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导演万岁 第2010章

《导演万岁》第2010章

作者:张云 字数:3077 书籍:导演万岁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军队会喊着自由从容赴死!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官员能够鞠躬尽瘁舍身忘我!我梦想有一天,德意志的太阳永不落!”

  小胡子的演讲,通过广播。通过报纸,传遍了整个德国,传遍了德国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这些演讲,他地这些口号,被成千上万的德国人一遍一遍地传诵。

  而这次集会的相关的情况,也随即传遍了欧洲。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波兰等等,各个国家都被德国人的这一次集会搞得目瞪口呆!

  在法国,主要的媒体上面纷纷刊出这样的一个标题:德国人要苏醒了?!

  纽伦堡集会。在欧洲算得上是一件大事。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欧洲总体上来说政治环境都还是平静的,这种平静,让欧洲人都已经习以为常地,特别是对于德国,在很多欧洲人的眼里面,德国早已经不是什么超级大国欧陆霸主了,而是一个谁都可以去欺负的可怜的弱者。

  但是这一次集会,德国人的呼声。小胡子的呼声,让欧洲人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味,一丝让他们都觉得心惊肉跳的气味。而这种气味,恰也正是在这样的强况之下。《意志地胜利》横空出世!这部电影里面的内容,几乎全部取材于纽伦堡集会。作为总导演的莱妮.里芬斯塔尔,率领了一支庞大地电影队伍。这支队伍总人数在近300人,这些人里面,几乎集中了德国电影界绝大多数的精英,如果加上那些为这支队伍服务地人员,数目可就更大了电影”的指示,使得莱妮.里芬斯塔尔地拍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整个集会都是为了这部电影,所以实际上莱妮.里芬斯塔尔最后不仅仅是做了导演的工作,甚至还和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全面商定了整个集会地方案,从集会的各项议程的安排到集会的队列怎么走、打什么样的旗帜甚至是一个士兵应当如何走位,都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

  用莱妮.里芬斯塔尔的话来说,她要拍摄一部“力量、尊严和美相结合的电影。”

  对于这部电影,不仅仅德国人期待,整个欧洲的电影界都十分的期待。人们不知道这样的电影出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而当这部电影首映之后,整个欧洲立刻赢来了一场暴风骤雨!

  德国人被画面上的威武、那渴望已久的光荣震撼得举国疯狂,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败了这么多年的耻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沮丧,这一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为一部电影,从灰烬中获得了重生!

  一部电影,让德国人苏醒了过来,它如同一声炸雷,响彻天地,让德国人的灵魂颤抖。

  德国万岁!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万岁!自由万岁!德意志的光荣万岁!……

  这样的口号,不仅仅响彻了德国的大街小巷,也在媒体上面炸开。

  《意志的胜利》经过梦工厂欧洲分厂的推广,迅速在欧洲各国的电影院里面放映,这部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并没有翻译成他国的语言,而只是配上了字幕,当这些活生生的画面出现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银幕上的时候,整个欧洲产生了一场地震!了下来。

  正文 第1264章《意志的胜利》引入美国带来的意外

  欧洲电影,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和美国的电影传统有着根本的不同。美国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有特别重视商业元素,这种风格,和美国人本身的国民性有关系,同时也和爱迪生本人的影响有重大关系。但是欧洲人不太一样,从电影一开始,他们就特别注意艺术性。

  对于欧洲电影人来说,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世界的展现,对于终极镇里的追问,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也是艺术电影中变现最多的,相比之下,政治,虽然也是一个艺术主题,但是和其他的主题相比,显然要淡化得多。

  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在英国,不管是在意大利还是北欧,电影人关注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思考和体验,他们关心的是人的灵魂,政治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生硬,实在是太尖锐,有的时候,很多电影人认为政治电影不算艺术电影,因为几乎所有的政治电影都是为了宣传而产生的,宣传和艺术,似乎是一个天生对立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在欧洲几十年的电影发展当中,政治电影虽然也有生产,但是算得上杰作或者是对电影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电影,寥寥可数,就更不用说是纪录片了。

  尽管在弗拉哈迪的影响之下,纪录片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认可。但是纪录片地发展因为它自身的特点,依然无法和故事片相抗衡,在欧洲,纪录片依然是一个边缘所在。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这部电影,题材上面是政治宣传片,样式上又是纪录片。这两个特征糅合在一起,导致这部电影首映前,欧洲的那些电影人,虽然很关注,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觉得这部电影会多么的出彩。

