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人史纲 第86章

《中国人史纲》第86章

作者:柏杨 字数:2975 书籍:中国人史纲

  九 藩镇割据

  安史兵变虽然平息,但一百三十年的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却一去不返。接着出现的是中央政府威信衰落和藩镇(战区)割据的新局面。

  割据的形成,由于安史手下若干当节度使(战区司令官)的大将,在投降中央政府时,仍握有强大的武装部队和重要据点。大乱之后,皇帝和宰相心惊肉跳,不敢予以调动,命他们继续担任原职如故,只求表面顺眼,维持统一的外貌。这些节度使当然了解这种政治形势,遂乘机取得合法的割据。不但军事、财赋、行政,全部垄断,甚至节度使(司令官)的职位,也父子相承,成为无名有实的独立王国。尤以下列位于黄河以北的四个战区,拥有重兵,最为强悍。中央政府在忍无可忍时,也曾数度起兵讨伐,但四个战区独立不变,世人称为“河朔四镇”:

  四镇之中,卢龙(前称范阳)与平卢属于原来的十个节度使,成德与魏博则是后来增设。战区本只设在沿边,以防御外患。安史兵变后,首都长安城外,全国逐渐都被划作战区,成为对内抗衡和安置军阀的工具。到本世纪(八)末,已陆续增加到五十个之多,到了下世纪(九),变更纷坛,几乎处处都是战区,处处都有节度使。

  河朔四镇职位的世袭,使其他战区垂涎三尺,自然不断发生争取世袭的爆炸性事件。很多节度使的子弟,在父亲或兄长逝世后,就发动将领们拥戴自己继位。唐政府当然厌恶这种局面。八十年代时,新即位的第十二任皇帝李适,决心重振中央权威。七八一年,恰巧成德战区(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与平卢战区(山东东平)节度使李正己逝世,李适拒绝任命他们的儿子继位。于是河朔四镇联合行动,宣告脱离中央,各自称王,正式成立四个独立王国。而淮宁战区(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也乘机独立,并于七八四年索性登极当上皇帝。李适动员全国各战区兵力,先行攻击李希烈。想不到当径原战区(甘肃经川)的出征部队,经过长安时,本希望得到赏赐,李适却舍不得出钱,那些带着眷属预备领到赏赐回家养生的士兵,由绝望而愤怒,遂爆发兵变。李适急下令赶运二十车金钱财宝,可是恩典来的太迟。叛军攻入长安,拥立大臣朱氵此当皇帝。李适仓惶逃到梁州(陕西汉中)。

  这时半壁河山,都已靡烂。幸而七八四年,忠于中央政府的军队,收复长安,朱氵此被他的部下所杀。七八六年,李希烈也被他的部下所杀。而河朔四镇在获得中央政府准许世袭的保证下,取消王号。中国在外貌上仍是大一统的局面。可是,从此之后,唐王朝中央政府再也不敢触怒任何藩镇——包括河朔四镇以外的其他藩镇。像宣武战区(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于七九二年病死,将领们拥立他的儿子刘士宁继位,中央政府连一句话都不敢多问,立即任命。

  十 西域的再丧失

  安史兵变除了直接引起藩镇割据,更引起严重外患,使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再度丧失。

  中国外患,一向来自北方。只有第七第八两个世纪,外患来自西南。南诏王国已使中国受到内伤,吐蕃王国更砍断中国的肢体,唐政府还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覆败。

  上世纪(七),中国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国王弃宗弄赞。本世纪(八)七一○年,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它的国王弃隶缩赞(弃宗弄赞的孙儿)。金城公主的嫁妆之一是“河西九曲”(即青海省东南黄河大转弯成S形的地方),这一带土地肥沃。吐蕃王国面积虽大,但位于世界屋顶,全属丛山,可耕地很少,得到九曲地区像得到一个巨大宝库,国势大为增强,终于超过中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安禄山兵变后,中央把西部边界属于陇右战区(鄯州·青海乐都)和河西战区(凉州·甘肃武威)的军队,调往中原参战,边界等于没有防务。吐蕃王国抓住这个机会,于七六三年,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境,发动全面总攻。一连攻陷囗州(四川西昌)、维州(四川理县)、松州(四川松潘)、泾州(甘肃泾川)。

  吐蕃的攻势十分猛烈,攻陷泾州的主力部队,继续东进,中国军队节节败退,首都长安遂告陷落,皇帝李豫向东出奔陕州(河南三门峡)。吐蕃兵团就在长安立了一位来不及逃走的亲王之子李承宏当皇帝,然后大掠而去。李豫虽然又回到长安,把李承宏驱下宝座,但吐蕃兵力仍留在经州,河西走廊跟中国本土之间交通,被拦腰切断,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更像断了线的风筝。

  ——河西走廊和西域,最后终于全部沦入吐蕃王国和回纥汗国之手,尤其是西域一百七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本世纪(八)脱离中国,达一千年之久。

