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世神将 第622章

《绝世神将》第622章

作者:迷途小书童 字数:752 书籍:绝世神将

  睡在耳房的张伯猛地从睡梦里醒来,他急急忙忙迈下炕头,他又急急忙忙从枕头下抓起衣服披在身上,借着从小窗户上透进来的冰冷冷的月光他小心翼翼打开了门,他迈出了屋子,蹑手蹑脚,竖起耳朵,悄悄靠近院门口,“谁?”

  “张伯,是您吗?”外面是一个低低的声音。

  张伯皱皱眉头,门外的声音让他那么熟悉,他一惊,瞬间满脸欢喜,“是,是大少爷吗?”

  “嗯,俺是英业!”门外传来崔英业着急的声音。

  张伯颤抖着大手抓起顶门杠,没错,是大少爷崔英业的声音,温文尔雅,他好久没听到大少爷的声音了,大少爷这个时候回来太好了,张伯笑了,他使劲打开了两扇院门,月光下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这个身影多么像崔耀宗呀!只是眼前的崔英业要比他父亲崔耀宗高一头,更加魁梧高大,崔英业性格豪爽,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而崔耀宗有点书生气,说话口气缓慢而深沉。

  “快,快进来!”张伯的声音里透着兴奋与激动。

  崔英业身子一闪跨进院里,他转身迅速抬起手把两扇门轻轻关上,他拉起一旁有点呆然的张伯,“张伯,有话咱们去屋里聊!”

  “您,大少爷,您是回来看您儿子的吧?”张伯的手被崔英业攥在手心里,他有点张皇失措。

  崔英业摇摇头,压低声音,“张伯,俺是来找您的!”

  “找俺?”张伯有点吃惊。

  两个人一前一后迈进了耳房。张伯准备转身去炕沿找火柴盒。

  “张伯,不用点灯了!俺还有事,必须在天亮之前离开!”崔英业鼻梁上的眼镜闪着星星之光。

  “大少爷,去看看大太太吧,还有少奶奶和孩子!”

  崔英业摇摇头,“不要惊动他们了,崔家有您在,俺弟兄们放心!”

  “二少爷三少爷呢?”张伯紧张地盯着崔英业的眼镜后面的眼睛,小心翼翼地问,“他们都好吧?”

  “他们都好,他们在青岛那边!”崔英业语气平和。

  “你们不在一起?”张伯有点惊讶。

  “我在沙河这边,毕竟,我对这边熟悉!”崔英业突然压低声音,“张伯,我父亲托你做的事儿……”

  听了崔英业的话张伯一惊,一会儿,他抬起头,然后又使劲点点头,“老爷……”张伯想起崔耀宗的死他鼻子一酸,他抽涕了一下,“咳,其实,俺想,老爷是被日本人逼死的,一定是为了那批货!”

  “俺知道,俺知道!”崔英业吞了一下口水,他攥紧了拳头,“无论是俺父亲还是俺舅舅都是死在日本鬼子手里,这仇我们不会忘记!”

  “大少爷,老爷的那批货俺交给了二老爷,他放在哪儿?他没有说。”张伯突然又说:“大少爷,您需要俺做什么,尽管直说!”

  “奥,在俺二叔那儿?!”崔英业在黑暗里点点头。他明白父亲为什么把那批货交给二叔保管了,毕竟二叔是开粮店的,藏点东西是轻而易举的事。“张伯,这次回来,俺真的需要您帮忙,如果可以,您能不能帮我们一起把那批货送到大泽山?”

