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导演万岁 第1667章

《导演万岁》第1667章

作者:张云 字数:3009 书籍:导演万岁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神灵向告诉人类,最大的荣誉和权力,是从和平中来,是从安宁中来。

  斯约史特洛姆的这部电影,是一部预演电影,但是被他拍得波澜壮阔!瑞典电影风格在他的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把北欧的风光拍摄得动人心魄,巨大的战争、优美的风景,发人深省的思考,所有的这些,让这部《红袍》广受民众喜爱。

  尤其是在看完《最后一个东北军》之后,观众对于这部《红袍》的主体思想更是无比的认同!

  在媒体上,人们称呼斯约史特洛姆“北欧的电影哲人”,对他推崇备至。

  这部电影,让米高梅的老板马尔斯科洛夫大为得意。

  不过又成功的电影,就有失败的电影。

  正文 第1057章 花瓶克拉克·盖博的愿望 第1058章 电影众神回归

  雷电华电影公司投资拍摄马莫利安导演的电影《化身博士》,尽管之前声称他们关注的是精神病院里面的病人,走的是剑走偏锋的路子,但是到头来却翻了船。

  这部电影公映之后,广受恶评,不管是雷电华电影公司还是马莫利安本人,都被骂得狗血淋头!

  “马莫利安可以自己去进精神病院了!他拍得简直是一部莫名其妙的电影!这哪里是一部电影,分明就是一帮傻瓜演员的歇斯底里的表演!我敢打赌,马莫利安先生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根本就没有进过精神病院!他以为精神病人都是歇斯底里的,但是事实上,真实的精神病院和电影里面的完全是两码事,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虚假的电影!”

  “第二,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的主题,马莫利安或许想表现一种变态的社会形态,把社会中的种种不合理的东西投射到一个小小的精神病院中去,这一点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根本就没有做到浑然天成,而是让人觉得十分的做作,各种隐喻十分的僵硬。马莫利安原先的那仅有的一点天才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没有了。”

  “雷电华电影公司或许想拍出一部真正的艺术片,但是结果却大失所望。这部电影是车头彻底的失败者。”

  马莫利安的《化身博士》,之前我就有些疑问,引文这样的题材并不讨巧,最容易失败,如果想获得成功,对导演的要求水平十分之高。而马莫利安,显然还没有到这样的水平。

  马莫利安失败了,情有可原,毕竟他还没有那份功力,但是另外一个人的失败。就十分的没有道理了。

  这个人,是派拉蒙电影公司的顶梁柱之一,约翰.休斯顿。他的电影《红衣主教》,首映之后遭到了比马莫利安更加声势浩大地讨伐!

  这部电影展现的是梵蒂冈叫停的一位红衣主教的生活,而且属于古装片。

  我想当初派拉蒙之所以投拍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十分的讨巧。首先,电影反映的是梵蒂冈教廷的红衣主教的生活,自从《耶稣受难记》公映梵蒂冈教廷的势力在美国土崩瓦解之后,好莱坞拍摄了不少宗教题材地电影,但是直接以梵蒂冈为题材的还是很少的。时隔这么久,派拉蒙绝对有借着这个题材来火一把的用心,第二,这部电影是古装片,对于作品巨大多数都是现代电影的约翰.休斯顿来说,也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拓展他的领域,这是约翰.休斯顿个人的私心。

  派拉蒙为了这部电影的成功,可谓是费尽了心机。甚至跑到了梵蒂冈教廷那里去取景,而梵蒂冈教廷为了表示他们对美国人地“友好”竟然破天荒地向剧组开放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对外界公开的场所,可谓是大为支持。

  但是派拉蒙绝对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

  约翰.休斯顿的《红衣主教》内容是表现一个红衣主教的生活,里面有很强的宗教内容,也有一些红衣主教日常的生活镜头,看得出来,他想还原一个红衣主教的真实生活,展现一个特殊群体,但是这种生活他显然没有掌握好一个度,影片被拍得极为冗长拖沓。让人忍无可忍,里面总是夹杂着众多的喃喃自语和内心独白,严重破坏了电影的整天性,除此之外,也许是因为受到了梵蒂冈教廷地支持的缘故。在这部电影里面约翰.休斯顿某种程度上说为梵蒂冈教廷唱响了赞歌,在这部电影里面,梵蒂冈教廷的那些成员们是以一种高大圣洁的面貌出现的。哪怕他们判处那些“异教徒”上火刑架地时候。电影里面,那个身为主人公的红衣主教在判处人们火刑的时候,完全是义正严辞地。

