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人史纲 第31章

《中国人史纲》第31章

作者:柏杨 字数:3044 书籍:中国人史纲

  第十章 纪元前第四世纪

  本世纪是一个战争的世纪。

  国际形势完全改观,各封国纷纷宣布改为独立王国,各封国国君也纷纷改称国王——跟从前管辖他们的周王朝的国王站在平等地位。

  但奇迹发生在秦国身上,这个最落后、最不惹人注目的偏僻小国,在法家巨子公孙鞅主持下变法成功,就像一条闯进瓷器店的蛮牛一样的闯进了国际社会,www奇WenXueKu.com网各国惊骇失措之余,不知道自己也变法图强,而只一味的乞灵于外交政策,有些国家主张联合起来抵抗,用武力把它制服。有些国家主张跟它和解,以求避免眼前的伤害。

  国际间外交战激烈。

  一 封国的消失与蜕变

  本世纪(前四)开始后,三个重要的封国相继灭亡。

  第一个是齐国。跟鲁国三桓、晋国三晋一样,齐国政权在上世纪(前五)便落到田姓大臣的家族手中,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到本世纪(前四)发展成熟,纪元前三八九年,周姓家族的族长田和仿效三晋的办法,把贿赂送给洛阳周王国的国王姬骄,姬骄发挥了周王朝国王最后一次剩余价值,下令擢升田和当齐国国君。齐国原来的国君姜贷,则被放逐到海边的一座小城。十年后的纪元前三七九年,姜贷逝世,姜姓齐国灭亡。

  其次是晋国,晋国的分裂使人惋惜,因为在所有的封国中,晋国的面积最大,力量最强,最有资格统一当时乱糟糟的中国。纪元前三七六年,晋国最后一任国君姬俱酒被三晋逐出宫廷,废为平民。仅余的两个城市,也被三晋瓜分。晋国灭亡。

  再其次是郑国,它位置在华北大平原的中央要冲,春秋时代是晋楚两大长期霸权必争之国。晋国灭亡的次年(前三七五),韩国向它进攻,首府新郑(河南新郑)陷落,郑国灭亡,韩国就把首府从平阳(山西临汾)迁到新郑。

  三个重要封国的灭亡,国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说一句支持的或同情的话,好像一片枯叶在激流中沉没,连一个涟漪都不能引起。

  本世纪(前四)中期之后,当时中国版图上只剩下下列八个重要的国家。这八个重要的国家中,除了楚王国外,其他七国,在理论上仍然是周王朝的封国,国君仍然只能称“公爵”称“侯爵”。但他们早已不满意这种低一级的身份。于是,从六十年代起,国君们一窝蜂的摆脱封国的名义,一律改称国王,建立跟周王国地位完全平等的独立王国。下表是他们的王国名称和王国的首都:

  楚王国 郢都(湖北江陵)

  齐王国 临淄(山东淄博东临淄镇)

  魏王国 安邑(山西夏县)(不久迁都大梁·河南开封)

  宋王国 睢阳(河南商丘)

  秦王国 咸阳(陕西咸阳)

  韩王国 新郑(河南新郑)

  赵王国 邯郸(河北邯郸)

  燕王国 蓟城(北京)

  其他仍存在的还有越来越小的卫国(河南濮阳)、儒家大本营的鲁国(山东曲阜)、苟延残喘的邹国(山东邹城)、滕国(山东滕州)、历史模糊的中山王国(河北定州)以及古老的周王国(河南洛阳),但一个比一个微不足道。尤其是周王国,从前它还可以在精神上自我陶醉,关着门宣称他是天下的共主,中国的元首,至少还有一旦被利用的价值,如分封三晋跟分封田和之类。现在连这点自我陶醉也告终结,只剩下可怜的空壳,国王穷困潦倒,每天忙着内部斗争,跟一个部落酋长相差无几。

  魏国是战国时代前期的超级强国——犹如郑国是春秋时代前期的超级强国。魏国在没有建立王国之前即以霸主的姿态出现,称雄国际舞台六十余年。它的开国国君魏斯一连任用了三位法学派人物:一位是前面叙述过的李俚;一位是镇守邺城(河北临漳)的西门豹;一位是开辟并镇守西河地区(黄河以西·陕西北部)的吴起。魏国位于中原的中央,拥有最肥沃的耕地,农产品的收入在各国之上。李俚当宰相期间,制定法律,调整赋税,使社会得到长时间的安定。西门豹在邺城一带兴办灌溉工程,使魏国更富上加富。吴起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他镇守西河期间,像泰山压顶一样,紧压住秦国的北疆,如果再多给他十年时间,秦国可能会被他片片蚕食。

  本世纪(前四)四十年代,尚是封国的魏国,国力达到巅峰。纪元前三五四年,大将庞涓进攻赵国的大城邯郸(那时赵国的首府仍在晋阳——山西太原)。赵国向齐国求救,明年(前三五三),齐国派出援军,总司令田忌、参谋长孙膑采取攻击敌人所必救的战略,统率齐兵团直接进入魏国本土。庞涓果然回救,在桂陵(河南长垣)陷入埋伏,大败而归。

