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逻辑 第17章

《小逻辑》第17章

作者:黑格尔 字数:2390 书籍:小逻辑

  这个世界好象是在静候他们的睿智,以便向他们学习什么是应当的,但又是这个世界所未曾达到的。因为,如果这个世界已经达到了“应当如此”的程度,哪里还有他们表现其老成深虑的余地呢?如果将理智所提出的“应当”

  ,用来反对外表的琐屑的变幻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那么在某一时期,在特殊范围内,倒还可以有相当大的重要性,甚至还可以是正确的。而且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不难发现许多不正当不合理想的现状。因为谁没有一些聪明去发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有许多东西事实上没有达到应该如此的地步呢?但是,如果把能够指出周围琐屑事物的不

  ①原文作Dasein亦可译作限在,指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存在,受“无”限制的“有”

  ,简言之,就是特定的存在或有限的存在。定在或限在为黑格尔《逻辑学》中特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参看下面89—95及大逻辑论定在和论现实部C分。——译者②对于下面这段话,恩格斯曾有所评注。见《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6页。——译者

  -- 78

  导 言74

  满处与应当处的这一点聪明,便当成在讨论哲学这门科学上的问题,那就错了。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理念,而理念并不会软弱无力到永远只是应当如此,而不是真实如此的程度。

  所以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性,而前面所说的那些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只不过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而已。

  7C由此足见后思(Nachdenken反复思索)——一般讲来,首先包含了哲学的原则(原则在此处兼有原始或开端的意义在内)。

  而当这种反思在近代(即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

  ,取得独立,重新开花时,一开始就不是单纯抽象的思想,如象希腊哲学初起时那样和现实缺乏联系,而是于初起之时,立即转而指向着现象界的无限量的材料方面。哲学一名词已用来指谓许多不同部门的知识,凡是在无限量的经验的个体事物之海洋中,寻求普遍和确定的标准,以及在无穷的偶然事物表面上显得无秩序的繁杂体中,寻求规律与必然性所得来。。

  的知识,都已广泛地被称为哲学知识了。所以现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同时曾取材于人类对于外界和内心,对于当前的外。。。。

  界自然和当前的心灵和心情的自己的直观和知觉。。。。。

  〔说明〕这种经验的原则,包含有一个无限重要的规定,。。

  就是为了要接受或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必须与那一事物有亲。

  密的接触,或更确切地说,我们必须发现那一事物与我们自。。。。。

  身的确定性相一致和相结合。

  我们必须与对象有亲密的接触,。。。。。

  不论用我们的外部感官也好,或是用我们较深邃的心灵和真

  -- 79

  84导 言

  切的自我意识也好。

  ①——这个原则也就是今日许多哲学家所谓信仰,直接知识,外界和主要是自己内心的启示。这些科学虽被称为哲学,我们却叫做经验科学,因为它们是以经。。。。

  验为出发点。但是这些科学所欲达到的主要目标,所欲创造的主要成绩,在于求得规律,普遍命题,或一种理论,简言。。

  之,在于求得关于当前事物的思想。所以,牛顿的物理学便。。

  叫做自然哲学。又如,雨果。格老秀斯(Hugo

  Grotius)搜集历史上国家对国家的行为加以比较,并根据通常的论证予以支持,因而提出一些普遍的原则,构成一个学说,就叫做国际公法的哲学。在英国,直至现在,哲学一名词通常都是。。

  指这一类学问而言。牛顿至今仍继续享受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声誉。甚至科学仪器制造家也惯用哲学一名词,将凡不能用电磁赅括的种种仪器如寒暑表风雨表之类,皆叫做哲学的仪。。。。

  器。不用说,木头铁片之类集合起来,是不应该称为哲学的。

  仪器的。真正讲来,只有思维才配称为哲学的仪器或工具。

  ②。。

  ①黑格尔素来认为近代经验主义的发生,有两大潮流,一个注重自然的或感性的经验,此为经验科学的倾向,以培根为代表。一个注重精神经验,此为重精神生活或文化陶养的倾向,以德国的神秘主义者波麦为代表。前者即此处所谓自“外部感官”出发,后者即此处所谓有“较深邃的心灵,或真切的自我意识出发”

  ,两者皆同样注重对事物有亲密的接触,而反对中古空疏抽象的经院哲学。

  参看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论述培根和波麦部分。——译者②原注一:又有汤姆生所发行的刊物,叫做《哲学年报或研究化学,矿物学,力学,自然历史,农艺学的杂志》。只消从这个刊物的名称,我们便不难揣想此处所谓哲学是指些什么材料。

  最近在一英文报纸上我发现一新出版的书的广告如下:“保护头发的艺术,根据哲学原则,整洁地印成八开本,定价八先令。”此处所谓根据哲学的原则以保护头发,其实大概是指根据化学或生理学的原则。

  -- 80

  导 言94

  又如新近成立的政治经济学、在德国称为理性的国家经济学。。。

  或理智的国家经济学,在英国亦常被称为哲学。

  ①。。。

  8C这种经验知识,在它自己范围内,初看起来似乎相当满意。但还有两方面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第一,在另一范围。。

  内,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

  这些对象之所以不能在经验科学的领域内寻得,。。。。。

  并不是由于它们与经验无关。因为它们诚然不是感官所能经验到的,但同样也可以说,凡是在意识内的都是可以经验的。

  这些对象之所以属于另一范围,乃因为它们的内容是无限的。。。

  〔说明〕有一句话,曾被误认是亚里士多德所说,而且以为足以表示他的哲学立场:“没有在思想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感官中的(nihil

  est

  in

  intelectu,quod

  non

  fuerit

  in

  sensu。)“如果思辨哲学不承认这句话,那只是由于一种

  ①原注二:与普通政治经济学原理被称为哲学的原理有关的“哲学原理”

  一词,也常见于英国政治家公开的演说中。在英国国会1825年2月2日的集会上,布鲁汉在一篇回答英王致辞的演说里,提到:“有政治家风度并且有哲学原理的自由贸易——因为这些原理无疑是哲学的——对于自由贸易政策的接受,今日英王陛下为此对议会表示欣慰。”

  哲学一名词的这种用法,固不仅限于议会中反对派的分子,在英国船主公会每年举行的宴会上,主席为首相利物浦公爵,同党的有外相甘宁及陆军军需官朗格勋爵。

  甘宁在他答复主席的祝辞中说:“一个新时期业已开始,在此时期中,国务员于治理国家时,可以应用深邃哲学的正确通则。”英国哲学与德国哲学尽管不同,但当别的地方,常常把哲学的名称用来作绰号或嘲笑人的名词,甚或认为令人生厌的名词时,而我们看见哲学在英国政府要员的口里这样受尊重,倒是一件可喜的事。

  -- 81

  05导 言

  误解。但反过来也同样可以说:“没有在感官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思想中的(nihil

  est

  in

  sen-su,quod

  non

  fuerit

  in

  intelectu)。“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就广义讲来,这话是说心灵(vovs)或精神(精神表示心灵的较深刻的H .。。

  意义)

  ,是世界的原因。就狭义讲来(参看上面2)

  ,这话是C说,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就是经验,——其内容都只是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

  9C第二,主观的理性,按照它的形式,总要求〔比经验知。。。。。

  识所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足以令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就是广义的必然性(参看1)。然而在一般经验科学。。。C的范围内,一方面其中所包含的普遍性或类等等本身是空泛。。。

  的、不确定的,而且是与特殊的东西没有内在联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