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不高兴 第20章

《中国不高兴》第20章

作者:宋晓军王小东等 字数:3114 书籍:中国不高兴

  我曾经见过一张卫星照片,照片显示,地球的夜晚到处灯火通明,最亮的地区都在发达国家,他们极大地消耗着、浪费着地球的资源,却指责别人试图变成和他们一样。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前不久,发达国家在全世界面前作了一个秀,先是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关掉造型效果灯光5分钟,然后很多城市也关掉照明灯光5分钟。这种做法除了具有大喊一声的效果,还有什么用?他们愿意像落后国家的人们一样,住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吗?他们愿意自己城市的夜晚像非洲一样黑暗吗?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个榜样根本不具有普遍性,不具有普适的价值。如果中国人、巴西人、墨西哥人、印度人和非洲人都过着像发达国家一样富裕的生活的话,这个地球的资源绝对不够。有人计算过,那将需要5个地球。因此,落后国家环境的破坏,一方面有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强行提供的错误榜样。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资源高消耗的方式,在他们发展的初期,应该说,也没有意识到有多么严重的后果,而现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是一个大发明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爱迪生还办过电力公司。爱迪生坚持给居民供应直流电,只是后来被交流电淘汰了。其实,爱迪生的很多发明都是为了他的电力公司。电力公司的发电厂建成后,如果仅仅只是照明用电,居民只会在晚上使用,白天的时候,发电厂的机器没有使用效率,变相增加了成本。于是,爱迪生的一大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发明可以在白天用电的民用电器,例如留声机。虽然现在我们说,这些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他的指导思想在今天看来却是错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指导思想延伸到现在,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发达国家夜间灯火辉煌的美丽景象,背后就是电力公司希望大家多多用电,它才好多多赚钱。因此,灯光也不只用来照明,更多是用来装点,这完全是一种浪费。这种方式现在也移植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背后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白天睡觉晚上享受夜生活,已经是发达国家带给世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改掉?以前世界各地销售商品的商店规模都很小,自从美国建起了大型商场,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的模式。大型商场之所以能够出现,也是因为电力照明的原因。如果没有电力照明,大型商场里面就会很暗,而且大型商场提供了豪华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小商店无法比拟的。虽说大商场增加的巨额成本可以从高利润里赚回来,但是,毕竟它的方式就是以高消耗为前提。而发达国家大量的一次性产品更是这种高消耗的典型,这类高消耗的物质享受生活方式,即将彻底毁灭中国人几千年养成的节约习惯。

  所以,当全世界的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发达国家不应该指责落后国家破坏环境,而更应该反思他们自己给全人类树立的生活榜样。仅仅在食用油这一项上,美国人均消耗的水平就是中国人均的四倍。在人均能源消耗上,美国也是中国的四五倍。发达国家有什么权利不让中国人像他们一样使用能源?他们更应该做的是减少自己的能源消耗。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应该以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为榜样。比方说,现在很多房子都和美国一样,落地门窗,玻璃外墙。其实,玻璃的传导性很强,外面的冷热很快就会影响到玻璃墙的里面。这种房子的出现是因为美国人用大量的电力来运转空调,使得在玻璃房里面的人,既可以享受外面的风景,又不会受冷热影响。而在古代,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乎都是只有南方炎热地区才会有大窗户,北方的民居窗户一般都很小,就是为了提高自然保温效果。这种习惯,现在已经被高消耗电力的空调生活所代替,另外还带来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结果。

  当全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发达国家希望亚马逊地区能够更多地保留热带雨林,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巴西当地人不砍树,世界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难道要他们继续保持原始的生活方式吗?2008年度,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共盈利452亿美元,平均每天1亿美元以上,创美国企业史年利润最高纪录,这恐怕也是全世界企业历史上年度利润最高的。它的这个高利润,一方面是石油涨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能源消费的结果。

  面对发达国家已经树立起的资源高消耗型的生活榜样,再加上发达国家时时处处都在宣扬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落后国家再宣传要环保、要节约,哪个力量更大?在现实的享受面前,人毕竟是自私、短视的。因此,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就是放弃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的榜样。发达国家能从自己做起吗?