  “可以,可以,大少爷,俺听您的,俺什么时候走,去哪找您?”崔英业的信任让张伯高兴,他知道崔家的孩子们都在做大事,他也迫不及待地想出自己一份力量。

  崔英业微微一笑,“张伯,会有人再来找您,俺需要马车和车夫!外人俺不放心,今儿俺回来找您,俺是跟俺三叔商量过了,毕竟您是崔家的老人,咱们知根知底,并且,张伯您的为人……俺父亲早已经有所嘱咐……俺祖父活着时也对您有很高的评价……”

  “不好意思……俺,俺没有做什么……只是,只是老太爷和老爷没有把俺当外人,俺心里知道……俺嘴笨,当年是老太爷收留俺,也没有把俺当外人,这么多年,俺不曾给老爷他们说过感谢的话……”张伯垂下头搓着他一双大手,他心里酸酸的,他知道崔家对他有恩,崔家老老少少更没有把他当下人,他心里对崔家装满了感激。

  “张伯,您不要难过,咱们本就是一家人,用不着那一些客气话,俺父亲最信任您,更知道您为崔家做了好多事,之前俺父亲就有所交待,他希望您好好照顾崔家……”

  “俺明白,俺明白!”张伯满眼泪,他在黑暗里抬起头看着崔英业,“大少爷,放心,您张伯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知道国与家……俺粗人一个,做不了英雄,俺绝不会做狗熊!”

  崔英业向张伯点点头,笑了笑,然后他慢慢迈出了耳房,这时天快亮了,突然后院传来了婴儿的几声啼哭,接着,后院亮起了一点点灯光。崔英业的眼睛扫向后院,他真想去后院看看他老婆秋霞,再去看看他母亲王氏。可是,战友在村子外面等他,天也快亮了,如果大家暴露了行踪……“俺走了!张伯,再见!”崔英业咬咬牙床,他狠狠心蹿出了崔家大院。

  这是崔英业自从那天离开家第一次回家,他没有看看他刚刚出生的儿子,也没有在崔家喝一口水。张伯目送着崔英业渐渐远去的背影,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他长长叹了口气,这是什么世道呀?

  第二天,张伯把家里所有房间的水缸盛满了水,他又把前院后院打扫的特别干净,家里吃的菜也买回来一些,甚至他还买了二斤猪肉放在地窖里,说是留着包饺子吃。他还给英子买了一斤黑枣干,这是英子最喜欢吃的。“他张伯,您哪儿有这么多钱,买这么多东西!”王氏一只手抱着她的大肚子站在屋檐下,她另一只手里拉着英子的手,她脸上没有疑虑,却是担心,张伯的反常行为让她担心,她也知道张伯不可能在崔家现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崔家,她隐隐约约感觉张伯心里有事瞒着大家,这事儿不简单,昨天夜里听到的开门声,是谁?

  “这是老太爷活着时给俺的工钱,俺一个人,也用不着,所以,俺……”张伯垂着肩膀,弯着腰,“大太太,您还需要什么,尽管吩咐俺去做,只是,只是俺想向您请个假……”张伯一脸的矜持。

  “请假?他张伯,您有事就去做吧,不要说请假的事,您有您的自由。您这样顾着崔家,俺真的感动,这是俺心里话!”王氏说着说着又开始抹眼泪。

  “谢谢大太太的抬举,顾着崔家是俺分内的事,应该的,应该的,只是,俺明儿去做点自己的私事,俺去一趟外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俺想,俺想……”张伯语气犹豫。

  “您说!说吧,需要准备什么?”王氏抬起衣袖擦擦眼角,她语气缓慢,“她张伯,有事您只管说!这么多年也没看见您为自己事儿请过假,是俺崔家对不住您呀,您有事就去吧,您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俺不需要准备什么,俺需要马车……”

  “好,马车放家里也没人会用,就这事?没问题,马车您随便用去吧!”王氏说完拉着英子转身往后院走去,她准备看看儿媳秋霞和孙儿顺子。

  “二小姐!”张伯突然小心谨慎地喊了一声。

  英子回头看看紧张的张伯。王氏也回头看着张伯,她叹了口气,“以后您喊她名字就行!崔家不像以前了,以后崔家大院没有小姐太太……”王氏扭脸低头又看着英子说:“去吧,张伯一定有事与你说!”

