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琅玡惜 第22章

《琅玡惜》第22章

作者:雪衣无双 字数:2857 书籍:琅玡惜

  中秋的酒香还未消散,宋朝大军却已在准备进攻北汉。得知胤正做举兵北上的打算,我有些奇怪,好象史书上记载的是先平南后顺北,怎么现在不对劲了呢?不行,一定要顺应天意才是啊。情急之下,顾不了其他,只好微服出宫,找到张永德,让他劝服皇上,此时出兵攻打北汉实属不当,倒不如先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对北取守势,削弱其国力。张永德身为大将,对局势的分析也是相当明了。我将我的看法娓娓道来,他抚掌赞同:“确实,皇上如果舍易求难,国力损伤不说,对正全力经营的南方来说,倒留下了可乘之机,明日我便晋见皇上,将意见奏折上去。”

  接着他又道:“娘娘,既然熟知强国之策,为何不当面向皇上进言呢?”

  “将军难道不知,皇上有令,后宫一律不得参政。本宫若直言相劝,皇上认为此乃妇孺之见,未必肯听,将军为国忠心操劳,皇上自会重视所言。”

  既然目的达到,告辞时,张永德作揖道:“娘娘既然便服出来,为避人耳目,微臣恕不远送。”“将军保重。”正欲离去时,突然又听到身后传来:“永德忠心耿耿追随娘娘,万死不辞。”“将军?”我回头,叹道,“何必这样,情深难却,真教。。。本宫不堪重负!”

  他束手而立,并未看我,遥视远处,叹声顿起,“卷帏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在云端。”听到他念出李白的“长相思”,望月,美人,我霎时明白,原来中秋之夜,他早就认出舞者是我。

  “将军,这是何必,天下佳人无数,你何苦执着,唉。”我惆怅的蒙上帽巾,头也不回迈步而去。这份情意上官蜜此生是欠下了,无法回报,但愿有来世,来世再还这不了情。

  我只当自己出来神不知鬼不觉,未料后面有个人早已跟踪许久。返回皇宫行至寝宫花池时,只见人影跃在身前,挡住了我的去路。

  “啊?何人如此大胆?”我低低的惊叫起来,并放声高喊,毕竟这是微服溜出宫,召来人多,反倒不好,万一不小心传到皇上耳里,更是不妥。

  来人并不说话,只是静静的凭桥抱臂,悄然挺立。看他一副不让道的傲然样儿,我只好壮着胆子喝道:“何处狂徒,这后宫是你随意私闯的地方吗?不怕杀了你的头?”来人仍然不语,只是向前逼近了一步,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袭来,嗅觉敏感的将这熟悉的香气传到脑神经这时,只觉得大脑“嗡”的一下,几乎蒙了。天啊,是胤!

  我倒吸一口凉气,心脏紧张得若小锤子敲打一般乱跳。

  “皇上,您这是去哪啊?”我率先发问。胤从阴影里慢慢踱出,咬肌紧紧的,脸上显出讥讽的微笑。“这句话好象应该是朕来问,皇后答。”他冷冷的笑意令我心里发寒。

  平叛

  难道他刚才一直跟着我?那我从张永德府里出来他也知道了?如果他知道我去献策,回头张将军上奏时他一定会想到是因为我在中间插手,按张永德平时对他的服从,不会突然想起另外对策,一定有人中间支招,胤只要猜到是我,肯定会主观拒绝张的意见,就是因为他心里将国法视为国之首要,后宫不能参政!这句话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他当然不会出尔反尔。

  “秋凉夜寒露深,皇后这一身打扮是要出去呢,还是刚回来?”声音里的冰冷逐渐加深。我惊慌至极,抬头望去,这双眼里凌凌的光芒全无平日里半点的温柔。

  “我,我想四处走走,消化消化。”情急之下,我竟然冒出了现代词。

  “消化?!”他皱起眉头,眼神里带着疑问,又上下打量我一遍,“怎么你口里总是能迸出许多奇怪的词?让朕搞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脸上的寒冷肃杀之气褪去不少,转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疑惑。

  “啊,对啊,就是说,如果在晚饭时腹部感到气闷气胀,只有不停的走路才能缓解,所以,将难受消灭化去,我就简称为消化了。”看来他并不知道我去哪里,以为我这样装扮是想溜出去。他的眼珠紧紧盯着我的眼睛,我一脸无辜的坦然看着他。

  赵匡胤的脸色缓和下来。

  “那,要不要传太医来?”他咳嗽一声,为自己刚才的怒火找个台阶。

  “不用,这不,走了好一会儿,已经好很多了。”我赶紧摆手,并且挤出一个轻松自然的笑容,表示身体方面恢复正常。

  他转过身,背对着我,半晌无语。我心里有忐忑起来。

  少倾,胤回头,对我的探究神色恍若未视,脸上浮现的还是我熟悉的温柔笑容。

  “过些日子,朕军事恐繁,不能够常来这里,自己注意身体,别到处乱跑,唉,蜜儿,夜色已晚,随朕去歇息吧。”他言罢轻轻牵起我的手,向寝宫走去。

  后来,他果真采纳了张永德建议,暂不发兵北汉,只是以兵常扰,令其不得安逸。

  九月中,李重进起兵反宋的消息传来开封。群臣皆进言,各抒己见。赵匡胤对大臣们说:“朕于周室旧臣无所猜忌,李重进不体谅朕之心,自怀反侧,现今三军在野,朕当暂往慰抚之。”