  十二、走一条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路

  十三、历史会不幸证明,奥巴马拯救不了美国

  空话连篇的“美式八股”

  一个网站的编辑想让我评论一下奥巴马的新书《我们相信变革》。他把书都寄来了,我也只能顺手翻翻,好歹写篇评论。好在这本书看上去不薄,其实没有多少字,很快就能翻完。坦率地说,这是一本满篇空话、胡吹大气、让人不堪卒读的书,它唯一的价值就在于给我们提供一个了解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的窗口。

  这本书的上半部是奥巴马的施政方略,下半部是他的八篇竞选演说。我们老是说中国式八股空话连篇,没有内容,可这本书还不如咱们的呢,他除了吹牛还是吹牛,实质性内容甚至不如咱们常拿来开涮的“动员报告”。他在这本书里,全都是完全不切实际的许诺,要给老百姓这个,要给老百姓那个,可全都是口号,我看不出任何可操作的可行性。他甚至说:美国到2050年,要减少碳排放量的80%。这有可能性吗?有!一是在此之前人类已经把石油用完了,没有什么碳可以排放了;二是打核战争了;也有可能是二者一起来了。如果不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变,美国到2050年碳排放量能够做到不增长都难。可奥巴马把这些告诉美国人民了吗?他自己想过这个问题吗?当然了,到2050年,奥巴马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了,现在就随便吹吧。可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吗?

  我记得晓军曾给我打电话说:中国国内那些亲美媚美派,在奥巴马当选的问题上已经分为两派,那些虽然亲美媚美,但和美国尚无血肉相连的感觉,或者见识较浅的人,都在欢呼奥巴马的胜利,可是那些已经真正全身心地效忠于美国,与美国血肉相连,有比较有见识的亲美媚美派,却都在因奥巴马的当选而替美国担忧。我看这些真正效忠于美国的中国人见识倒还是有的。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国内确实一片欢呼,我也看了中国电视,中国专家们也是一片欢呼,都认为美国很多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对此我实在是深表怀疑。要解决美国今天的问题,是不能光喊口号的,你要给出东西,就必须找到东西的来源。能量守恒、物质不灭,是基本的物理学规律,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那么我们看一看,要实现奥巴马给美国人民许的那些给好处的愿,以及他的“绿色”构想,来源在哪里?

  我认为,第一个来源只能是实事求是地要求美国人民共度时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这件事当然是很难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奥巴马原本可以利用自己的高人气,引导美国人民往这个方向走。毕竟,就算是美国真的把碳排放量减少80%,也只不过是达到了中国现在的人均碳排放水平,既然中国人可以做到,也还活着,为什么美国人就不可以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是美国一切“变革”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所谓的“变革”都是空谈。但奥巴马的施政方略和演说完全没有涉及这样一个方向,而是给出可以过更挥霍无度的生活的许诺。这也就是说,奥巴马在那里声嘶力竭地喊叫的“变革”,只是一种指望天上“变革”出馅饼的虚伪许诺,而众多的美国人相信这样的许诺,则表明了他们不会有什么出息。

  第二个来源是劫富济贫,即拿美国的富人开刀,从他们那里拿东西,也就是实行偏左的经济政策。奥巴马有这个意思,这也使得美国国内外的左派欣喜若狂。但他上台之后,偏左的经济政策许诺到底会不会兑现?如果不兑现,他辜负了今天怀着满腔希望把他选上台的选民。虽说美国总统选上之后一般都会对选举时的承诺打折扣,但你说话完全不算数还是会有不少问题。如果兑现呢?增税,惩罚那些把业务搬到海外的美国的企业?要是这样,人家企业干脆就不当美国企业了你又如何?现在这个世界上不准备实行偏左的经济政策的地方很多,奥巴马如果真这么干很有可能把企业赶跑,那不是给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了吗?

  就拿眼前的事说,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如果不大幅裁减工人工资,至少减到美国本土的外资汽车厂,如丰田、日产、本田等的水平,就是没救的。即使能救得了几个月,也不过一年半载,还是救不了永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