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等待离婚的日子 第1章

《等待离婚的日子》第1章

作者:陈翠 字数:2761 书籍:等待离婚的日子

  《等待离婚的日子》

  作者:陈翠

  申明:本书由文学库(Www.WenXueK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第一章 繁华过后(1)

  他与她的婚姻静静走过了六年。

  孩子也已三岁了。这一生,以为竟是可以看到尽头的。风清云淡,岁月静好。

  夏末。她去了一趟苏杭。与一群陌生人组团。

  公司忙,他抽不出时间陪她。

  “请跟我走云蹊竹径……”导游黄色的旗一闪,众人便一头栽到了万顷凤尾幽幽森森的绿意中。

  乾隆皇帝踏过的大理石板细细长长地向前方伸延,没有她想象的“曲径通幽”的意境,不过,反倒又好了,因其林大、深远,反而显得大器、自然。山林里奔涌着清亮的泉水,江南梅雨季节的潮热令这群岭南人全变得汗津津黏乎乎的。

  “松鸡!!”不知是哪位冒失鬼的惊呼,队伍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流连一阵又开拔了,只剩她还在茫然地搜寻着,不甘心错过那一团散发着山林气息的浅褐。

  “在那,瞧!”一只大手从背后抄了过来,不容置疑地拽住了她的手臂,几分慌乱,定睛一看,是团里的陌生男子!又忙不迭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还是没有。

  也许早已走了,又也许她真的没看清,但那只大手的温度却固执而有力地簇拥着她,放开的时候,便有几分踉跄。

  那个男子高大,清朗,薄的耳垂,与他是不同类型的人。他是仪表堂堂的,有着宽厚的肩,明澈的目光,温文尔雅的笑,没有那人的冒失。

  她漠然走开了。

  也坐船,泛舟西湖是此行的主要活动。一位面目呆滞的正宗杭州美女在给他们介绍各个景点的特色。

  她没怎么听,只打量着那女子。团脸,标准的双眼皮,悬胆鼻,樱桃小嘴,却生得一身的肉,鼓在制服里让人不胜其热,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女子吗?

  ——同船的雪便批评她刻薄,只有她知道那种期待,因其美,所以苛刻。

  苏杭过后,取道上海。

  穿过南京路,来到外滩。奔涌的黄浦江,霓虹闪烁,巨大的电子广告在楼丛中明灭。

  堤上满是人,一对衣着鲜亮的小青年在旁若无人地拥吻,久久地,分开后又再胶着一起,倾覆着,扭动着。

  爱情,本不只是两个人的快乐,没有观众的爱情无异于锦衣夜行,他们看来深谙这点。直到他们一行人逛累了又折回头,这对青年人还在那里,上海的夜遂浓得再也化不开。

  她站在石栏边,迎风。

  这样的景点惠而不费,最受旅行社欢迎,放下他们,导游便消失了。沿堤的殖民地建筑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失去了石材本身的沧桑厚重。对岸新建的楼丛现代恢宏,却没有故事。

  她是想起爱丁顿公寓,美丽园,卡尔登公寓了……闭上眼,张爱玲的城市地图历历在目。虽没有想过去寻访。

  相近情怯。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城,却不宜久耽。

  再回首时,已看不到一个团友。心慌之际,又想起没有带电话,几乎要哭了。四顾茫然,再无心看风景。

  忽然有人从后边牵住她。“你在这里啊,让人好找。”那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又是那个男子。因为陌生。因为对自己莫明的关注。因为他在她失散后找到了她。此时的他竟是可亲的。

  她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下来。

  第二天,行程结束,飞回广州再折道回家。

  进家门的时候,收到一条信息。

  “我会继续行走,西藏、内蒙、大漠……”

  是那个陌生男子。她并不回复,轻轻删去了。

  午日,阳光明晃晃地照进屋子里来。熟悉的家,一段不见,显得格外可爱。

  在门口他就把她搂住了。高大健硕的身子像一堵墙。她只到他下巴,胡子茬扎在她额上,有点痛。

  他把落地窗帘拢上。“我要你。”遂将她压在沙发上。小别后,尤为缱绻。

  “要是总放假就好了。”她轻叹,抚着他厚实的背。窗外的三角梅影子映在窗帘上,似一幅幽雅的墨梅图。清凉。(奇.书.网-整.理.提.供)他看看她,欲言又止。

  第一章 繁华过后(2)

  信息又来了。“坐破车孤身走在荒漠的路上……。”

  给他看了。“旅行时认识的男子,倒是有点想念他哩。”调皮的。

  “嗯。”他漫不经心地把电话搁一旁,热唇继续在她耳畔游走着。

  “嗯,最近有个女孩子很有意思。”“哦。”

  “教钢琴的,呆会儿电话来了你听听。”

