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科技新贵 第744章 虚拟世界终于完成

《重生之科技新贵》第744章 虚拟世界终于完成

作者:奶味小布丁 字数:2994 书籍:重生之科技新贵

  叶子书说闭关是真闭关,从十月份回来之后,一直就没有出过家门,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虚拟世界的构建上。

  虽然上次裴晴拉着叶子书去医院做过检查,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但是她看到叶子书的状态,依然隐隐有些担心。

  哪有一个健康的人,整天就在家里睡大觉,而且睡眠时间也太长了,除了吃饭的时间点会醒来,剩下的时间都在睡觉。

  甚至她还询问了叶子画,他哥是否以前也有这样的毛病,结果叶子画却是说道:“嫂子,您就放心吧,我哥没上大学前,也是整天睡觉。”

  听到叶子画说他大哥以前这种状态有10年时间了,顿时就放心了不少,说明这不是病,至于什么原因,就只有叶子书自己知道了。

  叶子书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特别充实,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知识,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徜徉在知识海洋里的那种畅快感,依然让他沉醉不已。

  随着自身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加,虚拟实验室里面的虚拟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真实,那种成就感也让他感觉非常好。

  从无到有创建一个世界是什么体验,普通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但是可以肯定,这份快乐本应该属于创世神的,而他却有幸有这份体验。

  他清楚记得最开始的时候,这方虚拟世界不过是像游戏画面那样,看上去什么都有,却明显透露出一股假的味道。

  当达到20%的模拟真实度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表面看上去是那么的真实,有山有水又有田,各种动物也是活灵活现。

  但是如果将这些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就明显感觉到和现实世界不同,这种真实度不过是表面真实度而已,却无法和真实世界相提并论。

  到了这个层次,是现有计算机能够模拟的极限,他自己使用的五台超级计算机勉强可以维持,但是想要进一步,算力的差距过大。

  哪怕是弄上万台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让模拟真实度能够有所提升,因为后面每提升1%,就意味着海量算力的增加。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将整个项目搬到了虚拟实验室里面,只有在这里,才不会有算力的限制,才能在算力不达标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将项目进行下去。

  十月份从西安回来,他直接闭关,不理会外面任何事情,专心致志学习知识,每完成一段知识的学习,就将其运用在模拟世界里面。

  经过长达3个月的时间,从当初的25%的模拟真实度,终于在1月份,达到了50%的模拟度,终于完成了他定下来的第一个目标。

  50%的模拟度已经可以模拟微观世界,也就是说,他现在所看到的一花一木,不管是从整体感官上,还是从微观层面,都和现实世界一般无二。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每一个粒子地运行进行计算,然后从粒子层面逐渐往上架构,利用各种理论知识,形成宏观上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想要达到这样的模拟度必须要从微观层面往上架构,而想要架构一个庞大的世界,必然是庞大的微观世界在支撑。

  而这一切背后,需要海量的算力在支持,开始他还只是简单地在虚拟实验室里面堆积经典超级计算机来运行。

  但是等模拟真实度达到30%,虚拟实验室里面,哪怕是架设上亿台经典超级计算机,依然无法满足算力需求。

  于是开始改成量子计算机,一台通用量子计算机,获得的算力是上亿台经典超级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这就是量子计算机的恐怖之处。

  但是随着模拟真实度的逐渐提升,原本简单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也在不断增加,等达到40%的模拟真实度之后,量子计算机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上万台。

  眼看这种办法肯定不行,叶子书不得不停下来研究量子计算机,期望能够获得更强大的算力。

  因为他当时使用的量子计算机,是他给白虎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初以为凭借这种量子计算机,足够支撑所需要的算力。

  结果他的脸被狠狠大打了一巴掌,因为越到后面,每提升1%的真实度,需要的算力是成千上万倍增加,而不是遵循线性关系增加。

  提升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增加量子比特就行,每增加一位量子比特,就意味着增加两倍的算力。

  当他将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增加到上亿个之后,算力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不过这不是简单的增加那么简单。

  因为量子位越多,意味着误差就越大,他开始使用如此高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模拟世界的时候,发生过崩溃的现象。

