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卿悠悠的叹了口气,方才二殿下的一番话始终如诅咒般缭绕心头不能消散。她猛地一下抽回手来,下意识的坐远了一些,转头盯着地上的污迹,沉吟着把二殿下的话重复了出来:“大哥,你当真是没有心的人么?”声音悲哀无望。
素轩听了,略一诧异,飞快地掠了她一眼,随即恢复了他特有的温柔懒散,只听他含笑说了句:“你只放心。我心中自然待卿儿不同。”
素卿听了,脸上泛起冷笑,一日之中却有两个人叫她放心,只是这两个人,有着天壤之别。孰真孰假,又怎会分不清楚?只是为何心不由己,身不由己?。。。。。难道遇见他,就是命中的劫数吗?素卿想着想着,只有越发厌恶自己,突然站起身来,头也不回的推门走了。
因为心中抑郁难舒,加上在户外着了风,当天晚上素卿便发起热来。素轩得到禀报,马上请了宫中太医亲来诊治。还好只是偶感风寒,并不碍事。只得卧床了几日,每天按时服药。素轩一得了闲,必亲来探视,饮食药剂,无不一一仔细嘱咐。素卿只是淡淡的。几天后,方渐渐痊愈了。
正在这几天,萧墙之内,却出了一幢丑祸。
原来皇后刘氏蓄养面首的事情暴露出来,隐约被圣上知道。圣上遂设下圈套想查看这件事情的真假。而在皇后和情人偷欢之后,情人出宫时却恰巧和皇后的嫡女,葳蕤长公主撞个正着。葳蕤公主大惊之下,不由分说高喊捉刺客。正被埋伏在储凤鸾的宫廷内侍们捉住。圣上一见暴跳如雷,命令内侍秘密审问。谁知那男子趁人不备,居然咬舌自尽了。这下便陷入了死无对证的僵局。圣上虽然恼怒,却无十足证据,再加上皇后的家族势力,以刘后之父,首辅刘之兴,国舅御史大夫刘长举为首的大臣们极力作保,只好重压之下放弃了废后的决定,只将刘后禁足在储凤鸾中。也算是额外的恩德。
又因为皇后祸乱内廷,乃是是滔天丑闻,遂封锁了消息,不得外传。
事非所愿,流言如瘟疫般蔓延,宫廷内外各色人等虽不敢明面上谈论,然而背地中的谣传却比事实更加不堪入耳。
二殿下被亲母所累,其势力大受打击。圣上虽然表面上待他如常,却又一道圣旨,将三殿下也升入长老阁共同主事。立太子之事自然变得遥遥无期。
素卿虽在病中,也从霜菊的片言碎语中理出了个大概。又苦心揣摩了一番,这才渐渐明了。 这一日,刚服了药,因身上躺的乏闷,便起了身,随手披件紫貂大耄,倚在美人塌上,出神的盯着香炉的青烟,似是痴了。
珠帘一动,却是素轩来了,素卿抬眼见他身披白色狐裘,知道他刚下朝回来,便莞尔笑了,示意他坐到炉边。素轩便脱了大衣,又走过来伸手在她额上一探,笑着点头道:“可大好了。”这才坐下。
素轩又问她今天饮食可好,素卿敷衍的答了几句。忽然凝眸一笑,道:“恭喜大哥,好精妙的一着。纵使二殿下各方缜密筹划,日夜防备,也再想不到祸起后宫呢。”素轩听忽听她说起这些,也不答话,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她。
素卿沉吟片刻,方长叹口气,又向后倚了倚,才又说:“唯独可怜葳蕤长公主,无意中却成了害她母后的帮凶,却叫她以后如何自处。”
素轩目光闪动,轻声笑了,闲闲的开口:“为兄的还以为卿儿不喜欢她呢。”
素卿闻言,略怔了怔,才接着冷笑道:“果然巧妙呢。没有人比皇后的亲女更能坐实这件事了。只是葳蕤公主无端端的,怎么会大夜里不在自己寝宫歇息,却去了储凤鸾?”说完抬头锋利的看了素轩一眼。
素轩越发来了兴致,静听她说下去。
素卿顿了顿,方慢慢的说:“据卿儿猜测,不外乎是些女儿心事,不方便人前说的,也或者是公主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有了主意,希望先得到母后的支持。是以要深夜前去。”说完,定定的看着素轩,等待他的反应。
没想到素轩竟含笑颔首,不以为然地闲散开了口:“不错,正是我撺掇公主那个时候去的呢,夜半无人私语时,母女二人也好放心叙话。卿儿可满意了?”
素卿见他这就应了,反一是语塞,说不出什么来。只有调转了眼光,看向窗外萧索的枯枝。素轩突然笑了声,道:“卿儿是在为公主不平吗。”声音说不出的旖旎。略带调侃。
素卿又自默然半晌,突地长叹一声,这才回头望着他,许久,方也笑了,只不过笑中带悲,但见她摇头轻声道:“不过是兔死狐悲罢了。”
素轩听了,略叹了口气,起身坐到素卿的身边,双手扶住她的肩膀,如水的目光深深的嵌入素卿的双眸,素卿从他的瞳孔中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那样的渺小无助。素轩温柔而郑重的问:“卿儿,你在怕我么?”素卿微微颤抖,许久,才胡乱摇着头,嗫嗫道:“我大约是疯了罢。。。”
素轩便顺势把她拥进怀里,温柔怜惜,仿佛珍宝一般。素卿浑身略僵了一下,欲离开他的怀抱,却再也没了力气。素轩安慰的抚摸着她的后背,只静静不语。两人就这样相偎着,只余一旁香炉的青烟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