  英子跟着张伯来到了他的耳房,张伯从他炕席旁边摸出一个包袱,英子狐疑地歪着头看着小心翼翼的张伯,不知他要做什么。

  “二小姐,给,给你!”张伯把包袱递给了英子。英子皱皱眉头,她想去接,她又不敢去接。自从她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杀害了自己的亲人,她变得更加胆小。

  “二小姐,张伯这趟出去不知能不能活着回来,这是张伯这几年的……”

  “张伯,您,您要去做什么?”英子的眼泪奔流而下,她突然感觉到张伯话里有生离死别的意思,是不是张伯也会和舅舅一样死去?她心里开始慌乱,慌乱地流泪。

  “哈哈,二小姐,你不要害怕,三天后,三天后,张伯就会回到崔家!”张伯放下包袱,他搓着大手,一会儿他又举起他的三根手指头,他看着英子的眼泪像两条小河在她小脸上流淌,他知道,是他的话吓到了英子,他的心哆嗦了一下,他想伸出手给英子擦去脸上的泪,他的手也在哆嗦,他知道,这次离开崔家他是不是真的还能活着回来?他心里一点儿也没底。

  “张伯,您不离开崔家不行吗?”英子咬着嘴唇,用哀求地眼神盯着张伯那张憨厚的脸。

  “老爷活着时让俺去做一件事,俺已经答应了老爷,所以,俺必须去做!”

  “是俺父亲托付给您的事?”英子眨着一双小眼睛,她心里又稀奇,又奇怪,她想,父亲临死还有什么事儿交给张伯?父亲怎么没有给母亲说呀?英子歪着头,满脸问号。

  张伯使劲点点头,“还有大少爷托付俺……”

  “俺大哥?”英子再次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张伯轻轻点点头。

  “俺大哥他们好吗?他,他什么时候回来过吗?昨天夜里,昨天夜里俺听到了敲门声,俺又睡着了……俺以为是做梦,因为俺娘说她不知道,大嫂也说她不知道……俺问她们了……”

  “他们都很好,大少爷回来的事情不要给任何人说呀!”张伯突然严肃地盯着英子好奇的小眼睛,他知道他说错话了,说了不该说的话,他着急地抬起他的大手慌忙地摇摆着,“二小姐,千万不能说呀!”

  “说了会怎么?他们是去打鬼子了吗?是怕坏人听到告诉鬼子吗?俺不会说的,一定不会说的,俺也不会告诉俺娘,还有俺大嫂,俺怕隔墙有耳!”英子说着说着突然抬起她一双小手捂住了她的嘴巴。

  张伯笑了,他大喘了一口粗气,向英子使劲点了点头。

  “三天后您就回来,是吗?俺会站在门口等您!一直等到张伯回到崔家!”英子盯着张伯的眼睛,认真地说,“张伯,您一定回来呀!一定说话算话呀!”

  “嗯,一定回来,回来给我们二小姐带好吃的!”张伯与英子聊着聊着他突然感觉他心里轻松了许多。

  “俺不要好吃的,只要张伯您平安回来,您见了大哥二哥三哥,一定问好,一定告诉他们俺娘想他们,大嫂想他们,还有英子想他们!”

  “二小姐这几天千万不要出门呀,好好跟着大人学做针线……”张伯一边温和地看着英子,他一边抬起大手摸摸英子的小脑袋,“俺家二小姐手最巧!”

  “俺有东西送给俺哥哥,您等着!”英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她一边说着,一边“噌”从小凳子上站了起来,一边扭身火急火燎蹿出了耳房,她迈开小腿向后院厢房跑去。一会儿,她怀里抱着一摞鞋垫又跑了回来,她把鞋垫推到张伯的怀里,“这一些是给俺大哥二哥三哥的……麻烦张伯带给他们!”

  “好,二小姐的心意也一起带给他们!”

