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黑暗之剑的胜利 第59章

《黑暗之剑的胜利》第59章

作者:彩龙坊 字数:2997 书籍:黑暗之剑的胜利

  二月二十八, 县试日。

  才过亥时,林远秋就穿好衣服下了床,其实他也没怎么睡, 大考就在眼前, 自己怎么可能睡得着呢。哪怕稍微眯上一会儿, 梦到的也全都是书上的章句。

  不是至诚之道就是天地之道,亦或者合外内之道也。

  这种情况,简直和高考冲刺时的自己如出一辙, 看来虽换了身体,可他还是那个他啊。

  县试辰时开考,等再过半个时辰,就到了进考场时间, 想起临行前王夫子的叮嘱, 林远秋又打开考篮仔细查看了起来,毛笔,墨条,砚台, 火廉,蜡烛,水,抹布, 还有充饥的点心一包。

  今天他们得在考场里待到酉时三刻才能出场,按照规定,期间的早饭和中饭都需考生自行解决,所以, 这包点心就是林远秋两顿的饭食了。

  检查过没发现遗漏后, 林远秋又重新把考篮盖子盖上, 等严丝合缝后,又把盖子轻轻往反方向一推,算是把篮子给锁上了。

  这种样式的考篮还是王夫子让大家买的,至于为何要买,王夫子也没说明原因,不过林远秋却能猜出大概来,因为有了这种机关锁扣,就算提着篮子走在拥挤的人群当中,也不怕会被旁人往篮子里塞了小纸条进来,因为压根就打不开。

  林远秋正云飞天外,就听到门“吱呀”一声开了,然后就看到他爹捧了洗漱的热水进来。

  由于担心会睡过头,怕到时错过考试的时间,是以,昨晚林三柱他们都没睡觉,十几个人就坐在一楼的大堂聊天,准备等时间差不多了,再上楼喊孩子们起床。

  原本说好每天四个人挨着轮的,这样也不会大家都没觉睡,可不知是认床还是因为太兴奋的缘故,反正最后十几个当爹的都聚到了楼下。

  此时林三柱的眼皮有些浮肿,一看就是没睡好觉的样子,担心他爹会一直在考棚外等着他出来,林远秋忍不住开口说道,“爹,待会儿送到考棚后您就快些回来睡觉,可千万别一直在外头候着,儿子可得酉时才能出考场呢。”

  “晓得的晓得的,爹晓得的,待会儿爹一回到客栈,就保证上床睡觉。”

  儿子要去考试了,林三柱觉得自己应该再说些什么,比如说些鼓励的话啥的,可他一时又想不出来,最后只得把出门前自家老爹叮嘱的话又重新叮嘱了一遍:“狗子,若是考不出来也没关系,大不了咱们下回再考。”

  林远秋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强求他是肯定不会去强求的,都说古代科举艰难,可具体怎么一个难法,林远秋也从未体验过,反正他也已经想好了,既然这段时间自己已尽最大的努力备考了,到时若真考不出来,那他也没啥好遗憾的,技不如人的人,也只能甘拜下风,只等下回再努力使劲了。

  等父子俩下楼时,大堂里已聚满了人。

  林远秋看到大堂伯和二堂伯也在其中,同时也看到了林文进,还有林文进的哥哥林文延,以及他的堂哥林文庆。

  这次,林家大房三个孙子一起参加县试的事,已成为族人们茶余饭后的必说话题,特别这回林家二房的小孙子也参加了县试,这下,就有好些族人打赌,都在猜着谁能考中呢。

  不过,到目前为止,猜林家大房能一举考出两个童生的人最多,毕竟在族人们看来,林文延和林文庆可是在镇上的私塾念了四年的学呢。

  至于林远秋,小屁娃儿一个,想考中的话,基本不太可能。

  “咚......咚!咚!咚!”,一慢三快的打更声响起,四更了。

  再过两刻钟就是进场的时间,可以出发了。

  这时,就看到有两个店伙计点了气死风灯出来,算是给大家引路的意思,不然这黑灯瞎火的,到时可别摔坏了人。

  老掌柜打开客栈大门。

  让店伙计提着灯笼走在前头后,接着众人便鱼贯而出。

  林三柱一手提着考篮,一手牵着儿子的小手,父子俩跟着人群,一起往考场而去。

  等到了考棚门口,就看到已有好些学子在排队等着了,衙役们在维护秩序,而送考的,也只能送到这儿了,林三柱把考篮递给儿子。

  与周边那些“儿啊,你一定要好好考,家里就指望你”之类的话不同,林三柱依旧还是那句,“考不出来没关系,大不了咱们下回再考!”

