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天工 第一四八回 战守之策

《大明天工》第一四八回 战守之策

作者:半埂草 字数:5282 书籍:大明天工

  严正中到达金州的时候。李彦正在接见几位山东的商人。登莱这一带的鲁商在辽东、天津之间常有来往。经营大豆、药材、绸布、白蜡、海产、腌猪等。以往从辽东购买粮食。如今却要往辽东发售粮食。

  李彦希望有更多的商人参与到金州的建设当中。一方面。可以为金州带来所需要的粮食、棉布等物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金州正在逐步增加产量的水泥、海盐乃至铁器销售出去。

  金州地处一隅。想要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如果单纯依靠本系统来做这些事情。不但需要浪费太多人力。效率也并非最佳。

  不过。辽东兵备道衙门不允许商人与金州的任何人进行私下交易。

  金州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所有人都在工匠营、工役营的组织下从事统一的劳动。或者自主劳动。并上交劳动所得。

  兵备道衙门不会给辽民发放任何形式的货币。只是根据人口、工种。以及工分配给必要的生活物资。

  这种配给制保证了金州有限的资源。被最大程度地使用在李彦认为最需要的地方。譬如军队、城堡。以及工厂。而辽民的流离失所。以及对建奴的胜利。让这种配给制得到很好的配合。

  对大多数辽民来说。配给制并不比他们从前的生活状态更差。起码一日三餐都能吃饱。全家人都不会饿肚子。甚至小孩也能够上学读书。

  从前。辽民都是自己耕种。风险都要自己承担。遇上灾荒。全家都要挨饿。现在则不必有这样的担心。他们只要按照营里的要求参加劳动。就能领到一家人的吃食。

  营里的饭食虽然不好。却也不差。窝窝头不及白面馒头爽口。但是很实在。吃得饱。细细咀嚼。也有股子粗粮的香味。

  对一多半的辽民来说。他们甚至从未想到过。一日三餐都能不顾忌什么。把肚子吃得饱饱的。仅仅是这一点。就让他们决心留在金州。

  辽东灾荒。加上战乱。金州当地也不种地。除了主食。菜啊肉啊这些是不用想了。话又说回来。平常人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什么菜啊肉地。

  李彦却没有这么想。李彦觉得营养跟不上。人就会缺少体力。缺少体力。战士打仗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耐力。劳工干活也会影响效率。

  此外。如果是少年儿童的营养跟不上。更会影响他们的发育。影响金州地未来。所以李彦要求兵备道衙门的后勤部。想办法为士兵、劳工与孩子们补充营养。

  农业依靠不住。也不可能从外地购买蔬菜。后勤部与工役营就组织人手进行采集渔猎这种上古时代的生产方式。

  最有成效的还是打渔。在近海捞取海菜。拾捡海滩上的鲜贝。复辽军和学堂中每天。金州卫守备军、工匠营中隔天。工役营中每三天都会喝到鱼汤、海菜汤或者是鲜贝熬煮的汤。运气好还能分得一点点底料。

  如果是渔场收成比较好。有的时候也会临时增加一顿。总的来说。这样的生活水准已经超出了辽民们原来的水准。

  李彦欢迎商人参与金州地建设。但是只允许他们和后勤部打交道。曾经有个船老大私下将打到的鱼卖给登莱的商人。消息泄露以后。李彦亲自签发命令。抄没家产充公。犯事者斩立决。并且对那个商人处罚一百两银子。取消其进入金州做生意地资格。

  也曾经有人想要驾着金州地渔船出逃。李彦让情报部派人过去抓了回来。枭首示众。

  辽东道并不限制辽民一定要留在金州。除了复辽军、金州卫守备军。以及工匠营中进入军器局、水泥厂等特殊工场的工匠。其他人随时都可以离开。只需要向管理地方的小旗申请即可。官府甚至会根据所积累地“工分”。给予一定地补偿。作为安家的费用。

  至于那些扰乱金州管理秩序。侵吞公共财产地行为。李彦要求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金州实行军事化管理以后。已经有几十个地方上的小吏因为贪墨或者不公。遭到了处罚。不过一个多余的时候。人头也已经砍掉了十几个。

