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科技新贵 第187章 心情沉重和汽车产业(1/4)

《重生之科技新贵》第187章 心情沉重和汽车产业(1/4)

作者:奶味小布丁 字数:2229 书籍:重生之科技新贵

  10月15日,广交会如期举行,叶子书这天也跟着武超强来到会展,主要看看这边有没有他感兴趣的展品。

  和武超强在展会中心分开之后,武超强去巡查公司旗下的展位,而他自己则是到处乱逛,没有具体的目的。

  广交会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国内商品的出口,第一届开办时间是1957年,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现在的广交会的展位,基本上全部来自国内,他也看了下,前来参观的人中,国外的商人也有不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再一味强调商品出口,也加强了商品进口,后来广交会就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只是目前我国经济体量还没有那么大,对外部的需求要远大于外部对内部的需求,为了换取更多的外汇,国家对出口是持鼓励态度。

  前世很多出口企业,利润都是负数了,就是依靠国家出口补贴,勉强获得微薄的利润,他也不好评价这样的企业,有没有必要存在。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要远远大于收获,只是没有办法,后发展国家想要起来,付出代价肯定是巨大的。

  只是他希望他的存在,能够让这个时间段尽快过去,让国家摆脱依赖粗加工赚钱的窘境,能够依靠技术站着把钱赚了。

  而他现在逛的这些展位,却让他这种紧迫感更加强烈,因为实在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在这里展示。

  他逛了一圈,家电产品在这里还算是高端了,可是国内的家电想要出口是千难万难,技术都是来自别人的,自主技术太低,想要反向出口,难度太大了。

  更何况同质化如此严重,他们就算是想要成交,还是依靠价格战,希望将自己的产品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更多的还是普通的产品,例如瓷器、家具、节日用品、玩具等等,这些产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虽然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并不代表利润低,只是想要创造更高的利润,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并且还需要在国外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可惜我们的全部是散装货,根本和品牌不搭边,别说是品牌在国外有知名度了,连国内都没有什么知名度。

  和同质化严重叠加起来,想要卖出好价格基本上不可能,他甚至看到有参展商临时调低价格的情况,就是为了能够比别人多拿些订单。

  加上今年民营企业参展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而民营企业从事品牌运营和技术研发的又很少,甚至有些产品就是小作坊生产出来的。

  而民营企业利用更加优势的成本,将商品的价格进一步拉低,导致负担更大的国企,交易成绩更加不容乐观。

  他走马观花一般,在展区快速逛了一遍,唯一让他比较感兴趣的,应该就是摩托车了,很多摩托车品牌,都是在今年成立的,例如豪爵、五羊本田等。

  还有已经批准成立,但是还没有投产的建设雅马哈,只是这些摩托车品牌,自主技术较少,要么引进国外的技术,要么干脆合资。

  这让他想到,自己是不是也要开始布局交通工具产业了,他本来是没有打算做摩托车的,按照他的想法,起码也是直接上汽车工业。

  现在他的观念变了,摩托车虽然在他看来一般,但是在现阶段,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最适合国内的交通工具。

  国内百姓想要家家都可以购买的起汽车,不说前世的情况,就是现在有他在,他也不能保证短期内能完成这个目标。

  而且一上来就整全套汽车工业产业链,对于他旗下企业的管理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无人才可用。

  上马摩托车产业,相对就简单一些,产业链不长,投资规模不大,用来积累经验和培养技术产业工人,是非常合适的。

  至于汽车产业,也可以适当提前,一是建立起来的时间更长,早准备早产出,二是他希望通过汽车工业出口,提升国内高价值产品的比例。

  而且汽车工业衍生出来的工业加工能力,对于其他的产业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而不仅仅是惠及汽车产业本身。

  至于是否要使用国内现有汽车产业供应链,他觉得还会自己独立打造比较好,一是能不能被他所用还未可知,目前国企和民企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鸿沟。

  二是他所要打造的汽车产业链,必然是比国外的要先进不少,不然如何出口和国际汽车巨头竞争,所以国内的汽车供应链,符合他要求的不多。

  还有就是,他从来不将自己的命脉放到别人的手上,因为他打算针对国内市场,会推出价格低廉的汽车产品。

  这和现在的合资企业,一辆桑塔纳就卖20多万元相比,是严重的利益冲突,到时候人家卡脖子,后悔都来不及。

  他这是要将自力更生进行到底,凭借着强大的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要硬生生再造自己的商业和工业帝国。

  只是目前国内民营企业想要生产制造汽车,需要得到中央批准,他也不清楚自己申请能不能得到批复。

  所以他也不清楚,民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是好还是坏,如果完全放开让民营企业发展,可能经济更加繁荣,但是也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买办”企业。

  因为这个时候的民营资本实力都不强,自身是难以独立发展大型产业,最大的可能会引进外资,或者是和外资合作。

  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冲垮国内现有的以国企为主的重要经济产业,带来的后果可能我国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工业基础,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当然,也有可能会更加容易诞生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让我国的经济体量和活跃度,比管控时更加繁荣。

  别说是这个年代的人了,就是他这个过来人,有时候都很难判断某个政策起到的作用是好是坏,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谁也不知道哪一面的概率更大。

  不过虽然需要批准,但是他认为自己能通过批准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不是其他,主要还是因为他可以做到技术自主。

  经过玄武科技公司搭建电子制造全产业链,以及灵通科技公司的全套互联网通信技术和设备,他就有这个底气。

  虽然国家肯定担心会冲击好不容易有些好转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但是对全套技术自主更加渴望,因为只要技术自主,受益的不只是某家企业,而是整个国家。

  而且进入汽车领域,也有利于他目前构建的基础产业链发展,例如工业数控机床,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

  还有电子产业链上的很多加工设备以及零部件,实际上是可以用在汽车制造上面,也可以让这些基础企业扩大业务范围,提升企业营收能力。

  而且随着今后产业越来越多,对基础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慢慢的我国在基础薄弱环节就可以全面提升上来。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而是从产品终端越往下延伸,越是交织成网络状,底层工业生态越复杂,越说明工业基础扎实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