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第51章

  毕泰戈拉的年龄据说是八十岁或一百岁①;关于这一点有许多争论。

  〔一 数的系统〕②

  对于我们,主要的东西是毕泰戈拉哲学,但这不仅是毕。。。。。。

  泰戈拉个人的哲学,而且尤其是毕泰戈拉派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和塞克斯都都是这样说。试把归之于毕泰戈拉个人的学说和毕泰戈拉派的学说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将可看到很多差别和不同之处。人们曾归罪于柏拉图,说他弄糟了毕泰戈拉学说,——他的哲学里吸收了毕泰戈拉的学说;但是毕泰戈

  ①无名氏论毕泰戈拉的生平(福千〔Photium〕编)

  ,第二节。

  ②译者增补。

  -- 256

  25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拉哲学的力量正是在于进一步的发展,——它并不能老是保持它原来的状况。

  这里首先要注意,必须一般地分别开毕泰戈拉本人的哲学,和(237)他的门徒们进一步所达到的发展。这种工作有一部分是历史工作。据说有许多他的门徒,如:阿尔克迈恩、费罗劳作出了这一个或那一个结论。在许多别的叙述中,人们认为单纯的、没有发展出来的东西是与进一步的发展相对立的,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思想是以有力的、更确定的方式出现。

  然而对于这种分别的历史考据,我们用不着深究,我们只能一般地来考察毕泰戈拉哲学。同样地,显然属于新柏拉图派和新毕泰戈拉派的东西也必须分开;关于这一点,我们有比这一个时期更早的史料来源,——我们在亚里士多德和塞克斯都那里所找到的详细叙述。

  毕泰戈拉派的哲学形成了实在论哲学到理智哲学的过渡。伊奥尼亚学派说,本质、原则是一种确定的物质性的东西。跟着来的规定便是:一、不以自然的形式来了解“绝对”

  ,而把它了解为一种思想范畴;二、于是现在必须建立起各种范畴,——最初者是完全不确定者(απιρ)。毕泰戈拉C F G派哲学作了这两点。

  (一)因此,毕泰戈拉派哲学原始的简单的命题就是:“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①在这里,我们首先觉得这样一些

  ①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第一卷,第五章。

  -- 257

  乙、毕泰戈拉与毕泰戈拉派352

  话说得大胆得惊人,它把一般观念认为存在或真实的一切,都一下打倒了,把感性的实体取消了,把它造成了思想的实体。

  本质被描述成非感性的东西,于是一种与感性、与旧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被提升和说成本体和真实的存在。

  而同时按照思维运动的必然过程,就要问:“什么是数”

  这句话应如何了解;——也就是说,既把数本身认作概念,又用数来表达它本身和存在的统一的运动。因为数对于我们并不直接是“一”

  ;而且数在我们看来也不是概念。要理解一个事物的意义并加以证明,就在于理解事物自身的运动;理解并不是从我们主观目的出发的、在事物外面的偶然运动。

  这个原则虽然在我们看来有奇怪和令人惶惑的成分,却包含着这个意思:数并不单纯是感性事物;于是数就立刻带来了规定,普遍的分别,对立。关于这一点,古人已经很好地意识到了。亚里士多德①引证柏拉图说:“他已经指出,事物的数学性质存在于单纯的感性事物与理念之外,存在于二者之间。它与感性事物有别,因为它(数)是无限的(一种非感性的东西)和不动的(不变的)。它与理念有别,因为它包含着多,因而彼此能够相似;每一个理念(普遍,类)对于自己都只是一”

  ,——但是数是可以重复的。

  因此数不是感性的,但是也还不是思想。

  ①同上,第六章:再者,在感性事物和形式之外,他说还有一些数学的对象,占据一个中介地位:它们与感性事物不同,因为它们是永恒的,不动的;它们又与形式不同,因为它们是多数的,相似的,而形式则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是惟一的。

  -- 258

  45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在马尔可(波尔费留的名字)的毕泰戈拉传中对这一点有更详细的叙述:①“毕泰戈拉以一种方式来讲哲学,以便把思想从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没有思想,就不能认识和知道任何真实事物。思想在它自身中听见和看见一切;别的(感觉)

