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空英豪 第138章

《长空英豪》第138章

作者:第101次退稿 字数:3042 书籍:长空英豪

  确实看不到前面的飞机,也要通过无线电问一下前面的飞机在什么位置,才好根据自己的位置继续往前飞。

  空中的飞机全部落地了,出了地面相撞的三等事故,飞行肯定再不能继续下去了,大家只好收拾好飞行装备,早点回去睡觉。第二天要进行安全整顿,团里让各大队安排有家的飞行员回家睡觉。

  张志宏想到,幸亏让回家了,要不然这么早飞机就不响了,爱人肯定又在为自己担心,肯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骡子经过检查,腰椎有一截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两个多月后,骡子住院回来了,但是下肢麻木、冰凉,没有拿到飞行合格的结论,需要继续疗养治疗,看来这次伤得不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骡子的身体健康仍然没有恢复,看来已经无望恢复了,也只好提前离开了飞行队伍,这都是后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夜航训练,夜间简单气象和复杂气象的练习全部飞完,这时候,张志宏他们才真正成了四种气象的飞行员,成了白天能战,夜间能走的战斗员。这时候,正是飞行员的鼎盛期,思想比较成熟,技术比较熟练,身体状况也趋于稳定,能够遂行各种任务,年龄也是正当年,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当然,还有空战没有飞,还够不上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战斗员。

  但是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从航校毕业到现在,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一批飞行员才训练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当然,这中间有一个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没有训练什么高难度的课目。

  那时候,工厂停工停产,军工厂也不例外,军队训练缺少器材。按照编制,每个飞行团有几十架飞机,可是,每个飞行日只能出动十多架飞机,其他的飞机不是“心脏”坏了(飞机缺少发动机,因为发动机是安装在飞机飞机中心位置的,故称为“心脏”),就是“腿”坏了(飞机的起落架裂纹,不能飞行),要换没有器材换,要修没有地方修。有时候只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两架或三架飞机的器材拼成一架飞机,维持飞行训练。

  再就是政治教育多,每个月可利用飞行训练的时间没有几天。有时候安排了飞行,还因为天气不好,飞不上。几个有限的飞行日,几次有限的飞行架次,只能保持飞行员的起飞、落地的技术,其他的课目就没有办法训练了。

  张志宏在感叹训练到这个水平的不易。就是这样,一起来部队的有十八名飞行员,当时号称“十八棵青松”,现在只剩下了十多个,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已经提前离开了飞行队伍。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国家化费了那么多的代价,真正达到战斗员水平的不是很多。

  人们都说,一个个飞行员都是用黄金堆成的,这话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张志宏也曾经估算了一下,飞到这样的程度,吃的、穿的不算,光油就烧了上千吨,消耗的器材要用钱来买,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些钱如果换成黄金,也差不多可以堆成一个人。

  选上一个飞行员来之不易,训练一个飞行员来之不易,训练成一个成熟的飞行员更是来之不易。张志宏觉得要很好的珍惜,要珍惜这些来之不易。

  还有很多默默的为飞行训练作奉献的人们,他们是飞行员数量的好几倍。这里有地勤人员,他们为了保证飞机的出勤率,冬天顶着寒风,夏天冒着酷暑,精心的维护着每一架飞机。有后勤保障人员,他们为了保障飞行员的生活和训练器材,想尽了不少办法。有各级的领导,他们为了培养好每一个飞行员,精心组织,仔细安排。还有自己的亲人,时刻关心着自己的成长,担心着自己的安全。还有很多很多的人。

  很多人看起来都与飞行无关,但实际上都与飞行训练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比如,一个很不起眼的场务连的战士,大部分的时间就是扫扫跑道,跟城市的一个清洁工差不多,但是没有他们清扫跑道,飞机在不清洁的跑道上起飞着陆时,有一个细小的沙砾就会打坏飞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没有各行各业的服务,光靠飞行员是不行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拨乱反正(一)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后,扭转了十年动乱时期对各行各业所造成不良局面,祖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形势。

  党中央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各行各业百废具兴。航空兵部队的建设也开始走上了正规,改变了过去只讲政治,不讲军事错误观念。很多高难度的课目,过去不敢飞的课目也逐渐上马。各级的心里都有一个信念,经济形势越是大好,担负着保卫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要强大。