  而后,林三柱就看着自家狗子,提着与他齐腰的考篮走进了拥挤的人群。

  ......

  子时正,龙门缓缓打开,学子们开始进考棚。

  有书吏拿出名册,以互结的五人为一组,叫到名字后方可入内。而后先由廪生唱保,接着衙役搜身,最后再进入各自的号舍。

  等林远秋,还有林有兴,以及另外三个镇上私塾的考生进场时,已是一个时辰后了。

  领路衙役带他们去了前头正堂,知县大人和认保廪生都在。

  外头的嘈杂声与这边成了鲜明的对比,林远秋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没过多久,就听有书吏唱保,“壬寅年周善县童生试,廪生郑渝作保横溪镇小高山村林有兴,横溪镇项家村项明近,上河镇大后村高兴旺,横溪镇小高山村林远秋,普江镇贺平村王之义!”

  话毕,就见郑秀才走了过来,朝林远秋他们一一看过后,接着跟唱,“廪生郑渝认保!”

  唱保之后,五人又跟着衙役去了搜检的地方。

  先是考篮,而后脱了衣服和鞋袜,再是解开头发查看有没有小卷纸塞在发间。

  等林远秋拿到考牌进入自己号房时,天已有些蒙蒙亮了。

  本还以为可以打个盹的,可现下哪有时间啊。

  林远秋点上蜡烛,先把号房的四个角落都照上一遍,等发现啥都没有后,他就拿出抹布擦拭了起来,许是这几日县衙已安排人清扫过,木板上并没什么灰尘。

  辰时一刻,关龙门的鼓声响起。

  而后这扇大门,只能等到酉时正,考生出考棚时,才会再次打开。

  等林远秋磨好了墨,第一场的试卷就发了下来,这场考的是帖经,一共有二十四张卷子,林远秋大致翻了翻,发现大部分以填空题为主,最后两张,则是默写。

  从辰时开考到酉时收卷一共有六个时辰,也就是十二个小时,所以这时间,还是有些紧的。

  林远秋也没耽搁,认真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后,就开始做起考题来。

  考帖经就是考记忆,也就是考众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

  而最近这几个月,林远秋除了做林三柱给他买来的例题卷,剩下的时间,基本全用在了死记硬背上。

  所以,林远秋觉得,这会儿该是拼人品的时候了。

  翻开试卷后,林远秋忍不住想笑,看来自己的人品还不错,因为第一题摘自林远秋甚为熟悉的论语。

  题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

  这是论语中的述而篇,这篇文章,林远秋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

  所以,要答出与之相联系的下文并不难。

  林远秋提笔蘸墨,先在稿纸上写了起来: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林远秋心想,如果这题考的是墨义,那么自己也能解答出来。

  因为,这段文的释义就记在他的课堂笔记上,每次王夫子给大家讲解

  文章时,林远秋都会用笔把王夫子所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之后再把这些连贯成文的释义当成故事来读,这样就更能加深对文章的记忆。

