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第112章

  3月20日,刘伯承命令第四兵团歼灭麻城、浠水、广济之敌,伪装南出团风渡江、抄袭武汉的态势,牵制敌人,以掩护第二野战军右侧背之安全,让野战军主力在安庆、望江段渡江。3月24日,第十三军在麻城地区与敌一七六师之一部接触,经两天战斗,迫敌退至麻城西南之中馆驿,我军占领麻城。麻城战斗与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直逼信阳南下的行动配合,迫使白崇禧将安庆夏威兵团的主力调于九江、武穴、一八八师从潜山、太湖西调黄梅。四野先遣兵团于4月1日占领信阳后,一部向麻城、宋埠、中馆驿推进。第四兵团4月5日由麻城推进,穿过湖北与安徽的边境,于4月11日到达宿松附近。兵团主力在宿松、黄梅地区集结。这一带全是丘陵地带。宿松城西南40多里有黄海湖。我军先头部队陆续进驻到黄梅湖沿岸,利用湖泊进行渡江训练。

  4月13日上午10时半,刘伯承一行到达第十五军司令部驻地华阳镇。

  事前接到通知,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政治部主任余洪远早已在村口等待首长们的到来。

  “部队的情绪怎么样?”刘伯承来到军司令部,刚一坐下,便笑呵呵地问道。

  “指战员的情绪饱满,斗志旺盛,只要首长一声令下,我们先遣军保证一举突破江南敌人防线。”秦基伟满怀信心地对刘伯承说道。

  刘伯承满意地点点头,说道:“现在国共两党正在和谈,但我们部队要做好一切立足打的准备,在这点上一定要给指战员讲清楚,名义上是蒋介石下野了,实际上还是他在幕后操纵,李宗仁当不了蒋介石的家,也当不了国民党的家,桂系的白崇禧也是顽固好战分子。李宗仁想划江而治,想搞南北朝,这也是痴心梦想。毛主席早已讲得情清楚楚,解放军无论如何都要过江,一定要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刘伯承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们军是第二野战军的先遣军,担当首先突破江南敌人防线的艰巨任务,困难很多。第二野战军的大部队能不能按照预定计划顺利上岸,与你们军能否完成战斗任务密切相关。现在关键中的关键,是利用当前和谈的时机,认真做好准备,把渡江作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想到,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现在部队有什么大的思想反映?”李达接着刘伯承的话问道。

  “现在我们是胜利之师,”秦基伟一边给首长们的杯里斟着茶水,一边说道,“虽然20天走了1500余里,但部队的斗志仍很旺盛。因此,有的战士流露有轻敌思想,认为敌人是败兵之师,已不禁打了,为什么还和他们和谈,干脆打过去算了。”这时,刘伯承停住记录的笔,温和而严肃地说:“现在这个问题要注意,总前委来电,让我们对推迟过江的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向各级指战员讲明白,和国民党和谈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和谈,不管谈成谈不成,从处理国际或处理国内问题的角度看,对我们党都是有利的。所以毛主席说,国共和谈是个政治问题。现在因为和谈,推迟了解放军渡江的时间,这也是政治的需要。但这样可能使部队产生松劲儿情绪,气可鼓而不可泄,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野司近几天准备把师以上干部集中起来,专门讲讲这个问题。”接着,秦基伟等十五军的领导,把他们的作战准备工作,向野司首长作了详细汇报。

  随后,刘伯承又请秦基伟等陪他到江边,视察和看望了正在练兵的部分部队。

  野司的首长走后,第十五军的主要领导又专门开会,进一步研究了野司首长的指示,讨论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应该说,第十五军的渡江准备工作做得是比较充分的。

  水上作战,对于十五军来说还是头一次。由于江河作战更加困难复杂,战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更高。在部队出发前,刘邓首长就已告诉十五军的领导,渡江器材和渡江技术是准备工作的核心,要尽早准备,并指示要在4月11日前做好一切渡江准备工作,准备15日开始渡江。

  在十五军抵达江边的第二天,秦军长跟兵团副司令员郭天民到江边勘察地形。

  华阳镇渡口一带,江面宽2000至3000米。我方纵深地势平坦,多沟渠,湖域宽阔,便于部队屯集渡江器材和水上练兵。江湖之间有长河连贯,是良好的出击通道。南岸多沙滩,便于登陆。敌人有两个控制滩头的制高点,左为黄山,右为香山。守敌是汤恩伯集团刘汝明部六十八军一四三师,位彭泽(不含)至茅林洲地段。牛矶、香口、灯塔东南无名高地及黄山,香山上有集团工事。近岸有堑壕,水际有鹿砦等防御设施。两山鞍部为炮兵阵地,纵深未设防。据此看来,望江、华阳镇地区是比较理想的进攻出发地,香口至茅林洲段可预定为突击登陆地段。