  是跛而且盲的。

  毕泰戈拉用数学观念来达到他的目的,因为数学观念是介于感性事物与思想(音遍,超感觉的存在)

  之间的中介,是自在自为者的预备形式。“

  马尔可更引用一个更早的人(谟德拉特)的一段话:②“因为毕泰戈拉派不能清楚地通过思想表达‘绝对’和第一原则,所以他们求助于数、数学观念,因为这样范畴就容易表达了;”例如,用“一”来表达统一,相等,原则,——用“二”来表达不相等。

  “这种凭藉数的讲法,因为它是最初的哲学,由于其中捉摸不定的性质,所以已经消灭了。以后柏拉图、斯彪西波、亚里士多德等人用轻易的手法窃取了毕泰戈拉派的果实,”

  ——建立便利的范畴、思想范畴来代替数。这一段话里有对于数的充分了解。

  用数来作规定,是具有捉摸不定的性质的,这是症结所在。我们必须分别开:(一)纯思想,作为概念的概念;(二)然后是实在性及由概念到实在性的过渡。算术的数一、二、三等是和思想范畴相应的。但数是:(一)一种以“一”

  为元素和原则的思想。

  “一”是一个质的存在的范畴,而且是

  ①第四十六——四十七节。

  ②“论毕泰戈拉的生活”

  ,第四十八节,第五十三节。

  -- 259

  乙、毕泰戈拉与毕泰戈拉派552

  自为存在的范畴,因此是自身同一的,排斥一切其他,——自身决定,对其他不相关;至于进一步的规定,则只是“一”的组合与重复,其中“一”的成分永远是固定的、而且永远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数是最死板的、无思想性的、漠不相干的、无对立的连续性。我们数着一、二,把每个一上加一,——完全是一种外在的,不关紧要的过程(和接合)

  ,这过程在什么地方中断,是没有必然性的,并且没有关联。因此数不是直接的概念,而是思想、概念的另一极端,是思想、概念在高度外在性中,在量的方式中,在不相干的区别方式中的表现。

  “一”是一个普遍的思想,然而是排斥性的,自我外化的思想;因此它包含着:(二)直观的外在性的范畴,就此而论(有如康德的图式)

  ,它既有思想的原则,也还有物质性在其中,——具有感性事物的性质。数是固定的,自身外化的;所以一与二、三等一切形式都沾染了这种内在的外在性。

  它是思想的开端,不过是最坏的方式,它还不是思想,不是自为的普遍。

  有概念形式的东西,必须既是直接自在的,而又与其对方相关联,一个概念必须包含着这种简单的运动。

  例如正与反便各自直接连系在其对方上面。数不是如此,它是确定的,但是没有对方,是漠不相关的。在思想、在概念中则相反,其中有不同者的统一、同一,其中独立者的否定是主要范畴。反之,例如在三中永远是三个个体,每一个都是独立的,这就是它的缺点,就是捉摸不定之处,——应该开始意味着一个思想。思想必须自行提高;但在数里面,许多关系都是可能的,不过完全不确定,依然是任意的、偶然的。

  -- 260

  65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因此毕泰戈拉派并不以这种漠不相关的方式来讲数,而是把数当作概念。

  “毕泰戈拉派证明,原则必须是一种非物体性的东西。”

  ①但是他们把数当成原始本质或绝对概念。他们如何达到了这一点,从亚里士多德②的叙述中,可以得到详细的说明:“他们曾经相信,在数中比在火、水、土中见到更多与现象界事物相似之点;因为公平就是一种一定的数的性质(ιδιπαθ)

  ,亦即一种非物质、非感性的东西,“灵魂、D B G B理智、以及时间等等也是如此(ισι)。因为他们更在和谐D B G者中见到了数的性质和关系,——并且因为数,即尺度,”乃是一切自然物中的最先者:因此他们把数看成一切事物的元素,把整个天宇当作一个和谐与数。“

  这就表明毕泰戈拉派要求两点:(一)

  数是不变的普遍理念;(二)数是思想范畴。亚里士多德③谈到理念时说:“按照赫拉克利特,一切感性事物都在流动,因此不能有一种关于感性事物的科学;基于这种思想,所以就提出了理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