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碎月长壑 第17章

《碎月长壑》第17章

作者:妩婠娲 字数:3027 书籍:碎月长壑

  本来还以为是直升机的旋翼吹起来的雪花,可是飞机停下来我打开门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错了。门才打开了一条20厘米的小缝,狂风夹着雪花就已经呼啸着钻进了机舱,呜呜的风声好像鬼哭狼嚎,彻骨的寒风驱动着冰冷的雪花,好像无数锋利的小刀切割的脸和脖子。机舱内一片惊叫连连,我急忙把门又关上了。

  “这么大的暴风雪,怎么出去啊?”

  “情报工作没做好,耀祖你失职啊。”

  “没关系的,可能一会就没风了。我以前来过多次了,这地方经常一阵风雪一阵晴的。”

  ……叽叽……喳喳……

  一行人闷在机舱里面闷了三个小时,连午饭都是在机舱里解决的。中午一点半,暴风雪停了,我和哥哥、舅舅先来到外面探风。暴风雪说停就停,一个小时前还像世界末日一样,这会却一丝风都没有。天气依然寒冷,但天空蔚蓝蔚蓝的,太阳照在脸上稍有温暖。脚下是滑雪场的休息厅,我们就降落在休息厅房顶的停机坪上,站在房顶俯望周围,一片雪白,天地间除了白色,就是蓝色,真是心旷神怡。天是那么的低,雪是那么的白,一瞬间,感觉整个天地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种感觉,简直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西边是天池,天池中并不平整,很明显的看到天池中的雪高低起伏,有无数的小雪包组成。东南边的滑雪场依然平整,东北边是陡峭的悬崖。

  早上把东西搬上飞机花了半个多小时,现在把东西从飞机上搬下来只花了不到十分钟。所有人集合后,飞机飞走了,大家决定除了几个壮丁前往天池搭帐篷,其它人暂时在休息厅休息。

  我和外公、哥哥、二公家的几个男丁一起抗着帐篷的零件往天池方向“走”去。说是走,实际上比走困难的多,一脚踩下去,整条腿就只能看到膝盖以上了,稍不主意踩到个坑,雪能一直没到大腿根,深一脚浅一脚的伴随着单调的咯吱咯吱声,走的比爬的还慢。走到天池边已经两点多了,一眼望去,原来当时看到高低起伏的雪包其实都是帐篷,起码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帐篷淹没了我的视线,每一个帐篷都埋在雪下面至少一半,只拱出一个压满了雪的帐篷顶,远处看去就是一片高低起伏的雪包。

  “怎么会这样?这么多人?”

  “哪有人啊,一个人影都没有,尽是帐篷。”

  “帐篷里面肯定都住着人啊!”

  “说不定帐篷都是历史遗留,都是空的呢。”

  “现在中午,人家都睡觉呢,看那边,不是有人出来了么?还插个小红旗干嘛呢?”

  “你看那边,那边,帐篷顶上都插小红旗,哦,人都出来了,都睡醒了?”

  “先别管别的,咱们找个地方搭帐篷。”

  “密密麻麻的帐篷,哪儿还有地方啊,跟春运挤飞机似的,连个脚都塞不进去。”

  “别着急,你看着没?人家都往帐篷上插红旗,等会哪边没红旗,咱们去哪边。”

  “对,这主意好,走,咱们去那个山包上看去,那个地方高一点。”

  等我们走过去才发现,这不是个山包,是个大帐篷。来来回回绕了N个圈,也没找到个能搭帐篷的地方。于是我们决定先回休息厅,在休息厅房顶上再看看哪里空场点。

  等我们回到滑雪场,被当前的景象吓了一跳,整个滑雪场怕是有上万人,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准备着滑雪。雪道上跟下饺子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往下跳,到处都有“撞车”的,一撞就是一大堆人。

  好不容易逆着人流挤进了休息厅,才发现我们的一行人只剩下六七个看行李的,其它人都跑出去滑雪去了。翻出个望远镜,我和哥哥跑上楼顶,往天池方向望去。整个天池一片红,基本上没有没红色的地方,而且越靠滑雪场这边越密集。每个帐篷都有人在进进出出,把帐篷外面的雪搬进帐篷里面,或者是堆到帐篷之间,帐篷门对门的地方已经基本清理出了路面,看起来像战壕一样。整个天池只要不是悬崖山涧的地方就一定有红旗,我和哥哥轮流观察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搭帐篷的地方。十平方公里的天池,那可是一亿平方米啊,竟然找不到一个二百平方米的空地,至少我和哥哥是没找到。我和哥哥下楼报告了这个情况后,外公不死心拿着望远镜上楼,最后终于被外公找到一个据此至少两公里远,靠近湖中心的一块空地没有插旗。为了保险起见,大家派哥哥和舅舅前往探查,看看是真的没帐篷,还是有帐篷没有插旗。一个小时后舅舅来了,说外公找到的地方真的是空地,至少四五百平米,哥哥正在那边清理雪,舅舅的大脚车停在湖边,但是开不过去(其实能开过去,但是怕会被压烂帐篷的人追杀)。