  为做好准备工作,十五军领导责成各师,建立了三种专门委员会。由侦察、保卫、敌工部门组成情报委员会,以动态观察、捕捉敌探、过江侦察或佯动侦察等手段,查明敌兵火力配置、活动规律、警戒程度;由作战、训练、通信部门组成战术研究委员会,搜集水文、气象资料,研究渡江战术,拟定作战方案,组织水上练兵和战术演习;由政治部、军械、后勤和民运部门组成后勤委员会,保障粮草军需,征集购置各种渡江器材,组织船工,收容伤员。另外,全军抽调300名干部,协同分区开辟建设地方政权,发动群众。

  各级首长直接参与某一组织的领导。

  江河作战,船是最基本的条件。敌人由江北南逃时,沿江北岸船只大都破坏或劫走,给我军造成极大困难。十五军到达江岸后,派出部队协同地方政府向群众宣传动员船只。沿江本有许多靠船为生的船家,因为国民党军队害怕解放军渡江,强迫把北岸的船只拉到南岸或毁掉,那时候,有的船家便悄悄地把船划出长江,在湖泊里装上沙土沉下去,以躲避蒋匪兵的迫害。如今一听到我军渡江,便兴奋地自动把船捞起来加以修补;有些地方日夜不停地为部队建造新船。首先到达江边的十五军,在八天内,就筹集大小船只443只,渡江前共筹集大小船748只,组织训练水手1400人,一次可以载渡一万人。群众还同部队指战员一起,把民用船改造为战斗船。用土袋、湿棉被等加强了船只的防护能力,增桨加橹以提高船行速度,利用竹、木、稻草制成救生圈,准备棉花、桐油、石灰等以备堵补弹孔。为了便利伪装,用砖粉、白灰、污泥混合涂抹船身、帆篷,使水船一色。

  4月初,部队开始集中水上练兵。按兵种,作战任务分别进行。突击人员着重进行上下船的队形动作、水上射击和攻占滩头阵地的战术技术训练。

  江中队形,一般以指挥船为中心,保持一定队形。基本要求是:按指定的登陆点,各船用最快速度,直奔敌岸,所有船只应向最前面的船看齐,自然形成不规则的队形。各渡船靠岸后,主动互相配合消灭当面之敌,尔后向中心合击,夺取预定目标。渡江的后续梯队和预备队,则着重山地、河川、水田战斗的战术技术训练。

  部队水上练兵,历尽艰辛。部队的指战员,大多来自北方。尽管在找船时,各师就通过组织干部战士“谈水”、“看水”、“试水”,初步打消了大家的畏水情绪,但要从“陆上虎”变成“水上蚊”并非易事。战士们乘船在大浪滔天的湖上兜一圈,五脏六腑都得翻过来,呕得昏天黑地。经过一段紧张的水上练习,大部分人学会了摇橹划桨,一部分入学会了掌舵和撑帆。

  许多原来不识水性的战士,都变成了水手。部队的各种人员也都结合自己的任务进行训练。卫生员演习水上抢救,3分钟可以把伤员从离船100米处运到船上;电话员演习水上架线;通讯员也演习水上送信。..

  在部队准备渡江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而感人的故事。

  有一天夜里,薄雾弥漫着江面,东风飞卷着浪潮。正在江北岸放警戒哨的一个侦察员,忽然发现江面上有一个黑色的东西,顺着急流漂近岸来。侦察员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捆芦苇,上面还紧紧地趴着一个人。侦察员用力把这人从水里拉上岸来。只见他光着身子,穿条短裤,冻得直发抖。只听他断断续续地问道:“你是解放军同志吗?”当侦察员回答他正是解放军时,这人“哎呀”一声,抓住侦察员的手,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说:“可找到你们啦!”这人连忙从嘴里取出一只手指粗的瓶子,交给了侦察员。只见瓶口用蜡密密实实地封着,里面卷放着一封江南人民请求解放军赶快打过长江去的信,和一幅标着南岸国民党匪军布防情况的地图。地图上和信上的字特别小,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送信人是借着夜色的掩护,巧妙躲过敌人的岗哨,来到江边的。面对白茫茫的江水,送信人把小瓶放在嘴里,顺手拖起一捆芦苇,跳进江,朝北岸慢慢地游了过来。他刚游到江心,风紧浪大,芦苇直在江心里打转转,一阵阵浪花把他卷下去一次又一次,他挣扎着。

  从天黑6点钟开始下水,一直漂到早晨3点多钟,整整和狂风恶浪搏斗了九个多钟头。凭借着“要死死在江北,信和地图一定要送到解放军手里”的信念,终于到达了北岸。

  这位勇敢的江南人民使者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所有见到和听到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