  航空兵部队担负着保卫祖国领空的光荣任务,如果不强大,技术不过硬,就很难完成此重任。

  D团也决定进入空战训练,虽然未来的战争是立体战争,但是毛主席曾经说过,最后解决战争的还是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近距离搏斗的优良传统,现代的军人也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空战就是一种近距离的搏斗,一定要掌握这门技术。

  空战是一种综合技术的应用,要把所飞过的特技动作、攻击动作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发挥,还要加进去一些战术动作,如利用地形地物等。不要说空中没有地形地物,实际上也有,天上的云层,高空的拉烟层,超低空的隐蔽等都是航空兵部队的“地形地物”,都是可以利用的天然屏障。

  当然作为训练,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随心所欲的蛮干,保证飞行安全还是首位的。开始的空战训练采用一对一的双机格斗的模式,双机起飞后,到飞行空域,双机摆成同等的条件,即前后距离为零,左右间隔400米队形,双方开始通过对向和反向的转弯,看谁能发挥出飞机的最大性能,最先到对方的身后,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就为初步的胜利。

  分出初步胜负后,在前面的一方还要采取各种摆脱动作,不要让后面的一方打上自己,也算是一种成功,最好在摆脱的同时,能够绕到对方的身后,那就是反败为胜。如果不但没有摆脱对方,还被对方打中了,那就彻底的失败了。

  当然,在开始训练的时候,都是教学式的,主要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而是掌握空战的动作要领。一般的情况下,担任长机的一方,都要让一点僚机,因为担任长机的一方一般情况下都是职务比较高的,僚机不是职务比较低,就是资历比较浅,只要僚机绕到了长机的后面,长机就下令停止,然后重新占位,再来一次。如此反复的练习,直到掌握动作要领为止。

  在双方战的难分难解的时候,长机一般都故意做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僚机绕到自己的身后。当然也有一些不认输的长机,特别是同一期航校毕业的两个人,资历一样,技术水平也差不多,互相不服输,长机就故意要和僚机作一番认真的较量,这时候就有个规定,三、四个回合以后,分不出胜负时,长机就下令停止,休息一会儿再来。这也是怕飞行员在空中为了争夺胜负而不顾条件的蛮干,影响飞行安全。

  张志宏的第一次空战飞行是在僚机位置,给他担任长机的是杨副团长。张志宏一来到D团,就给杨副团长,也就是当时三大队的杨大队长当僚机,一直到他担任了副团长,张志宏担任了射击主任后,两人才分开,可谓是老搭档了。在去福建轮战的路上,他们就已经演习过一次空战的动作。当时张志宏毫无思想准备,吓得头发都竖了起来。这次是正式的空战训练,看他能拿出什么绝招来。

  虽然在飞行准备时已经讲好了,是教学式的空战,但是张志宏太了解他的风格了,早以做好了思想准备,准备他来更加突然的动作。

  张志宏跟随杨副团长双机编队到空域,飞行高度在5000多米,飞机的表速为每小时600多公里。杨副团长调整好空域位置后,下令张志宏分开。

  听到口令后,张志宏便加满油门,以最有利的坡度向外侧作了个急转弯,转出30度角度后,又以同样的坡度和动作向长机方向回转,很快就摆成了空战前的队形:双机间的前后距离为零,左右间隔为400米。这个动作作得非常的熟练,显示出了一个老飞行员的素质。

  这时候,两人都从90度的方向看到对方。杨副团长看到队形已经摆好,便下令:

  “开始!”

  随着“始”字的出口,杨副团长便向张志宏飞机的方向,作了个最有利坡度的急转弯,张志宏看到杨副团长的飞机一动,也向杨副团长飞机的方向作了个同样动作的急转弯。两架飞机相向飞去,就像两人都故意向对方撞去一样。400米的间隔迅速减小,相对运动的速度达到了每秒100多米,3、4秒钟的时间,两架飞机就交叉而过。

  杨副团长的飞机就像一扇巨大的门板,从张志宏的头顶上一闪而过,距离近的连飞机上固定蒙皮的小小的铆钉都看得非常清楚。要不是早已知道这是在飞空战练习,不然,张志宏的头发又会竖起来。任何一个人,看到这种架势,都会被吓得惊叫起来。

  杨副团长刚看到张志宏的飞机钻入他的机腹下,立即改变飞机坡度的方向,又向回转过来。要不然,由于两架飞机都向外带着很大的交叉角度,间隔很快就会变成上千米。张志宏也是一样,杨副团长的飞机刚从自己的头顶通过,也迅速的改变飞机转弯的方向,向相反的方向转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