开除出党后,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撮合下,同其他托派分子相结合,于一九三一年五月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托派组织,陈独秀被推为书记处书记。不久,它的领导成员先后被国民党逮捕,这个组织遂即瓦解,但一些托派分子和托派小组织仍然继续进行活动。--第120页。」),被开除了党籍;这个人后来虽然解决了党籍问题,但是七年来光荣的历史完全不算了,同一个新党员一样。这个人要求把问题弄清楚,证人是有的,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延安,一个在一二九师,还有一个在外国,就一一写信去调查。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直到最近,各方面复信收集齐了,才知道以前是弄错了,我们承认了他过去的光荣历史。于是这个人由过去一个“死人”,只想“我还是到前线去牺牲掉算了”,现在变成活人了。调查时间花了两个月,值得不值得呢?我看是很值得的。因为两个月绝对培养不出一个干部来,花两个月挽回一个干部再值得没有了。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男一女,有人告发他们,说男的是托派特委委员,女的是托派分子。他们到这里来读书,要求进党校,进训练班,便来找我想法子,但是人家已经控告了他们,于是我就照实告诉他们:有人说你们是托派。这年轻的一男一女听了我的话,马上就惊异得哭起来了。我便保证替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来的时候一跳一蹦的非常活泼,走的时候都哭了回去。后来只花了两个星期工夫,查清他们不是托派,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是很值得吗?

  有的同志常常怕连累自己,不敢正确地替别的同志做证明人,所以领导人遇到这类政治历史问题,更要慎重办理,否则有些人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使被嫌疑的同志冤沉大海,这实际上是损害党的事业。这一点,无论是领导党的工作,领导军队,都要十分注意。

  同志们!做父母的爱护他们的子女是非常周到的,但是共产党爱护党员也并不下于父母爱护子女。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都应该帮助他纠正。如果他犯过的错误非常严重,甚至是很大的罪过,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看他过去有没有功,如果有功,就要把他功过比较一下,再作处理。如果一个人从前犯了错误,现在还在犯错误,这样的人,经过批评,只要赶快觉悟,下一个决心,口头是岸,将来能够转变得好,也还可以将功赎罪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