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浮沉 第15章

《浮沉》第15章

作者:李鑫 字数:3078 书籍:浮沉

  分明是来宣布石天然、何文涛是“影响社会治安”的坏人嘛?

  可能鲁副局长感受到了石天然何文涛对他的不满,他大度地笑了笑:“误会嘛,总是难免的,但这过激行为正是我们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鲁副局长讲到这儿,回过头来向东方社长说:“这还得请社长还有诸位新闻界朋友多监督、多支持啊!”

  鲁副局长边说边把目光移动着,从社长那儿一直扫到何文涛石天然,在语言的落点,他还使用了一个动作,那就是又一次拍了一下石天然的大腿。

  东方社长认真地听着,并不断地点着头,他看似很赞赏鲁副局长的观点,但他心里也明白,鲁副局长说这句“监督”的话无半点真诚,不过就是官场上的人说的场面话。东方社长也会说场面话,而且是哈哈地笑着说的:“鲁局长客气了。我们报社的同志也理所当然应该努力配合公安局的同志,把本市的社会治安维护好!”

  石天然听到社长这么说,明显感到这个话不是在谈监督,而是说以后大家出来一定要守规矩,不再给公安局添乱。石天然突然来了股牛劲,冲着鲁副局长说:“局长同志,能不能向您提个问题,公安局在治安过程中像今天这样出手打人的事,是不是时有发生?”

  鲁副局长对石天然这种咄咄逼人的提问显然有些尴尬与恼火,但他又不能将情绪表现出来。于是他有点像透露内部机密似的将头歪过来:“今天没什么外人,这关起门来说句实在话,这种事儿哪能会没有啊。但是,绝对也不是时有发生。警察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容易卷入人和人的磨擦。社会上的人各色各样,不是谁都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因此,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仅有磨擦,甚至还会有危险。当然,今天发生的事情有些例外。我们报社的同志在外面相聚,本是高兴的事儿,谁会想到就发生了误会。我们的干警在执勤中不讲方法,伤害了报社的同志,我们局党委、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不仅对三个执行公务的警察提出了严肃批评,还让我带着他们向报社的同志登门致歉。”

  鲁副局长说着,不动声色地向对面坐着的三个警察飘去一个不满的眼神,显然,那是110车上下来的三个向何文涛石天然大发狂威的警察。

  几位警察听着自己局座“涨人家志气,灭自家威风”的话语,个个面无表情,显然,他们的内心是极不情愿低头当认错的孙子的。

  东方社长看这气氛,心里当然明白“和为贵”的重要,不管怎么说,自己的部下是喝了酒和警察闹事的。这在普通老百姓那儿,早就构成妨碍公务罪了。现在人家公安局看在你新闻媒体的份上来给你道歉,已经算是石天然何文涛运气好。我们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于是,东方社长赶忙说,“言重了,言重了,鲁局长言重了。警察同志风里来雨里去,执行公务非常不容易。以后我们也要教育大家要信守公民的职责,配合警察同志一起搞好社会治安!同时,也要加大对社会治安的宣传。”

  鲁副局长听东方社长这么一说,面部表情由衷地灿烂起来,而且更加充满激情地举手向石天然的大腿拍去。

  13对于警察来报社道歉的事儿,有人做了分析,认为这是“两怕”。先说石天然、何文涛,虽然他们拔打了110向警察叫板,其实内心也是虚着的。谁不知道目前单位正在进行“三讲”学习,不管怎么说,你在外边喝了酒。只要喝完酒去说事儿,理所当然都属于“酒后驾驶”。驾驶员沾了酒字就已理输10分,同理,你石天然、何文涛喝了酒去和警察讨说法,那不是自找没趣吗?再说,社里大部分人都知道石何二人在编辑中是属于有智慧的人,越是有智慧的人胆越小。若这个理论成立,石何二人在拨打110的时候心里不虚是不可能的。

  另说警察方面,他们顾虑也不会少。毕竟石何二人的报案途径是用110匪警电话,这无疑就将案情通到了公安部门的高层。上级领导当然不会熟视无睹,既然有案子就得严令追查。这是其一;其二关键是这两个小子的身份是新闻记者。丫挺的敢跟公安干警叫板,说不定就捏住了那些执勤警察的什么把柄。何况现在社会上嚷得最凶的就是什么舆论监督,媒体曝光之类。作为分局副局长的鲁山,当然明白上层的意思,不要把事情弄得满城风雨。这记者可不是好得罪的,他们记者圈内往往都有几个狐朋狗友,而且还很抱团,要是联合起来作践谁,那谁便是从此掉进茅坑里了。凡是略有些脑子的人,是不会跟无冕之王过不去的。