  第二天天不亮张伯赶着马车走了。英子醒来时天已经大亮,英子很失落,她耷拉着脑袋站在门洞子里,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张伯离开崔家的这两天,英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去耳房看看,然后就站在崔家门口向外眺望,她满脸的心事,她满心的忐忑。王氏问她什么,她也不说,她生怕她的话给哥哥和张伯招来杀身之祸。

  张伯离开崔家的第三天,沙河镇有人来到了崔家,他们是来报喜的,崔耀聪的大儿子崔英元准备这个月结婚,希望王氏带着孩子们去吃酒席。崔老爷子活着时规定崔家人结婚办酒席一定要在崔家大院办,可是,崔老爷子死了,他的规矩也跟着死了。听说崔英元的媳妇留过洋,还有一定的家底,新媳妇家不愿意到乡下办喜事,崔耀聪只好在沙河镇包了一个饭店。王氏听了很生气,崔耀宗死了还不到三个月,孙子也没有过百天,自己肚子里又有遗腹子,她痛苦的心情一直无法抚平,让她挺着大肚子去参加侄儿崔英元的婚礼,她做不到。她本想让英子去,看着心情低落又胆小的英子,她摇摇头,她只好翻了翻箱底,找出几块大洋,她又找出一块红绸,她一边包起三块大洋,她一边习惯地向院里喊:“他张伯~”王氏苦笑了一下,她突然想起张伯出远门还没有回来。眼下找谁跑趟沙河镇呢?她想找人把三块大洋送到沙河镇崔耀聪家,可是,家里真的没有适合跑这趟腿的人,此时此刻崔家大院里只剩下了三个女人,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王氏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她把用红布抱着的三块大洋揣进怀里。这时,秋霞从后院迈进了前院堂房,她手里攥着一副银镯子,她递给了王氏,“娘,这是俺嫁给英业时您送俺的,本来想好好留着,弟英元结婚,英业也不在家,这算是俺和英业的心意吧!”

  王氏听儿媳秋霞这么说,她瞬间眼泪汪汪,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一个字也没说出口。

  “娘,您别难过,以后有钱了,您再给俺买一副金的……”秋霞故意说。

  秋霞脸上的泪不知什么时候流到了她的嘴角,她苦笑了一下,默默低下头抬起袄袖擦擦脸。

  王氏点了点头,她庆幸自己身边还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儿媳,这是崔家的福气,儿媳还为崔家生了一个大孙子,如果崔耀宗活着他应该多高兴呀。

  “俺崔家欠你太多了!”王氏抬起胳膊把秋霞揽进她怀里,“这一些东西不知怎么送过去,家里没有一个能去的,你张伯出了远门,不知啥时候才能回来,唉!”

  “娘,让俺去吧!”秋霞抬起眼泪看着她婆婆王氏。

  “不,不,不可以!”王氏紧张地连着说了三个“不”,“沙河镇有日本鬼子,你哪儿都不能去!”

  “俺舅母来了!”英子在门口没等来张伯,却等来了她舅母刘氏。

  英子舅母刘氏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比王氏高出半个头,她头发梳得整齐,在脑后盘成小圆髽,脸上没有一点脂粉痕迹;她上身斜襟蓝青棉袄,下身肥大的黑色棉裤,这一身衣装和她岁数不太相称;刘氏身子不胖不瘦,只是模样有点憔悴,说话声音依然洪亮,态度温和。

  秋霞搀扶着王氏奔出了堂房迈到了院子,只见英子拉着她舅母的胳膊站在院门口的台阶上。王氏见到嫂子刘氏伤悲从她心里升起来,瞬间在她脸上化成了两行泪。

  “妹妹,咱们姐俩都是苦命,苦命慢慢熬,熬成老来福!咱们子孙满堂,应该高兴,不是吗?”舅母刘氏性格洒脱,说话又爽快,她的声音给崔家大院带来了久违的喜庆。王氏的头一下抬了起来,腰杆也突然挺直了,她急忙让秋霞去烧水,“快去烧水,放点红糖!给你舅母暖暖身子!”

  秋霞与刘氏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她转身匆匆向厨房跑去。

  “不要忙活,不要忙活,俺想妹妹了,只想和妹妹聊聊天,孤独人找孤独人,话题能说到一块去,不是吗?俺这几天心思,您也快生了,俺怕孩子们忙不过,俺来当个指使!”