  虽然在美国人们有言论自由,电影导演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私有,但是这并不代表民众会买你的帐,尤其是牵扯到他们的信仰的时候。

  自从《耶稣受难记》引发的宗教改革之后,梵蒂冈教廷成为了美国人最讨厌的机构,而传统教派则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无比的拥护,这几年来。传统教派为民众做了很多事情。也得到了民众地大力支持,而梵蒂冈对待传统教派地态度。是众所周知的。

  约翰.休斯顿在这部电影中对梵蒂冈教廷大唱赞歌,无疑惹怒了民众,加上他在电影上地确犯下了很多致命的错误,导致这部电影受到的抵制远远超过马莫利安的那部狗血的《化身博士》,则使得派拉蒙圣诞档期的第一部电影之中就灰头土脸,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计划。

  可以说,十二月初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出品的这些电影,又成功的有失败的,不管怎么说,圣诞档期的热烈气氛,算是被掀起来了。

  而在12月10日,梦工厂盛大推出了《最后一个东北军》的系列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经过弗拉哈迪带着他的助手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剪辑之后,形成了10集每一集长达3个小时的系列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完整地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被弗拉哈迪剪辑得十分的精彩。这部纪录片已经推出,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虽然看过了《最后一个东北军》的电影,但是纪录片版的《最后一个东北军》显然和前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长达30多个小时的系列纪录片也彻底让那些没有看过瘾的观众十分的欢迎,甚至出现了有的观众带着大包小包的食物走进电影院一口气把十集全部看完的。

  而弗拉哈迪的这个系列纪录片,也创造了纪录片上面的一个纪录,在此之前,如此大规模的系列纪录片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可以说《最后一个东北军》系列纪录片,在形式上成为了纪录片的一个新的高峰,不仅仅受到了纪录片界的肯定,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人地极力赞扬。

  1931年的好莱坞电影圣诞档期就是这样的红红火火。一部电影连这一部。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的圣诞电影档期,往往能够分得出来前中后三个阶段,但是今年,完全分不清楚了,因为一部部电影中的首映式,几乎就是紧紧相连,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年好莱坞电影的红火程度。

  紧跟着第一个放映高潮,1月15日,梦工厂电影公司拍摄大卫.格里菲斯导演的电影《国家宝藏》开始了首映式。这部电影也由此引发了好莱坞电影首映的新一轮的高潮。

  格里菲斯地这部电影,拍摄的时间很长,选用的演员,又都是梦工厂的一线影星,反映的内容,更是早就位民众所关注,因此电影首映之后,反响十分之好。

  《洛杉矶时报》这样评价这部电影:“格里菲斯先生的《国家宝藏》是一部难以划分类别的电影。你可以说它是政治电影,也可以说它是悬疑电影,还可以说它是历史电影,更可以说它是探险电影,甚至说它是侦探电影都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样地体裁,说明这部电影的不同寻常。”

  “所有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观看之后,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似乎美国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国家宝藏,而这样的一个重大的秘密似乎真的存在。多年以来就存在,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现在,在大街上走,竟然会看见有人拿着一张美国的货币在那里细细打量,打量上面地那些图案若有所思。只要看到这样的人,你可以十分肯定地走过去和他谈《国家宝藏》,因为他肯定是这部电影的影迷。”

  “格里菲斯在这部电影里面展现了他高超的场面调度能力。整部电影被他打磨得精致而大气,没有任何的瑕疵。这部电影最大地特色,就是不动声色,如同一条静静流淌的大河,让人感觉它的阔大,感觉它地广阔。”

  “这样的电影风格,可不是随便一个导演就能够拍出来的。没有经年累月的电影拍摄经验,没有几十年形成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是不可能把电影拍摄得如此的大气内敛的。从这种程度上说。在好莱坞,能够形成这样电影风格的。恐怕只有格里菲斯一个人。”

  “国家宝藏在情节上十分地奇妙,一环扣着一环,让人欲罢不能,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看下去,这样地情节设计,展现出了编剧的高超水平,在这方面,没有人是柯里昂先生地对手。而摄影也很精彩,比利.比泽的老而弥坚的摄影风格,尤其是茶色滤镜的使用,给电影蒙上了一层沧桑感,一层历史感。可以说,这部电影从各个方面,都是精品,不可得多的精品。”

  好莱坞电影界和观众对于格里菲斯的这部新作赞扬声一片,这位深为人们敬佩的老导演,总是能够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紧跟着《国家宝藏》,其他电影也是一哄而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