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工具 第3章

《新工具》第3章

作者:培根 字数:2342 书籍:新工具

  ——译者②这里第一次提到真正的归纳法。

  参看一卷一○四、一○五、一○六条;注意一七、六九和一○五诸条中对普通归纳法的批判。——译者③本条和下一条应与一卷六○条合看。——译者

  -- 14

  21新工具

  全。

  “本体”

  、“属性”

  、“能动”

  、“受动”及“本质”自身,都不是健全的概念;其他如“轻”

  、“重”

  、“浓”

  、“稀”

  、“湿”

  、“燥”

  、“生成”

  、“坏灭”

  、“吸引”

  、“排拒”

  、“元素”

  、“物质”

  、“法式”以及诸如此类的概念,就更加不健全了。它们都是凭空构想的,都是界说得不当的。

  一六

  我们的另一些属于较狭一种的概念,如“人”

  、“狗”

  、“鸽”等等,以及另一些属于感官直接知觉的概念,如“冷”

  、“热”

  、“黑”

  、“白”等等,其实质性不致把我们引入迷误;但即便是这些概念有时仍不免因物质的流动变易和事物彼此掺合之故而发生混乱。

  至于迄今为人们所采用的一切其他概念,那就仅是些漫想,不是用适当的方法从事物抽出而形成起来的。

  一七

  这种任意性和漫想性,在原理的构成中也不减于在概念的形成中;甚至即在那些确借普通归纳法①而获得的原理中也不例外;不过总以在使用三段论式所绎出的原理以及较低级的命题中为更多得多。

  ①弗勒指出,这是指那种仅凭简单枚举的归纳法,有别于培根自己所要用以代之的科学的归纳法。参看一卷六九、一○五两条。——译者

  -- 15

  第一卷31

  一八科学当中迄今所做到的一些发现是邻于流俗概念,很少钻过表面。为要钻入自然的内部和深处,必须使概念和原理都是通过一条更为确实和更有保障的道路从事物引申而得;必须替智力的动作引进一个更好和更准确的方法。

  一九

  钻求和发现真理,只有亦只能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飞越到最普遍的原理,其真理性即被视为已定而不可动摇,而由这些原则进而去判断,进而去发现一些中级的公理。这是现在流行的方法。另一条道路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引出一些原理,经由逐步而无间断的上升,直至最后才达到最普通的原理。这是正确的方法,但迄今还未试行过。

  ①

  二○

  理解力如任其自流,就会自然采取与逻辑秩序正相吻合的那一进程(就是走前一条道路)。

  因为心灵总是渴欲跳到具有较高普遍性的地位,以便在那里停歇下来;而且这样之后不久就倦于实验。但这个毛病确又为逻辑所加重,因为逻辑

  ①参看约翰。密尔(J。

  S。

  Mil)对这条的批评,见他所著《逻辑》一书第六卷第五章第五节。

  (参看一卷二二、一○四两条。——译者)

  -- 16

  41新工具

  的论辩有其秩序性和严正性。

  ①

  二一

  理解力如任其自流,在一个清醒的、沉静的和严肃的心灵说来,特别是如果它没有被一些公认的学说所障碍的话,它亦会在另一条即正确的道路上略略试步,但浅尝辄止;因为理解力这东西,除非得到指导和帮助,本是不足以匹敌、不配来抗对事物的奥秘的。

  二二

  上述两条道路都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出发,都是止息于最高普通性的东西;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无限的不同。前者对于经验和特殊的东西只是瞥眼而过,而后者则是适当地和按序地贯注于它们。还有,前者是开始时就一下子建立起某些抽象的、无用的、普遍的东西,而后者则是逐渐循级上升到自然秩序中先在的而为人们知道得较明白的东西。