  “嫂子,您,这几天俺真的想托人喊您来!可,怕您也有事,所以……”王氏想起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哥哥又开始流泪。

  “娘和爹死的早,没有连累人,孩子成家了也不需要俺了,俺这丢三落四的老太婆,谁还稀罕?”刘氏急忙上前搀扶王氏,“妹妹,以后不许哭,您不为自己着想还要为肚子里的孩子想一想呀!不是吗?”

  刘氏为人真的值得翘大拇指,崔耀宗活着时就对刘氏有评价,虽没见过世面,说话做事有尺度,不轻易在人前显示喜怒悲哀,坏事到了她嘴里也变成了好事,也变得“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当她坐到王氏的面前,谈起英子舅舅和英子父亲崔耀宗时两个女人还是禁不住落泪,说到英子舅舅在世的声音与音容笑貌,更多的是细微周到,刘氏长长叹了口气,“如果他不抠门,如果他不那么惜财,他也不至于丢命啊!”刘氏抬起棉袄袖子擦去脸上泪珠,“咳,又说多了,本来,路上,俺还提醒自己,不要胡说八道,不要谈伤心事……你看看,你看看……”

  “那是日本鬼子爱财!是日本鬼子杀害了舅舅!”站在门口的英子生气地向屋里喊着。

  王氏一惊,她赶紧从炕沿上站起来,她走到英子眼前,“不许吆喝!小点声!”

  刘氏也急忙站起身扶着王氏,“好了,好了,孩子一点也没说错,不要埋怨她!”刘氏向英子招招手,“英子,过来,舅母带了许多面桃,还有炸花……你拿去吃吧,咱们刚刚说的这一些话走出门千万万不能说呀!”

  “嗯,俺知道!”英子使劲点点头。

  “俺们村子好多人被日本鬼子抓去了!”刘氏压低声音叹了口气。

  “抓去?什么意思?”王氏一惊。

  “听说鬼子在沙河镇修碉堡!”

  修碉堡?英子曾听人说过这句话,在哪儿听到的呢?她似乎想不起来了,她突然想到了张伯,张伯伯这个时候还不回来,是不是被鬼子抓去修碉堡了?想到这儿,英子急忙转身向前院门口跑去。

  “不要出去,不要出院门!”王氏和刘氏在英子背后着急地念叨着。

  就在这时,村子外面传来了几声枪声,少顷,突然崔家的院门急切地响起来。英子惊慌失措地回头喊她娘,“娘,娘,来人了……”

  刘氏搀着王氏匆匆从堂屋奔到了院子。这时,院门口外面传来了英芬惊慌的喊叫:“娘,妹妹,快开门!”

  英子一听是姐姐英芬的声音,她急忙跑到大门口,她踮着脚尖用尽全力打开了两扇沉重的大门,只见,姐夫粮贵搀扶着英芬钻了进来,姐姐英芬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喊着:“快,快关门!”

  粮贵回身把两扇大门使劲关上,然后他又抓起墙边上的顶门杠子横在两扇门上。

  “发生什么啦!”王氏也惊慌失色地看着英芬两口子。

  刘氏还算镇静,她看着英芬,“快去,让秋霞也去躲一躲,还有粮贵,你也去,带上吃奶的孩子,还有英子,你们快去!”

  英子紧张地躲在王氏的身后,她只想待在她母亲的身边,秋霞怎么拉也拉不走英子。刘氏回头狠狠瞪了英子一眼,“那你躲进屋里去!”

  刘氏急忙抓起旁边惊慌失措的王氏的手,“妹妹,不要害怕,这儿有俺呢,你也进屋,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把你的心放肚子里去,把英子也带进屋!”