  ……

  电话果然就来了。他把她抱在膝上让她听,极清扬的钢琴,热情,带着压抑后的迸发。

  “每天她都会弹上一段,打电话过来,只不说话。”

  “网上认识的吧。”

  “是。”

  后来,他笑称那个男子为“杭州男”,而她则笑称那通电话是“钢琴女”。

  她以为他们是自由的。有着自己的天空,并自认为是现代的,合理的。当然也以为可以点到即止。毕竟又善良,不曾想过伤害谁。

  一直没回复,后来便没有了杭州男的音讯,到底有几分惆怅,她趴在他胸前无语。

  “没事,乖,我在这儿,永远在这儿。”他轻轻安抚她。她头发很少,却柔软,像是刚出生的孩子,微微泛黄。

  没有关心他与钢琴女的事,午后的琴声听了几回便没了兴趣。

  是这样的夫妻。从来没想过分离,以为任世间有千般诱惑,他总是在那里,而她始终在他怀里。

  初识是在2000年,她二十五,他二十六,正值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便是他们的爱情序幕。彼此都经历过情感的波折,交往的时候在激情之外更多出一些洞悉人情后的体谅,不是那种懵懂单纯的儿女。在六年岁月中渐渐认同,包容。他知道她的骄傲与脆弱,她知道他的随性与善良,都不是很有原则的人。对尘世的清醒倒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执着。

  云也爱,山也喜,都是好的。行也乐,停亦欢,都是明白的。

  他们曾像一对孩子,彼此撒娇,诉说热望,无法实现的梦呓,毫不矫饰坦露内心。

  久而久之,成了朋友,成了伴侣,成了亲人。因性格因经历,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婚恋观。甚至是令人不安的。

  2006年.温暖。平静。有着凡世种种琐屑平实的快乐。

  她在学校里工作,极忙,身体又不好,这一年孩子就放到广州让他老妈带,他的姐姐、妈妈两家人都在那儿。他姐的孩子年长一岁,两个孩子,不至于孤独。因此每到周末,她就往广州赶,周末一家人相约出游,乐也融融。

  她从小在大家庭里长大,大家庭的龌龊虽已见得多,但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始终难以忘却,什么是家——吵架拌嘴,三天两头聚餐,大事小事争论不休,惟有如此,血浓于水才不是虚的概念,像扭成一股的绳,结实。虽剪不断理还乱,但丝丝缕缕,铬在生命中,即使有痛,却仍是欣喜而稳妥的。

  她又是一个不喜欢与朋友歪歪腻腻的人,不想受伤,怕失望。仅有的几个朋友,天各一方,淡如水。偶有电话,一开腔,都是懂得的,跳过了中间所有或飞扬或沉郁的岁月,两下明澈。理想中恣意而又世俗的快乐,是要在家庭中获取的。倘若那一大家子竟是意气相投,那就离幸福不远了。

  嫁给他的时候没想这么多,与他家人的感情是在这些年里慢慢积淀的。

  十几岁他就没了父亲,他的家自有一种独特的氛围。脆弱的自尊与敏感的猜忌交织着。拔云见日后的释然与长时间的阴郁对峙着。他妈妈近两年重建了新的家庭。三兄妹各据一城,在地图上呈三角形。一家人看上去淡极,少商量,各自生活。而且又敏感,因害怕受伤而随时将羽毛扎煞着。

  其实是极善良真挚的人。

  无心机的她,还以为自己是一开始就融入其间的。可是回望时知道没有那么简单。在审视中,在事情的历炼中,慢慢知道并接纳了她。因她是他的妻子,在喜欢之外又渐渐多出一些纵容与不由分说的庇护。私下里她以为乐观活泼的自己是为这个家注入生机的,她爱说话,不怕打击,大胆直率,喜欢坦然地索取。要很多很多的疼爱。终是融化了那些谨慎与冷漠。

  第一章 繁华过后(3)

  这些年去广州,经常就是穿他姐和他妈的睡衣。有时去他姐那里,刚好他妈也过来,三个女人挤在一张床上午睡聊天。怕掉下床去,也会搂着他妈的腰。从没想过那人是婆婆。传说中的婆婆。

  他姐的家常年放着她的一些洗换的衣服,又有自己的洗漱用具。几间房的床都是可随意躺下的,要不然直接横在沙发上,她几乎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

  那时并不奇怪,他很少跟她去。以为他天性随意,听不得家人的唠叨,所以。

  其实。有些变化已潜伏在那里。

  其实,他的故事已悄然开始。

  在她沉溺在对那个家愈来愈浓的依恋中时。他已不自知地迈开了离开的脚步。

  每个周末,他都去女孩那儿。已不是那个钢琴女,是之后认识的另一个女孩。

  后来她终于知道。

  每个周末,在她急匆匆地出门时,他也走了,更激动的心绪。

  想起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他俩的分别也许更具戏剧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