  ②

  ①本条中的几个“逻辑”字样,在拉丁文原本均为dialectica。——译者②参看二卷四条二节。——译者

  -- 17

  第一卷51

  二三人心的假象①和神意的理念②二者之间有绝大的不同。

  这也就是说,某些空洞的教条和象在自然中所见到的那样标示在创造上的一些真正的铃记与标志这二者之间有绝大的不同。

  二四③

  由论辩而建立起来的原理,不会对新事功的发现有什么效用,这是因为自然的精微远较论辩的精微高出多少倍。但由特殊的东西而适当地和循序地形成起来的④原理,则会很容易地发现通到新的特殊的东西的道路,并从而使各门科学活跃起来。

  二五

  现在所使用的一些原理,因为仅是由贫乏的和手工性的

  ①Idola一词,在培根用来(照这里的上下文看来)

  ,不是指什么崇拜的对象,而是说一种幻象或假象——这是希腊字的原义。弗勒在注中指出,培根在CogitataetVisa一书中(第十四段)还曾使用spectra一词(分光景,有幻景之意——译者)作为和idola一词有同样力量的字眼。

  ②神意的理念(divinaementisideae)

  这一用语系直接借自柏拉图(Plato)

  ;但培根在这里用来,显然不是柏拉图所讲的那种脱离物质的理型之本义,而具有他自己所赋予的特定意义,由本条下句的补充说明可见;又,一卷一二四条中亦有大意相同的说明。——译者③参看一卷一二一条三节。——译者④拉丁本原文是abstracta,英文本译作formed,意义不够确切,应译作“抽象出来的”。——译者

  -- 18

  61新工具

  经验①以及很少一些最普通常见的特殊的东西提示而来,故其大部分的范围都仅仅恰合于这些东西而把它们包收在内;那么,它们之不会导向新的特殊的东西也就无足怪了。而若是有些前所未察和前所不知的相反事例偶然撞来,这原理则借略作一些无关宏旨的区划而获救并得保存下去②;而其实只有改正这公理本身才是真正的途径。

  二六

  为区别清楚起见,人类理性以上述那种通用方式应用于自然问题而得出的结论,我名之为对自然的冒测(指其粗率。。。。。。

  和未成熟而言)

  ;至于另一种经由一个正当的和有方法的过程而从事实抽出的理论,我名之为对自然的解释。。。。。。。

  二七

  对于同意这一点说来,冒测颇是一个足够强固的根据;因为即使人们都疯了而都疯得一样,他们彼此之间也会很好地取得一致的。

  ①克钦提示说,这或许是指上文第二条所论赤手做工不用工具的情况来说的。——译者②弗勒注释说:例如,在伽利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物体坠地的时间长短是与其重量成反比例的。但有些物体,例如火焰,却并不下落而是上升。对于这一例外,人们于是就用轻浮这条原理来解释,说轻的物体则是向上的。又如,古代天文学中有一条假设,说天体一定都是圆满的。但伽利略却借望远镜发现了月球存有着凹陷。这时人们便解答说,那些凹陷处必是填满着透明的晶体的。——译者

  -- 19

  第一卷71

  二八就着赢取同意而言,实在说来,冒测还远较解释为有力。

  因为冒测是搜集为数甚少而且其中大部分又是通常习见的事例而成,所以它能径直触动理解力并充填想象力;至于另一方面,解释则是随时随地搜集到处散见的各种各样的事实而成,所以它不能陡然地打动理解力,因而在当时的意见面前,它就不能不显得粗硬和不协调,很象信仰的一些神秘的东西一样。

  二九

  建筑在意见和武断的一些科学当中,冒测和逻辑①是有效用的;因为在那里目标乃是要迫人同意于命题,而不是要掌握事物。

  三○

  若是使用冒测的办法,纵使尽聚古往今来的一切智者,集合并传递其劳动,在科学方面也永远不会做出什么大的进步;因为在人心里早已造成的根本错误不是靠机能的精良和后来的补救能治好的。

  三一

  若期待用在旧事物上加添和移接一些新事物的做法来在

  ①拉丁本原文为dialectica。——译者

  -- 20

  81新工具

  科学中取得什么巨大的进步,这是无聊的空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