  “你呢?”王氏全身哆嗦,语音也在哆嗦。

  “俺不怕,你们也都不要害怕,崔家有俺呢……我想是来抓劳工和女人的,如果他们要抓,就把俺抓去,俺去给他们做饭!英芬和粮贵不能去,他们还年轻……”

  “咣当咣当咣当”外面有人狠狠敲门,似乎他们手里都拿着铁家伙。

  “你们娘俩快进屋,这里有俺在……”刘氏一下变成了关羽,她一边说着,一边回头看看王氏,一边向大门口走去。

  两扇大门打开了,闯进几个端着枪的二鬼子,他们一进门就吆五喝六,还有几个窜到了耳房向屋里东张西望,像偷鸡贼似的鬼鬼祟祟又明目张胆又嚣张跋扈。

  “你们有事吗?怎么能擅自闯进崔家?”刘氏面不改色,严厉地吼着。

  “呀,什么叫擅闯?我们是奉了皇军的命令来抓人的……”一个二鬼子歪戴着一顶棉帽子,两撇小胡子一高一低,满脸横肉,一副趾高气扬的表情,他根本没把刘氏放在眼里。

  “抓人?抓什么人?这是崔家大院,你们没听说过这儿曾住着清朝的进士和举人?”刘氏声音严厉。

  一个站在门口的二鬼子急忙跑到两撇胡子跟前,他轻轻地念叨着,“这是崔耀宗的家……”

  “崔耀宗?那个那个在县衙做事的……他不是偷盗皇协军武器的……”两撇胡子斜着眼瞄着刘氏,他嘴里傲慢无礼地嘟囔着。

  “他,我妹夫是举人,更是做事磊落,怎么能做偷盗之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以死明志,整个掖县人都知道,难道你们不知道吗?”刘氏得理不饶人的神采。

  “这?”几个二鬼子互相看看,什么也没说,其中有的想说知道,再偷偷看看两撇胡子,两撇胡子横眉竖眼狠狠斜视着他们,他们硬生生把要说的话又咽了下去。

  两撇胡子突然抬起肿眼泡盯着刘氏,恶狠狠吼着,“其他事情我们不需要知道,更不想知道,今儿我们为皇军抓,不是抓,是找,是招瓦工,还有做饭的女人!”

  “崔家这个时候只有我们这几个女人,还有八九岁的孩子,如果你们不嫌弃俺老目横秋,俺愿意去给大家伙做饭,你看行吗?”刘氏往前一步,她的眼睛里带着嘲弄。

  两撇胡子急忙摇头,他眼角往上瞥着,看着刘氏愤怒的表情他一时张口结舌不知说一些什么?他心里很清楚日本人让他们到乡下来的目的,第一是找年轻的花姑娘,第二是抓年轻力壮的劳工。

  “都是一个乡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应该互相照应,不是互相伤害,倒退五辈也许大家都是一个祖宗!”刘氏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几个二鬼子都佩服刘氏的勇气与胆量,还有刘氏的言辞锐利,他们互相看看,慢慢退出了崔家大院。

  “如果皇军需要做饭的,俺去!”刘氏对着门口外面吆喝了一嗓子。

  躲在堂屋的英子趴在窗台上,她的眼睛紧张地盯着院里发生的一切,刚刚院子里发生的事情她都看在眼里,她突然佩服舅母刘氏的勇敢,她突然觉得鬼子和二鬼子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也长着一双眼睛,一张嘴巴,他们也胆小,正如祖母曾说的一句话: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舅母已经不怕死了,所以她更不怕鬼子。

  英子困了,她脸上带着微笑睡着了,她怀里抱着一本画册,是那年三叔从青岛回来带给她的,画册里画着一只羊和一只狼,狼想吃羊,小猪,小牛,小鸭……所有动物都来帮助小羊,最后狼掉进了山崖摔死了。梦里英子梦到了狼,龇着长牙的狼,狼的一双恶狠狠的眼珠子滴溜转着,一步步逼近英子,英子吓得往后退,后面是一堵墙,没有了退路,英子使劲闭上眼睛,突然一双大手抱住了英子,英子回头一看是她父亲崔耀宗,父亲泰然自若地把英子放到他的身后,他一边挽起衣袖,他准备和狼拼命,突然山下跑来了气喘吁吁的张伯,他嘴里一边喊着什么,他一边扑向狼,狼的大嘴咬住了张伯的胳膊,鲜血“滴答滴答”流着,“张伯伯——”英子突然醒了,她脸上全是汗。