  非常时刻。必须要用非常手段。在这个方面。李彦展现了他的铁血形象。

  经历了两次大战的李彦。也早就不是原来那个宅男。杀掉那些贪墨者。李彦并没有半分愧疚。甚至感到一丝爽快。

  严厉的惩罚能不能杜绝贪腐?李彦觉得不能。这就好像死刑永远不能杜绝犯罪一样。但不能因为实行死刑以后。还是有人犯罪。就以此为理由废除死刑。起码。死刑的存在让潜在的犯罪分子有所顾忌。大大减少了恶劣犯罪行为的发生。

  应对贪腐也是这样。不能因为严厉的惩罚之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就觉得严厉的惩罚没有用。然后高喊高薪养廉、体制完善。

  没有严厉的惩罚作为保障。再完善的体制也会有漏洞。再高的薪水也比不上贪腐所得丰厚。至少在当前的情况下。李彦觉得直接杀人。或许是震慑下面官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金州现在的这种体系。贪腐可谓是最大的敌人。眼下的情况还算不错。很多留下来的辽民工匠都是底层出身。在严苛的治理环境中。还不至于像某些旧吏那样胆大妄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州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大明其他地方全然不同。为了保证这个体系的可控与单一。李彦并不希望体系外的因素加入。

  在李彦看来。金州已经有些类似傅里叶、圣西门曾经或者说将要进行的那种试验社区。或许不能长久。但在当下却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模式。

  “大人。末将这次带来了几船粮食。大人有什么需要。不妨告知登莱那边。陶巡抚、沈总兵定然会全力支持的。”严正中来到金州以后。眼中所见。金州内外军民一心。更是让他对复辽军的胜绩多了几份信心。

  当他知道接见了山东的商人。试图同他们进行交易时。便以为金州物资不足。也想出点力气。

  “多谢严将军好意。”李彦看了严正中一眼。微微笑道:“严将军放心。本官这里正有不少事情想要拜托。”

  李彦说到这里。略一停顿:“严将军可是怀疑本官地战报有假?”

  看到严正中脸色一变。想要辩解。李彦挥了挥手。笑道:“严都司不用否认。你那几个手下。登岸以后便到处寻人打听。本官这里早就是知道。严大人也不用多想。金州现在上下一心。是要抓紧时间应对建奴更大规模的反扑。这么做也是防着建奴那边过来的奸细。老酋喜欢用间。无论沈阳、辽阳。皆是如此。本官不得不防。”

  “大人说得是。”严正中尴尬地笑了笑:“末将来此之前。确实心存疑虑。毕竟斩首三千余级。乃我大明前所未有之大胜。何况复辽军全军不过万余。委实太过匪夷所思了一点。”

  “那么现在呢?”李彦笑着看了看严正中。

  “末将以为……虽不能确认三千余首级是否确切。复辽军大胜却是肯定的了。不然。金州上下。不复有如此高昂之士气。”严正中大声说道。虽然他还没能得到手下打探来地消息。但仅他自己所见所闻。已经对此确定无疑。

  “末将本为辽东都司。不能守卫辽土。深以为憾。”严正中突然起身。推金山、倒玉柱。单膝跪倒在李彦面前。

  “末将恳请大人给个机会。让末将重新回辽东作战!”

  “严将军请起。”李彦连忙伸手示意严正中起身:“严将军乃辽东宿将。今既愿意前来金州。本官自然是十分欢迎。”

  “只不过。”李彦微微笑道:“金州仅是一卫。恐怕要委屈严将军。”

  “大人哪里话。严某但求上阵杀敌。便是作一草头兵。也愿意追随大人麾下。”严正中双手抱拳。大声说道。

  李彦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严正中的问题:“既然如此。严将军不妨去本官署下的参谋部。了解一下金州之战的具体经过。然后再决定哪里从事。如何?”

  “谨遵大人将令!”

  李彦对这些辽东旧将并没有多少好感。这些旧式的世军将领。军事素养极低。很容易将旧式军队的习气带到复辽军中。很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

  当然。在陆续了解到一些辽沈之战的情况。特别是浑河之战。川、浙步兵面对优势之敌人。表现得极其顽强。也让李彦知道。明军之中。也有能战的军队。敢战的将领。

  复辽军的战术与旧式地明军完全不同。李彦强调的是火力、阵型与牺牲。旧式的封建军队与之格格不入。

  当然。有鉴于复辽军中地将领都是缺少战争经验地年轻人。充实一些明军的老将。也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些将领虽然也没有什么实际地经验。起码出身于武学世家。接受过这方面地熏陶。

  新军与旧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而不会让旧军影响新军的战斗力。这是李彦必须要面对地。