  十月里,在做了一番周密的部署后,赵匡胤下诏亲征扬州。以赵光义为大内都点检,吴廷祚权东京留守,亲率大军南征,顺汴河而下,直抵淮河北岸。此时宋前线统帅石守信得知天子亲征,已抵达淮河,便指挥宋军猛攻,很快击溃了李重进的主力部队,并趁势包围了扬州城。

  十一月,匡胤催动三军将士迅速直抵扬州城下,即日攻破扬州城池。李重进的部下平时在军资用需上深受克扣,对于宋军的猛烈攻势,全都斗志,姑宋军兵临城下,城守不嵌围攻,三日即溃。

  进入城后,按照匡胤仁慈天性,处理善后事宜,恩威并施,一改往日占城之军的烧杀抢掠,除了下令赈济扬州城中百姓,还赦免了李重进的亲族、部属之罪,对于逃亡者允许自首免罪。这些仁政有效的安抚了扬州百姓,迅速平定了当地因为战事而带来的动荡局势。

  十二月,赵匡胤任命李处耘权知扬州,自己凯旋班师回朝。

  是夜,胤临幸后宫,我心疼的抚摩着他消瘦的面庞,眼泪扑簌而下。

  “傻丫头,这些日子来,可曾想念朕?”他轻柔地抹去我的眼泪,本来行武出身之人,手掌不会细腻,但这段日子没见,许是常握兵器,温暖的手粗糙不少。

  “不想。”我伏在他胸口,用指甲点点他的心脏部位。“啊?”他翻身而起,一把将我压在身下,双手直呵我腋下痒痒处,

  “敢不想朕,好啊,你吃受得起?”

  “啊,救命,哈哈哈,皇上救命,求求你,别,啊。。。”我被他呵痒到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那你想不想?”他用力按住我的头,不让我乱动。

  停住笑,眼睛望着他,舔舔嘴唇,抿开笑容,然后点点头。他低呼一声,“好蜜儿“,一阵排山倒海般的狂吻扑面而来,躲闪不及,只有极力应承。

  窗外花香似春潮迭起,一浪一浪,袭人不已尽写无数恩爱。

  建隆二年。(961年)二月。

  光义带兵回朝,兄弟相见,分外亲热,其实,这战定期间,赵光义虽然为皇帝胞弟,倒不如跟随皇上打天下的义社十兄弟地位显赫。

  “皇兄,今天下虽暂时安定,归属宋室,但割据方镇力量强势,为国家长久之计,皇兄可有良策?”

  光义知道义社十兄弟的跋扈不训,一直不好开口明说,毕竟都是随从皇上战场血海里拼杀出来的结拜兄弟,此番借久别相逢之机,才敢提出顾虑。

  “皇弟所言,朕也有所思啊。想当初,五代诸政权,无一不是以兵权纷乱上台,又匆匆下场,君主屡遭非命,而这一轮轮的闹剧中,为皇帝强化专制的禁军起着十分恶劣的作用。所谓“主弱臣强,兴亡以兵”啊,就是朕要警思的局面。朕不想重蹈覆辙!当今之计要设置一些防止重臣篡夺大权的对策。”赵匡胤的担忧正和着他自己得来政权的方式,防患于未然,自己既从中获益,同时也要防止他人从中牟利。

  “你我兄弟连心,怎么说也是宋室天下,他人,就不好说了,此事待朕仔细斟酌,才可决定。”胤的话令光义心定下来,看来那些飞扬跋扈的方镇势力可以得到削弱了。

  “光义久未回京,现当去皇嫂那边叩首请安。”赵光义作揖说道。

  “贤弟去罢,你皇嫂身体素来虚弱,叩安之时不宜过久,以免妨她休息。”胤细心的关照道。

  “遵旨。”赵光义退下,来到乾清宫。

  平儿报,赵光义给皇嫂请安来了。正在案前抚琴时,他来打扰,真是扫兴。说实话,对赵光义,我向来没有好感,因为胤的缘故,虽说他是小叔,可历史上“斧声烛影”就是因他而来的悬疑,怎么看他,我都觉得他是心怀谋逆没安好心。

  “光义给皇嫂请安!”面前的男子身材高大,声音洪亮,面目酷似匡胤,但眉目比胤俊秀许多,举止之间早已褪尽当初少不更事的气质,全然是一副英武雄伟的将军气势。

  “皇弟快起,看座。”我含笑点头,想起第一次见到他还是在张府,光义为我不肯与胤相间来做说客。忆起尘封的往事,顿觉亲近不少。

  “皇嫂身体可好?听皇兄说向来虚弱,小弟这次带回不少奇珍草药,猛禽兽肉,据说塞外游牧者,就是长食此类药草,肉类调身体补虚寒。”他朗朗道来,神色之见满是真诚。

  我轻笑起来,这家伙,还挺懂调理之道,只不过我天生血气不足,跟我脱离常规,超越时空有关,补什么都没有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