  这就是因为在低量子比特状态下,99.9%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等到这个扩大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倍的时候,这个误差率产生的实际误差就非常高了。

  而且模拟世界为了追求真实性,彼此都是具有关联性的,如果某个地方误差太大,影响就不是局部,而是会扩散开来,形成不一样的结果。

  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就是模拟的世界和自己想要的世界不太一样,坏的结果,就是整个世界都会崩溃坍塌,形成一个彼此不关联的世界碎片。

  举个例子,本来一串表示铁的算力,因为误差,铁变成了铝,甚至是其他任何元素,导致的结果就是,世界的各种矿物成分发生了变化。

  具体到用铁制作的各种工具,本来有一个明确的表现,结果因为计算误差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和目标相差甚远,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这还只是很小的误差造成的结果,他记得第一次自己使用如此高比特量子计算机模拟世界的时候,直接就崩溃了,连一秒钟都没有坚持到。

  所以增加量子比特并不是什么难事,困难之处就是如何随着量子比特提升而不断减少误差率,这方面花费的时间较长。

  花费他半个月的时间,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关于量子计算方面的知识学习,终于让他在上亿位量子比特状态下,误差降低到2的10亿次方之一。

  同时增加了更强悍的纠错系统,只要不是瞬间崩溃的情况,产生的误差都能通过这套纠错系统在后续计算过程中纠正过来。

  而他所谓的50%的真实模拟度,其实并不是整个宇宙,模拟的范围仅仅是太阳系,微观可观测尺度也只达到了原子级别。

  也就是说,目前只能对整个太阳系所处的真实环境进行模拟,如果在虚拟世界用显微镜观察的话,只能观察到各种原子的运行。

  如果想要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使用高能物理装备,来检查是否存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就做不到,例如夸克,在虚拟世界是无法找到的。

  倒不是说叶子书无法做出这种更低层次的演算,而是凭借着亿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也无法做到更低尺度下的运算。

  更何况更底层的应该是普朗克常量下的世界,如果真的从普朗克常量的基础上计算和构建世界,那么世界的真实模拟度可能真的会达到80%以上。

  但是这么做的话,需要的算力会更加恐怖,倒不是说量子计算机不能继续增加算力,而是产生的能效比是否划算,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叶子书想要实现这套系统的目的是模拟现实世界的军事训练,是需要考虑经济价值的,如果做出来用不起,依然没有任何意义。

  之所以只模拟太阳系范围内的世界,主要是他对于深空宇宙也不是很了解,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方向并不在深空宇宙。

  或者说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宇宙学方面,倒不是他不太感兴趣,而是精力有限,能够学明白身边的知识就已经不错了。???..coM

  而且他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学习顶层理论,永远也学不完,因为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问题。

  学习顶层理论,只是停留在三这个层面的学习,这个三不是恒定的,而是变化的,就像我们都知道世界有几种基本粒子构成。

  但是我看到的宏观世界却是多姿多彩,仿佛只要有可能,每时每刻都会诞生宏观新事物,几乎无法穷尽。

  同样的道理,想要模拟真实宇宙,不应该是从宇宙的宏观层面来剖析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世界构成方式着手,利用庞大的算力来模拟。

  只是这么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复制出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世界,也就是说,算力上满足模拟整个宇宙的需要。

  通过微观基本元素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也不会一模一样,一句话说得很好,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一样的树叶。

  而给予基本元素构建起来的世界,差距比两片树叶还要大得多,甚至完全不一样,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满足他当前的需求,也就是说,他现在追求的就是要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至少表面上看一模一样的世界。

  那么只能从宏观层面逐渐往下构建,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宏观层面理论,不然他根本就用不着这么麻烦。

  等到完成了基础理论的构建之后,叶子书使用遥感卫星系统拍摄的地球图像,直接用在这上面,一个“真实”的地球,瞬间就被构建起来。

  里面的山水,以叶子书专业的眼光来看,也无法识破任何破绽,所有的一切,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

  如果不是知道这是虚拟世界,周边也没有任何人,很容易会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幻觉,意志不坚强的人,可能就把这个世界当成真实的世界了。

  ------题外话------

  求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