  金州战报送到天津以后的第三天。复辽军灭虏营参将骆养性解送三千多建奴首级抵达。天津巡抚毕自严检视过以后。几乎无法言语。立即上疏朝廷。言明情况。

  差不多当天早些时候。毕自严接到京城来的旨意。知道朝中有人怀疑金州之战战报的真实性。这也并不奇怪。毕自严本人也有所怀疑。

  但是。三千多首级赫然在目。由不得毕自严再有任何怀疑。

  “骆将军。复辽军神勇。振奋人心。振奋人心呐!”当天晚上。天津巡抚毕自严、兵备道贾之凤。以及天津卫大小官吏和士绅。一起设宴为骆养性接风庆功。

  “都是吾皇英明。诸位大人支持。”骆养性哈哈一笑:“骆某早就说过。但有十万复辽军。复辽指日可待。”

  “骆将军慷慨豪情。可比日月。”毕自严微微笑道。得知这样一次大胜。大家的情绪都比较好:“骆将军放心。本官在给朝廷的奏疏里。已经请命将粮饷重点向复辽军倾斜了。想必皇上自有明断。”

  “下官倒是以为。不若以李大人经略辽东。骆将军为镇守总兵。练兵广宁。想来建奴指日可灭……”

  “是啊。要是李大人坐镇山海关。那天津、京畿自然固若金汤!”

  “是极是极。袁应泰手握十几万兵。数仗而无一胜。丢失辽东数百里山河;王化贞拥兵数万。顿兵广宁。不得寸进;即便是新任的经略熊廷弼。也曾在辽东一年有余。而无寸功。今设所谓三方布置之策。也不过是集兵防守。毫无进取之心。怎能与李大人、骆将军一月而得两次大胜。收复失地。大败建奴。此诚辽东未有之事也!”

  明末言论相对自由。私下里非议朝政实属正常。有人借着酒劲和得胜之后的兴奋。颇有些癫狂地指摘起前线的将领。

  “朝廷的事。大家就不要随意议论了。”毕自严微微皱了皱眉头。知道这些话总归有所不妥。

  “不过本官今日在此保证。复辽军但有所需。本官定然全力支持。但愿贵军万余虎贲。早日扫平辽东。”

  “好说好说!”骆养性端着酒碗站了起来:“不满各位。本将军这次回来。确实有些事情想要拜托大家。”

  “金州那个地方。就在建奴身后。他们这次吃了大亏。肯定是不能罢休。下一次就要派更多的军队过来。这次是一万。被咱们干掉了七千。那么下一回。怕就是要三万四万。甚至八万九万。毕竟。建奴在抚顺、清河。在开原、铁岭。在萨尔浒。在沈阳、辽阳。也没死过这么多人。建奴下回就得将金州当成沈阳、辽阳来打。恐怕得倾巢而出。”

  一众文官与地方上地士绅听得脸色煞白:“怕是真要如此。那复辽军……”

  复辽军虽然赢了一次。不过毕竟只有一万人。要真的面对八九万的建奴……大家都觉得很危险。

  “咱们复辽军等的就是那个时候!”骆养性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我们李大人已经做好了布置。就等着建奴人过来。然后在金州杀得他屁滚尿流。哈哈!”

  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骆养性有些太过狂妄。毕竟那是八九万建奴。号称过万不可敌地建奴。

  “我们李大人的意思。就是邀请各位乡绅去金州做生意。至于建奴想要过来。也不用怕他们。有咱们复辽军在。建奴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骆养性将酒碗砸在桌面上。慷慨激昂地大声说道。

  “是是是。骆将军所说有理。”众人纷纷附和。不过表情都有些不太自然。原本还想着去金州看看的商人。也打起了退堂鼓。金州毕竟孤悬海外。身在建奴控制的辽东腹地。实在是没有什么安全感。

  “骆养性这么做。大概是得到了什么授意吧?”散席以后。毕自严与贾之凤谈起骆养性在酒宴上面的奇怪表现:“他这么做。岂不是让商人不敢去金州?”

  “下官倒也不是很明白。听说李彦一直都是鼓励商人去金州的。难不成他现在不需要这些商人了?”贾之凤也疑惑地摇了摇头。

  “应该不会。”毕自严摇头说道:“金州最新的这份文书里面。说是金州卫及诸岛辽民已经超过十万。急需大量粮食。这么多的人。他所需要的物资也应该更多才是。怎么会自绝于天津地商人?”

