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萨特:荒谬人格 第16章

《萨特:荒谬人格》第16章

作者:萨特 字数:2826 书籍:萨特:荒谬人格

  .为什么萨特会如此重视人的身体呢?这是因为在萨特看来,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为他”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终是通过身体来进行的.所以,萨特特别重视性关系,他认为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无需任何中介的最直接联系,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类型,这就是:冲突与共在.在冲突的关系中,人对他人的态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

  -- 104

  “为他”的存在99

  是爱、语言、受虐色情狂,第二种是冷漠、情欲、憎恨、性虐待狂. 为什么说人对人的这两种基本态度,都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的呢?

  萨特解释说:“一切对我有价值的都对他人有价值.然而我努力把我从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反过来力图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时力图控制我. 这里的关键完全不在于与自在对象的那些单方面的关系,而是互相的和运动的关系. 相应的描述因此应该以‘冲突’为背景被考察.。

  冲突是为他的存在的原始意义.“(《存在与虚无》第470页)这里,萨特实际上是以哲学语言的形式表述了他后来在《间隔》一剧中用文学语言来表述的同一内容:他人就是地狱.也许我们还记得,萨特是在”注视“中揭示他人的存在的. 这种注视本身也就包含了人与人的冲突,因为被注视也就是一种被占有,”他人的注视对我赤裸裸的身体进行加工,它使我的身体诞生、它雕琢我的身体、把我的身体制造为如其所是的东西,并且把它看作是永远看不见的东西. 他人掌握了一个秘密:我所是的东西的秘密. 他使我存在,并且正是因此占有了我,并且这种占有不是别的,只是意识到占有了我.“

  (同上第471页)但是,我是对我的存在负有责任的,我要求我自己的存在. 于是我本能地有一种冲动,要反对这一占有,我要收回我的存在,收回我的存在的谋划,收回我的自由. 但当我收回我的自由谋划的时候,我也就收回了别人的自由谋划,那么我怎样才能既保全我自己的自由,又保全他人的自由呢?

  必须实现两种自由的和谐统一,即我必须原封不动地把别人的相异性作为我固有的可能性而与我自己同化. 在这种

  -- 105

  01萨特:荒谬人格

  同化中,我不是把别人当作物化的对象性存在,正如别人也不是把我当作物化的对象性存在一样.这种同化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爱情. 正是因为爱情表现了与别一个自由同化的努力,所以萨特才说“爱情是一种事业”。

  也正是因为爱情作为与他人的原始关系,是我用以实现自己价值的谋划,而这种谋划使我处于与他人自由的直接联系中,所以萨特才接着又补充了一句:“爱情是冲突.”

  人的两性关系,人对异性的追求是一种与他人合为一体的努力,一种克服与他人的相异与冲突的努力,其中包含了爱情和性欲两种形式:爱情并不意味着肉体的占有,爱的最高目的是被爱,这就需要别人必须是自由的,想被爱的人不愿意奴役被爱的存在,因为他不能爱一个物化的对象. 爱与暴君对臣民的奴役是根本对立的,暴君不在乎爱,他只满足于恐惧. 而在爱情中,任何奴役行为的出现都会是对爱情本身的扼杀:“若被爱者被改造成自动木偶,恋爱者就又处于孤独之中. 于是,恋爱者不想像人们占有一个物件那样占有被爱者;他祈求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 他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

  (同上第474页)

  爱的最高目的就是要求被爱,因此萨特说,“恋爱者应该诱惑被爱者,并且他的爱情与诱惑的事业是一回事.”

  什么是诱惑呢?在这里,诱惑并不是意味着什么不正当的引诱,这里的诱惑与我们日常在道德意义上使用的“诱骗”一类词语无关. 根据萨特的理解,他所谓的“诱惑”就是把自己“置于他人的注视之下并且使我被他注视”

  (同上第480页)

  ,通俗地说,这里的诱惑就是引起别人的注意. 所以诱惑并不回

  -- 106

  “为他”的存在101

  避自己的对象性,不回避自己成为他人的对象,拿萨特的话来说,诱惑就是拿自己的对象性去冒险,是通过成为他人的对象而把他人化归己有.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必须成为一个“有迷惑力的对象”

