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第11章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第11章

作者:蔡虹 字数:3080 书籍: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粗鲁越来越被认为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礼貌则跟风度、以及教育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部分 生活方式篇整洁的行走

  我们已经身处在一个必须更加整洁的环境当中了:吃饭的地方铺着干净桌布已经是最低标准了,虽然不到五分钟肯定会弄脏,服务员也会时时来给你更换干净的餐盘;酒店里四季都温暖得可以穿短袖衫,四处都铺着厚厚的柔软的而且易脏的地毯,如果穿着厚毛衣、或者皮鞋上有点灰尘走在大堂里都会自惭形秽;一间小店铺里都摆设着玻璃盘,里边永远有清水,上面飘着玫瑰花瓣;连每天人群流量都很大的商场,大理石地面也都开始变得光洁而纤尘不染。

  想想古人生活多么简陋。汉代时户户人家室内的地面都是泥土,窗户只是一个空的框儿而没有遮盖,所以要在床前摆着布制的围幔,用以挡风以及遮挡隐私。这还都算是有钱人家。一般的人在野外铺两捆稻草就可以睡觉。

  穿戴整洁永远都不会是坏事,何况现代人身处的环境日益精致而且干净。

  清洁的味道

  时刻保持清洁!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最伟大的宣言。

  清洁是美丽的第一要素。不清洁的、油腻腻的头发会直接导致糟糕的心情、缺乏自信等等后果。最让女人倒胃口的男性外表是:胡乱支翘起来而且不干净的头发。如果一个男性有这样的发型,那么多半意味着他还会乱扔臭袜子、不爱洗澡、当众吃大蒜、甚至睡觉打鼾。如果一个女人有这样糟糕的头发,那简直是不可饶恕。不知道为什么,关于池莉的小说记得最清楚的一个细节就是:文革期间,一个离开了自己混乱家庭的年轻女孩子,到了农村当知青。在广阔的天地里,身心大为解放。很多城里的青少年下乡之后变得邋遢了,因为生活条件艰苦了;可是她反而像获得了新生,一个表现就是开始每天换洗内裤。这种描写本身就是不洁的。不过因为剖开了人们最隐秘而且难以启齿的部分而使人印象深刻。电影里,即使最颓废的美国中年男人还是会每天早上起来都洗澡,然后去上班。韩国的小孩从小被教导吃完每一顿饭后都要刷牙,一天刷牙三次。道家所说“臭皮囊”真不是没有道理的。每天都应该清洗你的头发和身体。以前中央电视台还播了一段时间一个公益广告,主题就是“你今天洗(发)了吗?”

  现在我们已有太多种类的清洁液、皂类用以对付麻烦的身体。讲究一点的光卸妆也分眼部卸妆液及其他不同部位专用的。本着简单的原则,至少也需要洗面奶、洗发水、香皂(或者沐浴液)、牙膏。如果出门呢,有一种安利的多用洗浴液,从头发到脚指头都可照顾到了。天天早晚洗自己两次,还要时时换洗衣服、床单,清洁浴室、擦拭家具和地板,一切东西都在时刻积聚污垢,需要不停的清洁。简直是太麻烦了。不过非这样不可。离开这些现代化的卫生设施,不出三天,你就会变得和难民没什么两样。事业女性之所有自有一种美态,就是因为坚持天天都清洁干净,喷了口腔清洁剂、点了一点气味芬芳的香水、头发修过、衣服洗熨过、衬衫和丝袜都每天换过,并且时刻保持内衣清洁。

  中国的传统说法是频繁洗澡不利于健康。和十四世纪的法国贵族一样,常年不洗澡而使用大量的香料掩盖体味,据说这是香水的由来——优雅的东西居然有这么不怎么样的实用起因。现在当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谬论。现在的人恐怕有很多宁愿吸收城市的废气,受点内伤也好过外表污浊。

  清洁习惯和生活水平是成正比的。生活优越,很少涉足泥污之处(野游除外)的人,越是会天天洗澡、洗发。

  衣服是一件铠甲

  张爱玲在《烬余录》里写到一个来自马来半岛的女同学苏雷珈,在战乱中撤离时还是设法把自己最显焕的衣服整理起来,在炮火下设法将那只累赘的大皮箱搬运下山。后来她在红十字分会所充当临时看护,穿着赤铜地绿寿字的织锦缎棉袍蹲在地上劈柴生火,虽觉可惜,也还是值得的。那一身伶俐的装束给了她空前的自信心,不然不会同那些男护士混得那么好,一起吃苦、担风险、开玩笑,渐渐的话也多了,人也干练了。