  虽已开了春,可天还是冷的厉害,不多会儿,握着笔的手就已经冻的冰冷了。

  林远秋把毛笔搁在笔山上,而后双手相互搓了搓,他有些庆幸,自己的手虽长满了冻疮,可从没有破了皮的时候,不然此时考起试来,就很不方便了。

  这一场的题量有些大,为了不耽搁时间,到了吃午饭的点,林远秋只吃了几块芙蓉糕,接着又继续答题了。

  在前世,林远秋就不是个喜欢被动的人,所以他不想让答题时间变的仓促,从而保证不了答题的质量。

  考生们在号舍里专心致志,而不远处的龙门外,守着好些陪考的家人,站着的,坐着的,靠着的,蹲着的,都边等边轻声聊着天。

  林三柱和林德运他们也都等在那里,原本大家都在客栈补觉来着,可睡了还没到一个时辰,就又起了来,等好不容易挨到吃过了中饭,一行人就马不停蹄的往这边赶了。

  到了考场门口之后一看,乖乖,守在考场外的人,好像也不比昨晚排队的考生少上多少嘛。

  于是林三柱他们也兴奋地加入到了其中,等待自家孩子出考场的同时,顺带又听了好些先前他们不知道,或者从未留意过的事。

  比如今年参加县试的学子一共有八百多人,又比如考中童生后,可以直接入县学念书,还给免束脩,另外吃住也不用自己掏银子。

  ......

  夕阳西下,随着“嘎吱”一声开龙门的声音,第一场考试结束了,伏案了一天的考生们陆陆续续走了出来。

  虽人头攒动,可自己生的娃当然一眼就能瞧到了,看到儿子提着考篮走出了龙门,林三柱忙快步走了过去,一把接过考篮后,再仔细看了看儿子的状态,嗯,还不错,没有蔫头耷脑的,这下林三柱总算放了心,刚刚他可看到有几名考生路都走不稳了呢。

  摸了摸自家儿子的小脑袋,林三柱笑道,“远秋肚子饿了吧,别急,等会儿到了客栈,咱们就有晚饭吃了,爹爹今日可特地点了你爱吃的红烧鱼呢。”

  一听吃红烧鱼,林远秋肚子不争气的“咕”了一声,看来这肚子也跟他一样,馋了。

  第二场考墨义,所谓墨义,就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以及阐述义理。

  和帖经一样,想考好墨义,需熟读经传和注释。

  比起昨日的帖经,今日这场墨义让林远秋搜肠刮肚了许多,好在虽不记忆深刻,可仔细回想一番,还是能记起自己先前的所学。

  话说,自从林远秋来到这里岁数变小后,记忆力反而增强了不少,难怪都说小孩子的记性是最惊人的。

  这次出考场时,众考生的脸色就不如第一场那么轻松了。

  等第三场的经义结束后,好些考生的脚几乎是拖着走的,除了累,还有对自己解答的不确定吧。

  而林氏宗族的十七个娃儿,已有好几个开始掉金豆子了。

  林三柱偷偷用余光看了看自家狗子,没看出有难过的迹象,更没看出轻松。

  臭小子不会在考场里睡着了吧?

  最后一场考诗赋,依旧和前三场一样,子时进的考场,辰时开考。

  正如林远秋先前预想的那样,科举考试中的诗赋命题,基本都以景抒情为主。

  就比如这次诗赋的命题,要求以山为题,作两首七言绝句。

  对林远秋来说,这种以山为题的诗句,他在前世可没少写,只不过在用字上少了古拙,所以今天他得留意着些。

  这样想着,林远秋便提笔在稿纸上一字一句写了起来,先明确立意,然后讲究平仄和留有韵

  脚,再注意句式上的变化。

  等一遍遍修改过后,终于把两首绝句写了出来。

  此时已是申时,林远秋没再耽搁,很快把两首绝句誊抄到了答卷上:

  《访友》

  烟山静谷风抚云,

  古樵乌瓦檐留声。

  野炊宛袅远来客,

  挚友重逢叙乡音。

  《山游》

  幽栈古径入山丛,

  儒叟琼谷觅行踪。

  瑶池阶梯九千级,

  巍峨穿耷云宵中。

  ......

  县试成绩要过半个月才能出来,也就是半个月后放榜,好多考生都会选择留在客栈等放榜,省得到时再跑一趟。

  不过也有懒得等的,一般像这种情况,大多都是没考好的学子,知道再怎么等,也等不出自己的榜单来。

  就比如林氏宗族的这些考生们,因为最后一场诗赋实在太难,有几个孩子出了考场就哭得稀里哗啦的,而没哭的那几个,也是眼中含泪,那什么山的诗,他们一句都没编出来,能考中才怪呢,所以他们还是早些回家吧。

