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文明论概略》
作者:[日]福泽论吉
译者:北京编译社
申明:本书由文学库(Www.WenXueK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 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论吉 著
北京编译社 译
-- 2
文 明 论 概 略
目 次
序 言第一章 确定议论的标准…………………………………………1…
第二章 以西洋文明为目标………………………………………1…0第三章 论文明的涵义……………………………………………3…4第四章 论一国人民的智德………………………………………4…7第五章 续前论……………………………………………………6…6第六章 智德的区别………………………………………………8…1第七章 论智德的时间性和空间性……………………………1…15第八章 西洋文明的来源………………………………………1…34第九章 日本文明的来源………………………………………1…45第十章 论我国之独立…………………………………………1…86
-- 3
序 言
“文明论”
是探讨人类精神发展的理论。
其目的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所以,文明论也可称为群众精神发展论。一般说来,人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往往由于被局部的利害得失所迷惑,以致失去正确的见解。习以为常,便几乎不能分辨出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的了。有时,认为是自然的实则是习惯所使然;认为是习惯的却又是出于自然。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创造一套完整的文明理论,不能不说是一件难事。
现代的西洋文明,是从罗马灭亡到现在大约一千多年之间形成起来的。它的历史可以说是相当悠久的了。日本自从建国以来,已经经过了二千五百年,我国的固有文明,虽然也自发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与西洋文明相比较,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自从嘉永①年间,美国人来到日本,此后日本又与西洋各国缔结了通邮、贸易等条约,我国人民才知道有西洋,互相比较,才知道彼此的文明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人们的视听一时为之震动,人心仿佛发生了一场骚乱。我国自建国以来二千五百年间,由于治乱兴衰,虽然也发生过不少惊人的事件,但是,能深入人心使人感动的,最先是古代从中国传来的儒佛两教,以后最显著的就是近年来的对外关系了。而儒佛两教是以亚洲的固有精神传播于亚洲的,其中只有精粗之不同,对于日本来说,并不难于接受,因此说它新而不奇,也未为不可。至于近年来的对外关系就不然了:由于地理畛域不同,文明因素不同,以及这种因素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程
①日本年号,1848—1854年。——译者
-- 4
2文 明 论 概 略
度不同,所以我国人民骤然接触到这种迥然不同的新鲜事物,不仅感到新异,而且感到所见所闻无一不奇无一不怪。这好比烈火突然接触到冷水一般,不仅在人们的精神上掀起波澜,而且还必然要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一场翻天复地的大骚乱。
这种人心骚乱的具体表现,就是几年前的“王制革新”以及“废藩置县”
,而且发展到如今依然没有停止。
兵马的骚乱虽然在几年前就已平息,但人心的骚乱至今依然在日甚一日地发展着。这种骚乱是全国人民向文明进军的奋发精神,是人民不满足于我国的固有文明而要求汲取西洋文明的热情。因此,人民的理想是要使我国的文明赶上或超过西洋文明的水平,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然而,西洋文明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提高着,所以我国人民的思想也必须随着这种发展而永无止境地前进。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人心既如此骚乱,社会上一切事物的错综复杂情形又几乎达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要创造一套完整的文明理论,对于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其艰巨的任务。现在西洋各国的学者不断发表新的学说,真是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其中包括许多令人惊奇的东西。
但是,这不过是继承千余年来的历史传统和前人的遗产,而加以研究整理得来的。即使有些新颖之处,也都是同出一源,并非首创。这和目前日本的情况相比,又怎能同日而语呢?今天我国的文明,将是一种所谓从火变水,从无到有的突变,这种变化似乎不应单纯叫作革新,而应称为首创。所以说,探讨文明理论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代学者能够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因为我国自开禁以来,社会上的学者都在努力钻研“洋学”
,研究的结果虽不免有些粗浅狭隘,但似乎也窥见了西洋文明的一斑,并且这些学者在二十年前,都受过日本固有文明的薰陶,不仅是耳濡目染,而且也
-- 5
序 言3
是身临其境躬行其事的。所以在论述往事的时候,他们不会陷于臆测揣度和模糊不清,而能够直接利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与西洋文明互相比照。这是一个有利条件。从这点看来,必须认为,站在已经形成的一个文明体系圈内去推测其他国家情况的西洋学者,就不如我国学者根据这种切身体验来得更加可靠了。所谓当代学者的幸运,也就在于具有这种切身体验这一点上。而且,这种体验一过了这一世代,就不可复得,因此必须认为今天的这个时代是特别宝贵的大好机会。请看目前我国的洋学家们,没有一个不是以往研究汉学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信仰神佛的;他们不是出身于封建士族,便是封建时代的百姓。这好象是一身经历了两世,也好象一个人具有两个身体。如果把这两世和两身前后相比较,以前世前身所接触的文明和今世今身所接触的西洋文明互相比照的话,那么这两者互相辉映究竟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呢?人们自然会得出确实可靠的观点。我之所以不揣谫陋,敢于以肤浅的洋学见解来撰写这本小册子,并且不直接翻译西洋各家的著作,只是斟酌其大意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无非是想要利用我所获得的而后人不可复得的这个大好机会,把我的见解留传后人参考而已。但是,抱歉得很,由于自己理论粗浅,错误必多,不能满足读者期望,所以,恳切希望今后的学者能够努力钻研,精读西洋文献,仔细研究日本的实际情况,使知识更加渊博,理论更加严密,将来能够写出一部精湛完备的文明理论,从而使全日本的面貌为之一新。我年岁还不算老,为使这一壮举早日实现,今后定要加倍努力钻研,以期做出一分贡献。
拙著中引用了西洋各种著述,其中直接从原文译出的,都注明了原著书名以明出处;至于摘译其大意,或参考各种书籍拮取其精神藉以阐明我个人见解的,都没有逐一注明出处。
这正如消化食物一样,食物虽然是身外的东西,但一经摄取消化之后,就变成我体内的东西了。
所以本书理论如果有可取之处,这并不是由于我的理论高明而是因为
-- 6
4文 明 论 概 略
食物良好的原故。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不断地请教过几位知友,或者征求他们的意见,或者倾听他们介绍读过的论著,获益非浅;特别是承蒙小幡笃次郎君审阅校正,更大大提高了本书的理论价值。
明治8年3月25日 福泽谕吉
-- 7
第一章 确定议论的标准
轻重、长短、是非、善恶等词,是由相对的思想产生的。
没有轻就不会有重,没有善就不会有恶。因此,所谓轻就是说比重者轻,所谓善就是说比恶者善,如果不互相对比,就不能谈论轻、重、善、恶的问题。这样经过互相对比之后确定下来的重或善,就叫做议论的标准。日本谚语有所谓“腹重于背”和“舍小济大”之说。这就是说:在评价人的身体时,腹部比背部重要,因此宁使背部受伤,也要保护腹部的安全;又如对待动物,仙鹤比泥鳅既大且贵,因而不妨用泥鳅喂鹤。
例如日本,废除封建时代不劳而食的诸侯藩臣制度,改变成目前这样,在表面上似乎是推翻了有产者而使其陷于窘境,但如果以日本国家和各藩来比较,当然日本国家为重而各藩为轻。废藩正如为保全腹而牺牲背,剥夺诸侯藩臣的俸禄犹如杀鳅养鹤。研究事物,必须去其枝节,追本溯源以求其基本标准。这样,就能逐渐克服议论的纷纭,而树立起正确标准。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物体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以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运动之理,无不以此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