  西疆防卫力量,经这次摧残,再无力振作。中国本上正陷于藩镇的混战,也没有力量西顾。吐蕃兵团经常长驱直入,在关中地区(陕西省中部)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游骑不时地直抵首都长安城下。过去繁华富庶地带,现在一片荒凉。长安以西各州县,城门日夜关闭,地方官员和将领唯一的工作是,每逢吐蕃兵团大掠而去时,就向皇帝上奏章“庆贺贼退”。李豫的继承人李适除了全力谋求和解外,别无他策。问题是,吐蕃王国认为和解即是断绝财路,所以并不愿意结束这种致富的强盗行为。最后,吐蕃在阴谋下表示愿意接受。七八七年,中国宰相浑(王咸)、吐蕃宰相尚结赞,在任州平凉川(甘肃平凉西北)举行高阶层会议,缔结和解条约。当浑(王咸)刚要进入会场时,吐蕃伏兵四起,浑(王咸)是大将出身,他夺得一匹没有上口勒的马,狂奔逃脱,其他中国官员全部被俘,受到残酷的虐待。尚结赞失望地对那些被俘的中国官员说:“我为浑(王咸)准备了一副金手铐,想不到只捉到你们这些不重要人物。”于是乘势进攻陇州(陕西陇县),把全城居民集中,老弱的屠杀,不杀的全部挖眼断手,抛弃道旁,只剩下青年男女数万人,驱往西行。走到安化峡(甘肃平凉西),宣布说:“你们可向东辞别你们的祖国家园!”民众大哭,投入山谷自杀的有数千人,其余的全都被卖为奴。

  内忧外患,使本世纪(八)六十至八十年代,三十年间,日子黯淡。平凉川事件的明年(七八八),李适采用宰相李泌以夷制夷的建议,把女儿咸安公主嫁给回纥汗国的天亲可汗。天亲可汗感到莫大荣耀,上奏章给李适,表示愿为岳父赴汤蹈火。三年后(七九一),吐蕃兵团攻击灵州(宁夏灵武),回纥迎击,吐蕃遭到空前大败,天亲可汗把俘虏送到长安献捷。七九三年,南诏王国第三任国王异牟寻,在他的中国籍宰相郑回设计下,重新归附中国。明年(七九四),吐蕃王国向它征兵一万人,图雪灵州的耻辱。异牟寻表示国小力弱,只能派出三千人。吐蕃使节一再坚持,才勉强派出五千人。但数万人的南诏精锐兵团,却遥遥地跟在五干人之后,进入戒备森严的吐蕃国境的神川(云南丽江),纵兵攻击,吐蕃又大败,被俘十余万人(一个可观的数字)。南诏砍断横亘在金沙江上的古老铁索吊桥(在云南中甸南),断绝两国交通,然后派遣使节到长安献捷。

  吐蕃王国从此衰落下去,除了回纥、南诏继续不断给它打击外,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中国两位公主带过去的佛教,经百余年的传播,已开始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吐蕃人民由凶悍渐变为温和,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也逐日减退。所以,九十年代之后,与中国为难,并使中国连连挫败的吐蕃王国,光芒倏然熄灭。

  ——吐蕃王国不久就瓦解为若干部落,不能再组成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十四世纪时,称为土蕃。十五世纪时,称为乌斯藏,跟中国关系更加疏远。十七世纪时,称为西藏。十八世纪时,再次归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永不可分的领土的一部分。

  十一 和亲政策与回纥汗国

  中国和亲政策是一项锋利的政治武器。跟中国皇家结婚的荣耀和公主下嫁时嫁妆的丰富,能使一个国家从内到外发生变化,吐蕃王国就是其中之一。但最成功的和亲,则属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在本世纪(八)四十年代之前,还是一个部落。但它最伟大的酋长药罗葛(姓)骨力斐罗(名),早已把薛延陀汗国的故地,也就是突厥汗国的故地,置于控制之下。本世纪(八)七四四年,中国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一个新的回纥汗国遂告建立,王庭设在古龙城(蒙古哈尔和林),疆域跟薛延陀汗国、突厥汗国相等。从开国可汗即受中国册封这一项上,可看出回纥跟中国的关系,与其他汗国不同。建立汗国之前,就时常派遣部落兵团,听候中国征调出征。建立汗国后,对中国的臣附如昔。

  七五五年,安禄山兵变,中国皇帝李亨向回纥汗国乞援,英武可汗派兵进入中国。内战平息后,七五八年,李亨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李亨亲送女儿到咸阳(陕西咸阳),宁国公主大哭说:“国家为重,虽死不恨。”李亨也流下眼泪。明年(七五九),英武可汗逝世,回纥要宁国公主依回纥的风俗殉葬,宁国公主拒绝说:“回纥仰慕中国文化,才娶中国女子为妻,如果仍用回纥风俗,何必万里之外结婚。”但仍以刀割面,以示悲痛。宁国公主后来返国,陪嫁的一位亲王之女小宁国公主却留下来,作继任可汗英义可汗的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