  毕竟一百二十文一天的房钱可不便宜,傻子才在这里再待半个月呢。

  都是庄稼人,谁不爱省银子啊,听到明早就有去横溪镇的马车,一个个立马回房收拾行李去了。

  林三柱看了看儿子,正想问上一句,狗子,咱们要不要留在县城等成绩啊,结果就听自家儿子说道,“爹,我也想回去了。”

  一听这话,林三柱顿觉美梦破碎,得,看来自家儿子也没戏。

  原本林三柱看到昨日出考场时,自家儿子并没有哭鼻子,还以为会有希望呢,可这会儿听儿子说要回家,顿时心里啥想法都没有了。

  回去回去,在外十多天,其实林三柱也很想回家了。

  而林远秋之所以想要回去,实在也是舍不得住宿银子的缘故,一百二十文一天,半个月差不多就是二两银子,要知道,娘和伯娘,还有春梅姐,几人辛辛苦苦一个月,也才只有四两多银子,所以林远秋是真的不想浪费。

  至于县试成绩如何,林远秋确实不太清楚,毕竟头一次参加,也没个对照,更何况一共八百多人,取中名额只有五十个,这样的高难度,他还是不要想得太美的好。

  第二日一早,归心似箭的一行人就坐上了回村的马车。

  林家大房并没跟着大家一起回去,因为除了林文进,他们大房参加考县试的还有林文延和林文庆呢,这两人可是镇上念的私塾,比起族学来肯定要好上不少,所以林全河觉得,他们还是等一等半月后的放榜吧。

  ......

  六辆马车的阵仗可不算小了,听到一阵嗒嗒嗒的马蹄声,在家门口聊着天的村民都纷纷往村口走了过来。

  等看清是考县试的人回来后,就有人上前打听,“哎呦,德运你们回来啦,考得咋样啊?”

  “是啊,有人中榜吗?”

  “对哦,这么多人总有考中的吧?”

  林德运摸了摸脑袋,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

  一见这情形,众人心下都有了数,族长孙子肯定没考中。

  再看其他下了马车的,都拎着包袱,头也不回的走了,村民们恍然,哎呦,这是一个都没考中啊!

  因着事先有心里准备,所以听到三儿子说县试无望后,老林头心里虽有些失落,可还是能够接受的。

  相比之下,吴氏就要难受多了,原本她就担心家里养不起读书人,就像这次县试,二两多银子呢。

  吴氏很想说一句,狗子你可要多多用心啊,可她立马就想起小孙子捧着书认真研读的样子,这已经很用心了啊。

  可为啥

  就没考中呢?

  ......

  备考的日子过去,生活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除了村里人时不时会聊上几句县试,以及林全河他们大概啥时候回来,还有林文延和林文庆八成已中榜的话题外,其他的依旧没变。

  回来后的第二天,林远秋又背着书袋去了族学,离三年期满还有好几个月呢,他可不想浪费学习的时间。

  至于去镇上念书的事,林三柱已托了高掌柜帮着打听,不过按照惯例,若新开学的话,怕也得等下半年了。

  如今的族学空出了好多桌凳,自县试之后,有好些学生就没再来了,算是对举业完全放弃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反正已识得了字,以后就是去镇上当个掌柜或伙计啥的,也是足够了的。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虽没再提起县试的事,可林远秋一直都在数着放榜的日子呢。

  不管怎样,在成绩没出来前,他还是有着期待的,毕竟那卷子上的题目,自己可是一道没漏下,全都做出来了。

  未时时分,从村口驶进一辆马车来,那嗒嗒嗒的马蹄声,让一直留意着路口的张氏有些兴奋,该不会是相公他们带着好消息回来了吧。

  这样想着,张氏忙朝院里喊道,“爹,娘,相公他们回来了!”

  一听这话,金氏和许氏,还有林金财,都飞快从屋里冲了出来。

  这几日,家里都等着中榜的事呢。

  只是为啥马车路过门口后并未停了下来,而是依旧往前走呢,再一看去的方向,那不是族长家吗,去族长家做啥?

  心里同样纳闷着的还有好些村人,这不,大伙儿都跟着马车去了族长家。

  很快,满脸是笑的林有志从马车上下来。

  林族长正想请人进屋,就听林有志笑道,“族叔,今日咱们族里可有大喜事一件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