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花之芬芳人生(重生之风云再起2) 第73章

  “恩,继续!”

  “结合自己的专业,记得高中暑假你们做的那个下岗职工的调查报告吗,你们一样可以关注一下北京外来民工的生存情况,多关注一些弱势群体,对你们这些天之骄子是很有好处的,至少接触到北京最底层的生活,知道另一种生活是什么样子?”

  “太棒了,还有吗?”

  “想不想采访你宁杰哥,要不要我给他们说一声让他们方便的话接受你们的采访?”

  “哇,姐,我都忘了还有这条路了,太好了,姐姐,我现在对你崇拜得是五体投地,这个以后再说吧!姐,再给我支点招?”

  “其实我个人的意见是你们多去关注一下中华的传统,多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北京富的人不少,穷的人也很多,北京民工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他们为北京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wωw奇Qìsuu书còm网但是自己却没有任何的归属感,他们的孩子呢,在哪里学习?中国现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学都多少,在北京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多少,方式是怎样的,对学生是否真的有效,这些,只要你们想要了解,都可以去关注!”

  “我们不是没有活动做,而是活动太多了,我们没有时间去做,需要我们帮忙的,你说一声,你的兰奇哥,谷清姐在北京都是有背景的,帮你牵线搭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在姐姐的话语中游刃而解,杨震是激动地合上自己的笔记本,通过和姐姐的谈话,自己对协会的发展是越来越清晰了,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自我教育

  在接下来的时间,杨震渐渐地适应了大学的各种生活,大学里有很多的牛人,同样也有很多只知道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的同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有很多北京本地人,比较起来,似乎有点不公平,一个北京户口的学生分数达到五百多分就可以上北大,而其他省份的同学,分数至少要在六百多分以上。

  不公平,不是吗?

  不过这些和杨震无关,他也不是那种追求绝对公平的人,在家里和哥哥姐姐聊过很多,很清楚这些东西。

  北京的学生或许比较占优势,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别人,在其他能力方面,北京的学生的平均水平确实比较高。

  在社团策划的几次活动中还有班上同学的表现,都可以看出同学的性格特点,性格活跃的,性格内敛的,主动学习和他人接触的,被动接受他人的……各种性格的人汇聚在一起,实在是太神奇了。

  经常和国外的哥哥姐姐交流,他们也寄回了很多的书籍,特别是国外的关于如何在大学里取得成功的书籍。

  很奇特,姐姐说在哈佛广场的书店里,很多都是如何在大学里发展的书籍,从抽象的大学成功哲学到实用的社团和课程介绍手册。但是在中国却很少有这方面的书籍,姐姐将她和她同学经常交流探讨的邮件给杨震发了回来,希望他自己能够从所有人的学习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被姐姐这么一提醒,杨震才注意到国内居然真的没有类似的书籍,给学生在大学里如何发展的建议。

  “真的很可惜!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大学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可惜很多同学都没有重视自己的大学生活。”

  姐姐的话让杨震暗自上心,按照姐姐的建议,杨震比较了哈佛大学的教育以及自己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发现国内教育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学生危机意识不足。

  高中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高考!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的旅人,只能朝着前方的亮光前进。

  但是经历高考以后,天亮了,我们反倒不知道该走向哪个方向了!

  姐姐告诉他,在哈佛,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自己四年以后该做什么,选择什么,但是由于哈佛对学业的严格要求,他们不得不阅读大量的资料,进行各种的社会活动,这样一年下来,对自己的性格基本比较清楚了,而且学校里经常会提供各种的就业指导,一年以后,学生基本上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忙碌的一年生活也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按照姐姐的生活方式,杨震给自己做了一个大学生活规划表,很清楚地写明了,自己希望在大学的每一个学期所要达到的目标。

  self-education

  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我们要面对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生的竞争,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自助式的教育环境,只有靠自己,像海绵一样去吸收各种的知识,才不枉到了大学这一趟!

  “在你还没有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生活的时候,请以社会需要为向导!”

  “什么意思?”在发展一定阶段以后,杨震将自己的规划和自己的姐姐沟通了一下。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不明白的东西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去学习所有我们不会的东西,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到最重要的方面,但是如何确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我不是很清楚。”

  “到社会上去了解一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按照他们的需要来加强你自身的综合素质!”

  “姐……”音调突然拉长,声音变得异常软绵绵,还有点喋。

  “干嘛?”开菲一阵恶寒,这个小家伙又想干什么?

  “姐,这些工作你们都做过了吧!”杨震很清楚自己的姐姐和哥哥是标准的谋定而后动的人物,这些东西他们肯定都经历过了。

  “是啊!你想看?”小家伙一开口开菲就猜到他想干嘛了。

  “恩!”

  “我们现在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职业规划,适合我们的不一定适合你哦!”这个要重点提醒,不要随便把其他人的目标和规划套到自己身上。

  “我知道!”

  “我把我以前写的一些东西给你发过来,你自己参考一下!”林开菲拿自己的弟弟没有办法,本来还想让这个小家伙自己去总结一下的,结果他居然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了,算了,给他吧,让他自己体会。

  “谢谢姐!”

  开心地点开自己的邮件,长长近百页的调查分析报告,杨震心里一阵感动还有就是一阵佩服。

  将所有资料打印出来以后,杨震边喝着饮料边翻阅着姐姐曾经做的笔记。

  一段文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将是如何适应生活、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从被家长、老师全面监控到大学放羊状态下的生活转变。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应该怎样过自己的大学生,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展自己的大学学业是一件比较奇特的事,怎样适应这里的生活呢?……”

  跳着阅读姐姐在刚进入大学时的思索,杨震慢慢体会那样的心情,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现在不就是这样吗?

  “我为什么进入大学?我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而上大学,而是为了体验大学的生活,为了进入社会做准备……”

  “大学里要学会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在我看来,教育就是生活!”

  “如果一个接受了很多年教育的人,却不知道如何生活,不知道如何活下去,我不能认同这样的教育是否成功,虽然有些天才的人士在某些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但是就我本身而言,我还是更认同培养大众的教育,这个社会不是依靠一到两个天才就能取得发展的……”

  “看了很多国内的报道,以及自己在哈佛的体会,发现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孩子选择一个很好的专业,再加上从名牌大学毕业似乎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很多方面包括跟人交流的技巧如何处理一些突发时间等这些东西在学校是很难有人教给学生的,这就需要学生自我拓展目标,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里的教育都是针对学生的共性所进行的,但是实际上从教育规律来说,每个个体是不一样的,每个个体都是有其学习的特殊需求,而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

  东西写得非常闲散,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很多有点像是杂记的感觉,应该是在看书的时候,看到哪里就随手在电脑上记下来吧!

  杨震慢慢地看着,感受着姐姐当日的心情,体会着自己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看了陈安之的成功学书籍,发现这种激励性的文字很让人有激情,决定以后多看看他的书……”

  陈安之吗?

  杨震思索半天,好像不是太熟,是谁呢?

  “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谁一定做不到的事,……”

  “你能我也能!这句话很狂妄,但是却是实话,凭什么你就做不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呢?只不过是很多人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海伦.凯勒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在想,如果我是她,我失去了光明和听力,生活在一个黑暗和安静的世界,我会是什么样?……”

  “把每一天当成是最后一天,你会对你所拥有的事情心存感恩,而且回忆爱心和关怀来接受每一个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别人将每一天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呢,这样你才能明白哪些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陈安之的书中建议我们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在今天当中我学习到哪些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