  ——这里面包括一个著名的出卖朋友的故事:庞涓和孙膑同是鬼谷子的门徒,也是最要好的朋友。庞涓先离开老师,当了魏国的大将,最初还怀着纯洁的友情向魏国国君魏囗推荐孙膑。可是庞涓不久就发现孙膑的才干远超过自己,可能被国君赏识而夺取自己的位置,他没有鲍叔牙对国家和对管仲那种高贵的情操,他决心采用冤狱手段,排除孙膑。于是,他命人告发孙膑谋反,当然是证据确凿,然后再由庞涓虚情假意的一再哀求,国君魏囗才勉强赦免孙膑一死,但仍砍断他的双足,以防逃亡。从此孙膑不能走路,只能在地上爬行。庞涓所以没有杀他,是为了要他写出记忆中鬼谷子所传授的一部兵法。孙膑感激老友的救命之恩,当然愿意写出。但写了一半,他发现了被陷害的真相,就伪装疯狂,啼笑无常,有时候连屎尿都吃下去。等到庞涓的防范稍为松懈,孙膑就逃回他的祖国——齐国,被齐国最高军事首长田忌任命为参谋长(军师),作战时他不能骑马,就坐在特制的车子上指挥。这个故事的另一意义是,大黄金时代中,政权不再是世袭的花花公子们的私产,有才能的平民可以很容易地擢升为政府的高级官员,思想学术自由的天地中,一定拥有一个生气蓬勃的开放社会。

  纪元前三四一年,魏国再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由太子魏申亲自担任总司令,庞涓担任参谋长,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仍然使用攻击敌人所必救的老战略,统率齐兵团再度进入魏国本土,直指魏国的东方重镇大梁(河南开封),并在马陵道(山东阳谷西南)布下埋伏。魏兵团不得不回军应战,结果又第二度大败,魏申被俘自杀,庞涓在黑夜中被引到下棵上面写着“庞涓死此”的大树之下,当他命卫士燃起火把,察看上面写的是什么时,伏兵向着火光,万箭俱发,把他射死。庞涓是一个典型的卑劣人物,他临死都没有丝毫对他的负义行为感到惭愧,反而诟骂孙膑侥幸成名。

  二 吴起与越王国

  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斯是一位英明的领袖,这由他能任用三位法家巨子,可作为证明。而吴起是三巨子中更为杰出的一位,他是卫国人,在鲁国当过低级军官,然后投奔魏国,立下开辟河西(陕西北部)广大疆土的功勋。有一次,魏斯跟吴起一齐在龙门(山西河津西北)渡黄河时,魏斯不禁赞赏说:“山川如此险要,正是魏国的珍宝。”吴起说:“一个国家的存在,在政治修明,不在山川险要。夏王朝末代君主姒履癸,东有济水(发源于太行山,东流注入渤海,现在河道已被黄河所夺),西有华山(五岳之一),南有伊阙(洛阳南郊关隘),北有羊阳阪(山西平顺东),结果被商王朝灭掉。商王朝末代君主子受辛,东有泰山(五岳之一)。西有孟门(河南辉县西大行山关隘),南有黄河,北有恒山(五岳之一),结果被周王朝灭掉。魏国如果政治腐败,同舟共济的人都可能成为敌人。”魏斯欣然接受这个十分不顺耳的勉励。

  纪元前三八七年,魏斯逝世,他的儿子魏击——庞涓丧师辱国时国君魏囗的父亲继位,这时吴起的声望很高,魏击准备任用他当宰相,现任宰相公叔大为恐慌,公叔是一个精明透顶的政客,他像演戏一样进行他的权力斗争。公叔的妻子是一位公主——魏斯的女儿,公叔在新王魏击面前,竭力赞扬吴起,认为吴起是一个了不起的角色。足有资格担任魏国的宰相。问题是,吴起是卫国人,恐怕他不能专心忠于魏国。不过这也容易解决,公叔建议说,如果选一位公主嫁给吴起,就把吴起的心拴住了。魏击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公叔夫妇在精密的设计下,摆下筵席,邀请吴起,筵席上,公叔的妻子以公主的身份,鼻孔朝天,把公叔像牛马一样喝来叱去,百般凌辱。吴起看到眼里,大为震骇,暗暗庆幸自己幸而没有跟公主结婚。不久,国君魏击向吴起说,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吴起紧张起来,婉转但坚定地表示不敢当。公叔就向魏击警告:“娶公主是一般人做梦都梦不到的荣耀,吴起竟然拒绝,恐怕他的志向高于公主,我们必须提防。”魏击遂对吴起改变态度。

  吴起这时才知道中了公叔的圈套,但已不是可以用口舌解释的了。他只好逃亡,逃到楚王国。国王囗疑诚意地欢迎他,并任用他当楚王国的宰相。楚王国自从上上世纪(前六)伍子胥鞭尸之后,已二百年之久,不能恢复昔日的威势,囗疑把希望寄托在吴起身上,交给他大权。

  吴起对这个庞大古老、内部已腐烂不堪的王国,先从整理法律规章着手,使它简明切实,然后严格执行,把一些政治垃圾——只发议论不做事和贪污腐败的官员,以及花花公子型的贵族,全部免职,逐出政府,任用有才干的干部,提高行政效率,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到武装部队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