  但是事实却远非如此。这部电影的首映,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史无前列地地震,这场地震,从两个层面让欧洲人产生了巨大的震颤。

  第一个从面,显然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和德国人就给已经给欧洲人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一个失去光荣变的困顿的国家。一个麻木呆板逆来顺受的民族。

  历史上德国人的那种辉煌,现在完全死去了。这种印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几乎成为了融入民众血液里面的观念。

  但是一部电影,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碎了这些民众的心。银幕上出现地德国和德国人,和他们心目中的想象根本就不一样,一队队整齐的军队,武器先进。斗志昂扬,他们的坚定和对于国家的忠诚,让人坚信这些人如果走上战场,绝对可以为国家从容赴死;一群群高喊疯狂的民众,之前他们是那么的麻木,但是在银幕上,他们一个个热血***,他们为国家高呼,为民族高呼,为自己的自由和尊严高呼。在这样的民众面前,还有哪些困难无法被克服呢;一个个政府领导人,没有法国政客地吊儿郎当。没有了英国政客的雅致和规矩,没有了意大利政客的粗俗和暴力。有的是实干,有的是果断。有的是对于国家对于民众的责任,这样的领导人。谁能怀疑在他们的领导之下,一个国家不能够走向繁荣呢?

  更让欧洲人心惊的,是银幕上出现地那些德国青年,那些德国孩子,他们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从他们的目光中,从他们整齐的步伐当中,从他们对领导人地崇拜之中,已经足以说明这个国家的下一代地心里,已经被播撒上了种子!

  这是一个领导人高度负责有着远大理想地国家。这是一个军队慷慨从容百折不回地国家。这是一个民众万众归心众志成城地国家。这是一个年轻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地国家!

  这样地一个国家。不管它经受了多么大地打击。不管摆在它面前地是多么艰巨地波折。最后必然都会从容度过!

  《意志地胜利》。如同中世纪条顿骑士地号角。一声吹响。金戈铁马。呼啸而至。面对马蹄扬起地风尘。整个欧洲都在颤抖!

  英国人几乎是惊呼一片。甚至连首相在议会上做演讲地时候。都不得不提醒议会时不时要重新考虑一下对待德国地外交政策了:“现在地德国。已经不是从前地德国了。我有一个预感。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这个国家将发身根本地转变。为了大英帝国地利益。我们必须想出对策。”

  意大利。墨索里尼对德国发生地一切十分地感兴趣。尤其是他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地党卫军、冲锋队和小胡子地个人风格很欣赏。这位已经独裁统治意大利多年地独裁者。一下子觉得找到了知己。所以在这部电影地影响之下。墨索里尼向德国派出了他地外交大使。向小胡子表达他地友谊。并且得到了小胡子地热烈回应。

  波兰。这个和德国毗邻地国家。在这部电影里面里面看到了德国人地崛起。波兰人很惊慌。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可是一个胜利者地身份参与了对于德国领土地划分。别地不说。但泽走廊已经成为了所有德国人地耻辱。德国如果强大了。波兰肯定会受到打击。而在欧洲各国当中。波兰地实力绝对是下等地。加上它地国土大部分都是一览无余地大平原。打起仗来根本没有任何地险峻可守。因此。波兰政府立刻派出了代表团向小胡子表达了自己地善意。而小胡子对待波兰政府地代表团态度十分地和蔼。这让波兰人放下了不少心。

  在所有国家中法国人是最害怕地了。如果在整个欧洲,评出一个让德国人最痛恨的国家的话,那肯定是法国。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更是成为彻彻底底的仇敌。而且德国战败之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法国人,德国人无法在莱茵河驻军,除此之外,战争赔款以及法国人在德国的横向霸道,让法国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变成了第一敌人,没有一个德国人不想着向法国复仇。

  法国人如今虽然在各方面都占优势,但是这个民族几乎天生就惧怕德国人。和坚定地德国人相比,这些热衷于红酒、女人和高雅音乐的法国人,实在是太精致了太纤细了。也太纨绔了,在战场上,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占据上风,但是论意志力,论军人的实力,法国人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根本就不是德国人的对手,对于德国人,他们是惧怕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