  “你可把你娘吓坏了,她还以为你——”舅母刘氏的脸趴在英子身上,她的眼睛盯着英子的眼睛,“你醒了?姑娘,你怎么说睡着就睡着了呢?你娘说你被他们吓死了……”

  英子抬起眼角,她看到她母亲王氏在炕头的另一边摸眼泪。

  “俺没事,张伯伯呢?他回来了吗?”英子突然坐起身子,她看看舅母刘氏又看看她母亲王氏。

  “唉,回来了,他,又走了!”刘氏坐正身体,“这丫头心眼太好,随她祖母,那个老太太善良慈祥,到了年关常常施舍那一些穷人,远近闻名,街坊邻居都忘不了她,更忘不了她心灵手巧,多少女子跟随她学习刺绣,她一文钱也不收。”刘氏絮絮叨叨的话英子一句也没听进心里,她心里牵挂着张伯。

  “张伯走了?去哪儿了?”英子着急地看着她母亲王氏。

  “去沙河镇你二叔家了,听你娘说,你二叔家的你英元哥哥要结婚,给送礼钱去了!”刘氏抬起手拍拍英子的肩膀,她又扭脸看着王氏,“妹妹,这几天俺不走了,俺看您的肚子好像就在这几天落怀——还有一件事,俺们王庄的人家都在挖地道……”

  “挖地道?”王氏不明白她嫂子刘氏嘴里话的意思,“家里有地窖子呀……”

  刘氏打断了王氏嘴里的话,说:“不一样,咱们要把地窖子通到村子外面,通到树林里去,如果有什么事,大家可以提前逃生!”

  王氏沉默了,崔家现在只有几个女人,这么重的活儿,谁能做的了啊?

  “俺这次来,俺就打算好了,俺忙您找几个人,都是……”刘氏压低声音,“都是妇救会的,她们都是可以信赖的……”

  “妇救会?你,你是吗?”王氏显然听说过这个组织。

  “嗯,自从当家的被鬼子杀害了,俺就参加了妇救会!”

  英子惊愕地盯着刘氏的嘴唇,生怕漏下一个字,她没听过什么妇救会,但,她可以肯定妇救会也是杀鬼子的队伍。

  “俺也参加!”英子突然从炕上站起身来,她双眼闪着坚定的光。

  刘氏突然哈哈哈哈大笑,她一边拽着英子衣襟坐下,她一边又转身看着王氏,“有一个女子这几天要来,你见了一定很高兴。”

  “这几天?她是谁?谁捎的信?俺怎么不知道?”王氏皱皱眉头,她狐疑地看着刘氏的眼睛,那双眼睛不像是糊弄她。

  “俺想卖个关子,可是,还是让您高兴高兴吧,是崔家老三崔耀宏的媳妇!”

  “三叔的老婆?”英子替她母亲喊出了吃惊。

  刘氏点点头,“嗯!”

  “如果是真的,崔耀宗活着该多么高兴呀!还有老太爷……他如果知道了她三叔有媳妇了~”王氏又开始抽涕。

  “老三两口子是战友,他们一起去奉天参加过抗联,是出生入死的同志!”刘氏嘴里的话词英子从没有听过,战友,抗联,同志,

  这一些字她都不认识,什么意思她也不懂,但,她知道三叔崔耀宏是好人,那么三叔的老婆一定也是好人。

  “今儿俺说的话就咱们姐俩知道,千万不能说出去啊……”刘氏神秘地看着王氏。

  “俺也知道,俺也要参加抗联,俺也要参加妇救会!”英子心里想,只要打鬼子,无论让她做什么,她也不怕。

  刘氏笑了,她故意逗英子说,“妇救会的人必须保守秘密,还要会做鞋垫还要会做衣服!”