  下午四点半,再次举行了天池旅游团全体会议。鉴于人太多,大部分人失去了兴致,表示不如回家打牌打麻将。少数人表示天寒地冻的难以忍受,希望回家烤火(包括琳琳)。最后竟然只剩下外公、舅舅和我(哥哥正在天池中心劳动改造搭帐篷,暂不征求他的意见)愿意留下玩几天。于是叫飞机,送走众人之后,我和外公、舅舅向天池中心赶去。

  到了地方,哥哥早已经把积雪清理干净了,正在闲得无聊堆雪人,旁边一条长得很憨很笨的长毛大狗趴在那里晒太阳,那狗的眼袋和嘴都快垂到了地上,嘴里还直流哈喇子。我们迅速搭好了帐篷、布置好了行军床等,却发现没有红旗,最后不得已,只好在帐篷顶上堆了24罐王老吉。一切收拾好后,外公开始搭锅做饭,我和舅舅开始在帐篷里面凿冰洞。哥哥则认真计算了帐篷到大脚车的路线后,打算在不压到任何帐篷的情况下把大脚车开进来阻挡暴风雪,而舅舅的那条长得像大熊猫、脖子上还挂个破竹筒的臃肥笨狗跟着哥哥走了。

  这次我们采用了新的凿冰方法。前面是一样的,先在要开凿冰洞的地方用短的电凿打五个拳头粗细、深50厘米的洞,把冰凿机底座下面的五只脚下到洞里面,使底座稳固。然后将冰凿的钻头一节节组装起来,我们组装了4节共8米,一直伸到帐篷外面。我们估计冰层有4到6米厚,保险起见,多装一截钻头。把钻头斜插进冰凿底座的入口,柔韧的钻头顺着底座的滑槽弯了60度的角度,垂直插在冰面上,开动冰凿,拳头粗的钻头哒哒哒的旋转起来,碎冰渣带着一点水不断的从钻头入冰的地方冒出来。我和舅舅用力拖住钻头末端的小车,防止钻头到处乱跳。不到十分钟,冰面凿穿了,钻头开始自动逆转,往外吐出来,这时钻头还有两截半没入冰,冰层比我们预计的稍薄一些,大约只有3米厚。不过这已经足够安全了,只要超过1米厚的冰,就能跑坦克了。我们把钻头拉出来,收拾好。舅舅拿出一捆粗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帐篷的柱子上,另一头系一个铜坠,丢进小冰洞里面。然后我把一种叫做微波碎冰器的东西装上电池,打开开关,舅舅则把这东西卡在绳子上,沉在水里。大约每隔20厘米卡一个,一边卡好微碎冰器一边把绳子往小洞里面沉。微波碎冰器这种东西能向四周发射微波,半径50厘米,所以周围的冰能迅速的升温融化,最后形成一个直径约1米的冰洞。这比炸药好,无声无息,速度快,不扰民,不会吓跑鱼,而且能使周围的水温稍稍升高,容易使鱼聚集过来。

  十分钟后,一个直径一米的,又圆又光滑的冰洞出现在帐篷里面,既不用捞冰渣也不用修饰,非常完美。我和舅舅一边捞绳子一边拆微波碎冰器,这时候听到了外面传来引擎的声音。舅舅面露笑容,说:“哈哈,大脚车来了,你哥哥的技术比我强多啦。”

  舅舅话音刚落,我突然感到脚下剧烈的一震……我脑海中立刻闪现了两个字——地震?

  第十九章 池心惊魂

  地震?

  脚下的震动仿佛是向上一抛,感觉像电梯突然向上启动,我差点站不稳而滑倒。舅舅也是双臂抬起,略有惊慌。说时迟,那时快,一秒钟后,地面突然更加剧烈的一抖,冰洞里面的水突然消失不见,变成了黑窟窿。

  我和舅舅都没站稳,双双摔倒在地。来不及反应,突然觉得地面倾斜了,是向帐篷门口的方向,紧接着所有的东西开始向帐篷门口的方向滑去,包括我,包括舅舅。冰面越来越倾斜,我双手紧紧抓住了绳子,但绳子是软的,整捆绳子跟着我继续往下滑。舅舅不知道抓住了什么东西止住了身体下滑,但是他的脚已经在冰洞的洞口边缘了。我踩住帐篷中间的柱子,阻止自己身体的下滑。我往舅舅看去,却恰好看见舅舅被下滑的帐篷一下子扫进了冰洞里面。帐篷没有丝毫停止,又继续下滑向我压来,已经压倒了我的头顶,我连忙把帐篷往上一推,整个帐篷跃过我的头顶,向我脚下的方向滑去。

  没有了帐篷,我感到眼前一亮,我发现我在空中至少10米高,原来是脚下至少有三百平方的大冰块翘了起来,刚才还水平的冰面倾斜了大约45度。从摔倒到现在,好像经历了诸多的变化,但其实中间的过程不会超过5秒。我向脚下望去,我正踩住原来垂直插在冰面上的一根直径有20厘米的铝合金圆筒型的柱子,柱子下面插进冰里半米,应该相当的结实,绳子的一端牢牢的绑在柱子上,看来,只要抓紧绳子,无论发生什么,都问题不大。柱子下面大约20米远的地方是大脚车,看来导致冰块翘起来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家伙了,大脚车一大半已经沉在了水里,只剩两个轮子和车顶,夹在冰面裂缝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