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学生创业第一步 第1章

  《大学生创业第一步》

  作者:张天桥 侯全生 李朝晖

  申明:本书由文学库(Www.WenXueK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前 言 巨商富贾,宁有种乎?

  -- 创业宣言

  当历史翻过新的一页,一个新的创业时代正悄悄临近。

  尽管对这一时代的来临,许多人都有过不同的解释。

  当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20世纪,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在不经意间击碎了不少人的青春激扬。

  其实在世纪临近的时候,曾经的"天之骄子"们已经体味了或明或暗的就业尴尬,之后大学生就业环境每况愈下,于是当时有人预测:大学生就业即将遭遇寒冬。

  如果说当时这个预测还多少有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当时间滑过2003年,就业寒冬还是说到就到了。这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后来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像原先预料的一样惨不忍睹,但个中滋味,经历过的"天之骄子"们想必都深有体会。

  从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摆在了社会面前,虽然之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被媒体过分放大的嫌疑,但一些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200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这是中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

  2006年,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迹象,这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11月16日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透露,是年高校毕业生总量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同时张小建表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2008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增加了当年无法当期就业的人数,据有关报道,2006年124万无法实现当期就业的数字也将在这年被刷新为148万。

  于是有人开始感叹:时代不同了!

  于是有人开始怀念: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多么舒服!随便一个大学生出去都是天之骄子,现在大学生就业多么艰难!

  是啊,可毕竟时代不同了,不是吗?

  但是,不是说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吗?

  当无路可走的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有双脚,当无业可就的时候别忘了我们还能创业!

  "创业"当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但我们所经历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这个时代明显区别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因为这个时代是属于年轻的,属于梦想的,属于坚定执著而又激情澎湃的。

  当然这个时代也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历史的,属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

  200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生效。它取消了注册资本金的限制,规定1元钱就可以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当然也许很少有人仅用1元钱去注册一家公司,但1元钱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这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政府为民间投资创业大开方便之门,象征着一个新的创业时代的到来。

  这当然不是催生新的创业时代的唯一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来自于整个社会对创业活动的认可与支持,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和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不约而同地在"首届跨国企业论坛"上提出了"中国处于创业时代"的观点。而在刚闭幕的第七届北京科博会的一次演讲中,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单祥双也提出,"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投资时代和新创业时代"。

  有人将中国的创业高潮划分为三个时代,每个时代都催生了属于本时代的创业英雄。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英雄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从街边摆小摊开始的个体户;第二代创业英雄是起步于90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产"、"玩空手道"的儒商、官商。但随着中国的市场结构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成熟,那些练摊的个体户纷纷感叹:如今的钱不好赚了!那些"玩空手道"的儒商们也遭遇折戟沉沙!靠"脑体倒挂"和"皮包公司"而暴富的暴发户神话更像吹起的肥皂泡一样破灭得无影无踪,于是人们开始发现:一个旧的创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历史总是要穿过一个时代,而每个时代都呼唤自己的英雄人物,于是有人将正在到来的创业时代称为"草根创业时代",将在这个时代涌现的创业英雄称为新时代的"知本家",因为新的创业时代英雄不问出处。

  如果说这还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虚幻,那么让我们来认识几个年轻的名字:康盛世纪CEO戴志康(26岁)、PCPOP公司CEO李想(26岁)、MySee公司CEO邓迪(26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CEO郑立(25岁)、MaJoy总裁茅侃侃(24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4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5岁)……

  而当李想落落大方地站在"创业新锐人物评选活动"奖台上的时候;当戴志康带着他的团队在这个康盛世纪演绎着他的"康盛世纪"神话的时候;当高燃把他的海川传媒经营得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我们突然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几乎与我们同龄的年轻人的时候,许多人开始相信:新创业时代其实已经早早降临,而创富神话似乎又与我们近在咫尺。

  那么下一个会是谁呢,你?我?还是他?

  新创业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是的,我们可能一无所有、一文不名,但李嘉诚创业前也曾穷困潦倒、身无分文;杉杉西服的郑永刚当年乃一介退伍军人;《福布斯》富豪梁亮胜发迹前也不过是一个打工仔。

  是的,我们也许二十多岁一事无成,但同样的年龄,柳传志还在科研所里对着雷达模型苦思冥想,马云还在校园里手捧单词课本日夜背诵,陈天桥也不过在国营单位的秘书岗位上聊以营生。

  财富路上,多少人能够生来富贵、坐享其成?

  本书即将成稿的时候,恰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其中折射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可圈可点,而如果历数本次盛会的关键词,"和谐"、"民生"、"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等主题赫然在列。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企业者。当就业之路日益逼仄,而政策驱动逐渐增强,创业无疑已成为就业难题突围的一种可能途径。

  这时我们也许会想起陆游那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啊,也许创业终究会让我们期待那个"小村",期待"小村"之后的"柳暗花明"。

  第一节 创业嘉年华-- 时代的呼唤

  生活就像戴着脚镣跳舞。

  当尴尬的就业寒流一阵阵席卷而来,这种无奈的生活解读不幸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一语成谶。

  当历史进入"泛精英时代",理想主义光环褪尽,昔日的"天之骄子"风光不再,"人才过剩"导致大部分大学生遭遇"岗位瓶颈"。

  尽管教育部一再声称,大学生就业难与扩招无必然联系;尽管专家多次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但一个可见的事实是,自20世纪末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市场数年来一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持续增强的"就业寒流"来不及丝毫回暖,就被每年新增的数百万毕业生稀释得更加冰冷。

  媒体的报道随之扑面而来、触目惊心--""低薪时代"来临,本科生八百元起薪?";"人事部调查数据: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失业"的沉重感令人窒息";""漂浮"的大学毕业生:不再抱吉他轻轻弹唱";"我上大学,还是大学上我"……

  这样的新闻标题尽管有时难副其实,但也绝非危言耸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