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虽远必诛 第38章

《虽远必诛》第38章

作者:醉罢君山 字数:2953 书籍:虽远必诛

  一年后,吕后去世,南征计划不了了之。

  这样一来,赵佗更加横行无忌,更挥师东向。在南越国的东部,有闽越国,也是汉帝国的藩国。闽越国在现在福建一带,闽越国第一任国王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在秦末时,无诸率领闽越人参加了灭秦之战,后被刘邦立为闽越王。赵佗大兵压境,闽越国震动,此时正好汉帝国统治者吕后去世,无暇顾及南方,赵佗既施以兵威,同时又用钱财贿赂闽越王,闽越王被迫屈服于赵佗,闽越国成为南越国的从属国。

  赵佗采用同样的手段,也迫使西部的西瓯国(在现在广西境内)成为南越的从属国。南越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张,东西土地万余里。

  赵佗还觉得不够爽快,再次发兵越过南岭,攻打长沙国。

  四处出击,屡屡得手,赵佗好不得意,于是乘黄屋(皇帝专用车),建左纛(皇帝车上专用的装饰),搞得有模有样的,跟汉帝国的皇帝的仪制相同,好不威风。

  这时,刘恒继任皇位,这就是汉文帝。

  汉帝国一直把南越视为一个藩国,而赵佗公然自称皇帝,与汉帝国平起平坐,还迫使闽越国成为其属国,这是汉朝皇帝所无法容忍的事。

  怎么办呢?刘恒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继续南征计划,武力征服南越;第二,再次沿用高祖刘邦的作法,使赵佗称臣,作为汉帝国南面的藩国。

  刘恒推行的是让百姓休生养息的政策,并不想在南方再燃战火。虽然南越的军队比起汉帝国军队,无论从武器还是战斗力上,都不是一个档次,但是南越有南岭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汉军前番南征,无功而返,如果强行进军,势必也要伤亡惨重,这不是刘恒想见到的。

  刘恒决定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

  首先,他重修了赵佗父母的坟墓,并派专人负责看守,定期洒扫;其次,他召来赵佗在中国的兄弟,授予他们官职,并且赏赐了许多财物。刘恒故意让人将这些消息传到南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赵佗离开汉地将近五十年,听到这些消息后,也十分的感动。

  但要完成这项艰巨的外交任务,一定要有个出色的使节,谁最合适?当然还是赵佗的老朋友,曾经出使过南越的陆贾。

  为了国家利益,陆贾不顾年老力衰,毅然再次挑起这个外交重担,不远万里之遥,前往南越国,在他的行李中,有一封文帝刘恒写给赵佗的亲笔书信。

  自从陆贾第一次出使南越,整整过了十七个年头了。赵佗听说老朋友陆贾再度光临,心里很是兴奋,吩咐手下,一定要好生款待。

  赵佗设宴为陆贾接风洗尘,一阵寒喧后,开始转入正题了。陆贾说:“汉朝皇帝嘱我出使贵国,欲与贵国再度通商通使,尽弃前嫌。大王也应该听说了吧,我朝皇帝重修大王的祖坟,并授大王的兄弟官职,赏赐良多。只想与贵国重新修好,贵国仍为汉帝国的臣藩,如同高皇帝时的旧制。”

  赵佗沉吟不语,当了几年的土皇帝,与汉帝国皇帝平起平坐,心中好是快活,现在要他取消帝位,北面称臣,这个老面放不下来。

  陆贾看出赵佗的心思,便从怀中掏出书信,递给赵佗:“这是我朝天子写给大王的亲笔书信,请过目。”

  赵佗展卷而读,字体工整,有峻峭洒脱之气,只见信的开头写道:“皇帝谨问南粤王,甚苦心劳意。”

  赵佗继续看了几行,信中又写道:

  “不久前,阁下派人送信给周灶将军,要求汉政府将你的兄弟送往南越,并且撤回驻扎在长沙的两支军队。我已下令将这两支军队调回,也好好安顿你的兄弟亲人,并且修葺了你父母的坟墓。可是就在几天前,阁下又发兵攻打长沙,制造边境冲突,长沙国与南郡都损失很严重。

  战争能否为贵国带来好处?一旦战事兴起,必定会使大量的士兵惨遭屠戮,大批的将吏也将要血洒疆场,许多将士的妻子将成为寡妇,许多幼小的儿童将成为孤儿,许多年迈的父母将无所依靠。战争所得到的,远远不及战争所破坏的,所以我不忍心做这种事情。

  我国无意与贵国开战,即便得到贵国的土地,中国也不因此而大多少,即便得到贵国的财物,中国也不会因此而更富裕。五岭山岭以南的地区,由阁下自行统治管理。只是阁下自号皇帝,这就使得天下两个皇帝并立,又没有使臣互通往来,这才引发两国的争端。

  所以希望阁下放弃皇帝称号,我愿与阁下尽弃前嫌,从今以后,恢复使节的往来,所以特派遣陆贾远驰贵地,向阁下告知我的立场。希望阁下接受我的建议,不要引来战火之灾了。”