  毕自严与贾之凤讨论了好久。也没弄清楚骆养性这么做。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毕自严验明首级的奏疏先一步送达北京。朝廷上下又是狂喜了一阵。天启皇帝朱由校更是连连夸赞李彦是好样的。

  紧接着骆养性押解俘虏进京。从中挑了几十个女真人。搞了个献俘仪式。骆养性也被叫到朝堂上去。被朱由校及众多大臣轮流询问战事地细节。

  骆养性亲历了两次金州之战。在金州保卫战中。西城地出击。并以两千步兵打退一千骑兵。成功逆袭。这是后来建奴不敢继续再战。终于崩溃的重要原因。

  骆养性也在战争中逐渐成长。少了一些轻狂。变得更加沉稳。面对各方的诘问。从容不迫地一一作答。

  而这其中。提问最多。问题最为刁钻地。还是新任辽东经略熊廷弼。

  熊廷弼上任多日。依然还留在京城。是因为有些事情一直没有搞定。包括他要地军队。粮饷、器械。都还没有落实。

  熊廷弼问完这些问题以后。脸色凝重。一言不发地站在诸位朝臣当中。

  “骆将军。你这次立了大功。朕要重赏。”朱由校笑呵呵地看着骆养性。他与骆养性的关系也比较亲近。看到他立下了大功。自然是非常高兴。

  “说吧。你需要朕赏你什么?”

  “金州大胜。乃皇上统御有方。各位大臣居中策应。辽东李大人安排妥帖。以及将士们齐心杀敌。与末将无关。末将不敢领赏。若皇上一定要尚。就请赏复辽军好了。”骆养性跪倒在地。大声说道。

  “复辽军要赏。有功地将士也要赏。”朱由校呵呵笑道:“李大人曾经说过。赏罚要分明、有度。不可以个人喜好而赏。也不可因憎恶而不赏。朕觉得很有道理。便等辽东道的奏疏来了以后。再一并封赏。”

  “骆参将。”朱由校顿了顿。突然说起另外一个问题:“以你之见。我大明能否趁金州大胜之余威。一鼓作气。东西同时用兵。就此荡平建奴?”

  “辽东巡抚王化贞说。他愿用六万兵出三岔口。一举荡平建奴。骆将军。你觉得是否可行?”

  骆养性微微一愣。没想到果真如李彦所说。朝廷里有人就迫不及待了。没想到这个人却是新任地辽东巡抚王化贞。

  王化贞因为辽沈之战以后。在广宁收拢溃兵。重整军务卓有成效。因而被朝臣认为知兵。要不是两次金州之战。王化贞身上的光环。也是耀眼得很。

  骆养性左右看了看。发现大家都看着自己。大咧咧的性子上来。不由嘿嘿一笑:“皇上。这个事儿末将也说不上来。末将是个粗人。就知道练兵打仗。只不过末将有点好奇。王大人手上的那些兵。还是辽东败下来的那些。也不知道王大人是怎么练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让着六万大军脱胎换骨。一下子变得比咱复辽军还强大了。”

  “不瞒皇上还有诸位大臣。末将这灭虏营。也就是原来的神机四营。从去年可就开始练了。用的是李彦大人的新军之法。练了一年多。也不过靠着地形、城池地优势。才打了两次胜仗。要说打到建奴老巢去。李大人也说了。不练十万新军。不能复全辽。末将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大人还说。轻敌冒进乃是用兵的大忌。萨尔浒四路出击。导致大败;辽沈之战前。袁经略想要四路进军。收复抚顺。结果失去了整个辽东。李大人觉得。与其冒进。不如顿兵坚城。吸引建奴来攻。先防守而后进攻。这就叫防守反击。”

  “臣以为骆将军所言甚是。此时应当固守。而不可轻言进攻。”一直沉默不语地熊廷弼站了出来。熊廷弼是坚定地防守主义者。坚决反对王化贞的冒进。

  “熊大人此言差矣。李大人能以一万兵大胜建奴。王大人天纵奇才。如何便不能攻取河东?”

  “骆将军方才也说了。复辽军养精蓄锐。准备一年有余。且辽南乃敌薄弱之处。趁虚而入。方才有金州两次大捷。广宁兵多为溃兵、疲兵。人饥马乏。防守尚且不足。何谈进攻河东?”熊廷弼立刻出言反诘。

  “熊大人的意思。复辽军两次金州大捷。不过是趁虚而入。也算不得赫赫战功?”

  “王大人。你知道熊某不是那个意思!”

  “敢问熊大人是何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