  其实,对石天然何文涛客气的人何止公安局的人,就连何文涛与石天然的顶头上司——副刊编辑部的郭文富主编见了他们也是另一种表情。

  郭主编今天主持召开的会议是编辑部的例会。因郭主编一向严肃,平常开会的气氛大都不轻松。而今天,气氛却明显不像过去那样凝固。往日,郭主编总是脸子拉着,讲的都是编辑部迟到早退的事儿。在部里,迟到早退一直是部领导比较头痛的事。强调再三,总还是有人做得不好。特别是何文涛,养成了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规律,改变自然就十分困难。最近,社领导也提出了抓作风组织纪律的事,管理部门还专门派了几个保安,每天早晨在大门口登记各部室迟到的人数。这样一来,每次公布出的迟到人数副刊部总有一名,这让郭主编大为光火。上次开会的时候,郭主编就说,他要到社里查一查,看看这个上了黑名单的人到底是谁,一旦查出,就在下次会议上公布。

  结果部里同志很紧张了一阵,上班都踏着点来。唯有何文涛还是“九三学社”,上午八点半上班他九点钟到;下午两点半上班他三点钟到。大家猜想,被大门口值班人员登记在案的迟到者肯定是何文涛。

  何文涛却自信不会是他,原因是进编辑部办公大楼除了有个正门,还有一个偏门是通往报社印刷厂的,从那里,也能绕到编辑部。何文涛每天都是从印刷厂绕弯子到办公室,这就是说,尽管他迟到,但不可能被正门的保安登记上。那这个上榜者到底是谁呢?

  本来,今天例会,大家都静静等待着郭主编揭开谜底。在此之前,大家心里基本上有个共识,被登记的肯定是何文涛无疑,因为不管走哪个门,迟到的毕竟是他。然而,开会的时候,郭主编根本没有公布他名单的意思。反而对他戴着个墨镜来上班,做出的是一副关心的表情。大家对郭主编这种见风使舵的领导作风多多少少有些微辞,看来领导还是怕横的,何文涛和公安局打一架,连主编都不敢管他了。例会上不公布迟到人的名单,似乎让大家都有一种缺少刺激的感觉。

  其实,部里很多人并不知道内情,郭主编之所以不公布那个迟到上榜的人,并非是因为何文涛和警察打了架让他刮目相看,而是另有隐情。此前郭主编已经去查了保安的登记本,让他没想到的是,被登记上的那个人竟是他自己。原来,郭主编每天上班虽然到的比较早,但每次到后,他总是在报社办公楼前的花园里转悠几圈,到他真正进入办公楼的时候,已经迟到5分钟了,这样,保安就将他记录在册。郭主编发现事情原委,他当然没有理由再向大家拉脸子了。

  平时编辑部开会,基本上就是拉个凳子。去年编辑部大楼搞装修,各部门都调整了房子,也就挤出来两间做了会议室,这样开会就有了环境,同时接待来编辑部的客人也有了地方,省得有的作者到编辑部狂聊神侃,影响同室的其他人办公。

  会议室的桌子是椭圆形的,许是椭圆给人一种豪华大气的感觉,大家往这个环境中一坐,总是感到庄重几分。所以,这种桌子已风行很多单位的会场。一般情况下,领导往椭圆形桌的尖头上一坐,两边的人规规矩矩地成线,主持开会的那位就颇有些蒋委员长训话的架势了。但在《金都日报》的副刊部,他们虽有这个桌子,却没有坐得笔直的人,大家的身体都是东倒西歪。平时开会,部里的主编也不坐在椭圆形的尖头上,而几乎都是坐在椭圆形桌的腰上。这让人感到编辑部毕竟是业务部门,头头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什么官。郭主编拿着一个一看就有点日里万机的小本子,坐在了椭圆桌的腰边,说“开会”。

  14郭主编传达的会议内容是,全党全国都在大抓经济建设,我们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把副刊部的经济搞活。郭主编说,社里要求各部门都要多拉些赞助,在版面上“打杯”、“挂牌”,比如“××杯征文”、“什么什么协办”之类的,就是说搞活经济,要体现在版面上。

  因为是研究赚钱的会议,编辑部有史以来的会议气氛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既然领导问线索,要大家想点子,大家没有谁再沉默寡言的,纷纷提出了一些建议。连那个被大家称作“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肩周发炎”的唐大姐也上了一条建议。她说:她能拉到治疗粉刺、脚气的小广告,人家要求每天在报上登出火柴盒那么大即可,登一次商家可以给我们七八百块钱。

  郭主编一听,就对她这个“商机”不太满意,但他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转了个弯子,肯定中予以否定。

  郭说:“唐大姐这个想法还是非常好的,虽然价钱低了点,但若是天天都有那么几条,还是很不错的。问题是,我们办的是副刊,不像新闻专版天天有版面,所以我们就得寻找那些适合我们特点的赞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