  衣服的确是一件铠甲。你觉得衣着得体的时候就好像得到了一层坚硬的外壳,自然态度也悠闲了、谈话也自如了、行事也就洒脱了。别人看着也舒服。一旦穿着笨重的厚毛衣进到酒店,自己先出了一身汗,一半是因为热、一半是因为拘谨造成的,自己先就不自在了起来。穿着西装去度假也显得蠢相。上台演讲之前,如果不幸丝袜钩破了,或者进入会场后发现自己和其他人穿得有点格格不入,自信心会霎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事先准备得十分充分的演讲,也可能会搞砸。你总是想尽量缩拢你的腿,以免别人注意到你破了的丝袜;天啦,有人在笑,一定是笑自己穿得蠢相;脸色腾的一下子就红了起来,不敢再看台下的人,额头也开始冒出汗珠,语音颤抖,哪怕尽力吞咽口水也无济于事。而且这种糟糕的状况会越演越厉,最后你几乎是逃下讲台的。一直戴着大黑框眼镜的“丑小鸭”,连说话都小声而怯懦;一旦换了“博士伦”戴,一下子就变成了让人惊艳的美女。不是因为一副眼镜的改变这么大,而主要是因为神态改变了,充满自信心的人会让别人也忍不住欣赏她(他)。

  所有的人一眼看过去几乎都可以立即分为两类:一类是注意穿着打扮整洁的,一类是不修边幅的。注意整洁的人衣服鞋袜都搭配过,虽然看起来不着痕迹,可是整体感觉舒适。可是早上起来连头发也不梳、脸也不洗的男人,连他养的京巴狗都变得破落相——毛色灰溜溜、长毛脏得成一绺一绺的,还打着卷儿。

  虽然不用把大把的钱都往精品店里扔,几年下来置衣服的钱够买一层房子;衣着但求得体、干净就行。整洁与富有程度没有绝对的关系,穿金戴银的人一笑露出牙齿上残留的菜屑来,那才有够恶心。

  不要妄想藏拙,你一站出来其他人就会把你从头到脚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鞋底,当你坐下来翘起腿的时候,对面的人也会看得一清二楚——是否有太多土、商标是否还留在上面、鞋跟是否已经磨得歪斜了、或者有一个丑陋的大厚底儿用以垫高身形。当你上楼梯的时候,走在你后面的人也会看得清楚这些。从而大致明白你刚从什么地方来,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有车还是没车,趣味如何。所以出门的时候把自己从头到脚都收拾利落吧。千万别用一双破鞋搭配昂贵的衣服,那对你的形象毫无裨益;哪怕衣着朴素、穿着抹拭干净并且每季都修整过的旧鞋也没有关系。

  孜体事大

  外表问题事关精神状态,不可小视。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无论如何总是尽量做到整洁、时时修饰自己。丧失了兴趣和追求的人,才会任自己一再的邋遢下去。停止了前进的人通常也就不那么注意外表了,人年轻的时候天天把皮鞋擦得锃亮,到老了天天穿着皱巴巴的老头衫,就是这个道理。整洁的人通常也乐于参与,而邋遢的人通常是看见熟人也溜边儿走。这种信息也会直接的传递给别人,当他考虑该升谁的职或者把机会给谁的时候,会想既然这个人已经自己放弃了,那么就放弃他吧。

  整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身整洁的人总是把家里也弄得窗明几净,让别人心情也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整洁的人出门也会随地吐痰,阳台上的灰土直接扫下去也不管楼下邻居是否晾着被子,一包垃圾直接就从车窗扔出去;甚至可能会乱翻公路隔离带,哪怕过街天桥就在前面50米处;到银行也不乖乖等在黄色一米线后,而是习惯性地往前凑。

  让我们都开始整洁的行走吧。

  第一部分 生活方式篇速成“保留节目”

  我有一个从事外事工作的朋友最近买了一大叠CD在家里“做功课”,每每吃完晚饭就开始记诵歌词,苦练卡拉OK。他已经35多岁,平时在场面上也很有些地位和风度。可是天生有点五音不全,现在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场面上的交际大家都爱把地点选在“钱柜”或者“麦乐迪”,没有“拿手歌”的他觉得很有赶上的必要。

  媒体圈里为什么男记者容易比女记者混得好?除了一样的勤奋努力之外,在高峰会议里碰到了某企业的老总,趁空挡男记者可以走过去拍拍肩膀、两人一起走到外面抽根烟就熟捻起来,采访也就容易进行多了。

  凡事都需要一些切入点。在众多各种各样的交际场合,使自己具备一个“闪光点”是非常必要的。练习两首动听而不媚俗的拿手歌;和管理界人士聊“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和艺术人士谈谈古董,很容易迅速打开局面。在朋友圈里,如果你有一两个“保留节目”时时凑凑趣儿,博闻而且健谈,那么你将会十分讨人喜欢。当然,如果你聊完全球经济跟互联网之后,再谈点中世纪历史跟哲学,那将会更加迷人。

  谈资

  一位做销售经理的朋友也是一个动物学和研究电影的专家。他知道塞伦盖蒂、内罗毕的种种细节,用一种专业而热切的语气描述非洲狮子和大象,总之他的谈话就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Discovery频道的节目一样引人入胜。另一位朋友对种种名人掌故了如指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