  “俺会!祖母教过俺!”英子自信地点点头。

  “好,从今天开始,英子做鞋垫,做男人那么大脚丫的鞋垫!不许出去玩,更不许自己单独走出崔家大院的门。”刘氏故意这么说,她知道这是拴住英子的唯一办法。

  “好!这一些俺都能做到!”英子突然长大了,她往前挺挺胸膛,昂起她细细的脖子。

  “真的能做到吗?俺还真不信!”刘氏故意逗英子。

  “你不信问问张伯伯,他不让俺说的事儿,俺也没有告诉俺娘和俺大嫂!”英子嘟囔着嘴巴。

  刘氏和王氏一齐看向英子,突然“呵呵呵”笑了。英子被她们笑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晚上吃饭时张伯回来了,他赶的马车上还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女人一头短发,一身灰蓝格子棉袄棉裤包裹着她瘦弱的身躯,她跳下马车,向前迈了几步,英子发现这个女人个子比舅母刘氏还高。

  刘氏急忙提着马灯迎着那个女人走过去,她一边回头招呼躲在门洞的英子,“英子,快来,这是你三婶,快叫三婶!”

  “三婶好!”英子嘴里一边喊着,她一边慢慢走近那个女人,这个女人可真俊,一双大眼睛在黑夜里闪着星星之光,英子傻傻地站着、昂着头端详着眼前的女人。

  “英子!”刘氏轻轻拍拍英子的肩膀。

  英子一激灵,她急忙又向前一步给眼前的三婶鞠了一躬。

  “奥,这就是心灵手巧的英子啊?真俊!”三婶夸赞着英子。

  英子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三婶是城里的姑娘,却没有城里姑娘的娇气,她一进门就进了厨房,她帮着王氏烧火做汤,她嘴里一声一声喊着王氏,“大嫂,您别忙活了,您这身子……”

  “她三婶,您屋里坐,听她张伯说您还没吃晚饭呢,这么冷的天哪儿行?您又是第一次进家门,看看,看看,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您,惭愧,不好意思,俺给您煮一碗鸡蛋汤面,您暖暖肚子……”

  “大嫂,俺叫杨玉,以后您直接喊俺的名字就可以了!”

  三婶名字叫杨玉,英子扒着厨房门框听着母亲王氏与三婶的对话,两个人只谈了家事,其他什么抗联、妇救会、同志,这几个词没有再说起。借着炉灶里的光亮,还有灶台上的马蹄灯的亮,英子上上下下打量着她三婶杨玉。三婶不仅个子比娘亲高,模样也比娘亲年轻,头发乌黑,两边鬓角丰满,笑起来漏出两排整洁又亮白的牙齿,走起路来腰挺直,嘴角有一种乐观与坚定,让看着她的人无形之间多了一份力量与希望。

  “大嫂,刘缵花大姐呢?”突然杨玉看着王氏问,“刚刚俺看到她在这儿,这一会儿功夫她去哪儿了?”

  王氏抬起头看着杨玉,她眼里闪着惊奇的光,“你是问她舅母,您知道她的大名号?”

  杨玉点点头,“嗯,她是我们妇救会的队长!”

  英子突然瞪大了眼睛,她怎么也没想到她舅母刘氏还是妇救会的队长,真了不起啊!平日里大大咧咧的舅母,从不把她的伤心难过说给外人听,大家还以为她没心没肺,今儿,英子有点明白了,舅母是表面装糊涂,她心里明镜是的,越受打击,越被人轻视,在外人面前她显示出无可奈何,其实她心里有一杆秤,她不会向任何挫折低头,她在酝酿着复仇计划,她团结了应该团结的、与她一样遭遇的、一样仇视倭寇的、一样想保家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值得敬佩的女人,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英子心里突然决定,她也要努力靠近她的舅母,做她舅母的左膀右臂。

  “她们去挖地道了!”王氏一边熄灭灶里的火,一边慢慢站起身,她轻轻嘱咐杨玉,“你们要注意安全!听她张伯说,村子里住进了二鬼子!”

  “嗯”杨玉搀扶着王氏的胳膊,她轻轻点点头,“在进村子之前,我们已经大概其地了解了一下崔家村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