  ,成为一个能赋予意义的对象. 为此,我必须一方面把自己构成无限深藏的东西,使自己成为不可超越的无限,另一方面又必须努力使我自己与世界同一,即向对方“表现出我是与世界的最广阔的领域联系着的,或者我把世界向被爱者表现出来,并且我力图把自己构成他和世界之间的必要中介,或者,我只是通过活动表露出我对世界的无限多样的能力(金钱、权力、关系等)”。

  这种引起别人注意以期获得爱的种种企图本身,在萨特看来就是真正的语言,就是语言的基本样式. 与传统的语言观念不同,萨特并不把语言看成是人们交际、交流的一种外在工具,而把语言看成人的存在的一部分. 在这方面,萨特接受了海德格尔的语言观点,即“我就是我所说的东西”。所以在萨特看来,语言本身就意味着承认他人的存在,这两者几乎是同一回事:“作为注视的别人面对我而涌现,这涌现使语言作为我的存在的条件涌现出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就一定是一种诱惑,萨特承认除诱惑外,语言还有一些其它的形式,但诱惑本身的确是语言的实现. 这就是说,“语言能完全地并且通过诱惑一下子被揭示为表情的原始存在方式.”。. . .“通过语言我们理解到的是表情的所有现象而不是派生的和次级的流通的话语,这话语的显现能使一种历史研究成为对象. 尤其是在诱惑中,语言不是追求使人认识,而追求使人。. . .体验.”

  (同上第482页)

  -- 107

  201萨特:荒谬人格

  这里,萨特在人的为他存在中展开的对语言本质的探讨,不论是在语言学,还是在文化、艺术等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方面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如果我们把萨特的这一研究放回到20世纪哲学——人文科学的大背景下,放回到20世纪学术的“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联系到后来兴起的“话语分析”学派,联系到今天所谓“边缘文化对中心文化的”挑战,我们就能充分意识到萨特所开始的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意义了.

  五、与他人“共在”

  萨特说爱情是冲突,是因为爱情本身是一种矛盾的追求.爱的最高目标是被爱,是与对方结为一体,但自己是否被爱总还是自己的判断,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自由的独立运用,而这就是对爱所结成的整体的破坏. 这是因为,一个整体之所以成其为一个整体,是因为其中只有一个意识,这就是说,在爱所筑成的整体中只能有一个自由. 恋爱的人为了证明自己被爱,就要设法取消自己的自由,从而使爱变成“受虐色情狂”。

  所以爱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本身就孕含了冲突.既然爱都是一种冲突,与爱相反的情欲就更是如此了.情欲是希望占有对方的身体,但由于对方是自由的,他不仅是身体,也是一种意识,所以人总是无法肯定自己是否已经完全占有了对方. 因此,尽管情欲也是人的一种与他人结为一体的努力,但它以否定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于是把对方当成物体一样的对象来对待,从而变成了“性虐待狂”

  ,人与人的

  -- 108

  “为他”的存在301

  冲突更为剧烈化和表面化.那么,人与人是否就完全不能结为一体了呢?既然“他人就是地狱”

  ,是否人就应该永远放弃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愿望?许多人就是出于对萨特误解而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并以这样的误解来批评萨特,批评存在主义的. 他们说,萨特只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只看到了人与人的冲突,而根本否认人与人的友好.在对人性的基本描述上,你可以把萨特归为一种“性恶论”

  ,但你必须意识到这种归类是很勉强的,有点不伦不类.因为萨特在这里所做的,只是一种对人性的现象学描述,是对人性如其所是的一种说明,根本还没有进入价值领域,所以也谈不上善恶等价值判断. 现象的描述可以作为建立价值体系的一个基础,但它本身却还不是价值体系. 你可以批评萨特在冲突的背景上考察爱和语言,评判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但你不能把他的描述看成对人性恶的肯定,萨特从未作过这样的肯定,他所说的只是他看到的东西. 而且,萨特所描述的人与人的基本关系,除了冲突的关系而外,还有“共在”的关系.所谓“共在”

  ,通俗地讲,就是与他人结为一体,共同存在.在日常经验中,人往往不是凭借与他人的冲突,而是凭借与他人的联合发现自己的. 这联合的体验中,人感到的不是孤立的自我,而是感到了“我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