  文帝刘恒的意思很明白:承认你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是你要称皇帝,对不起,不答应,你要出兵侵掠中国也不行。

  赵佗在心中暗自琢磨:反正我是南越国的最高统治者,叫不叫皇帝都一样,如果因为这个得罪汉帝国,那可不好玩,再说自己的亲人兄弟,还住在中国,皇帝名义上是封官赏赐,其实还不是拿他们当人质。

  于是赵佗向陆贾谢道:“老夫是以前秦帝国的旧吏,蒙高皇帝的厚爱,封我为南越王,我也是诚心事汉,绝无二心。只是后来吕后当权,断绝我与汉地的通商,使我这小国的铁器农具都没法供应,也没有精壮的马匹牛羊。老夫曾派三位使节前往长安,上书吕后请求宽恕,不想被全部遭扣押,这一怒之下,才自称皇帝,聊以自娱自乐,不过这个称号只是在敝国国内使用,不敢对汉帝国有威胁。可是吕后居然撤我南越王的名号,又断绝使者往来,我怀疑是长沙王搞鬼,这才出兵攻打。”

  赵佗表现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对陆贾说:“阁下不远万里而来,又是老夫的朋友,老夫自当接受天子的诏书,从此以往,永远作为中国的藩臣,每年向中国进贡,永不犯中国。”

  说完之后,赵佗当众宣布:“我听说两雄不并立,两贤不并世,当今汉朝皇帝,乃是真正的贤明天子。从今日起,我将除去帝号,撤去黄屋左纛。”

  陆贾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将南越王的印绶重新授给了赵佗。

  赵佗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虽然偏居一隅,臣服于汉帝国,但是却不受制于汉帝国。

  陆贾回国复命时,赵佗写了一封信给文帝刘恒,仍然透露出他的桀骜不驯的一面,在信中,他写道:“蛮夷中西有西瓯,那里的人一大半都赤裸着身子,这样的国家也可以称王;东边有闽越国,不过才数千人的军队,居然也称王;长沙是个小地方,人口一半是蛮夷,这也可以称王。老夫想那些个小地方都称王了,而我的国家东西数千里之广,所以老夫也图个快乐,自称皇帝了。老夫这里城邑多达百个,甲兵百万,然而还是北面称臣,愿意侍奉汉室,为什么呢?只因为我的先祖都是中国人,我不敢违背先人与中国对抗。”

  这个南越王,也有颇可爱的一面。

  陆贾两度出使南越,劳苦功高,为汉帝国羁縻南越立下奇功,使得南越在秦帝国时短暂并入中国之后,仍作为藩国与中国保持联系,为日后永久进入中国版图打下了基础。

  只不过这个貌似大老粗,实则精明过人的赵佗,在汉使离开后,又私下里打起皇帝的旗号,看来“皇帝”二字十分诱人,只是在出使汉国时,才收起皇帝的名号。

  这样,汉帝国与南越之间数十年和平相处,倒也融洽。

  这段时间里,南越国的东部,闽越国渐渐强大,吞并东瓯国(东越)的土地,并且开始觊觎南越的土地。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骆郢发动军队,进攻南越国的边邑。此时南越国的传奇英雄赵佗已经去世,他的孙子赵胡继任国王,号为“南越文王”。

  赵胡见闽越国大兵压境,便命令守军坚守,同时给汉政府写了告急书:“南越、闽越两国都是汉帝国的藩臣,不应互相攻击,可现在闽越国无缘无故来犯,我恪守与汉帝国约定,不敢擅自起兵,请汉朝天子下诏征讨闽越国。”

  当年赵佗虽然臣服于中国,但从来都是自作主张,保持独立性,决不容汉帝国染指南越政务。可到了他孙子这一辈,南越国似乎自甘成为一个藩臣了。

  武帝刘彻见南越国如此顺从,心中很开心,便下令褒赏赵胡,并派王恢、韩安国两位将领即刻起程,率军支援南越。王恢从豫章(江西南昌)出发,韩安国从会稽出发,兵分两路,直奔闽越国。

  闽越国国王骆郢自恃有崇山峻岭作为天险,派出重兵驻守仙霞岭(福建与浙江交界处)关隘。然而汉帝国大军出动,闽越国大为震惊,骆郢正忙于派兵防守,可是他弟弟骆余善却正与闽越国诸酋长密谋颠覆国王骆郢。

  骆余善对诸酋长说:“国王擅自发兵攻打南越,致使中国政府兴师讨伐,中国军队强大,我们即便在这一战侥胜,也决然挡不住源源不断的增兵,我看现在只有一条路了,就是杀死国王,向汉政府谢罪。如果汉政府同意休兵,那么闽越国才可以保全,如果汉政府不同意,我们再死战到底,也不算晚。”

  大家想想没有更好的主意,只能听从骆余善。骆余善利用自己是王弟的特殊身份,找到了一个时机,袖中藏了一把短矛,乘国王骆郢不备时,将他刺死。因为有诸酋长的支持,这次政变十分成功。

  骆余善将国王的人头交给汉军,刘彻见首恶已诛,下令班师回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